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5.【气厥论】寒热邪气传变的秘密

085.【气厥论】寒热邪气传变的秘密

00:00
15:47


 大家好!今天我们学习《素问》第三十七篇《气厥论》。我曾经讲过一部《黄帝内经》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就是“气”,中国人讲话离不开“气”字,一个人高兴了喜气洋洋,不高兴了生气了;一个人顺利是气顺,不顺利是气不顺;人活一口气,人死断气了。


气是生命的能量,是生命的本源。从哲学意义上说,中医是气本论,西医是原子论;中医是讲整体动态的,西医是讲分析还原的。《黄帝内经》将人的生命看成是一个气的生命,阴阳是两种气,五行是五种气。脏腑是气的组织,经络是气的道路;如果气足那么这个人就健康,气虚就生病,那么“气厥”会怎样呢?


这一篇就专门讲了这个问题。气厥的意思很多,表示就是气闭,昏倒,昏厥;也表示气逆,气乱。气厥病就是由于气机逆乱,升降不正常,阴阳之气不相顺接,而致手足厥冷、突然昏倒而能复苏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


本篇讲述了由于气机逆乱,而导致了寒邪和热邪在五脏六腑之间互相传变,而产生的各种疾病,说明寒热邪气厥逆发病变化多端,也说明脏腑间联系密切,脏腑发病会彼此影响互相传变。病邪之所以传变,就是因为脏腑气机的逆乱,所以本篇名“气厥”。


先看寒邪怎么传变的?


黄帝问曰:五藏六腑,寒热相移者何?岐伯曰:肾移寒于肝(脾),痈肿少气。脾移寒于肝,痈肿筋挛。肝移寒于心,狂隔中。心移寒于肺,肺消,肺消者饮一溲二,死不治。肺移寒于肾,为涌水,涌水者,按腹不坚,水气客于大肠,疾行则鸣濯濯如囊裹浆,水之病也。”


黄帝问道:五脏六腑之间寒邪热邪相互传移的情况是什么样的?岐伯回答说:肾脏的寒邪转移到肝——应该是“脾”《太素》《甲乙经》都写作“脾”,会发生肿痛、气虚。脾脏的寒邪转移到肝,会发病为痈疡肿痛和筋脉拘挛。肝脏的寒邪传移到心,会发生癫狂和胸中隔塞不畅。心脏的寒邪传移到肺,会发生“肺消”病,“肺消”病会出现饮水一分,小便要排二分的症状,是无法治疗的死证。肺脏的寒邪转移到肾,会发生“涌水”,涌水病会出现腹部胀满,但按压它并不坚硬,这是因为水气停留在大肠,所以在快步走路时会听到腹中肠鸣,声音就像皮袋里装了水一样,这是水邪泛滥——水液代谢不正常引发的疾病。


这里讲的是五脏寒邪的转移变化,再看五脏热邪的转移变化:


“脾移热于肝,则为惊衄。肝移热于心,则死。心移热于肺,传为膈消。肺移热于肾,传为柔痓。肾移热于脾,传为虚,肠澼死,不可治。”


脾脏的热邪传移到肝,会发病为惊骇和鼻衄(流鼻血)。肝脏的热邪传移到心,会可能会导致死亡。心脏的热邪传移到肺,会发生为膈消病——也叫上消,上焦燥热,津液干少,口渴多饮,是消渴病的一种。肺脏的热邪传移到肾,会发病为柔痓(zhì)——主要症状是骨强硬、筋柔无力,肢体举动困难。肾脏的热邪传移到脾,会发病为虚损,重者导致肠澼(就是暴痢,起病急骤、高热、腹痛下痢),就成无法治疗的死证。


这部分讲了五脏热邪的转移变化。接下来讲“腑”的热邪的转移变化:


胞移热于膀胱,则癃溺血。膀胱移热于小肠,膈肠不便,上为口麋。小肠移热于大肠,为伏瘕,为沉。大肠移热于胃,善食而瘦入,谓之食亦。胃移热于胆,亦曰食亦。胆移热于脑,则辛鼻渊,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传为衄蠛瞑目,故得之气厥也。


