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悉达多》:诺奖作家黑塞代表作,我们可否通过学习获得真正的人生智慧?
 12.21万
试听180

文学 |《悉达多》:诺奖作家黑塞代表作,我们可否通过学习获得真正的人生智慧?

00:00
34:19

诺奖作家黑塞代表作,我们可否通过学习获得真正的人生智慧?

点击进入喜马讲书频道页>>>

听书笔记 




《悉达多》讲的是公元前6世纪,婆罗门青年悉达多离开家乡,拜师修行,寻求智慧的故事,悉达多经历了极端的精神净化,也在世俗社会之中经受了长期的洗礼,最后在一条大河边开悟。小说的作者是德国著名作家黑塞,他在1946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誉为“德国最后一个浪漫骑士”。


黑塞为什么要写《悉达多》?


黑塞是德国人,一生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一战之后,战败国德国上下弥漫着失望和空虚的气氛,很多人转而去关注东方哲学和东方智慧。黑塞就是其中之一,他曾长期钻研印度的佛教和印度教。但是,当他完成《悉达多》这部书时,他已经从对这些思想的迷恋中走了出来,故事主角悉达多聆听一个个老师的教诲,最终却拒绝接受老师所传授的任何一种教义,而相信,一个人只有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才能找到智慧。这正是黑塞本人在这一番求索中的切身感受。


 “悉达多”这个人物跟释迦牟尼有关系吗?


根据佛教传说,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本名乔答摩·悉达多,是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的一位王子,他走遍了恒河流域,最终大彻大悟创立了佛教,释迦牟尼是尊称,他也被称为佛陀,意思是开悟之人。黑塞在构思这部小说时,将他的本名一拆为二,变成悉达多和乔答摩两个人,乔答摩是已成就的人,在书中,他就是被公认的佛陀,到处传教,而悉达多则是小说主人公,是一个未成就的人,他早早就认识乔答摩,却走了一条漫长的修行之路,向乔答摩回归,最终自己成为佛陀。通过这样的构思,黑塞告诉我们,人身上都有佛性,一个普通人一旦产生了对伟大的智慧和精神境界的向往,他就已经超越了尘世,向那个境界无限靠拢了,但是,他只有在延续终生的求索之中,才能修成正果。


书中所说的终极智慧究竟是什么?


一个人若是追求智慧,就必须要跟随老师吗?


《悉达多》所说的智慧意味着极乐,意味着超越时间的限制,不再被一时一地的得失所困扰,而达到内心永恒的安宁。公元前6世纪悉达多需要它,如今的我们也需要它。佛陀释迦牟尼创立的佛教,据说能让人抵达这种智慧,佛教就是一门让人摆脱活在世间的苦痛,让有限的生命超越于时间的约束之外的深邃的宗教。但是,如果仅仅去跟随佛教老师学习,哪怕跟随佛陀本人学习,也是不够的。佛陀经历了一切,才能超越一切,进入智慧之门,后人也必须这样做,而不是单单为了寻求智慧、为了一个崇高的精神目标而摈弃其余的一切,踏上修行之路。


而老师的角色,应该是引导、启发、细心倾听,但不能代替学生去设计他的路线,安排他的人生。悉达多向好友侨文达谈论佛陀时说,老师的生平经历,比他的教义更加重要,因为那才是智慧的真正来源,而每一个真正生活并体验过的人,单单他的存在,对其他人而言就是最好的示范。

解读 | 云也退

专栏作家,记者,译者。著有《自由与爱之地》,译有托尼·朱特《责任的重负》、E.萨义德《开端》以及《忧思中国》等。

播音 | 秋安

策划编辑 | 周向荣

音频编辑 | 陈子夫

精选用户评论
  • 知识新贵

    平台可不可以拉些赞助(大公司 大企业家 大慈善机构等) 来降低(不是免费)这种优质专辑的费用,让更多的听众可以听到,让我们的社会更快的进步,从而让作者和平台的价值最大化。

其他用户评论
  • Aine陌芊丶

    主讲人声音很好听啊~听得陶醉了

  • 闻徠

    尽力勇敢去体验,或尽多去了解他人之经历,亲身实践或博览群书,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悉达多”。

  • 静水流深_spf

    人生的智慧是由不断的经历和省悟得来的。没有切身的经历,就不会达到真正的开悟。

  • HIDEAR

    记得以前讲西游记的老师说,西天取经后哪怕没有经书,唐僧师徒也是佛,现在再想想,却实如此。一个经历重重考验磨难依旧热爱生活的人,他就是世俗人心中的佛。

  • 中山君1204

    悉达多于我们来说,代表着自我意志,代表着追寻“探索终极”过程中的极致的自我体验,而非追求终极这一结果。那种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感受,是悉达多的道,是未曾觉醒的智者的道,也是我们普通人一直在探寻却自己未曾意识到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