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史18 | 丁见民:一战与美国作为世界大国的崛起

美国史18 | 丁见民:一战与美国作为世界大国的崛起

00:00
19:22

一、知识点卡片 


二、思维导图 

三、正文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南开大学的丁见民。上一讲我们讲到了中国近代时期的中美关系,以及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这一讲,我们来讲一讲一战中的美国是如何崛起的。


1914-1918年,以英国和法国为首的协约国集团,与以德国、奥匈帝国为首的同盟国集团,在欧洲乃至全世界范围内爆发了大规模的战争,这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对于欧洲和全世界的人来说都是一场灾难,一场浩劫。在这场大战中,人员的伤亡,物力财力的巨大破坏和消耗在当时都是史无前例的。


据统计,第一次世界大战先后卷入33个国家的15亿人口。军事行动涉及的领土达400万平方公里,战线长度有2 50  0~4 000公里。战争期间,协约国总计动员军队4 218万余人,其中死亡515万余人;同盟国总计动员军队2 285万人,其中死亡338万余人。交战双方直接战费约为1 863亿余美元。


不过,这场战争对于美国来说除了是一场灾难,而且也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它给美国的经济、政治与外交都带来了深远影响,推动了美国作为世界大国崛起。而美国面对一战的态度,也经历了从中立立场到参战的变化。


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美国总统威尔逊于当天宣布美国中立。美国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保持中立,等待时机,让老牌帝国主义国家集团之间消耗实力,以便坐收渔翁之利。


而美国之所以能够在一战中保持中立,在于它的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在美国与欧洲强国之间,远隔着大西洋。而在战争发生时,飞机还没有进入实际使用阶段。从地理位置而言,美国也能够置身大战之外,保持其孤立地位。


在一战中的中立立场,不仅让美国避免了巨大的国力损失,还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美国驻英国大使沃尔特·佩奇在1914年10月致电总统顾问爱德华·豪斯上校时直言不讳地说:“几乎所有国家都将破产……而十年后……整个世界的前途将掌握在我们手中。这是非常难得的机会。”


在一战期间美国大发战争财。当战争发展到最后,交战的两个阵营之间转为了比拼消耗,因此需要大量军事和生活物资供应。而协约国的工业远远不能满足这一需要。于是,它们不得不从美国取得补给。就这样美国成为了协约国的“仓库和兵工厂”,以及军需物资和消费品的主要供应商。1914年,美国对英法的出口额仅为7.5亿美元,两年后则上升到27.5亿美元,增加了三倍多。


不过虽然美国的主要贸易和贷款对象是协约国,但是它也并没有放弃同德国、奥匈帝国等同盟国集团做生意。1914年,美国对德国的出口额将近3.5亿美元。不过,随着英国对德国实行海上封锁政策,两年后美国对德国出口迅速降低,下降为不到3000万美元。


除了对外贸易,美国政府还允许美国金融界对欧洲交战各国尤其是协约国发放战争贷款。随后,美国银行的贷款、战争物资源源不断地涌入交战各国,主要是协约国。贸易和贷款尤其是军火交易,使得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坐收渔翁之利,大发战争财。战争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等到战后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从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纽约的华尔街取代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美国还利用战争所带来的有利时机,扩大对外投资的规模和范围,并加强对亚洲、拉丁美洲的扩张和渗透。美国的冶锡业公司进入玻利维亚,炼铜业公司进入智利,石油公司在拉美开凿油井,橡胶公司打入东南亚地区获取橡胶等。1919年8月,总统威尔逊自豪地说:“金融领导地位将属于我们,工业首要地位将属于我们,贸易优势将属于我们。世界上其他国家期望我们给予领导和指引。”


不过美国的中立立场并没有持续到战争结束,随着德国潜艇开始在海洋上出现和捣乱,美国政府和企业大为恼火。其实早在1915年,德国海军就对英伦三岛实施潜艇封锁,以报复英国对德国的食品封锁。而对于美国来说,英国和德国都各自放弃封锁,是最理想的结局。但是英国和德国双方都已经进入战争角色,互不相让,不惜采取一切手段赢过对方。


而对于美国来说,如果大西洋贸易中断,美国经济将遭到难以想象的冲击。威尔逊在一封电报中说,德国的潜艇封锁是“一种毁灭商业的计划”。经济利益决定了美国要反对德国的潜艇战。1915年5月,英国船只“卢斯坦尼亚”号被德国潜艇击沉,其中美国乘客124人丧生。这一事件在美国引起轩然大波,各家杂志纷纷谴责德国人的暴行。当然,它也导致美国与德国关系的重大危机,美国向德国三次发出抗议照会。


