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文稿
今天我想与你聊一聊与中国画关系最为密切,也是对学习与欣赏中国画帮助最大的两种艺术形式,就是白描与书法。
前不久我去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观摩了“颜真卿书法特展”。展览以颜真卿为主题,梳理了中国书法史的流变,从文字书体风格多个层面入手,同时还展出了汉、唐到明清历代的经典名作。其中令人惊喜的是绝迹数十年北宋李公麟的一件白描神品《五马图》也出现在展览中。因为画上有北宋四大家之一黄庭坚的题跋而被一同展出。《五马图》是被公认为李公麟最具代表性的白描作品,早闻听已毁于战火之中,此次亮相算是额外的惊喜了。
展览引发我对白描和书法的一些想法,今天正好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先说说白描。
在前面的课程中,我曾介绍过李公麟的《孝经图》、陈洪绶的《水浒叶子》、乔仲常的人物山水《后赤壁赋图卷》,都是以白描形式出现的中国画作品。
在多年的绘画实践中,我觉得中国画的第一造型语言应该就是白描,用线描的方式来造像取神。白描本身的含义是粉本稿,也就是在完成作品之前的粗稿或底稿。但白描的步骤是整个作品成功的关键所在。
唐代被誉为画圣的吴道子擅长壁画,他常常挥毫以白描的方式造像,画完之后“落笔便去”,后续设色的步骤就留给画工代劳了。画史上称吴道子“若是设色多是浅淡的”,所谓“轻拂丹青”,后人称这种样式为“吴样”。这也成为了吴道子设色的一种代表样式。
李公麟 五马图
到了宋代的李公麟,他把原先作为起稿的白描,变为了一种特殊的创作手段,扫除粉黛,落尽铅华,纯以线条之美来绘画,并使之成为一种独立的中国画绘画形式。李公麟的《五马图》自然也是以白描线条为主,但是万万没有想到此图也略施浅色,我想无论是亲笔,或是后人添加的,这也是“吴样”的一种接续吧。
客观上来看,物体本身并没有线的存在。线,实际上是物体边沿的体面转折或是空间的分割。中国画的线是一种无中生有,但又合情合理地描绘出真实物体的存在。
与西方古典绘画相比,西方绘画主要以面来造型,无论素描、油画起稿时也会用线来构图取景,但随着画面的深入与完成,所有的线条都隐逸于体面转折的阴影和色块之中。你可以看米开朗基罗、达芬奇的素描和油画,最终的作品几乎没有独立的线条存在。
与此相反,中国画最关注的就是线条,即使色彩再丰富华丽,水墨再淋漓多变,但欣赏的第一要点就是画面中的线条。所以谢赫六法的品评中,除了都要追寻气韵生动之外,技术的第一要旨是骨法用笔,其实就是强调毛笔的用线。
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如果去掉设色纯以白描稿,可以想象那所谓的高古游丝描往还连绵,已经相当精妙绝伦了。再比如东京展出的李公麟的《五马图》,在毛笔精微提按的着力中,骏马的骨骼、肌肉起伏,鬃毛的松动,足蹄的有力,都在极其单纯的白描线条中显现无疑。
除了人物、鞍马,再如建筑的界画也完全是近乎白描的技法。在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虹桥牌楼、各式车辆船只,都以白描形式造型,结构再复杂,体量再庞大,但每一根线条都是一丝不苟的理性与严谨,让后人完全可以按此白描稿作为施工图纸,再造当年的辉煌。
中国画白描的表现力是超出我们想象的。晋唐山水画以线勾勒,实则就是以白描为骨架,然后涂上青绿色彩。自宋以后,有了笔墨的皴,似乎代替了描,可就其形态而言,仍是线的形态上的丰富与多变。
