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解 | 第八十章:“复归田园”的理想(上)

精解 | 第八十章:“复归田园”的理想(上)

00:00
23:52



人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短暂的人生到底要过什么样的日子?


不少的人为了获取对自己并没有实质价值的名利,将自己的身家性命放进去赌博,最终死在争斗的路上。不少的人,用强取巧夺获得了巨额的财富,而与此相交换的,竟然是自己的生命与前程。大部分人,没有悟道,不懂规律,要么使用蛮力而辛苦难有大成就,要么干脆放弃,过着一种半睡半醒的日子。


人类几十年的生命光景,到底在追求什么?应该追求什么呢?


说起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创作的哲学对话体著作《理想国》,也许有些朋友听说过。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活在两个世界中,一个是现实的世界,另一个就是理想的世界。


在现实中我们忙来忙去,无非是想过一种我们心目中的理想的日子。


我们所做的一切和发生的变化,也无非是在找自己理想的日子。


贫穷的时候,吃山珍海味是我们的理想;等到吃好的吃腻了,吃素食又成了我们新的理想。


贫穷的时候,住高楼大厦是我们的理想;住高楼久了,乡间田园里的小屋又成了我们新的理想。


贫穷的时候,我们步行;富裕起来了我们开汽车,可又渐渐地开始使用计步器计算自己每天走了多少步。


几十年前,我们感觉穿西装才有范儿。现在呢,穿唐装汉服中山装又成了一种高品位的标志。


过去,我们以会讲英语或者外语作为前卫的一种标志;如今,学国学又成了一种新的时尚。


你看看,好像转来转去,又转回去了。


这样的变化,似乎在告诉我们:我们一直想在现实中活出我们的理想,我们又在现实中一直寻找着新的理想。


在世界上,《道德经》被誉为“东方圣经”,又有“万经之王”之美誉。


以道看世界,生命就如同一个容器。


生命的本质,就在于往生命这个容器里装进了什么。


命运的秘密,就是你给生命装进了什么,你就会变成什么!


生命的痛苦,就是因为给自己的生命装进了错误的人生目标而一直为之奋斗。


生命的觉醒,就是懂得了将历经千年检验的圣人智慧装进自己的生命中,醒悟了自己生命,回归到人生心灵光明的大道,摆脱了外部枷锁对我们的奴役!


【学经先读开经偈】


太上玄深众妙门,如影随形难见真。上善若水藏智慧,虚极静笃安心魂。


【我来把本章的经文原文诵读一遍】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shí bǎi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xǐ;虽有舟舆zhōu yú,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至治之极,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在本章中告诉我们】


小国家,人口少,似乎更容易治理啊!即使有各种各样的器具,却并不使用;使人民重视死亡,而不向远方迁徙;虽然有船只车辆,却不必每次乘坐;虽然有武器装备,却没有地方去布阵打仗;使人民再回复到远古结绳记事的自然状态之中。国家治理得好了,就会使人民吃得香甜,穿得得体、住得安适,过得快乐。国与国之间互相望得见彼此尊重,鸡犬的叫声都可以听得见,但人民从生到死,也不互相往来。


老子在这一章中,核心就是一条主线,描绘的就是一种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生活。


之所以熟悉,是因为很多人就是从这种生活中走出来的。


之所以陌生,是因为沉迷于现实生活或者纠结于现实生活的人们,渐渐忘记了当初。


老子在两千五百年前,那样一个比现在落后很多很多的年代,就描绘了一幅今天不少的人们正在追求的一种田园诗般的生活情景。


【小规模】小国寡民。【少工具】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虽有舟舆,无所乘之。【安居】使民重死而不远徙xǐ;【备战不战】虽有甲兵,无所陈之。【回归质朴】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简单乐生】至治之极,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相安无事】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概括起来,这就是老子道家思想所集中展现的一副图景:小规模,少工具,安居乐业,备而不战,回归质朴,简单乐生,安分守己。


【妙思】


从古至今,大部分人都追求先进的、奢华的、热闹的生活,可老子却追求质朴宁静的生活。


如果说今天的人们因为厌倦了都市的喧嚣,转而追求质朴宁静的生活,还算是好理解,可在两千五百年前那样的时代,生产力的水平还很低,人们的生活甚至可称得上是简陋,老子就教导人们要去追求简单宁静的生活,这到底是观念上的落后呢?还是另有深意?


不少的人据此认为老子的思想比较保守,甚至认为老子的思想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实际上,这种看法严重的误解了老子。老子以洞穿历史发展逻辑的智慧,看透了人类一味的外求所导致的心性的迷失。老人家深知,追求物质和经济发展的本能是难以遏制的,但若是人们内心没有平衡这种本能的力量,最终就会导致人类与自然失和,人与人之间也会失去和睦。因此,老人家在深知人们会误解自己的情况下,执着的提醒人们不要失去根本,并以这样一种贯穿历史时空的理性,成为平衡人们追求发展本能的另外一极,因此也成就了老子思想的历史性的价值,使得不同时代的人们,每每读到老子的这样的思想,都能借此反思,成为每个时代人们平衡自己的本能的历史性理性。


当我们明白了老人家如此深邃的用意时,我们也才算真正懂得了老子。


今天的人们读老子道德经,不能够局限于道德经中的文字,而应该透过这些文字去领悟其背后的哲学思想。


首先,关于“小国寡民。”据说,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可不是那些超级大国,而是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小国。即使在较为发达的国家里,喧嚣的闹市,也只是年轻人所追逐的地方。人过中年,就越来越向往那些经济上并不发达的中小城市,甚至田园乡村。当然,近些年来,也出现了一些远离人群而孤身潜入到人迹罕至的深山,做起了隐士,过起了最原始的生活。虽然这种现象还不能算是普遍,但也代表了人们的一种趋向。


