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课】30 什么是业力?

【佛学课】30 什么是业力?

00:00
13:03

每周福利 

我们每周将根据评论的质量、点赞数综合选出一条评论制作一张专属的优秀评论卡片,并为您送上一本费老师的签名书!欢迎各位听友在每条声音的下方留下您对修心课的所想所悟。


本周优秀评论:




这位听友可以添加课代表微信 duxiangmemdber,领取您的小礼物。


今日金句 



今日研习 

1.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们好,我是费勇。今天是第三十堂佛学修心课的佛学课。我要分享的是:什么是业力?


在备课的时候,正好看到著名建筑学家贝聿铭去世的消息。关于贝聿铭的家族富了十五代的故事,也许对于我们理解业力有帮助。贝聿铭家族是明代中叶从浙江迁移到苏州,从那个时候,一直到贝聿铭先生这一代,据说一直兴旺了十五代。中国的大家族一般的规律是“富不过三代”,但贝家十五代,原因何在呢?我们有时间的话,可以自己去查阅资料,自己分析一下。以我的观察,可能有三个原因:


第一点,贝家有慈善的传统。比如说贝家的第三代,曾经帮人保管东西遇到强盗,他把别人的东西赶紧藏起来,自己的东西却不管,自家的财产被抢夺一空,但是别人的东西却完好的保存下来。在当时的苏州,这件事很有名,也为他们的家族赢得了名誉。


第五代的时候,他们经常免费治病救人,第七代的时候,这个家族已经变为江浙地区最著名的一个药材商铺了,并且形成了慈善的传统。贝聿铭先生祖父的弟弟,是中国近代有名的“颜料大王”贝润生,他有一个观点:“以产遗子孙,不如以德遗子孙,以独有之产遗子孙,不如以公有之产遗子孙”,所以他花巨资修缮一新的狮子林,给全体族人享用。另外,他在园子里设立了贝氏祠堂,并在旁边捐资建立了贝氏承训义庄,用来赡养、救济族人。


他还和贝聿铭的祖父共同捐资,在苏州城开办了中国第一个新式幼稚园,二人对苏州的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解放前夕,孔祥熙一人就卷走了一亿三千万美元,而贝聿铭的父亲,身为中央银行总裁,远走美国之时却没拿走一分公款,非常廉洁。


第二点,和贝氏家族重视教育有关系。贝聿铭的祖父很早便中得秀才,20岁的时候已经成为苏州府学贡生。后来由于父亲去世,只得挑起了家庭的重担,打理父亲留下的大批产业,他非常重视子女教育,他的儿子(贝聿铭父亲)贝祖诒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唐山工学院,后来贝祖诒把儿子贝聿铭送到美国求学。贝聿铭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就读建筑学,而贝聿铭的四个子女们,其中三个儿子和父亲一样,毕业于哈佛大学,从事建筑工作,女儿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法律。


第三点,贝聿铭的父亲在时代的转折点上,选择留在了美国。1948年,贝聿铭的父亲贝祖诒赴美担任驻华盛顿中国技术代表团团长,那个年代正好处在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上,贝祖诒做出了一个也许偶然却十分重大的决定:留在美国。这个决定让贝家躲开了一个特殊的时期,而在海外得到延续。所以,没有父亲的这个决定,一定不会有现在的贝聿铭。我们可以查一下资料,像曾国潘、李鸿章等近代大家族在文革期间,还留在国内的后代,他们的遭遇是怎么样的,就会明白贝聿明父亲的决定有什么意义。


2.

在分析贝家为什么延续了十五代的过程里,我们回忆一下关于业力的概念。我们在八正道的正业里已经讲过。可以复习一下。业到底是什么呢?业力到底是什么呢?在表现形态上,业可以说是具体的行为,假如没有具体的行为,就没有业。作为业的行为具有这样的特征:


第一,这种行为会产生一种惯性的力量,一直持续下去,对于后来个体的命运产生深刻的影响;第二,这种行为会自动成为一种记忆,储存在意识里,一直会长久地产生影响。所以,业常常被称作“业力”,是一种能够产生持续力量和心理能量的行为,这种力量会像影子一样,一直跟随着造业者。另外一个重要的点是,业力有共业和不共业。共业是一群人共同遭遇的,不共业是个人独有的。


复习了什么是业和业力,我们再来看贝聿铭个人和他的家族,我们可以发现,每一个人的命运,是有因缘可寻的。第一,个人的念头、行为决定了他的发展。很多关于贝聿铭先生的传记里,提到当年贝聿铭为什么能够拿到美国一些大的建筑设计项目,除了他的水平以外,还有和他谦和、整洁的风格有关,当年美国本土的设计师偏艺术家性格,傲慢、邋遢等。这个给了贝聿铭机会。


