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文字推理】真假命题、削弱结论等问题怎么解?

3.4【文字推理】真假命题、削弱结论等问题怎么解?

00:00
09:27

音频原文


喜马拉雅的小伙伴,你好!欢迎来到我们的求职特训营,我是翔哥。


今天,翔哥要带你解决,很多同学觉得非常难的一种题型:文字推理。这其中又分为很多小类型,比如定义推理、类比推理、削弱加强结论、逆否命题、真假命题、脑筋急转弯儿等。


今天,翔哥就把最常见的几类文字推理的解题思路和技巧,跟你讲一下。例题都放在文稿中了,翔哥建议你打开文稿,边听边做。

首先,我们来讲一下:定义推理


定义推理算是最简单的类型了,做法是:将满足该定义的关键词挑出来。在选项中,如果定义的所有关键词均满足,就是符合定义的。


咱们看一道某快消名企的题目:



例1、许多自然灾害发生之后,常常会诱发出一连串的次生灾害,这种现象就称为灾害的连发性或灾害链。下面选项中最符合灾害链定义的是?


A. 某企业因经营不善,其老板因负债累累压力大而导致精神崩溃,

B. 某地区连续三个月滴雨未下,由于缺水,植物大量枯死,牲畜大批死亡。

C. 某地区近年来灾害不断,不是地震,就是水灾。

D. 抗日战争期间日军释放鼠疫细菌,导致该地区数百万人感染。


根据题干,满足灾害链定义的关键词有:1.自然灾害;2. 诱发的次生灾害,也就是后面的其他灾害必须是之前的自然灾害引发的。


按照这两个关键词去看选项,我们发现:A选项中的企业经营不善,和D选项中日军释放鼠疫细菌,都不是自然灾害,排除;而C选项中,地震和水灾各自独立,没有显示出彼此之间的诱发关系,也排除。


所以这里选B,滴雨未下是自然灾害,缺水导致的植物和牲畜死亡则是诱发的次生灾害,两个关键词均符合。


再来看一道稍微难一点的例题。



例2、行政补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过程中,因合法的行政行为给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了损失,由国家依法予以经济补偿的制度。根据上述定义,以下属于行政补偿的是( )。


A. 公务员李某执行公务途中因超速行驶撞伤了路人张某,李某用车的保险费支付了张某的医药费。

B. 某地政府要开发山头建设绿色产业园区,对山上的坟墓进行统一迁移并对每个坟头补偿600元。

C. 民警吕某在执行任务时为抓捕罪犯误伤路人张某,事后公安局全体人员通过捐款帮助张某支付医药。

D. 某村村委会为建设鱼塘向村民征用土地,鱼塘盈利后村委会根据征地面积向村民发放分红。


根据题干,行政补偿定义的关键词有:1)动作发出者必须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2)场景必须是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3)行政行为必须是合法的;4)侵犯的可以是公民、法人或组织的合法权益;5)补偿由国家来提供。


根据这个定义,A选项既不是合法行为,又不是国家补偿,不符合3和5;C选项不是国家进行补偿,不符合5;D选项中村委会不属于国家行政机关,不符合1。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说完了定义推理,咱们再来学习一下: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也比较简单。它的做题方法是,所选的选项必须要跟原例子的逻辑关系是一致的。我们看一道例题:


例3、


题干中,三个词的逻辑关系是“农民用镰刀来收割”,也就是主语1用名词2做动词3。按照这个逻辑来看选项,只有B,矿工用铁镐来挖矿,逻辑关系跟原例子是一样的,所以选B。

我们再来看一道稍微难一点的题。


例4、


这道题的难点在于:题干是不全的,我们要做的是,保证前后的逻辑关系一致。在这个题目中我们猜测:前面的词应该是一个概念,后面这个词是测量这个概念的工具。所以选D。日晷用来衡量时间,直尺用来测量长度。

接下来,我们来学学第三种类型:削弱加强结论。


这种类型特别常考,并且比前两类难一点。比较常见的问法是哪项能削弱结论。


我们还是看一道例题:



例5、有调查发现,某附小学生中滑板游戏很受欢迎,经常玩滑板的学生学习成绩相对于其他学生更好一些。看来,玩滑板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下列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面的结论?


A. 该附小与学生家长签订了协议,如果孩子的学习成绩的名次没有排在前20名,双方共用禁止学生玩滑板。

B. 玩滑板能够锻炼身体,保证学习效率的提高。

C. 玩滑板的同学受到了学校有效的指导,其中一部分学生不至于因此荒废学业。

D. 玩滑板有助于智力开发,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题干中的逻辑是:由前提p得出结论q。所以,如果想要削弱结论q,你只要去找能推翻前提p的选项即可。


具体来说,又分成了几种推翻的方法:要么,可以证实p论述本身就是错误的;要么,是说明p是不完备的,比如只是特殊情况、或者以偏概全;要么是补充了一些信息后,前提和结论之间没有论证关系了。这些都叫做推翻了前提p。


比如这道例题:前提p是“经常玩滑板的学生学习成绩相对于其他学生更好一些”,结论q是“玩滑板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我们要做的是,看哪个选项能够推翻前提p。


其中,A选项就是典型的推翻前提,因为A的含义是:只有成绩好的学生才有资格玩滑板,可见玩滑板不是提高成绩的原因,而是结果。这就把结论q因果倒置了。所以选A。而选项B和D都是强化了结论的选项;选项C则不削弱也不加强。


再来看一道例题:



例6、一个民族的进步是从阅读开始的。据某权威调查报告分析数据显示,去年全年北京市的图书销售量高于天津市,因此有人得出结论,北京市居民比天津市居民更热爱阅读。以下除选项( )之外,都可以削弱上述结论?


