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5. 总结:父母关系是亲密关系的最初模板

065. 总结:父母关系是亲密关系的最初模板

00:00
11:37

父母之间的关系是我们现在的亲密关系的最初模板,

我们内在的关系模式也影响着亲密关系。

觉察到这一切,并选择合作,

就能拥有甜蜜的亲密关系。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胡慎之。

 

1.

在中国做婚姻辅导,特别是婚姻中两性之间的情感辅导,是很困难的。首先,来的很多对夫妻,都是一方觉得另一方有问题,希望对方能配合自己解决问题。很少会有两方都觉得是不是我们之间的相处出了什么问题,我们要如何一起解决问题。而且,在辅导的过程中,很难不触碰到双方原生家庭的部分。


我曾有个个案,她跟我说,她很希望丈夫能和她好好地吵一次架。因为每次她指责丈夫哪里做得不对的时候,丈夫只会蜷缩在一旁,一声不吭,不反驳也不去哄她。我问她,你丈夫的这个样子,你觉得像谁?她说,很像我爸。小时候我妈就是这样对我爸很凶,经常骂他,指责他,但我爸永远都不会反驳反抗,就坐在一边不说话。那时候我一边觉得妈妈很坏,一边又觉得我爸太懦弱,根本不像个男人。


显然,她已经完全认同了原生家庭里父母的相处模式,并在不断地重复这样的模式。那么我们再去看看丈夫那边的家庭是什么样子的。很神奇的是,丈夫的家里也有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强势的妈妈,和一个比较宽容的爸爸。每次他们有矛盾的时候,他爸爸就会对他说,女人就是这样子的,你不理她就好了。这其实就等于给自己的儿子,下了一个对女性的定义。所以丈夫的回避不说话,更多是内心对妻子的一种鄙视。


另外,每当涉及到原生家庭时,我们似乎会有道德上的冲突。孩子天生会维护自己的父母,就像只能我说自己的父母不好,你不能说他们不好。但对另一半的父母就不一样了,所以夫妻双方发生冲突时,就很容易出现这种指责对方父母不是的情况,例如你怎么像你爸啊,你看你爸妈就是这样的,你也这样!类似这样的话语,只会让另一半产生排斥鄙视的感觉,让冲突升级,而不是解决问题。


但其实,我们跟另一半的相处模式,只是看上去跟父母间的相处模式相似,实际上里面的核心内容是不同的。我后来给上面说到的来访者提供了一个小建议,我让她回去问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子对爸爸。原来是她爸爸经常在外面乱花钱,引起了家里的经济问题,妈妈很焦虑,才会去责怪自己的丈夫。而她责怪丈夫,是因为丈夫经常不给她回应。所以当她发现,她跟妈妈对丈夫的态度,只是情绪跟表现形式一样,而内容是完全不同时,她也明白了不能再用父母的相处方式,来处理自己亲密关系里的问题。


很多人都会在无意识间,重复着父母之间的相处模式。有可能是我在重复,也有可能是我跟伴侣一起在重复。所以,当我们选择结婚时,一定要先去看看对方的家庭,看看对方的父母是如何相处的。因为无论我们怎么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但它依旧还会在,还会影响我们未来的亲密关系。

 

2.

那么为什么我们会不断复制父母之间的关系?


首先,这里面涉及了一个忠诚的问题,对父母的忠诚。作为父母,他们肯定在无意识间希望自己的孩子像自己,能够按照自己说的来做。所以从小到大,我们都习惯听从父母的建议或意见,连带亲密关系都按父母提供的模板来建立。


其次,就是我们所说的榜样问题。这是一种习得方式,比如我们前面提到的那个案中的丈夫,他就是完全认同了父亲的处理方式,也正是因为这种认同,他把父亲当做是自己榜样,全盘接受了父亲给予的解决冲突的方法。


