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们是不是有过肚子疼的体验?肚子疼、肚子的毛病是很复杂的。人的肚子——腹部,好比是一座城堡,里面住着肝、脾、肾等脏腑。怎样区分和治疗肚子的疾病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素问》第四十篇《腹中论》,这一篇一共讲了六种腹部疾病。
其中第一种叫鼓胀:
“黄帝问曰:有病心腹满,旦食则不能暮食,此为何病?岐伯对曰:名为鼓胀。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治之以鸡矢醴,一剂知,二剂已。帝曰:其时有复发者何也?岐伯曰:此饮食不节,故时有病也。虽然其病且已,时故当病,气聚于腹也。”
黄帝问道:有一种病心腹胀满,早晨进食后晚上就不能进食,这是什么病?岐伯回答:病名是鼓胀。黄帝问:如何治疗?岐伯说:用鸡矢醴来治疗,一剂就能见效,两剂病就能痊愈。黄帝问:有时会复发的原因是什么?岐伯说:这是饮食不节制,所以有时病会复发。虽然有时疾病看起来快要痊愈,实际上病根还没根除,一旦饮食不节制,使邪气又聚集在腹中,鼓胀就会复发。
说明鼓胀病的病因是腹中脾土气虚,不能消化五谷,导致早上吃饭,晚上就吃不下了,引发腹部虚胀如鼓。而饮食不节则是鼓胀病复发的主要因素,这就提醒患者一定要谨遵医嘱,即使病愈也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复发。
针对鼓胀病的治疗,这里提出了一个药方,这在《黄帝内经》中还是第一次出现药方。这是个单方,只有一味药——鸡矢醴,药少而精专。鸡矢醴是用干净的鸡屎晒干后炒黄,放在米酒中发酵制成的。鸡在八卦是巽卦,属于风木,由于脾土难以运化导致胀满不食,风木可克制土气;“醴”,是用稻米酿造而成的甜米酒,前面学过的《汤液醪醴论》提到过。后是医生有用鸡矢醴治疗鼓胀的成功案例。
第二种腹中病叫“血枯”:
“帝曰:有病胸胁支满者,妨于食,病至则先闻腥臊臭,出清液,先唾血,四肢清,目眩,时时前后血,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病名血枯,此得之年少时,有所大脱血,若醉入房中,气竭肝伤,故月事衰少不来也。帝曰:治之奈何?复以何术?岐伯曰:以四乌鲗骨一藘茹二物并合之,丸以雀卵,大如小豆,以五丸为后饭,饮以鲍鱼汁,利肠中及伤肝也。”
黄帝说:有一种病胸胁胀满,妨碍饮食,发病时会先闻到腥臊气味,口出清液,先唾血,四肢清冷,双目眼花,看不清,时常大小便出血,病名叫什么?什么原因得病的?岐伯说:病名叫血枯,这是因为在年少时出现过大失血,才得的血枯病,或者醉后恣行房事,肾气衰竭肝血损伤,女子月经就会衰少不来。黄帝说:怎样治疗?用什么方法恢复?