A. 天津市居民习惯到图书馆借书阅读

B. 北京市图书平均售价略高于天津市

C. 有很多天津市居民会到北京购买图书

D. 北京市人口多于天津


这道题的前提是“去年全年北京市的图书销售量高于天津市”,结论是“北京市居民比天津市居民更热爱阅读”。再看选项会发现,选项B说北京图书售价高,正常来说,售价高本应该销售量低,但反而北京图书销售量高,因此是强化了结论:哪怕售价高也买书,确实是北京人更爱阅读。


再看选项A,是让前提变得不完备了:你不能只考虑买书数据,还应考虑借书数据;C选项证明,北京的图书销量不全是北京人贡献的,也是削弱;D选项说北京人口多,那么就算热爱读书的人比例相同,由于北京基数大,也会导致北京图书销量高,所以也是削弱了结论。所以,这道题选B。

我们再来看看第四种类型:逆否命题


这种题型看起来比较难,但如果掌握了做题的要诀,就会很简单。


我们还是结合例题来看:


例7、


看完这道题,是不是整个人都晕晕的?别怕,首先咱们回忆一下命题真假的推理关系,其实就一句话,就是:原命题与它的逆否命题同真同假。


有的同学又问了:逆否命题是啥呢?翔哥把相关的定义写到文稿里了。你可以点击文稿查看。


如果原命题是“p推出q”,

那么它的逆命题“q推出p”,

它的否命题是“非p推出非q”,

它的逆否命题“非q推出非p”。


所以,这种题目很简单,你只要找到题干命题的逆否命题就可以了。

为了便于思考,我们还可以把所有的题干和选项,都抽象成逻辑表达式。


比如本题的题干,p就是“没有一名经理被安排值班”,q就是“所有副经理值班”,题干的逆否命题一定是对的,也就是非q推出非p,而第4个选项的表述就是逆否命题,所以就第4个选项。


再来看一道题:



例8、某大型制造企业使用现有的生产设备,为该企业的所有工人提供就业机会。但现有的生产设备已经老化,不能满足业务需求,如果不进行生产设备的系统升级,就不能实现生产率的大幅提高。如果进行生产设备的系统升级,就会导致大量工人失业。如果上述陈述是正确的,那么下面哪一项也一定是正确的?( )


A. 生产设备不进行系统升级,可以提供更多额外的就业岗位

B. 生产设备系统升级是提高生产率的唯一途径

C. 一旦实现生产率的大幅提高,那么该企业就会裁掉大量工人

D. 系统升级后的生产设备,只能提高生产率


这道题稍微难了一点,多了一步推理。我们还是先抽象题干,那么p是“不进行生产设备的系统升级”,q是“不能实现生产率的大幅提高”,所以它的逆否命题“如果实现了生产率的大幅提高,就进行了生产设备的系统升级”肯定是对的。但是一看,选项没有。


这个时候再看题干的最后一句话,它告诉我们:进行了生产设备的系统升级,就会导致大量工人失业。所以这是一个非q推出非p、非p又推出r的逻辑关系,所以非q可以推出r,选C。

我们再来看看第五种类型: 真假命题


真假命题是最常见的题型,这种题目大家也特别容易把自己绕晕。我们还是结合一道例题来说明具体的做法:



例9、某社交软件推出“红包竞猜”游戏,某用户收到四个推送红包,每个红包显示信息如下:


(1)第一个红包:所有的红包里面都有代金券;

(2) 第二个红包:本红包里面有现金大奖;

(3) 第三个红包:本红包里没有会员卡;

(4) 有些红包里面没有代金券。


已知四个红包信息只有一个是真的,则以下哪项判断正确 ( )。

A. 所有红包里面都有代金券

B. 所有红包里面都没有现金大奖

C. 第三个红包里面有会员卡

D. 第二个红包里有现金大奖


这种题目,往往给你几个陈述,并且告诉你其中只有一个是真的,或者只有一个是假的。那么做法就是:第一步,先找几个陈述中,有没有绝对矛盾的一对儿陈述,他们之间一定是一真一假,那么其他几个陈述肯定全是真、或全是假的;然后你在回过头判断一真一假中到底谁真谁假。


这道例题中,很显然第一、第四个陈述是彼此矛盾的,所以唯一的真命题一定在一、四之中。所以,第二、三个陈述就都是假的了。而第三个陈述说:第三个红包里没有会员卡,这是个假命题的话,那么我们知道第三个红包里就有会员卡,所以选C。是不是很简单?


再来看一道例题:



例10、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陈梅、刘芳、方莉、张薇四位同学进入了比赛的前八名。同年级的四名同学在一旁争论着最后谁能夺得特等奖。


A说:刘芳、方莉最有希望夺得特等奖。

B说:刘芳、方莉两人根本不可能得特等奖。

C说:陈梅最近发烧身体不好,肯定得不了特等奖。

D说:张薇能拿到特等奖。


结果只有一个人猜对了。请问,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得主是谁?( )

A.张薇 B. 刘芳 C. 方莉 D. 陈梅


题干的四个陈述中,明显发现A和B的陈述是矛盾的,所以C和D就都是假命题了。C说陈梅肯定得不了特等奖,这是个假命题的话,就意味着得特等奖的就是陈梅了,选D。

好了,今天给大家分享了文字推理题的常见类型和做题技巧,你都学会了吗?如果你有什么疑问,欢迎你在社群或者评论中告诉翔哥,咱们下期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