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6.【咳论】咳嗽的原因和治疗

086.【咳论】咳嗽的原因和治疗

00:00
15:48




大家好!我们很多人都有过咳嗽的经历,咳嗽起来十分难受,你知道咳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吗?我们平常应该怎样预防咳嗽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素问》第三十八篇《咳论》。黄帝一上来就替我们问了这个问题:


“黄帝问曰:肺之令人咳何也?岐伯对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肺病会引起咳嗽这是为什么呢?岐伯回答说:五脏六腑生病都会令人咳嗽,不单独是肺病。这个命题非常重要,一直作为中医治疗咳嗽的依据被遵守。咳嗽的病因,不单单是肺病造成的,五脏六腑受邪发病都引起咳嗽,为什么呢?


岐伯接着说:“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


肺外合于皮毛,皮毛先感受邪气,邪气就会从皮毛影响肺。寒冷的饮食进入胃中,寒邪在胃中会循从肺脉上行至肺引发肺寒,肺寒就导致外邪与内寒相合,一起侵客于肺,发病为肺咳。——说明肺咳是最常见的咳嗽,并且常常与脾胃联系在一起。


“五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人与天地相参,故五脏各以治时感于寒则受病,微则为咳,甚者为泄为痛。乘秋则肺先受邪,乘春则肝先受之,乘夏则心先受之,乘至阴则脾先受之,乘冬则肾先受之。”


五脏各自在其所主管的时令中受病——如肝主春,心主夏,肺主秋,肾主冬,这并不是在肺的所主时令受病,而是其他脏腑把病邪传给了肺导致咳嗽。人和天地自然是相参的——相合相应的,所以五脏在各自所主的时令里感受寒邪,就会生病,发病轻微就咳嗽,发病严重就泄泻腹痛。在秋天肺先感受邪气,在春天肝先感受邪气,在夏天心先感受邪气,在长夏至阴之时脾先感受邪气,在冬天肾先感受邪气。


本节讲述五脏的咳嗽与各脏主时的受邪有关,说明咳嗽的发病与四时之气的变化关系密切,这对临床治疗也有一定意义。


提到咳嗽,我们一般都会认为是肺系的病症,然而本篇告诉我们,“五脏六腑皆令人咳”,并对各种病因的咳嗽作了讨论。


“帝曰:何以异之?岐伯曰:肺咳之状,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心咳之状,咳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胠下满。脾咳之状,咳则右胁下痛阴阴引肩背,甚则不可以动,动则咳剧。肾咳之状,咳则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咳涎。”


黄帝问:五脏咳嗽有什么差异?岐伯回答:肺咳的症状,咳嗽而且气喘,呼吸有声音,严重的甚至唾血。心咳的症状,咳嗽时会心痛,咽喉不畅如同有东西梗塞一样,严重的甚至咽喉肿痛喉痹。肝咳的症状,咳嗽就出现两侧胁肋下部疼痛,严重的甚至疼痛不能转侧,转侧就会两胁下胀满难忍。脾咳的症状,咳嗽就会右胁下隐隐作痛牵引肩背,严重的甚至不可以行动,行动就会咳嗽加剧。肾咳的症状,咳嗽就会腰背部相互牵引疼痛,严重的甚至咳吐涎水。


“帝曰:六腑之咳奈何?安所受病?岐伯曰:五脏之久咳,乃移于六腑。脾咳不已,则胃受之,胃咳之状,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肝咳不已,则胆受之,胆咳之状,咳呕胆汁。肺咳不已,则大肠受之,大肠咳状,咳而遗失。心咳不已,则小肠受之,小肠咳状,咳而失气,气与咳俱失。肾咳不已,则膀胱受之,膀胱咳状,咳而遗溺。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三焦咳状,咳而腹满,不欲食饮,此皆聚于胃,关于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肿气逆也。”


黄帝问:六腑咳嗽是什么样的?从哪里感受病邪?岐伯说:五脏咳嗽日久,就会转移到六腑。脾咳不愈,就会使胃受病,胃咳的症状,是咳嗽而且呕吐,呕吐严重甚至能吐出蛔虫。肝咳不愈,就会使胆受病,胆咳的症状,是咳嗽而且吐出胆汁。肺咳不愈,就会使大肠受病,大肠咳的症状,是咳嗽并且大便失禁(“遗失”就是“遗矢”,矢,大便)。心咳不愈,就会使小肠受病,小肠咳的症状,是咳嗽放屁,咳嗽同时即出现矢气。肾咳不愈,就会使膀胱受病,膀胱咳的症状,是咳嗽遗尿。