葛饰北斋线描大象图(局部)
可见,白描的线性造型是中国画的首要艺术语言,也是最本质、最具民族绘画特色的。日本的绘画就受到中国画线描造型的很大影响,如葛饰北斋的众多作品都是以线为骨的白描,其浮世绘的线描方式又直接影响了欧洲后印象派、野兽派、立体派。于是马蒂斯、毕加索、梵高也发现了线的妙处,在他们的作品中自然回避了写实的体面关系,而用大量的线描来描绘他们眼中的人体、肖像、风景和花朵。东方白描艺术的魅力,最终改变了西方现代艺术的走向。
好,接着我们再来说说书法。
其实在我前面的课程中,已经大量提到了书法对中国画的重要性。在介绍赵孟頫的《秀石疏林图》时,特别强调了他的一首题画诗,其中一句:须知书画本来同,实实在在地点明了书法对于绘画的重要性。
自宋代以来,书画同源的意识已经在画坛中受到了重视。画中不只是涂、描、染、抹,更重要的是要有笔法的书写性。强调画法要像书写一样顺畅自由。书与画的同根同源,也一直成为文人士大夫画家自我标榜的内容,以至区别于一般的院体画家或者画工之流。
颜真卿书法作品
我也曾提过,中国的书法早于绘画成熟,因为用笔的方法,审美的基调直接影响了中国画的发展。在颜真卿的特展中,我看到颜真卿楷书中的点,有“高山坠石”之感,就是点犹如从空中坠落,有速度、有分量。我把颜真卿的“无之”二字的图片已经放在文稿区了,大家可以看看“无”字,四个点是否有这种高山坠石的力量感?在中国的山水画中,特别重要的一个技法是点苔。五代巨然的山水画中,苔点圆润饱满,就是要用高山坠石般的点法才能出现这样的艺术效果。
怀素 自叙帖
我们再看一下中国书法中最有节奏感和抽象意味的草书。
唐代怀素有一篇自我吹嘘的作品叫做《自叙帖》,那满纸龙飞凤舞,极具运动感的线条,这种艺术创作的状态,完全是艺术家极度自信中的解衣磅礴。由此我又想到画史中称,吴道子曾奉命绘制300里嘉陵江山水于大殿的照壁上,没有画稿而一日画成,虽然已经没有真迹流传下来,想必一定是有草书飞动的那种笔意,用笔磊落,豪放快捷。
再比较一下梁楷的《泼墨仙人图》,徐渭的《杂花图卷》,笔墨线条虽不尽相同,但其精神的状态,情绪的表达是一致的,审美的基调都是如出一辙。书法的抽象性、抒情性,对中国画的大写意影响深远。
从宋代苏轼、米芾的文人画开始,书法进入了绘画的领域。元代以后,可以说中国画家几乎都是书法史中的大家。从赵孟頫到董其昌,再有沈周、文征明,徐渭、八大山人,以及扬州八怪的金农、郑板桥等等,他们的书法或古秀神清,或迷离飘举,或内敛含蓄,无一不与他们的绘画风格相一致。
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一位具有代表性的极简主义抽象画家叫布莱斯马登,他曾对中国书法十分着迷,喜欢看黄庭坚的草书作品,于是将其文字的线条挪用到了他的抽象绘画之中,创作出了新的绘画语言。
很难想象中国千年之前的书法,对现当代的世界艺术也有所启迪。
好,我最后再次强调一下,无论是白描还是书法,这两种艺术样式最基本的特点都是线条的图像形态,毛笔的工具是锥形的笔头,万毫齐聚会于一点的移动或提按,形成粗细不同变化多端的线条。毛笔最擅长表现的语言就是线条,在中国绘画中,白描、勾勒、皴擦、点染,或是写意笔法,围绕的都是点线为主的艺术语言,所以说学习用线来造型的白描,体会掌握书法的精妙用笔,应该是中国画学习、欣赏不可缺少的基本功。
课后作业
除了我文中提到的,你还能举一些书画兼修的中国艺术家吗?你对历代的白描作品还有其他了解吗?欢迎在下方评论区与我留言,谢谢。
点苔与坠石、写意与草书...这样对照着讲,终于有点开窍理解书画同源的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