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9. 回家,我就有一种说不出的压抑

069. 回家,我就有一种说不出的压抑

00:00
11:22

情绪是会相互影响,相互感染。

家庭的情绪氛围,影响着每位家庭成员的感受。

学会共情,学会体谅,才能营造更好的家庭环境。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胡慎之。


前段时间网上有个帖子,让很多有家庭的中年男人,觉得特别有共鸣。它说的是,现在的男性下班以后,更喜欢坐在车里抽根烟,听听音乐,而不是一下班就马上开车回家。因为对于他们来说,职场是事业的战场,而家就是另一个战场,他们不想从一个战场立刻转到另一个战场,所以宁愿坐在车里好好放松一下自己。


我相信不想回家这个问题,不止是男性有,女性也会有。一位有家庭的女性在她工作一天回到家后,还需要照顾孩子,打扫卫生,煮饭给丈夫吃时,她肯定会特别渴望有个放松的时刻。特别是某些氛围较为沉闷的家庭,大家都只会想逃出来,而不是在里面待着。我以前有户邻居就是这样,当我一走进去他家,第一反应就是屋子里边的气氛感觉各方面都不对,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方式,脸上的神情都让我觉得不舒服。所以我去过一次就再也没去了,因为里面的感受太令人压抑了。


但家为什么会让我们感到压抑?明明它应该是让我们放松,做自己的地方,怎么却变成束缚我们的地方。关于这一点其实包含着很多的原因,我接下来要谈的是几点,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对应着来想想到底是什么导致自己回家会有压抑的感觉。


首先,有可能是因为我们渴望得到照顾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我们每天都要处理很多的事情,而且要遵守社会交际中的各种条条框框,例如带上社交面具,按照规则去跟别人打交道,社会的束缚让我们感到很疲倦。而家这时候就会成为港湾,成为我们舒缓疲惫的地方,我们在这里是可以休息的,而且觉得在这里做什么都是可以的,我们应该是是被包容的,被家人接纳的。所以回到家的我们,会开启任性模式。


什么是任性模式?就是我们对家人会有自以为理所当然的索求,换句话说,我们会认为自己的一些诉求应该或者必须被家人满足,比如:伴侣必须要怎么对待我,爸爸妈妈应该怎么照顾我。同时,因为对家赋予很高的期待,我们不论在外面是多厉害,回到家以后都有可能会进入到一个退行状态里,从一个成年人变回小孩子,渴望得到对方的照顾。所以当我们用任性模式去和家人相处时,一些原本很简单的事都会变得复杂。就像妈妈面对任性的孩子一样,她不能生气,又不能打骂孩子,情绪只能不断压抑下来,到最后一次性爆发。


当然,也有可能是家里的每个成员都处在一个渴望被照顾,对我们有所期待的状态里。当我们被迫去承载这些时,因为我们是没有办法去很好地拒绝,或打破对方这些不合理的期待,所以也会感到很压抑,很辛苦。


如果我们对回家有恐惧,那我们可以观察下,是否自己陷入了这个状态中,内心渴望得到照顾的需求没有被满足,导致家给我们带去压抑的感觉。这时,我们需要思考一下我们自己的诉求是否合理,若是不合理,那么我们就要有会被家人拒绝满足的心理准备,因为他们不可能做得到。


第二个导致我们不想回家的原因,就是我们在复制原生家庭的相处模式,家人之间沟通太少。表达是人与人之间一个重要的链接,但在中国家庭里,我们却很少有这种彼此间主动表达自己诉求或情感的时刻。每个人都在不断复制着这样的相处模式,导致家里氛围越发压抑。这就有点像日本的地铁,大家都知道日本的地铁是很安静的,就算有人接电话都是悄声细语,没人会大声喧哗。我们可能会觉得他们的公德心非常好,会在公众场合保持安静,但同时我们似乎也会有一种很压抑的感觉,因为很安静了,好像被什么捆绑住了。


因此,如果我们认同了原生家庭中那种不表达的相处模式,那么我们也会把这样的模式复制到自己的家庭中,自己给自己创造一个压抑的环境。举个简单的例子,我有个来访者她对自己的丈夫十分不满,因为每次尝试跟他沟通,他都总是很冷淡,只会随意敷衍几句。我问她,那你对待丈夫的态度又是怎么样的?后来,她发现自己原来设立了很多不允许在家里,例如不允许丈夫太过投入看电视,也不允许丈夫太开心。久而久之,丈夫见到她也不想说话,不想搭理。问她为什么要这么做?她说,因为小时候我妈就是这样对待我的,她不允许家里热闹起来。所以一旦模式被固着后,我们就会不断复制。


