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05讲】流动中的无形之力

【第09.05讲】流动中的无形之力

00:00
09:30

【第9.05讲】流动中的无形之力


同学们好!欢迎来到物理老师讲物理。

前面我们探讨过了液体的压强和大气压,这些都是流体静止时的压强规律。当流体真的流动起来,它又会呈现出怎么样的规律呢?这一讲,我们就一起来探讨流体流动时的压强。


引发人们开始重视流体压强问题的,是一次惨重的事故。

泰坦尼克号大家都听说过,但是这次的主角不是泰坦尼克号,而是她的姊妹舰——奥林匹克号。在泰坦尼克号下水之前,奥林匹克号是当时最大的远洋邮轮,排水量45000多吨。与泰坦尼克号一同沉入大海的那位船长,当初正是奥林匹克号的第一任船长。

在刚刚投入使用仅3个月后,也就是1911年9月20日的中午,奥林匹克号发生了一次撞船事故。当时,奥林匹克号刚离开英国南安普顿港口,准备跨越大西洋。英国海军巡洋舰霍克号也行驶到了附近海域,并发现了正在驶出港区的奥林匹克号。霍克号军舰稍稍向南调整了自己的航向,为巨轮出港让出了足够的空间。

奥林匹克号出港后,转向公海方向加速航行。船长也留意到了正在附近巡航的霍克号军舰。这艘军舰排水量8000吨,还不及奥林匹克号的1/5,在它面前只能算是一艘“小船”。此时,两艘船并肩向东行驶。在船长看来,两船之间的横向距离已经足够远,不会造成任何安全威胁。

然而,霍克号军舰却像是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拖曳着,不断朝奥林匹克号靠拢。军舰感觉到自己的航线偏移了,立即满舵右转。可是即便如此,依然阻止不了军舰继续向奥林匹克号靠近。

奥林匹克号的船长,最初以为军舰是打算从自己的船尾穿过,但是他很快发现情况不妙,

立刻命令舵手转舵。可惜,还没等来得及反应,两艘船就已经撞上了。船尾方向传来巨响,在猛烈的撞击中,军舰一头扎进了奥林匹克号的船尾,导致两个船舱进水。所幸的是,事故并没有造成船毁人亡。


究竟是什么力量,将正常行驶的军舰拽向了奥林匹克号巨轮?其实早在18世纪,瑞士科学家伯努利就已经揭示了流体的一个规律,后来也被人称为“伯努利效应”,只是当时航海界没有重视和应用它。

伯努利效应说: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两船并行时,中间的水流特别快,导致两船中间压强小,两边的压强大。 “拖曳”军舰的那股无形的力,就是来自船两侧海水的压强差。

现在航海上把这种现象称为“船吸现象”。世界海事组织为防范类似情况,作了严格的规定,包括两船同向行驶时,彼此必须保持多大的间隔,在通过狭窄地段时,小船与大船彼此应作怎样的规避,等等。


瑞士的伯努利家族,是非常了不起的科学世家,一个家族3代人中产生了8位科学家。最著名的就是这位,丹尼尔·伯努利,对流体力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伯努利效应的实例还有很多:

当刮风时,屋顶之上的空气流动得很快,而屋顶之下的空气几乎是不流动的。根据伯努利效应,这时屋顶下的气压大于屋顶上面的气压。要是风刮得很大,这个压强差也足以掀起屋顶。正如杜甫在诗里描绘的:“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足球中的“香蕉球”,乒乓球中的“弧圈球”,都能在空中拐弯,这也是伯努利效应的结果。运动员利用击球的技巧,使球在空气中前进的同时快速自转。球的自转也会带动周围的空气一起旋转。球一侧空气的流动的方向与球飞行的方向相同,另一侧与球飞行的方向相反,结果一侧的空气流速快,而另一侧空气的流速慢。根据伯努利效应,球两侧会形成压强差。压强差使球在空中划出一道看似不可思议的弧线。


更重要的应用,是飞机利用伯努利效应产生升力。飞机飞行时并不像鸟儿一样煽动翅膀,那它的机翼是如何产生升力的呢?飞机的机翼形状很特殊,它上表面向上凸起,而下表面是平面。飞机前进时,机翼与周围的空气发生相对运动,相当于气流迎面流过机翼,气流被机翼分成上下两部分。由于机翼特殊的形状,在相同时间内,机翼上方气流通过的路程较长,因而流速较大;下方气流通过的路程较短,因而流速较小。根据伯努利效应,空气流速的差别,带来机翼上下表面的压强差,上表面的气压小,下表面的气压大。这就是飞机升力的由来。


你可能想不到,就连我们说话时,声带的震动,也有伯努利效应的功劳。当发声时声门先关闭,呼出的气流冲开声门而出。由于伯努利效应,声带中间的气流速度大,气压小,在两边气压的作用下,声门又被关闭。然后重复被气流冲开,又关闭。如此反复,就形成声带周期性的颤动,发出乐音性质的声音。



【小结一下】

伯努利效应告诉我们: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这个效应,导致了航海中的“船吸现象”,也为飞机提供了翱翔天空的升力。它既能在体育中创造出“香蕉球”和“弧圈球”,也能掀翻屋顶。就连平常说话,声带的震动也有它的功劳。

解释这类现象,需要抓住一个关键,就是分清流体中那个位置的流速相对更大。


【思考题】

为什么流体通过狭窄的区域流速会增大?你能够找出流速、横截面积和流量之间的关系吗?


好了,今天就到这儿,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心凉夏暖

    老师,我初中不愿意学物理,现在听你讲我有点懂了,开始喜欢学物理了

  • 1366802rqjz

    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点赞

  • 1597423hlvy

    这跟在两张纸中吹气两纸相吸是一个道理吗

    物理老师卢耀兴 回复 @1597423hlvy: 是的 两张纸中间吹气,中间的空气流速快,压强小;两边的空气流速慢,压强大。气压差使两张纸靠拢在一起。

  • 大白菜团子

    谢谢老师,上学时最不喜欢物理了,听您的课突然发现物理很有趣

    物理老师卢耀兴 回复 @大白菜团子: 那你现在是自己听,还是陪孩子听?

  • 学者HCI

    精湛的讲课

    物理老师卢耀兴 回复 @学者HCI: 谢谢!

  • 1348180bahn

    谢谢卢老师!

  • Lily_Granger

    老师讲得真好,能出初三的专辑吗

  • 学者HCI

    老师您好,流速快的地方,压强小,不容易理解,您可否再通俗解释一下

    物理老师卢耀兴 回复 @学者HCI: 如果不理解,记住结论就可以了。最最开始,科学家们也是从众多现象中总结出来的这个规律。

  • 爱玥小朋友讲故事

    😍😍😍😍

  • 1896597mapj

    谢感,卢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