岐伯说:“以四乌鲗骨一藘茹二物并合之”,用四份乌贼骨,一份藘茹,二种药物混合,用麻雀蛋制成药丸,做成像小豆那么大小的药丸,饭前服用五丸,用鲍鱼汤送服,“利肠中及伤肝也”——可以缓解胸胁胀满、通利肠道,还可以补益被损伤的肝。这就是《黄帝内经》记载的第二个古方:“乌鲗骨藘茹丸”。
乌鲗(zéi)骨:即乌贼骨,也叫海螵蛸,有补肾益精,收敛止血,疏通血脉的功效。藘(lǘ)茹:就是茜草,有凉血止血、祛瘀通经的功效。所以可以治疗血枯了。为什么要用鲍鱼汁服下?这是因为鲍鱼味咸气臭,主利下行,可以利肠中。
第三种腹中病叫“伏梁”:
“帝曰:病有少腹盛,上下左右皆有根,此为何病?可治不?岐伯曰:病名曰伏梁。帝曰:伏梁何因而得之?岐伯曰:裹大脓血,居肠胃之外,不可治,治之每切按之致死。帝曰:何以然?岐伯曰:此下则因阴,必下脓血,上则迫胃脘,生膈,侠胃脘内痈,此久病也,难治。居脐上为逆,居脐下为从,勿动亟夺。论在《刺法》中。帝曰:人有身体髀股䯒皆肿,环脐而痛,是为何病?岐伯曰:病名伏梁,此风根也。其气溢于大肠而著于肓,肓之原在脐下,故环脐而痛也。不可动之,动之为水溺涩之病。”
黄帝问:有一种病小腹盛实胀满,按压上下左右部位都坚硬不移,如同有根,这是什么病?可以治疗么?岐伯回答:病名叫伏梁。黄帝问:伏梁是什么原因而得病的?岐伯回答:少腹包裹大量脓血,留滞在肠胃外部,不可能治愈,治疗时不能重按,重按就会致死。黄帝问:为什么会这样?岐伯回答:病在下腹位置靠近二阴,就会大小便排下脓血,病在上腹位置迫近胃脘,就会使横膈与胃脘间发生内痈,这是发病日久,难以治愈。
“居脐上为逆,居脐下为从,勿动亟夺。”伏梁部位在脐上为逆症,部位在脐下为顺症,不能急切按摩治疗夺伤真气。关于伏梁病的论治在《刺法》中。黄帝问:有的人大腿、小腿都发肿,并且环绕脐部周围疼痛,是什么病?岐伯回答:病的名字叫伏梁,这是感受风寒邪气所致。风寒邪气侵犯大肠后留滞在肓膜——心脏以下、膈膜以上的部位,肓膜的根源在脐下气海处,所以环绕肚脐疼痛。不可以用攻下法治疗,误用攻下就会导致小便涩滞不利。
伏梁病是腹中坚硬的积块,是血气实引发的肿胀。为什么叫伏梁?“伏梁,如梁之横伏于内也。”这里提到了两种伏梁病,一种是腹部的肿胀,一种是腿部疼痛连累肚脐部疼痛。虽然都叫伏梁,但要区别对待。
第五种叫“热中消中”:
“帝曰:夫子数言热中消中,不可服高梁芳草石药,石药发瘨,芳草发狂。夫热中消中者,皆富贵人也,今禁膏梁,是不合其心,禁芳草石药,是病不愈,愿闻其说。岐伯曰:夫芳草之气美,石药之气悍,二者其气急疾坚劲,故非缓心和人,不可以服此二者。帝曰:不可以服此二者,何以然?岐伯曰:夫热气慓悍,药气亦然,二者相遇,恐内伤脾,脾者土也而恶木,服此药者,至甲乙日更论。”
消中,属于消渴病也就是今天说的糖尿病的一种,热中和消中病的两个禁忌:一是忌食肥甘厚腻的食物,二是忌用芳香类药物和金石类药物,“石药发瘨,芳草发狂”因为金石类药物会使人发癫,芳香类药草会使人发狂。“夫热中消中者,皆富贵人也”——患热中消中病的人,都是家境富贵的人,你要让他不吃肥甘厚腻食物,他们是不愿意的,是不合他们心意的。可是又不能使用芳草金石类药物,因为“芳草之气美,石药之气悍,二者其气急疾坚劲,故非缓心和人,不可以服此二者。”
芳草气味馨香发散,金石气味猛悍,这两类药物气味都是坚劲猛烈的,所以不是心平气和的人是不能服用这两类药的。为什么呢?因为这两种病都是热气留中,如果再吃肥甘厚腻生热的食物,服用芳香悍热的药物,二者相遇,如同火上浇油,就会大伤脾气,加重病情。脾属土,木克土,再遇到木旺的甲乙日,恐怕会更加严重。
第六种腹中病叫“厥逆”:
“帝曰:善。有病膺肿颈痛胸满腹胀,此为何病?何以得之?岐伯曰:名厥逆。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灸之则瘖,石之则狂,须其气并,乃可治也。帝曰:何以然?岐伯曰:阳气重上,有余于上,灸之则阳气入阴,入则瘖;石之则阳气虚,虚则狂;须其气并而治之,可使全也。”
黄帝说:有一种病膺肿——胸肿,颈痛,胸腹胀满,是什么病?怎样得病的?岐伯说:病名叫厥逆。黄帝问:如何治疗?岐伯回答:“灸之则瘖,石之则狂”,“瘖”通“喑”,大家都知道龚自珍有一首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喑”就是哑。如果用灸法就会失音,如果用针石就会发狂,“须其气并,乃可治也。”“须”是等待的意思,要等到阴气阳气上下相互合并时,才可以治疗。
黄帝问:为什么?岐伯回答:“阳气重上,有余于上”,人的阳气亢盛往上升,阳气在上部已经是有余的,再用灸法就是以火助火,阳气更加亢盛耗损阴液,阴液不能滋养喉咙就会失音;用砭石针刺,阳气随之外泄会导致阳气亏虚,阳气无法滋养心神就会发狂;要等到阴气阳气上下互相合并时治疗,才可以使病人痊愈。
以上是讲了六种腹中病,最后讲到怀孕,怀孕并不是腹中病。怎么才能知道妇女怀孕呢?岐伯说:身体看似有病,但不见病脉。当妇人腹中血气和平,就不是生病了,而是怀孕。这是正常情况。按照《周易》的说法:“至哉坤元……万物资生”腹中之气,好比是坤土之气。如果腹中血气和平,就是怀孕要生产了;如果腹中胀痛发热,就是三阳经的病变。所以只要知道了气血的流行规律,也就明白气血是正常还是不正常,判断疾病也就容易了。
从易经到内经,我是一路追随而来的,每天听着张老师的娓娓道来,是一种享受!真诚的对您说声谢谢!感恩遇见!!
沐晨乐曦 回复 @1899903ttgy: 同感
老师讲的好
不好的评论你就删?黄帝内经不是你有这个资格来讲的,别怪我说话不好听
1582596ijnv 回复 @云何心住: 我觉得求学与求医一样,信则灵。作为一个医学生,老师讲的好多知识都是我不太清楚,对我的学习大有裨益。我们作为来学习的人,应该尊重师长,感恩知识,你说对吧😊
老师讲得已经非常仔细易懂了,作为求医养生方面要慢慢体会领悟,张老师从易经讲到内经为传播国学文粹付出很多了,感恩老师
沐晨乐曦 回复 @方便面_kf:
第四种是什么?
我是学西医的,在比较大的三甲医院。喜好听喜马拉雅,巧遇张老师的易经,后来感觉中医和西医来源于不同的思想体系,各有千秋。尤其中医并非仅仅是医学,包罗万象。只是现存的比较少了,古方的药效和现今的药材匹配也很难,能够理解中医精髓的大师也是凤毛麟角,又被市场经济冲击,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导致中医有些被边缘化。还是希望有一天能够重现中医的神奇。
乌贼骨和墨鱼骨有何不同吗?
《内经》中有13方10种中药材,鸡矢米为第一方!
这一讲又让我学到了一个新的知识点,原来只知道糖尿病人应该禁食肥甘厚腻,这是很好理解的。这一讲说用药上不可用芳香金石类药物,这提醒到了我,应该再回头研究一下古人的医案。《内经》中不让用芳香金石类的药物是因为大部分人心态不平和,这从另一方面提醒了我们心态平和的重要性。医生可以帮助我们改变外在的状态,但内部心境的变化需要我们自己努力来修炼。
鼓胀-治之以鸡矢醴(俗称鸡屎+耢糟),很恶心人,感觉应纳入糟粕的治病方法,没听完,转身去听喜马讲书《我包罗万象》,此科普书籍提到粪便移植或口服网上一查,2012年在美国果真有粪便银行,现在香港也有了😓;此书提到中国1700年前就有粪便治病的记载。
1883895obhg 回复 @张麦m: 看起来很光鲜的不一定都是好东西,而一些让人觉很讨厌,很恶心的往往却是大有所用,譬如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