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曹操与许攸见面为何不说实在话,曹操为何亲自去攻打乌巢

88.曹操与许攸见面为何不说实在话,曹操为何亲自去攻打乌巢

00:00
07:52

88.曹操与许攸见面为何不说实在话,曹操为何亲自去攻打乌巢

 

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作为经典战例,成为历代军事家研习的范例。


官渡之战中,袁绍号称七十万大军,而曹操只有区区七万,十倍的兵力悬殊,几乎胜负立判,但是曹操却以少胜多。


那么,究竟是哪些因素,成就了曹操以一敌十的奇迹呢?战争胜利后,曹操洒酒以祭天地江河,这一举动又体现了古人对于战争怎样的理解呢?

 

许攸问曹操还有多少军粮,曹操始终不说实在话。曹操如此态度对待许攸,也是必然。我们总是说中国人很不诚实,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曹操怎么可能一见面就对许攸说出实情呢?


军队缺粮的事情属于军机大事,自然不能轻易对外人泄露。就算曹操和许攸是从小一起的玩伴,两个人的私交相当好,这种军国大事、军情机要也是绝对不能随便泄露的。


这跟诚实与否没有关系,但很多人却始终区分不开,所以才会觉得中国人不诚实。

 

曹操刚开始告诉许攸,军粮足够用一年,后来见许攸不信,又说够半年之用。许攸当然知道曹操在骗他,因为他已经从截获的书信中得知了曹操粮草的真实情况。


于是他站起来就要走,并且说老朋友见面都这么虚伪,太不实在了。这是许攸的错,曹操不可能一见面就把实话讲出来,他慢慢地靠近实情。


三个月,一个月,直到听许攸说已经知道曹军粮草已断,这才开始紧张起来,惊问许攸是如何知道的。

 

一个人揭穿别人的秘密,并不是件好事情。如果曹操问不出破袁的计策,相信许攸很难全身离开曹营,好在他最后终于给了曹操一些好的建议,曹操才没有杀他,否则的话恐怕连门都出不去。


所以许攸完全是在开自己的玩笑,但是现在像许攸这样的人很多,都是没有脑筋的表现。

 

后来又听许攸说有办法帮他打败袁绍,曹操连忙向许攸叩拜请教,这个时候不要说是叩三个头了,叩九个头他都心甘情愿。


只要许攸能够帮他打败袁绍,叫他做什么都行,这就是曹操。但越是这样的人,过后越容易不认账,可惜许攸不明白这个道理。

 

许攸说袁军军粮都囤积在乌巢,守将淳于琼嗜酒无谋,建议假扮袁将蒋奇的人马前往乌巢护粮,趁机烧毁其粮草辎重,如此袁绍三日之内必定不战自退。

 

曹操一开始对许攸也是将信将疑,因为二人毕竟久未谋面,而且许攸又一直在袁绍的阵营里,怎么可能一下就完全相信他呢?


可是,曹操会分析眼下状况和当前形势。首先,曹操认为许攸对他很实在。因为许攸只说“依我判断,你已军中无粮”,就足够令曹操震惊了,又何必把那封信拿出来呢?


许攸这个举动,就是要取信于曹操。曹操看到这些证据,自然不会怀疑,因为那封信是曹操自己写的,他当然知道真假,所以会相信许攸。

 

第二个,曹操听完许攸分析淳于琼的过程,觉得这些分析还是很可靠的。而且,这也是曹操唯一的机会。


更何况荀彧之前已经来信告诉曹操,既然能够抵挡到现在,就要抓住变动的机会。荀彧不是神,不可能预测到什么是变动的机会,但是以荀彧的智慧,他明白胜利属于在相持中能够抓住机会的一方,这是千古不变的原则。


曹操听懂了,也记住了。现在碰到许攸,好像是巧合,经过一番分析之后,他认为可以相信,然后当机立断地选择按照许攸的建议去做,这是很了不起的表现。

 

曹操决定亲自攻打乌巢。众将怕许攸有诈,纷纷反对。但是,如果不亲自率兵,而是叫手下的将领前往,人多嘴杂,难保部将不会反过来劝他不要轻信许攸。


因为部将们都知道袁绍也不是刚出道的人,在曹操羽翼未丰之时,袁绍就已经很有分量了,他这么老练的人,怎么可能派一个酒鬼去守乌巢呢?一定是许攸乱讲,或者是袁绍的反间计,如果信以为真,岂不糟糕?

 

曹操当然也会想到有这种可能,所以他防患于未然,表示自己不但相信,而且还要亲自率部前往,这样就让手下众将无话可说了。


一个群体,只要大家同心协力,整个的力道就马上提高了,众志就可以成城了。既然曹操坚决亲自去,大家只有团结起来,孤注一掷,坚决要攻下乌巢。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Monday在路上

    打卡

    曾仕强学堂 回复 @Monday在路上:

  • 书真_8y

    曾仕强学堂 回复 @书真_8y: 感谢您的留言和支持,有幸在这里遇到也是一种缘分,请多多分享。

  • 樱桃小毒子

    曹操能屈能伸,

    曾仕强学堂 回复 @樱桃小毒子:

  • 樱桃小毒子

    打卡打卡,好喜欢听

    曾仕强学堂 回复 @樱桃小毒子: 仔细品味,受益终生!

  • 爱学习的西蒙

    高手过招,只言片语,就见水平啊

    曾仕强学堂 回复 @爱学习的西蒙: 确实如此,翻阅相关的历史典籍,我们总能从中得到验证。无论是孔子见老子,还是张良和黄石公的际遇,总是在三言两语、云淡风轻中焕发无限的智慧闪光!

  • 鲁美学士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