有限的潜水艇战已经让美国大感恼火,而不久之后,无限制的潜水艇战也接踵而至,让美国更加的难以接受。1917年初,德国宣布实施无限制潜水艇战,对靠近英伦三岛海域和东部地中海的所有船只,无论是交战国还是中立国的船只,都不加区别地击毁。潜水艇战对美国商船构成巨大威胁。1917年3月,美国第一艘商船被德国潜艇击沉,随后三周内又有5艘美国船只被德国击沉,25名美国人因此丧生。此后,更多的美国船只和美国民众丧生于德国潜艇。


美国与德国的关系由此迅速恶化。而此时的美国还面临着艰难的抉择,如果协约国战败,美国既不能扩大其有利可图的贸易,也收不回已经放出的贷款。因此,协约国的胜利对于美国具有重大经济利益。


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来,即使是德国不采取无限制潜水艇战,美国的经济利益也会促使美国参加协约国一方,对德奥等同盟国宣战。这只不过是时间问题。但真正导致美国参战的导火索,是齐默尔曼电报的披露。


1917年1月,英国窃听和破译了德国外交大臣齐默尔曼致德国驻墨西哥大使的密电。密电建议,德国与墨西哥结盟,从南部进攻美国,帮助墨西哥收复1846-1848年美墨战争中的失地,并建议德国、日本和墨西哥组建针对美国的同盟。2月份,该密电被转交给美国。


3月1日,威尔逊将这一电文公布于众。德国的密电引发美国民情激愤,反德浪潮很快席卷整个美国。国会于当天即通过武装商船法,对付德国潜艇的攻击。3月中旬,美国海军部发布指令,美国的武装商船可以对德国潜艇开火。美国与德国实际上已经进入交战状态。4月6日,美国正式对德国宣战。美国对德国宣战后,国会通过《兵役法》,征召士兵入伍。


美国参战时,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已经交战多年,双方都已经精疲力竭。1917年俄国发生二月革命,退出战争。9月,美国军队抵达法国,联合英法军队对德军发动进攻,迫使德军全线后撤。于是,德国陆地作战和潜艇战双双失利。1918年,德国国内爆发革命,被迫向协约国求和。当年11月,美国、协约国和德国签订停战协定,一战宣告结束。


美国在一战中经济的崛起,以及后期的参战,带给了它谋求世界霸权的机会。美国参战的目的最初是要保护对外贸易,保护它在欧洲的利益。不过,随着战争的推进,美国参战的目的也发生了转变,开始要求取得对世界的领导地位,充当世界和平的仲裁者。


到1917年底战争临近结束的时候,战争两大集团已经两败俱伤,美国开始出来收拾残局,企图迫使欧洲列强按照美国的设想重建世界和平。美国企图取代英国成为世界主宰。


但是这一过程并不顺利,1917年10月,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苏维埃政权发出和平倡议,呼吁结束帝国主义战争。苏维埃政权为了揭露协约国进行战争的目的,公布了沙俄政府与英法等签订的秘密条约。这些密约也打破了威尔逊所宣扬的战争的“神圣性”。这在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纷纷要求协约国对苏维埃政权的和平倡议做出回应。


在这种情况下,威尔逊提出了“十四点计划”,这个计划是当时美国提出的战后世界的和平相处原则。但他的动机首先是为了回应苏维埃政权的和平建议,争取政治上的主动;其次,这一计划也是对德奥集团发动的一场和平攻势,揭露德国发动战争的阴谋;最后,他还想巩固美国人对这场战争正义性的认识,稳定美国民众的信心。


自从参战以来,威尔逊就十分关注战后世界和平的方案。他声称:“美国不能为各个盟国的秘密条约作战,为他们瓜分世界的目的作战。美国强大的经济力量必需使得各个盟国屈服于它的压力之下,接受美国的和平方案。”


1918年1月,威尔逊正式向国会发布十四点和平计划宣言。宣言的主要内容包括公开外交,不得有任何秘密谅解;公海航行绝对自由,国际贸易机会均,建立国际联盟等。


因为在一战后期,美国在经济、政治和军事上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实力,所以欧洲各国在结束战争和战后重建问题上,都不得不依赖于美国,因此协约国经过讨价还价后,同意以十四点计划为基础对德谈判。