以上各种咳嗽日久不愈,就会使三焦受病,三焦咳的症状,是咳嗽腹满,不想进食饮水,这些咳嗽邪气都会聚集在胃,循肺脉上行影响肺,会使人涕唾增多,面部浮肿,咳嗽气逆。——关于“六腑咳”,最常见的是胃咳。


有研究表明,慢性咳嗽的四大主因之一,就与胃食管反流相关,中医称为胃气上逆,常见的症状如嗳气、泛酸、恶心、呕吐、痰涎等,这就是文中说的“咳而呕”。这种咳嗽应当治疗胃病,咳嗽自然痊愈。此外,肺久咳传之于大肠在老年人中也比较常见,可以出现脏腑同病的现象。如患慢阻肺等疾病引起咳嗽,由于肺气的虚衰,久而久之,子病及母,母病及子,造成脾肾两衰,脾虚则大肠失约,肾虚则膀胱无力,因此咳嗽时大小便自己管不住。总的来说,虽然五脏六腑都令人咳,但肺、胃两个脏腑最为重要,是咳嗽根本内因,而咳嗽的外因则常是寒邪。


“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  :治脏者治其俞,治腑者治其合,浮肿者治其经。帝曰:善。”


黄帝问:怎样治疗呢?岐伯说:治疗五脏的咳嗽应当取俞穴,治疗六腑的咳嗽应当取合穴,咳嗽导致浮肿的治疗相关脏腑的经穴。黄帝说:讲得好。——岐伯提到的俞(输)穴、合穴、经穴是什么穴位呢?是五俞穴中的三种穴位。五俞穴是肘关节以下、膝关节以下的五个特定穴位,从手指、脚趾往上分别有井、荥、俞、经、合五个特定穴位,好比是木火土金水五行。


在十二经脉上,每条经脉都有自己的五输穴,合计60个穴位。“井”穴多位于手指端、趾指端,好比是水的源头;“荥”穴多位于指(趾)、掌(跖)关节附近,好比是萦绕的泉水;“输”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好比有大的水流输出了;“经”穴多位于手腕、脚踝关节以上,好比水流变大,经气旺盛畅通无阻到达的部位;“合”穴位于肘膝关节附近,好比江河水流汇入湖海,经气由此深入会合于脏腑的部位。


治疗咳嗽常取的穴位是五腧穴中的第三穴俞穴、第四穴经穴、第五穴合穴。这一点在临床上应该引起重视。那我们普通人在刚刚受寒的时候也可以按摩这三个地方的穴位,可以预防咳嗽的发生。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9_agmb8c

    感思张老师精彩讲解!

  • 周惠芳_v4

    老师的沙哑音听着很不舒服,请老师要保护好自己的喉咙为广大的听友也为老师的身体,不要太辛苦

  • 美成在久国学读书会

    我已经买了课程,为什么现在不能听课呢?难道有有效期吗?谢谢。不知道问谁呀?

  • 听友197471985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经典论段呀

  • 知非lyu梦菲

    本篇是同病异治、精细辨证的典型。同是咳,脏咳症状多痛 满,腑咳症状多从外窍而出,如呕吐 二便异常,这符合脏腑的功能特点。取五输穴治病的方法也是针法源头之一。

  • 听友184686498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这是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思想,也给临床治咳嗽提供了思路。中医治病,不仅仅是咳嗽治肺,人是一个整体,应综合考虑,辨证论治。

  • 张爱婷_lt

    感谢张老师的精彩讲解🙏🙏🙏

  • 听友394773764

    治疗五脏咳嗽取俞穴,治疗六腑咳嗽取合穴,咳嗽引起的浮肿取经穴

  • 仁和系统勤修戒定慧

    《素问咳论》“治脏者,取之俞,治腑者取之合,治浮肿之取之经,”

  • 蛮蛮_e5

    问题是到底是那三个穴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