但你需要知道的是,压抑是家庭关系发生危机的一种信号。如果我们不肯向家人主动表达,或积极跟家人互动,而是待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那么这只会让我们和身边所有人产生隔阂,彼此之间的关系产生危机。但危机本身也是一个改善关系的机会。


在我孩子读初中的时候,每次当他看到老师,他都觉得很压抑,连向老师询问学业上的问题都不敢。后来我教他一个方法,我说你不要把老师看成会管你学习,或责怪你的人,你应该把他看成是你追求成功路上的帮手,你去找他帮忙的同时也是在成全他的价值。当他学会这样去理解后,他就敢于去找老师问问题,他跟老师之间的关系就变得和谐起来。


其实,除了需求不满足以缺乏沟通以外,让家变成战场还有一个原因,它源于我们存在一个与家人相处的误区,就是带着职业面具来应对所处的环境。我看过一个小视频,是调侃班主任的。当她还没回到班级时,她是面带笑容,走着很欢乐的步伐,但一到教室门口,她就马上板着脸看着学生。这就是我们说的职业面具。当我们长时间戴着一个面具,就会自然而然把它带到别的环境下。而且职业面具通常都需要我们隐藏不好的情绪,用较为正面的情绪去回应他人。所以当我们将这样的方式带回家里时,会感到非常压抑,因为自己的情绪无法得到释放。就像有些妻子回到家看到摊在沙发上,不做事的丈夫,心里会很失望,可这种感受又不能表现出来,只能憋在心里,家慢慢地也就变成了另一个职场


但神奇的是,有时这种压抑的情绪是我们寻求关注的方式。之前有个来访者,她是家里的小女儿,她上面还有一个姐姐。尽管从小父母就树立一个,平等对待两姐妹的形象,但作为小女儿的她还是可以感受到父母的一些偏心。比如说,当他们开会去商量一些家里的事时,她总会被边缘化,好像在父母眼里她永远都是一个孩子。后来,有一次父母在商量家里的房子要怎么分配时,她终于忍不住跟父亲说,这么多年,你总觉得自己在扮演一个公平的爸爸,但在我心里却不是这样的,就像你只会跟姐姐去商量事情,然后告知我结果。其实我内心很难过,也很愤怒,我只是从来没有表达出来。当她真实地表达出来后,她有一种特别强烈的放松感,她说我不会理我姐或亲戚他们怎么看我,我只是坦白地说出了我的感受,不需要再压抑自己的情绪,假装跟他们很亲近。


她一开始的压抑,不表达,只是用一种自怜或悲怜的状态,来寻求父母的关注。所以其实有时候,压抑感不是家庭成员给我们的,是因为我们内心中得不到想要的关注而所引发的感受。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对家人也是如此,我们把他们看成是会指责、批判我们的人,而不是帮助我们的人。下次,当我们在感到压抑的时候,不妨思考一下,我们究竟把家人看成了什么?


我是胡慎之,如果你有什么问题,欢迎你留言,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酒窝雯有只爱笑的眼

    "压抑是一种得不到想要的关注的感受。"调皮捣蛋,与表扬,都是得到关注,为什么被表扬反而不自在呢?

    胡慎之 回复 @酒窝雯有只爱笑的眼: 关键词“想要的”。就好比一个小朋友向父母说自己考了高分,父母的回应是:“你好棒啊!”;这是表扬吗?是的,但是好棒是什么样的表扬呢?是称赞他聪明还是称赞他努力呢?

  • 一起读书会

    这个班主任面具,要不要太形象啊

  • 如月_9o

    气氛压抑,面无表情!不理解,不包容,没感情!

  • 快乐王子殿下_u1

    我在家里就这样,不爱表达,总自以为是,家庭关系紧张,与兄弟也是这样,总认为我照顾他们,他们应理解我,应按我想的方式生活,否则自己也很生气了,动不动就指责,不是心平气和谈谈,老觉得他们应该懂得,听了胡老师讲的才明白,家人之间也应互相尊重,应把握尺度,参与他们的活动,变得支持他们,接纳他们的不一样,

  • ILxmly

    不公平的对待两个孩子,会引起不愉快的心理感受。

  • 紫星2017

    怎么才能找到胡慎之老师作咨询呢?

    言若初见 回复 @紫星2017: 关注胡老师公众号,公号里有介绍。胡老师的咨询费用是2000元/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