我们说,孩子其实更多时候,都在平衡父母之间的关系。没有一个孩子愿意自己父母之间是充满冲突的,因为这会令他很不安,很恐慌,所以他会想尽一切办法去调整,比如说扮演一个听话的孩子,或扮演一个搞笑的角色逗父母开心。这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生存策略,为的是平衡他生活环境中的冲突矛盾。因此在我们长大之后,遇到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我们第一反应就是用回小时候的应对方式去应对。但用带有小时候认知的方式去处理成年的两性关系,就像给一个孩子穿了大人的衣服,是极度不合适的。我们也只是照搬原先的模式来相处,而不是找到一个适合我们两个人相处的模式。


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很难以旁观者的角度去看待我们的两性关系。我曾经问过一位来找我做婚姻辅导的丈夫这样一个问题,我说你有没有觉得,你们之间的这种争吵跟小时候父母的争吵很像?虽然他一直在否认原生家庭的一切,否认自己的父母,还曾发誓日后一定不会成为跟自己父亲一样的人。但有趣的是,在他长大后,他还是成为了自己最讨厌的模样。只是他比父亲更自责些,更愧疚些。这实际上更多的是一种命运传承的问题,如果我们能站在第三者的角度上去重新审视彼此之间的关系,那么我们也就更能了解到这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可能有些人不知道怎么才能做到旁观者的角色,我们可以尝试一下这个办法,我们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想象成发生在朋友身上,这时你会怎么看待他,安慰他,帮助他?


当我们理清为什么我们会不断复制父母之间的关系模式后,我们就可以对自身进行一些觉察,并做出一些适当的调整。

 

3.

总的来说,我们要改变这一切,先要意识到我们身份的转换。我们需要去理解一下,现在在关系中的感受体会,是如今自己的感受,还是曾经作为一个孩子的感受,我们是否还在用孩子的方式来处理成人间的问题。当我们无法分清楚时,就必须要随时保持觉察,才能第一时间意识到自己原来还没转换身份角色。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做一些认知上的改变。父母对我们的影响,有好有坏,所以我们不能只关注它不好的一面,我们可以试着重新调整自己对父母关系的认知。像我上面提到的那个妻子,她就跟我说过,当她意识到原来她对丈夫的不满,跟她妈妈对她爸爸的不满,其实是不同时,她也就明白了自己不需要像妈妈那样,用妈妈对爸爸的那一套方式,去对待自己的丈夫。


那么第三方面就是,在两性关系的相处中,我们是需要不断有一些变化的。如果我们一直保持着同一个模式去相处,那么这段关系的最终走向只会跟父母之间的关系一模一样。我们是成年人,是自由的,是有能力去改变一些东西的。彼此双方可以通过不断的沟通调整,提升自己的能力,来获得更多改变的选择,找到一种属于我们两个人的相处方式。如果只是一昧地指责对方,说对方你就跟你的父母一样,这只会让我们更加躲在自己的防御里,并且更加认同父母的相处模式。


同时,我们还需要留意,在这段关系中,我们是在相互疗愈还是在相互伤害。很多人在吵架的时候,都无法保持理智,总是说出一些攻击对方,侮辱对方的话,更有甚者,会直接攻击对方的父母,说他们的不是。但这样的方式,其实会激发对方会我们的恨意,因为这等于在挑战他的自尊,侮辱他父母对他的爱。


总的来说,我们每一个人进入一段关系时,身上都会带有原先父母的烙印。所以如果我们觉得对另一半,又爱又恨,又嫌弃但又离不开时,也许只是身上曾经的孩子和现在的成人之间的身份在不断交替而已。意识到这点后,或许我们就可以换个角度,换个方式去理解这段关系,寻找真正属于我们两个人的方式去相处,去相爱。

 

我是胡慎之,如果你有什么问题,欢迎你留言,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131324480

    老师,您的课真的太经典了。我想问问怎么参加您的个案咨询

  • 小菜陈momo

    老师,出轨不承认,坚持三年冷暴力对待妻子,这是一种什么心理?

    随遇而安顺其自然_hv 回复 @小菜陈momo: 不想过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