胞宫将热邪传移到膀胱,会发病为小便不利和尿血。膀胱将热邪传移到小肠,会发病为肠道隔塞大便不通,热邪上炎发病为口舌糜烂、口腔溃疡。肠将热邪传移到大肠,会发病为伏瘕——腹中有潜伏的包块(瘕:腹部的积块),下行发病为痔疮。大肠将热邪传移到胃,会发病为饮食增加、身体消瘦,病名叫食亦——虽多食但仍然消瘦。胃将热邪传移到胆,也会发病为食亦。胆的热邪传移到脑,会引起鼻根辛辣疼痛(è,鼻梁 、鼻根),造成鼻渊病,鼻渊病会出现鼻流浊涕不止的症状,日久会传变为鼻中出血,目暗不明。以上各种病症,都是因为脏腑之气逆乱造成的。


本篇文字不足三百,主要论述五脏六腑(包括奇恒之腑的胞宫、大脑)之间的寒热相移。这里有一个难解之谜,就是传变的次序,以五脏为例从肾—脾—肝—心—肺—肾,这个次序中既有五行相生又有五行相克,还有五行反侮,乍一看令人摸不着头脑。其实,这其中的奥秘就在先后天八卦图当中,脏腑相移的次序就是后天八卦转向先天八卦的次序。




先看肾转移到脾,肾为水,为坎卦;脾为土,为坤卦。肾在后天八卦中是北方,脾在先天八卦中是北方,刚好是在北方的位置从后天之肾转到先天之脾。再看从脾传到肝,刚好是在西南方的位置,后天之脾转到先天之肝(肝为木,为巽卦);从肝传到心,刚好是在东方的位置,后天之肝转到先天之心(肝为木,也可以为震卦;心为火,为离卦);从心传到肺,刚好是在南方的位置,后天之心转到先天之肺(肺为金,为乾卦);从肺传到肾,刚好是在西方的位置,后天之肺转到先天之肾(肺为金,也可以为兑卦;肾为水,为坎卦)。


所以只要你懂得先后天八卦,这个秘密一下子就解开了。所以说医易同源,“不知易不足以言大医”。当然前提是要学习《易经》,要懂得先后天八卦,如果大家有兴趣,还有大家听听我讲的《易经》。


谢谢大家!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阁兰秀亚健康调理专家

    教授讲的非常好,法的传播救度众生,随喜教授讲法的功德!感恩教授🙏🙏🙏

  • 亮子老李

    六腑也是这个次序吗?

    1582596ijnv 回复 @亮子老李: 现在的顺序是胞宫—膀胱—小肠—大肠—胃—胆—脑,胞宫与脑与五脏没有对应关系,剩下的与五脏为一一对应关系,膀胱与肾互为表里,心与小肠,肺与大肠,脾与胃,肝与胆,这样来看就依旧满足老师讲到的关系。

  • 易道思维

  • 海之小草

    张老师讲的太好了

  • 1893606iomg

    张老师讲的太深奥,听不懂,能不能深入浅出,讲的通俗一些

  • 和_vvv

    不知易不足以言大医。

  • 知非lyu梦菲

    老师用先后天八卦来解释本篇的相移顺序,从体用的角度来看,很有启发。不过这里面的一个问题是,后天八卦一般认为是宋代才形成的,本篇是不是从这个角度讲,可能有待考证。 另外想到一个解释角度,就是五脏上中下位置。肾在下,肝脾在中,心肺在上,这样看,本篇的转移顺序就是从下到中到上再回到下。或许也是一种可能。

  • 1582596ijnv

    哇,真是大宝藏啊,原来五脏的传变顺序是这样的呀!

  • 听友455036415

    教授讲的太好了,每次听都有新的收获

  • 简淡若水

    张老师,后天八卦的巽是东南方,先天八卦的离是正东方,它们不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