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权武器还是和平工具?
精华笔记
忠实传递价值,解读全球好书。你好,这里是“喜马讲书”。今天为你解读的书是《经济制裁》,副标题是:封锁、遏制与对抗的历史。
经济制裁并不如人们预想的那样可以遏制战争,而这恰恰是这一手段诞生的初衷。
本书作者、美国康奈尔大学现代欧洲史专业助理教授尼古拉斯·穆德通过对政治、经济、法律和军事历史进行的广泛档案研究,为我们揭示了经济制裁的演变历史,它从强制性的战时手段,一步步被战后国际组织采用为维持和平的工具。
经济武器的缘起至少可以追溯到19世纪20年代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战中的英法等协约国对德国、奥匈帝国等进行了两方面的封锁:封锁原材料和封锁金融。英法的封锁机制是如何生效的呢?这要从一种在生活中并不经常被提起但又相当重要的商品:锰矿石开始说起。金属锰是一种必要的冶钢原材料。德国对锰矿石等原材料的需求十分依赖海外的供应渠道。英法两国正是希望通过建立一套封锁机制,来阻碍德国进口包括锰矿石在内的各种工业原材料、从而打击德国的工业和经济等方方面面。在英法的一系列封锁措施之下,将近90%的锰矿石贸易都被协约国控制。
然而,德国尽管工业和贸易缩水,却仍然能通过金融系统进行投资等业务,从而在海外获得大量的资金,并用来支撑战争的开销。为了阻止德国在海外公司的利润回流德国英法开始了针对德国的金融封锁。随着德国失去了其在西半球的大部分海外投资,其也失去了在西线战场战胜的可能。
与针对德国工业和金融封锁不同,协约国对同盟国中的奥斯曼帝国采取了粮食封锁的策略。奥斯曼帝国的粮食非常依赖进口,封锁加上蝗虫天灾,导致了粮食危机的爆发,饥荒使得大量的平民死亡。
随着德国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也终于接近尾声。在这之后,战胜国们创建了"国际联盟",简称"国联"。国联承诺会把世界各国联合起来,解决国际争端。经济武器被纳入了《国联盟约》的第16条。其大致内容是:如果国联内的任何成员不顾盟约挑起战争,那么联盟其他成员会切段与这个违约国的所有贸易或金融关系。
此时开始,经济制裁从战时武器转变为一个能在和平时期动用的工具。理论上,人们认为制裁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但实际上,实施制裁的权利掌握在欧洲大国手中,战胜国们利用经济武器的制裁机制来对战败国施加不平等惩罚、追求如战争赔款等特殊利益。这也带来了有关于经济制裁的问题和讨论。这些问题基本可以总结为三个核心的关键问题:
首先:什么时候可以实施制裁?
其次:谁有权来决定是否实施?
最后:应该怎样实施制裁?
针对这三个主要问题,1921年8月,国联组建了一个特别专家机构——国际封锁委员会,来明确《国际盟约》第16条的含义,为此,国际封锁委员会在日内瓦用6天时间开了9场会议。
委员会还将舆论导向也纳入了制裁威慑措施的一部分,简单来说就是,一定要将制裁的决定公之于众。事实上,制裁的公布也的确产生了类似的效果。
比如,1925年的10月,国联通过公布制裁措施,就解决了希腊与保加利亚之间的冲突发,并且仅用了不到10天时间。如果说经济制裁在面对小规模的冲突时,仅凭言辞威慑就可以达到维护和平的目的,那么在二战爆发的时候,经济制裁的使用则面临了更多问题。
在二战爆发前夕,国联的官员甚至认为:“这个时期是世界历史上最不可能爆发战争的时期。”但这句话就被无情地证伪了。日本军方为了给接下来入侵中国东北的行动找到合适的借口,炸毁了南满铁路,“九一八”事变爆发了。
在国联还没来得及采取任何行动之时,因为爱国情绪,中国学生开始自发的组织人们抵制日货。这些抵制行为被当时的西方媒体也视为一种经济制裁。为什么国联并没有对日本采取制裁行动呢?反对制裁日本的主要理由之一是,担心制裁会导致日本采取更加激进的战争行动。
事实上,西方的担心的确不无道理。国联成立了李顿调查团对“九一八”事变进行调查,并认定是日本方面挑起了事端。调查团在其提交的报告中认定伪满洲国是“被日本占领的领土”,而非一个独立的国家,并建议国联对伪满洲国采取不承认的态度。这并没有放缓日本的侵略行为,反而促使日本退出国联。
在日本退出国联的相同时期,希特勒和纳粹在德国成功"夺权"。在纳粹掌权的同时,英法就毫不犹豫地想要对德国进行制裁。但早在西方国家有能力采取一致的制裁行动之前,纳粹政权进行了一系列的反制裁措施。这些措施并不代表制德国对制裁毫不畏惧,恰恰反映了德国对于制裁威力的重视。
在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时,国联终于决定动用制裁,他们几乎立即认定意大利为侵略国,与此同时,制定了一揽子制裁措施,并宣布这些措施将于六周后生效。但结果却是:国联的制裁既没有迫使意大利放弃战争,也没有保住埃塞俄比亚的独立地位。
二战结束以后,联合国成立,看似失败的经济制裁,依然存在于《联合国宪章》当中。
从21世纪的情况来看,经济制裁的功能和影响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在20世纪初气,制裁刚刚诞生之时,这一武器可以说非常致命。但今天各国所实施的经济制裁要温和很多。2015年,一位联合国官员估计,世界上有1/3的人口生活在受到某种形式经济制裁的国家之中。尽管制裁的数量激增,但其成功的概率却急剧下降。人们或许已经意识到经济制裁的局限,在寻找新的工具来达成更久远的和平。
这本《经济制裁》就为大家讲解到这里。感谢你的收听,我们下期再见。
书名:《经济制裁:封锁、遏制与对抗的历史》
作者:尼古拉斯·穆德
译者:李旭
撰稿人:白橙橙
编辑:郑涵 马云琪
主播:1号麦克
制作:万玥工作室
监制&运营:郑涵 张悦
总编辑:张爽
经济制裁最早见于秦汉与匈奴贸易。
经济制裁从战争时候的强制手段,逐渐演变为战后国际组织维持和平的温和工具,当时对日本这个国家简直是一招制敌,但对俄罗斯只有金融手段才能起作用,经济制裁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现在的经济制裁虽然是一种有效的外交手段,但是要求各国在使用这一手段时必须谨慎。经济制裁用得好的时候,可以维护和平;用的不好的时候,可能会引发更多的问题?或许未来的国际关系会更加依赖于外交智慧和国际合作,而不仅仅是单方面的制裁。
制裁主要有金融,原材料,粮食三个手段。对日本这种国家是很好用的,但是对俄罗斯,三个手段只有金融能起作用,那效果就大打折扣。
这个选集久而久之越听越发现都是有意识形态的筛选,放弃吧同志们
主播竟然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在19世纪20年代!
哈哈哈哈跟印度学的数据报表吧
👍
大米掺沙子,莫多,更莫在大米里掺老鼠药。
对于中性的评论也一致删除,难道说明什么嘛?
这期不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