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柏翔。上一讲我为你讲解了业务领先模型的第二个模块:市场洞察。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业务领先模型的第三个模块。
战略部分的第三个模块是创新焦点。创新焦点代表什么意思呢?它是说,如果缺少了有效的机制来积极探索、验证和紧跟市场脉动,就没有可能实现自己的战略意图或者拥有持续的优势。因此,业务领先模型要求持续的业务创新。
业务领先模型认为,可以从三个角度去思考创新焦点:
1
第一个叫未来业务组合,也就是你的产品和服务要随着价值区的转移不断地发生改变。
2
第二个叫模式创新,可能你的产品跟服务本身并没有那么大的变化,但是你的商业模式可以有所不同。
3
第三个叫资源利用,也就是说可以创新地利用现有的资源,创造更大价值。
这三种方式都可以让我们自己的业务有一个成长,我们下面分别看一下,什么叫做未来业务组合、什么叫模式创新、什么叫资源利用。
1未来业务组合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什么叫未来业务组合?业务领先模型认为理想的业务应当是三类业务的组合。
第一类叫做核心业务,也就是今天正在给我们贡献营收,贡献现金流的业务。
第二类叫做成长业务,也就是未来3-5年里边,每年可能都会有非常快的成长,在3年以后可能就会贡献我们业务分额的30~40%,这就是今天的成长明星。
第三类叫做新兴机会,就是我们现在还吃不准,但是大家都在尝试,我们可能也要去尝试,在尝试之后,如果在这10个机会里边,我们成了2到3个,很有可能就成为我们未来新的成长引擎,变成我们新的明星业务。
如果用俗话来说,就好像是“吃着碗里的,煮着锅里的,还要种着地里的”,这就形成了三个成长的地平线。如果一个公司有了三个成长的地平线摆在那儿,这个业务组合就非常了不起,那谁是这方面的典范呢?
这个公司大家都很熟悉了,就是谷歌(Google)。在前年的产品发布会上,Google发布了自己的智能家居网关Google home。它通过一个智能音箱,就可以用语音来查询天气、交通,订餐、物流甚至教育,而且绝大部份的交互都是通过自然语言,人机的交互模式发生了颠覆的改变。
谷歌被认为是当今最为创新的公司,从我们熟知的搜索、广告,到安卓系统,再到智能时代的许多应用,包括无人驾驶、虚拟现实以及智慧医疗,Google的产品跟服务不断在演变。但实际上他的H1,H2,H3业务始终处在一个战略主轴、一个核心能力上,那就是Google年复一年积累下来的庞大的数据,以及强大的数据分析和应用能力。
2模式创新
第二个方向叫模式创新。任何一个企业,如果它存在一段时间,他都在某一个盈利模式之中,这个也就成为他习以为常的盈利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过去来决定的。
什么叫过去决定的?是因为在过去的某个时间点,当时我们的想法,当时的市场条件,当时我们的资源条件决定了我们选择那样一个模式。而10年、20年之后,你会发现,其实原来这个模式能挣钱的前提条件,要么发生了改变,要么根本就不存在了。这个时候如果不做模式上的创新,就无法保证自己可以继续盈利。
盈利模式有很多种。我们以解决方案模式为例来说明模式创新。无论卖什么产品,随着干这个产品的人越来越多,价格必然往下走,越往下走,大家挣的毛利,净利就会越少。但有一种企业可以从产品角度跳出来变成提供解决方案,那是什么样的企业?
他通常要跟客户伴随的时间够长,他特别理解他,他知道用产品背后代表着一系列的需求,要全方位地去满足客户,在这种情况下他就挣到了高利润,而这个高利润是由于长期的陪伴,对客户的理解带给他的一系列产品周边的服务,而赢得的高利润,这个就叫做解决方案模式,它和产品模式根本不同。解决方案模式最典型的就是IBM、华为这样的公司。IBM的产品,肯定不是最新最快的,别人买他家的东西就是为了放心。因为你太懂我,我不能不用,不用我的机会成本就太大,完全是因为懂,是因为长期伴随而挣到的钱,不是因为他的产品有多创新、多便宜,而是离不开。
企业管理者千万不要对自己习以为常的模式变得麻木,一旦麻木了,很有可能就从吃肉的变成啃骨头,从啃骨头变成喝汤。
3资源利用
第三个方向是资源利用。7-11不知道大家接触过没有?这个7-11现在是全球传统零售行业的标杆,他标杆到什么程度呢?7-11在日本、台湾、韩国这几个地方的驻场,每个员工个人的利润贡献达到了3万多美金,这个在零售行业里简直就是个奇迹。
我到台湾,特意去看过7-11,台湾的7-11基本都在社区旁边。我是吃晚饭的时候去的,在那儿就看到一些小孩子放学回来,因为家里没人,他们就在7-11做功课,等着大人回来。吃完晚饭,几个邻居跑到这儿泡杯茶,聊聊天,东西也不贵。同时7-11里边还有储物箱,寄来的快递就可以放到储物箱里,回来以后一摁密码,拿走就好。同时还放了一个智能终端,像在台湾买高铁票、公交卡、各种参观券,交各种杂费,甚至找工作,一百多种服务全都在里面。你说他还是一个超市吗?其实已经完全不是。他变成了一个社区便利中心!这就是把自己的资源发挥到极致了。
持续创新对于任何一家成熟企业而言,都是不容易的。因为创新代表着对过去成功模式的颠覆,而且是自我颠覆。因此,企业常常需要设置一些机制来保障持续的创新。比如,通过专门的立项,来确保成长型业务获得有效的资源和支持,平衡成长型业务和现有核心业务之间的关系;通过系统性的试点,去管理新想法的不确定性和投资风险等等。但根本原则是,要让大公司拥有小公司的灵活。
我们拿腾讯的微信来举例。在互联网从PC端转向手机端的大潮中,世界上几个老牌的IM服务商在这个大潮中掉队了,包括美国微软的msn。全世界有四家公司把握住了这个时间窗口,腾讯算是其中唯一一家老牌公司。
在2010年,看到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后,腾讯同时组建了三个团队同时开发手机端的即时通信产品,这三个团队有各自不同的底层逻辑和产品理念,但都叫微信,谁做成了就上谁的。跟很多公司在一开始就把产品定义的非黑即白的做法不同,马化腾就认为,互联网产品的定义完全是由用户投票决定的。所以在一开始,不去定义它是黑,还是白,而是有一个灰度的周期。在这个灰度周期里,让用户的口碑决定它是生还是死,是白还是黑;容忍失败,允许适度地浪费,鼓励内部竞争和试错。由此看来,腾讯能够拿到移动互联网的船票,这并不是偶然。H1 H2中的H到底是什么意思?
干货满满啊
创新焦点 的英语原词是什么,有知道的请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