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投资想到出家,就想写个小软件

从投资想到出家,就想写个小软件

00:00
10:55


从投资想到出家,就想写个小软件
2019-6-29

***说到投资,就想到出家
上一讲说到,我是那种典型的行动派。其实“行动派”是人性,是不适合做投资的。
投资要做到三条:1、假装木讷;2、真心谦虚;3、主动降低期望。
由此我就想到了出家,想到了稻盛和夫。
很多年前,看遍跟稻盛和夫有关的书,对他65岁放下手头的几家世界500强公司出家当和尚的事情,尽管读了但真的感触不深。
几年前碰到一个香港的朋友,不管怎么说都算是富二代,70年代他就10多岁了,家里让他去泰国当了两年和尚。他跟我分享了自己当和尚、出去化缘的经历,并且说这个经历对他一生影响多么多么地大。
稻盛和夫和我这个朋友都不是缺钱的人,或者反过来身上最多的东西就是钱。但当和尚不能用自己的钱,必须出去化缘,吃百家饭。挨家挨户敲门,讨点施舍,只要是熟的能吃的,全部放到钵子里,其它的放到布袋里,一路背回寺庙。放在钵子里的东西,吃的时候还有个规矩:吃之前一定要和起来,和均匀,才能吃。
据说日本的和尚出去化缘,必须穿草鞋,就是要把脚露出来。
一次稻盛和夫出去化缘,路上小石子多,容易伤到脚,一天下来他的脚趾前面都是血,肚子还饿,全身疲惫。在回寺院的路上,经过一个公园,有个扫地的大婶看到了他,给了他一个硬币,就是100日元,相当于人民币6块钱,还说了一句话:“师父一定很累了吧,回去的路上买个面包吃吧。”
就这一个硬币六块钱,一句话,就把65岁身价几百亿人民币的稻盛和夫的心掀翻了,把他彻底感动了,搞得他情不自禁、热泪盈眶。

***做“隐形冠军”讲座,就像是出家当和尚
其实,我是特别想出家当一年和尚的。但有两个问题,一是不想在中国当和尚,因为碰到过不少假和尚,见识过一些庙堂的做派,不管那些是不是主流,但已足以让我不敢靠近;二是太太这一关不好过。
好在有个替代办法,那就是做一个网络科普讲座,把自己脑袋里的东西分享分享,就像和尚念的经一样,能不能普渡众生是一回事,关键是要念。
因此,常常有朋友担心我哪天会收费。放心,不会,永远不会。你们见过和尚念经收费的吗。和尚念经,只能靠听经的人布施。
在我发心做《隐形冠军》的时候,正是互联网一片哀鸿遍野,大批量裁员,网络音频平台更是大批量倒闭的至暗时刻。一般来讲,没有人会在这个时候干这个的。
但我说过我是那种典型的行动派。这些东西,我根本就不会理会。说做就做。
当然,基本上大概每做30讲,就会有很多感想,不同阶段的感想有很大差别。
这些东西都不是事先自己能想到的。
到现在为止,我觉得做“隐形冠军”这个讲座,真是一个特别棒的社会学试验,整个心路历程已经足以写一篇很漂亮很充实的社会学博士学位论文。
因为这个讲座,我也能经常收到打赏,因此可以说,做这个讲座,其实就是出家当和尚。
稻盛和夫收到一个硬币六块钱的那个感觉,我也一样体验到了。

***当“老衲”,实在是太好的经历
做这个节目,跟出家当和尚是一样的,这样我也变成“老衲”了。
我经常说,人生有三个好行当,简称“三老”,一是老师,用嘴皮子启迪学生,把知识和智慧从自己脑袋转移到学生脑袋里;二是老板,做点有价值的东西卖出去,把钱从客户口袋里转移到自己的口袋,赚取利润;三是老子,就是自己有钱,做投资,搞股票,想投谁就投谁,表面上天王老子一般的生活,谁都管不着,但稍不小心,老子立即成了孙子。
现在,又有了第四个老字头的行当:老衲。
当然,我还不能靠做节目讨布施过生活,也没必要,关键是体验这种当和尚的经历。

***最主要是,这个当和尚的经历,对做好投资非常有好处
和尚念经,听的人或许有点收获,但收获最大的一定是念经的人。
我做的讲座,听众或许觉得有点价值,有点收获,但收获最大的人一定是我自己,不是别人。
我一直觉得,人生就是一场挑战自我的修行,关键是要:自省、学习、感悟。
但现在我觉得还不够,远远不够,还要加上两条:1、谦虚,认识到自己的渺小;2、给心灵一个明确的低目标。
因此,我总结出了做好投资的三条:1、假装木讷;2、真心谦虚;3、主动降低期望。

***问题是如何落地?
由此我想到要写个小软件,把这三条落地,落实到自己的投资上。
其实,A股有多少好公司、好股票,都是明牌,人人皆知。算来算去,顶多30只吧,这还不够自己投资的吗?肯定够了。
但人性的弱点是:总是试图寻找收益更高的投资,总是对自己的收益不满。照巴菲特的话说是:很多人不能接受“慢慢变富”。
我对这个软件有一些规划思想,想法还很粗糙,尽管这种东西实在不应该在这个节目里公开,但因为想法还是个毛胚,干脆就先公开,算是征求大家的意见吧。

***软件的大致思想
1、选定7个实的行业,列出每个行业需关注的标的。比如:高科技(三环、新和成、万华、海康、大族激光)、食品(海天、伊利、桃李、天润、千禾)、饮料(洋河、茅台)、医药(凯莱英、迈瑞、乐普、恒瑞、扬农化工)、制造业(美的、格力、福耀、龙盛、立讯精密)、大金融(招行、平安)、大宗原材料(海螺水泥、巨石、恒力、厦门钨业)。
2、另设三个虚的行业,这样总共10个行业。
3、把资金按行业平均分配,相当于有30%的现金,用于对付利空消息出现后的“木讷”。
4、每个行业只投一个股票。行业内切换股票的必要条件是:切出者的涨幅从买入之日算起超过切入者40%以上。
请各位指正!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catchyoulater

    老师太幽默了,哈哈哈

    芦苇博士 回复 @catchyoulater: 谢谢谢谢,请广泛传播

  • 宋谦651

    老师老板老子老衲。您的“四有青年”定义很有意思!

  • 国兴_z9

    把做科普当成出家角度非常好。生活何尝不是这样。博士小软件里换标的的百分比是40%,邓普顿爵士设的好像是50%。

    芦苇博士 回复 @国兴_z9: 是吗,我还真没注意,只是觉得低于40%,换马就没有意义了。

  • 不懂珍惜的八零后

    有深度,倾心而谈。

    芦苇博士 回复 @不懂珍惜的八零后: 谢谢谢谢

  • 自由飞翔818

    芦苇博士 回复 @自由飞翔818: 谢谢谢谢,请广泛转发,帮我“卖瓜”。

  • 大龙_00

    老师,多讲一些国内的隐形冠军以及他们成功的原因。榜样的力量无穷的

    芦苇博士 回复 @大龙_00: 好,没问题。请广泛转发,帮我“卖瓜”。

  • 过河小卒2049

    我是个码农

    芦苇博士 回复 @过河小卒2049: 同道中人。请广泛转发,帮我“卖瓜”。我正要寻找一个搞MES的,有推荐的话请推荐。

  • 文木_yx

    博士

    芦苇博士 回复 @文木_yx: 谢谢谢谢,请广泛转发,帮我“卖瓜”。

  • 1349125fwij

    度人度己,谢谢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