110.无智无得 亦无不得

110.无智无得 亦无不得

00:00
17:25


学习过程中有疑问请扫描上面二维码加课程助理微信(或复制微信号 ytjddxj),课程助理会邀请大家进微信学习群,探讨交流、答疑解惑。


文稿:


喜马拉雅的朋友们,这里是《一听就懂的心经》,我是金刚师红。


上一讲我们为了更好地理解“无智亦无得”,所以开始讨论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就是中国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得衣钵的前因后果。


面对五祖大师布置的考试题,出现了不同的几种态度,其中,神秀大师产生了巨大的烦恼,因为他有许多的顾虑:


到底要怎么写才能令师父满意?


交,会不会令师父觉得我有贪心?


万一写得不好,同修们会怎么看?


自己到底有没有达到明心见性的境界?


……


如此前后思量,反来复去,以至于最后,神秀大师虽然已经作好了偈颂,但是,“数度欲呈,行至堂前,心中恍惚,遍身汗流,拟呈不得,前后经四日,一十三度呈偈不得。”


从这一段描述,我们确实是可以感受到,这样的神秀真的是还没有见性,他实在是太在意这次考试的结果了,也正因为这样,所以他对于自己的感受、经验、体证也如此没有自信。


所以,神秀想来想去,就作了一个自以为能够解决所有这些问题的决定:“不如向廊下书著”。写在廊下,师父看见以后,夸写得好,自己就出来礼拜;如果师父觉得不好,那就……回到寮房,也是坐卧不安。


在布置这份试题之前,五祖大师做过一番训示:


“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


福与功德的区别所在,就是执实与对空性的证悟,可知五祖对他的弟子是了了分明,真正是一位明师。


相对之下,六祖颂偈是脱口而出,当有人质疑时,他虽然也据理力争,却知道人人都有佛性,而且与质疑者结下了未来的度众圣缘,堪以救度众生。


如此结合具体的作为,相互比较,就会觉得,惠能与神秀会写出如此不同的偈诗,确实是真实地反映了他们各自的修为--五祖的选择是正确的。


当然,这样的分析,从我个人的观点,完全是就语言相本身的一种分析。其中的很多描绘,比如神秀当时的心理活动,包括深更半夜的一些个人行为,看过小说的都能知道,这实在是创作者的一种想象和模拟,除非神秀大师自己曾经留下这样一段当时心理活动的自白性陈述,这种全视角的俯瞰,丝毫没有给予神秀大师一个自我解释的机会。所以,我希望能够特别说明,以上的分析,并不是针对某个具体的历史人物而加以臧否,只是就一则历史记载传说中的故事而分析故事。对于真实的神秀大师,我们要口下留情。


那么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剧情”--我觉得用“剧情”来表达会更妥帖一点。其根源就在于有得还是无得。无得,就好像天女散花,天花落下,花不着身。要怎么样才能做到花不着身呢?


《大般若经》说:


“一切法性不可分别。说为真如。说为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诸法无杂无差别故。”


也就是,要破除相的执着,看到一切事物、一切现象的自性都是空,都是真如。在《大明度经》中也有类似的表达:


“诸法本净故为无得。斯为行明度也。”


当然,要做到这样,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每个人的执着都表现在不同的地方,神秀是执着在这里,我们可能是执着在别处,甚至很多时候,某些执着似乎显得比较合理。比如,一般的人之常情,都是希望自己深爱的人或者是尊重的人能够信任自己,但是有时候事实显得并不是这样,你说这种要求是不是过份呢?似乎也是合情合理的要求,但是,执着就是执着。从因缘的角度看,无论怎么样的情况,一切总是因缘,都是性空,也就“由是因缘而无二想”,如果是真的修行,是只能,也必须要放下这些委屈,更积极地期许一个好的因缘。所以无所得的境界,实在是非常需要破相去执的智慧的。


但是,这里又出现了一个问题:你讲无所得,可是六祖大师不是还是接受了衣钵了吗?这不是得了吗?


无所得,讲的是一种心态,一切现象的本质。尽管从表相上来说,或许有如幻之显现。我们以前一直强调的就是这样的空有不二,空是相对于有而存在的。


六祖大师得了禅宗的祖衣,但是,得衣钵的目的不是因为有了某个位置,所以特别的了不起,成佛作祖也不是说为了人家拜自己、供养自己,而是有了一种责任,一种承担,弘扬佛法、救度众生、传承法脉的使命,这种责任是无我的。并且从这个意义讲,即使没有历代祖师传承下来的衣钵,每一个佛弟子,也是一样要承担如来家业,一样要肩负起弘扬佛法、救度众生、传承法脉的重任。这份责任,实际上无关衣钵。衣钵只是显示了一种宇宙角色的安排,但是在一出度众大戏里,无论是怎么样的戏份,只要是真正的佛弟子,都会有这样一种对佛、对佛法的信任和虔敬、回报和感恩,以及对自身佛性的信,承担的艰忍。


所以,这其间,无所得和得衣钵,实在是没有任何矛盾的,无所得的结果,并不是虚无,如果是虚无,那就不是真正的般若了。这就是《心经》反复强调的,也是后面要告诉我们的:“以无所得”,反而可以得到很多,包括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但是,千万不要对这个“得”产生误会。我很小的时候就信佛了,因为我的家庭并没有更多的佛教背景,所以长辈们是不大能够理解的。当时有一个长辈还质疑说,你说学佛不能贪心,但是却想成佛,这不是更大的贪心吗?--之所以产生这样的误解,其实就是因为对这个“得”没有正确的认识,其实这个“得”,也不过是假名安立,幻化之有的本质,实在是无所得,是“无所得”基础上的“得”。


所以,我们也来看看五祖传授衣钵以后,六祖听了五祖讲法,他又如何更进一层地有所觉悟。当时,六祖大师深有感慨,他说:


“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真没有想到啊!


