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曹操为何不杀写檄文的陈琳,他哭祭袁绍是真是假
刚要进城,曹操看见当初替袁绍起草讨伐檄文的陈琳被押解而来,质问其为何辱及自己的祖父先人,陈琳只说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众将要杀陈琳,反被曹操制止。对曹操来讲,杀不杀陈琳其实没有什么不同。因为不管杀不杀他,那篇檄文已经流传开了。
在这种情况下,曹操最终会做出何种选择,就要看陈琳自己如何因应了。如果陈琳讲任何求饶的话,都只会使曹操更加火大,但他此时却讲了一句很关键的话,让曹操气不起来。
他说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他这样回答,没有直接回答曹操的问题,而是拐弯抹角地说明自己也是不得已的。
可是如果他直接说自己是不得已而为之,又会有求饶的意味儿,曹操可能也不会放过他。所以他既没有求饶,也没有说“写都写了,要杀就杀”,而是说“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同样一个意思,用不同的方式讲出来,结果是大不一样的。我们没有讨论陈琳该不该救自己,那是他自己的选择,我们只是很欣赏他说的这句话而已。尤其曹操是一个喜欢玩弄文辞的人,或许就是因为一听这话不错,才不杀他了。
曹操第一次听到檄文的时候正头痛,听完反而不痛了,他对陈琳的檄文印象深刻。如果当时他没有不舒服,听完后却头痛得要命,他这次的决定就会完全不一样了。
所以曹操是把檄文当做好兆头看的。同时,他看到袁绍的七十万大军被自己打得只剩下不到一千人,心里也会有罪过感,觉得对不起太多人。
因此他让陈琳高声念檄文,让大家明白,士兵牺牲的是宝贵的生命,而他自己付出的也不比别人少,自己可是连祖宗都被人骂了。
另外,这也是曹操对手下将领是否忠心的一个试探。如果大家听到檄文开开心心,或是没有什么反应,曹操就该好好检讨自己,当领导竟然当到这个地步。
还好手下的人听到檄文内容,都阻止陈琳继续念下去,这样曹操就知道部将还是真心追随他的。
一个领导,要时时刻刻借由各种不同的方式去了解干部的内心,才能知道将来应该怎样去应对。
陈琳无所顾忌地大声诵读。任何人到了这个地步都会不害怕了,因为反正也不知道自己结果会怎样,抱着必死的态度反而更安定一些。否则越怕死,一路上越难受,将来也死得越快。
陈琳想:曹操叫我念我就念,反正我讲的都是事实。之前袁绍叫他写的时候,他不得不写,现在曹操叫他念,他又不得不念,结果他反而还没有死。
因为曹操也知道,当时是袁绍叫他写他才写的,现在是自己命令他念,他才敢念的,所以才没有杀他。
曹操哭祭袁绍是真是假?答案是半真半假。因为曹操和袁绍毕竟是老朋友、老同事,后来因为情势变化,才不得不打,不得不杀。
中国人讲人死为大,人死了,生前的恩怨就一笔勾销了,所以这里有曹操真的一面。
但曹操在哭祭袁绍的时候,还要顾及在场的众多将领,于是就讲了一些冠冕堂皇的假话。
里面有感情,也有教训,目的是让大家知道他曹操是一个顾念旧情的人,这是他聪明的地方。
感谢曾教授的精彩分享,真的是受益匪浅!
同样一个意思,用不同的方式讲出来,结果是大不一样的。
而是说“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很好
感恩曾公
曾仕强学堂 回复 @游骑兵ltz: 亲爱的易友,感恩留言,感恩相遇,谢谢关注和点赞,每天利用一点碎片时间学习,坚持打卡,收获不一样的自己!加油!祝您福满乾坤,元亨利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