当然,战后美国与欧洲各个强国的谈判和争夺中,并没有完全处于主导地位。英法对德国实施了严格的制裁措施,要求德国支付巨额的战争赔偿。而且,由于美国国会的强烈反对,国际联盟的倡议者美国反而没有加入国联。


不过,美国崛起成为世界强国已经毫无疑问。而且一战后,随着实力的增强,美国更希望在亚太地区扩大其势力。为此,美国邀请与亚太利益相关的国家召开了华盛顿会议,来确立在远东地区的主导地位。


这次会议召开的直接原因是美国、英国和日本在一战后开始军备竞赛,改变了整个远东地区军事势力的划分。在一战期间,日本宣布对德国宣战。以此为借口,它出兵占领德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中国山东省。


控制胶州湾,破坏了远东地区的力量平衡。而新兴的美国在一战末期也穿越太平洋,发展其在珍珠港的军事基地。于是,各个世界大国为了维护既得利益,纷纷在战后扩大海军规模。早在1916年,美国就通过一项“大海军”法案,力图控制大西洋和太平洋,争取其海军实力超过英国。


到四年后,美国海军部还在夏威夷群岛、菲律宾群岛不断扩大海军基地,并在关岛设防。作为海上霸主,英国也不甘落后,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当时的英国首相宣称:“英国将花掉最后一个金币,以使得英国海军优于美国或者其他任何国家”。


1921年,英国海军也提出了更为庞大的发展海军计划。日本也投入了更多的财力,也就是在英国提出海军计划的同一年,日本财政预算的1/3都被用于海军建设。


为了遏制日益疯狂的军备竞赛,重新确定远东地区的国际秩序,美国提议召开华盛顿会议,邀请英国、日本、中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和葡萄牙参加。


1921年11月,9国代表齐集华盛顿,召开会议。经过激烈交锋,与会各国签订了五强海军条约和九国公约。确立美国、英国、日本、法国与意大利的海军力量比例为5:5:3:1.67:1.67。这次会议通过谈判达成了裁军协议,结束了各国之间的军备竞赛,并在远东地区形成了一战后的新秩序。在这个新秩序中,美国的主导影响显而易见。


当然。这个所谓的华盛顿体系也并非固若金汤。与会各国在会后不久,都纷纷或明或暗地扩张军事力量。尤其是日本,从1930年代初开始,一步步侵占和蚕食中国领土,挑战华盛顿体系。


它先是在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地区,当时包括四个省份即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察哈尔。次年,又发动“一二八”事变,侵占淞沪地区,直到1937年7月挑起全面侵华战争。


好了,我们来总结一下,关于美国在一战中的崛起。从整体上,一战对美国来说,既是一场灾难,也是一个难得机遇,而美国抓住了这个历史机遇。第一次世界大战给美国人留下来·一笔毋庸置疑的遗产,大战为美国提高国际地位提供了最为有利的机会。


此次大战中,英国、法国、德国、俄国等老牌欧洲强国经过长期的厮杀和消耗,两败俱伤,美国得以坐收渔翁之利。战后,按照美国制定的和平计划重新安排世界,美国开始取代英国的霸主地位,发挥领导作用。


当然,这一时期美国的世界霸权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老牌强国英国还希望恢复日不落帝国的辉煌,而新兴强国日本则在东亚崛起和扩张等。也只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才真正开始走向全球扩张的时代。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下一讲,我们来讲一讲作为移民国家的美国,是如何对待试图融入它的人的。我是南开大学的丁见民,我在喜马拉雅等你,下期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骑车老石_oA

    相比前面几个老师,比较差!跳过了

  • 残喘时光奈我何

    求配套书籍

  • 毛毛牛bj

    一战,美国既发了战争财,又利用华盛顿会议爬上了道德的高地,还试图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霸主。一战,美国得到的实在太多,是个实实在在的战争暴发户。

  • 思静阁

    美国自从独主战争建国后,抓住每个历史时期赋于它的机遇,因势利导,一步步登上它的世界一强地位,而1914—1918年在欧洲爆发的“一战”,给美国提供了最大的机遇:前期做足了交战双方的军火生意,大发战争财;后期则瞄准时机参战,使之支持协约国方取得战争胜利,而后则以强国实力,主导了战后的世界局势的按排

  • 望江南kingxk

    讲得很好

  • 13239216bat

  • 听友195378008

  • 物物而不物于物欤

    每个讲课老师怎么没有自己的照片?

  • 马渡河

    怎么讲根子赔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