其次,关于“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虽有舟舆,无所乘之”。也就是说,即使有各种各样的器具,却并不使用。虽然有船只车辆,却不必每次坐它。这让我们想起了有汽车的人经常有车不用却要散步,不再吃高档酒楼却吃农家菜。尽管人们一直追求生活的方便,但好像人们也意识到了,方便的东西使用多了也会给人带来危害。老子的话好像不是说给两千五百年前的人听的,倒像是说给今天的人们听的。难怪有很多人感觉老子的思想跨越了两千五百多年,发出的却像是先知一样的声音。


第三,关于“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说的是,使人民重视死亡,而不向远方迁徙。人类的迁徙,我们会想到近代的走西口、闯关东,也会想到出外打工,包括出国打工。也会想到每逢节假日,飞机、火车、高速上的拥挤场面。人类一直面临一个两难的选择:只是呆在自己的家乡,难以有更大的发展;一旦出外谋生,往往就是留下妻儿老小,正常的家庭生活几乎不复存在。这些年来,农村的空巢家庭、留守儿童和老人,让我们看到他们心中不是滋味。即使是城里的人,天天上班,加班、出差,顾不上照顾老人和孩子,顾不上夫妻的感情,人们的心啊,似乎被一种魔幻般的力量给摄走了。人啊,既要发展,又要生活,但最终核心的指向还是生活,可眼前的困境又如何解开呢?


第四,再说“虽有甲兵,无所陈之。”说的是,虽然有武器装备,却没有地方去布阵打仗,这就到了太平盛世了。看今天的世界,中国的军事在不断地强大,这源于历史上深刻的教训:落后就要挨打。但是,中国的军事不是用来侵略的,而是用来维护和平的。这跟世界上某些强权国家的作为是有着本质区别的。


第五,“使人复结绳而用之。”说的是,使人民再回复到远古结绳记事的自然状态之中。老子所说的这样的一些观点,往往会被人们视为不切实际,甚至是开历史倒车。实际上,这只是从老子的文字来理解的,并没有参透老子文字背后的真意。老子提到了那种原始式的生活形态,我们可以结合现实看看人类当今的局面:我们破坏自然,我们生活在与自然的隔绝和对立之中,我们又让自己活在被自己破坏和糟蹋的自然环境中,这是进步呢?还是倒退?人文环境方面,很难说现在的人们比过去更和谐、更安全、更信任了。如此看来,老人家们所说的那种让人看起来不合情理的、无法实现的一种历史情怀,不正是今天激发我们思考现实的一种历史理性吗?


第六,“至治之极,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说的是,国家治理得好了,就能使人民吃得香甜,穿得得体、住得安适,过得快乐。这给国家治理提出了一个目标,用一个成语来说,就是让人民“安居乐业”,也是广大人民根本的诉求。这也就给政府定了性:任何政府就是服务人民生活的,而且不要乱折腾,“治大国若烹小鲜”。


第六,“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说的是,国与国之间互相望得见,鸡犬的叫声都可以听得见,但人民从生到死,也不互相往来。用句白话来说,就是各过各的日子,彼此尊重,不用总是关心别人的生活,相安无事。从古至今,人类的战争多半是国家与国家的战争,一些列强总是不安分,总想着掠夺别国的土地或者资源,甚至妄图称霸世界,从而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这种侵略成性、无耻掠夺的行径,甚至超过了动物和畜生,这能算是文明的人类之所为吗?即使在我们自己平时的生活中,不安分守己,总是羡慕别人的生活,总是攀比,不也是生活动荡不安的一个重要原因吗?也许,在人类强大的追求发展的本能之下,人们很难听进这些话,但终有自己平静下来的时候,想想几十年的人生是不是这样一个道理呢?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修成书院诸葛玉堂

    回归宁静, 安分守己, 简简单单, 轻轻松松, 平平淡淡, 潇潇洒洒, 舒舒服服!

  • 晏桃梅

    感恩齐教授道德经的讲解,是人明白老子爷在2500年前写出如今人们的生活状态,不愧是人们追随的圣贤,感恩

  • 格桐义

    老子不是骑着青牛么

    1323913ecsg 回复 @格桐义: 就服你

  • 哪溪

    老师对当代人们生活的分析真是体谅到所有人的压力,利于大家释缓内心的焦虑。

  • 听友188370802

    这一章是老子思想的核心所在,老子在这一章里完整的阐述了他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基本观点,老子不是在写诗意的田园,而是在讲深刻的思想,由于我们的肤浅总是把老子这一章仅仅从字面上理解。不知道马克思有没有详细读过老子的《道德经》,如果马克思读了道德经,他应该为道德经中伟大的经济思想而惭愧,也午马克思也将改写《资本论》,仅把这一章也看作老子修身养性的学问,也只是作肤浅的理解。老子在这一章揭示了天下"利"的本源,和庄子中"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表达了同样的道理,老子和庄子都看到了"利"的本源,从本源上消除经济上的"利"是解决政治、社会、文化乃至人类的心理问题的根本。

  • 刘芳_i68

    这一章教授译的相对其它版本更好

  • 扒井岩看世界

    李子柒的田园生活火了,火的一塌糊涂

  • 源修y

    感谢齐教授

  • Meimei梅

    跟着齐教授读到了这一章,生活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心态宁静多了!每天早上一边跑步一边听道德经,让身体和灵魂同时享受健康!

    问鼎喜玛 回复 @Meimei梅: 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