第二,一个人的念头和行为,还会决定他的家族,他的后代。这方面的资料,我们可以再去查阅世界上各大家族的历史,对于理解业力会有很多启发。对于贝聿铭来说,他的母亲是一位佛教徒,据贝聿铭回忆,他小时候经常跟着母亲去佛教的精舍,他说他从母亲那里学会静听、静默。他的父亲选择留在了美国,这些都会影响到他的后人。


第三,即使在共业里面,个人还是可以透过选择,创造自己的命运。比如,1948年的中国人都面临共同的境遇,但因为选择不同,而造就了不同的命运。总的来说,业力这个概念,在佛学里非常重要,是提醒我们要时刻留意一种力量,在改变着塑造着我们的命运。是时刻在提醒我们,命运就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业力,也可以宽泛地解读为吸引力,就是我们很难向外追求到什么,但我们可以挖掘自己内在的力量,形成一种吸引力,吸引我们内心真正想要的东西。


3.

那么。业力是如何运作的呢?上一节课我们讲十二因缘,十二因缘的轮转,轮回就是不断在产生业力。每一个环节都是业力的缘起。在《十地品》里面,有过一番很简单的分析:


“无明有两种业,一是使众生迷于所缘,二是行的生起因;行也有两种业,一是能生出未来的果报,二是识的生起因;识也有两种业,一种使种种有相续不断,二是名色的生起因;名色也有两种业,一是互相助长生成,二是六处的生起因;六处也有两种业,一是各自摄取各自的境界,二是触的生起因;受也有两种业,一是领受爱恨之类的情绪,二是爱的生起因;爱也有两种业,一是执着于喜爱的事物,二是取的生起因;取也有二种业,一是占有获取,二是有的生起因;有也有两种业,一是使种种烦恼相续不断,二是生的生起因;生也有两种业,一是产生五蕴和合,二是老死的生起因;老死也有两种业,一是各种感觉器官慢慢变异直到败坏,二是因为不觉悟所以也因果相续不断。”


后面我们会讲到五蕴。五蕴的缘起缘灭,也是一个不断产生业力的过程。还会讲到六道轮回,是各种不同的业力,把我们带到不同的地方。所以,业力几乎贯穿在佛学的所有概念里,也贯穿在所有的修行里。


这种力量,也许可以和爱因斯坦说的“爱”相比较。爱因斯坦说:有一种无穷无尽的能量源,迄今为止科学都没有对他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这是一种生命力,包含并统领所有其他的一切。而且在任何宇宙的运行现象之后,甚至还没有被我们定义。这种生命力叫“爱”。


不管是爱,还是业力,都是一种源于我们生命内部的生命力,是最深刻的宇宙法则,也是我们打开命运奥秘的钥匙。但这把钥匙,在佛陀看俩来,并不在上帝手中,也不在哪个神灵手中,而是在你自己手中。我们自己在创造自己的命运,并在深刻影响着生命的延续,这个延续可能是后代,也可能是不同形式的转世轮回。所以,修心法门的练习,才会那么强调对于每一个念头以及细微行为的观照。因为他们都会产生力量。


那么,今天就讲到这里,下一节课我会分享:什么是三界?祝大家有平静喜乐的每一天。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朵儿75

    费老师讲的特别好!我听了余秋雨老师的讲的《中国文化之旅》课程结束以后,现在听费老师的课程发现,中国文化是有根的,会茁壮成长。中国文化人大都出生在浙江,这都是历史造就的人才。源于北魏时期的拓跋宏,一个重大的决定真的会影响周围的人。

    映_t1 回复 @朵儿75: 我也听了余秋雨先生的课

  • 13305645622

    我喜欢费老师的课!听着可以让心安静下来

  • 李木九Flim

    费老师您好,我今年36岁,因为想要物质稳定,一直努力工作,导致目前还单身。其实我对婚姻也没多么渴望,小时候父母婚姻不幸,所以我很惧怕争吵的婚姻,导致自己一直比较被动。同时觉得愧对父母,看着别人都抱第二个外孙了 他们还什么都没有,我真的很自责。有时想差不多得了,冷静下来还是不能凑合。一直处于这种矛盾和纠结中,同时又找不到合适的对象走入恋爱,我该如何在这种尴尬中找到平衡。(我经常劝自己好好成长,总会遇到那个人。但是看到朋友天伦之乐 这种挠心的焦躁就会冒出,说服不了自己)

    卍_磊岳 回复 @李木九Flim: 缘分未到

  • 沵的明白

    谢谢老师的用心讲解和录制,让我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更好的帮助自己成长和学习谢谢谢谢谢谢

  • 生命的意义是成长

    必须点赞这个解读,十分有信任度

  • 根源gy

    爱,是我们的能量源

  • 雨童_fg

    功德无量🙏,阿弥陀佛。费老师勇佛五千年前的方式度众生

  • 醉醉渔唱唱晚

    不知道查哪些资料可以知道李鸿章等的后代的故事?

  • 大可大肥

    老师,您好像没有讲触的两种业,请您为我们讲解

  • Amy1313

    富过15代,一定有原因。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