他这时候,就是在透过一切表相,看到本质的空性以后,又更进一步,领悟到了“空中生妙花”,性起缘空的妙用无尽了。所以,善知诸法自性,不仅能够清净大菩提道,也能安住于此,妙转法轮,以三乘法方便调伏有情,圆满一切佛法。可谓,“以无所得而为方便”。既然是空有相即的,那么,都是空,背后也就势必是无限的有,无限的有的潜在势能。我们应该认识到,有所得就是有穷大,就不是无穷大,就会有局限,而空、无所得的真如,“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恰恰为我们展开了广袤而深邃的世界……


所以在施护的《心经》译本里,就讲得非常清楚:


“无智,无所得,亦无无得”;


法成译本的《心经》也是这样说:“无智无得,亦无不得”。


无所得!


--无限的潜在可能!无限的不可思议!


菩萨摩诃萨的无所得,造就了维摩诘的化身取香饭、《华严经》里的


导师功德藏  其数不可尽


 无二不思议  应现种种身


 十方无不见  未曾有别异


 譬如净满月  普现一切水


……


所以,真正是“菩萨之智非声闻所能测量”!


所以,佛说“无量亿劫所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而所有这一切,实非六识之思所能测量,也是执着于六识所见的新学菩萨难以理解的,执着于相,实在是会极大地误导我们的修行。


在《大宝积经》的《富楼那会》里面,记载着佛陀所说的一个事件:讲一位法师叫陀摩尸利,深入佛法精髓,也有许多虔诚追随的弟子。他转世再来的时候,如愿地生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王族家中,名字叫作得念,按照经中说:“以其本愿宿命智故。诸门句陀罗尼句自然还得。以得陀罗尼力故。先未闻经能为众生敷演广说。”也就是说,他的宿世智慧得到开显,所以一些经文不学而自悟,而且,在定中显现了许多圣法,所以,他这样就开始弘法了,只不过,他这一世所说的,跟上一世很不相同,“不说前身曾所说者。”


那么这个时候就出现问题了,因为他的“不说前身曾所说者。”他前世的弟子们,有的智慧深厚,“依止义者不随语言。以依义故心不违逆。”觉得这位得念比丘所说的,正和我们以前追随的陀摩尸利大导师所说是一模一样,因此,都欢喜赞叹,追随学习,并且为他护法。但是有一些当年的钝根弟子,是依于语言相而学修,他们无法正确地理解得念比丘所说的佛法。因此,当时陀摩尸利大导师的弟子们就分成了两个部分,一部分继续追随着得念比丘,另外一部分,则不仅不相信,还开始诽谤这位他们导师的转世,说:“如是等经。我等不从和上诸师所闻。本亦不从陀摩尸利大师所闻。”这样说现在所讲的东西,一切诸佛没有说过,我们以前的导师也从来没有说过!言外之意,当然得念比丘所说的根本就不是佛法了!所以,他们错过了和他们无比敬爱的导师再次相聚的圣缘。


后来,这位得念比丘还转世了好几回,经中都对他每一世的弘法作了描述。总之,他每一生的弘法,虽然都是承继了宿世的佛慧,弘扬的都是佛陀的教法,却都因为因缘不同,时空不同,所以显现也有所不同,但是也因为这样,每一世都总是出现类似的弟子们的分化。


我们读经的人,作为一个全视角的读者都能够知道,其实这些转世就是同一个人嘛,而且,每一生所说的法,也都是同样的旨趣。但是身在庐山,不识庐山真面目,只是看到这个表相,即使有再多的虔诚,也会令自己演出一番违背自己心愿的大戏。所以,破相,空,无所得,领悟佛法的旨趣,非常重要,非常必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梵风懿圆

    感恩師紅長老的詳細精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师红长老 回复 @梵风懿圆:

  • waeab7t5okfo0h6fg6ls

    讲心经还要收费,这样不听也罢

    师红长老 回复 @waeab7t5okfo0h6fg6ls: 都听了110讲了,还没有明白怎么理解这个问题吗?看来没好好听课噢

  • 倭瓜大妈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 安份守己世界太平

    领悟佛法的精粹

  • 安份守己世界太平

  • 听劝了

    感恩长老分享 对于初学者来说文字般若是非常需要的

  • jgcl

    无所得,讲的是一种心态,一切现象的本质。

  • 大祥天下

    学习

  • 彦墨墨墨

    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