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一席谈:书法篇之王羲之 02 王羲之的生平和传说

姜子一席谈:书法篇之王羲之 02 王羲之的生平和传说

00:00
15:14

我们再讲第二个部分,就是王羲之的生平和传说。

王羲之是生于公元303年农历七月,他是生在现在的临沂兰山区。五岁的时候,他就举族南迁了。六岁开始,他的叔叔呢,就教他书法。六岁开始启蒙。七岁,他父亲出了一个事儿。当时他父亲领兵打仗,史书上记载就是失踪了。所以这也是个谜,王羲之的父亲到底是什么时候死的,有不同的说法。反正就从七岁之后,正史里面就没有记载了。九岁的时候呢,他就开始师从卫夫人,就是他的姨母。十岁的时候,他的伯父王导就送给了他一副字帖,就是钟繇的《宣示帖》,就是当时最好的字帖。这是真迹呀,就送给了王羲之。

王羲之从小就非常聪明,其中有一件事情:当时有一个名士叫周凯设宴,王羲之就跟他的家人前往,周凯用牛心来烤成食物。烤牛心。当时烤牛心先送给谁,谁就是最尊贵的客人。周凯当时把这个牛心烤完了之后,当时在座的有很多名人呢,也有很多的成年人,周凯就把牛心送给了王羲之。说明王羲之在十三岁的时候就已经被人所重。

要讲王羲之呢,要讲一件事,对他影响很大。就是王羲之二十岁的时候,他伯父王敦起兵清君侧。刚才我们讲了,王敦他是大司马,天下的兵呢,都归他管。他当时就起了不臣之心,就提出来清君侧,这就是造反。当时皇帝一看就急了,就把在朝廷的王氏家族都抓了,包括王羲之,抓到朝廷之后呢,当时的朝臣建议“尽杀王氏家族”。当时很恐怖的。最后呢,晋元帝他跟王导的关系非常好,虽然王敦造反了,但是他说像王导这些人还是忠心的,并没有想造反。所以皇帝就留下了王氏家族。但这件事对王羲之的影响特别大。王羲之一生中他性格里面不追求掌权,可能与此事有很大的关系。用咱们通俗的话,就是“吓着了”。你想想,咱们没有亲身经历这件事,就是把一家人全抓了,准备杀,这十几个小时估计影响他一生。

王羲之他在二十一岁的时候就成为了郗鉴的女婿,这个故事可能大家都听说过。郗鉴当时觉得王导的家族是非常有才的,所以他招女婿呢,就是要到王家去招。他(对)派的人说:“你们好好给我寻访,王家的子弟谁最优秀。”寻访的人呢,就一个一个见他们家的子侄辈。这些子侄辈呢,都精心地打扮自己,打扮得很漂亮,然后呢,有的在读书,有的在写字。唯独王羲之根本就不去,躺在自己的屋子里边。那是夏天,天气很热,他还露着肚子,在那儿扇扇子。寻访的人回去就向郗鉴汇报说:“他们家的子侄都很优秀,但是也有一些不堪的人,其中有一个人袒露着肚子在那儿,也不理我们。”没想到呢,郗鉴这个人很奇怪,他说:“哎,你说的这个人可能有点儿意思。你们好好打听打听这个人吧!”然后他们又问了问这个人,后来才知道这个人是最有才的,于是最后就选择他做乘龙快婿了。所以这个“坦腹(东床)”是一个成语,就是表明这个人特别有才,最后成了某家的女婿,这就是王羲之的一个性格。另外也说明郗鉴这个人很有眼光,他可能想真正有才的人不会追着我们这些寻访的人去拍马屁,可能是自己真有本事。所以说也是得有伯乐呀。

从此之后,王羲之就进入官场了。他在23岁的时候当秘书郎,25岁的时候就任命他为会稽王友,这个官职不多见。会稽就是绍兴那个地方的古称。会稽王友,朋友的友,就是会稽王的朋友,这也是一个官职。我想就像后来讲的太子洗马,就是这种官儿吧。就是陪太子、陪王子读书的。会稽王友(也是这种类型)。

27岁的时候,他就做了太守。太守就是现在差不多咱们的地委书记了。28岁的时候呢,他就书名很盛了。当时大家都知道他是书法家了。30岁的时候,他就任了吴兴太守。32岁的时候,做了征西将军的参军。35岁做了西府的长史,这个官职就比较高了。

但是王羲之并不是一个官迷。在他36岁的时候朝中的三巨头王导(他的伯父)、郗鉴(他的岳父)、庾亮(他的上级)就想让王羲之进京担任高官。王羲之就拒绝了。王羲之说:我没有意思进京,我不喜欢在京都里面高层的官场。他说我不喜欢。但是他的上级庾亮在临终的时候就推荐他做宁远将军、江州刺史。这个折合成现在,差不多就是省委书记了。王羲之在38岁的时候就做到省委书记。但是很奇怪,他39岁就辞职了。王羲之这个人呀,确实不贪恋高位。

王羲之虽然在野,但是时时跳动着忧国忧民之心。在走访亲友之中,也用古代传说中的高士圣贤的崇高形象来评判现实。他在45岁的时候,当时有一个叫殷浩的,就建议他出任护军将军,王羲之写信就说“吾素无廊庙志(我一贯没有辅佐朝廷的这种廊庙之志)……自儿娶女嫁,便怀尚子平之直,数与亲知言之,非一日也”(他的心思都在怎么教育子女,怎么给子女找个好婆家、好媳妇)。但是呢,他也知道因为朝廷当时是在用人之际,所以他知道他的隐居生活到头了,所以他说“如蒙驱使,关陕、巴蜀我可以去”,就是还是不愿意在首都京城的高层里边。

那么他46岁呢,就任护军将军,写出了著名的《乐毅论》,47岁的时候,他的姨母去世了,他非常悲痛,他写下了著名的《姨母帖》,后边我们会讲到。他48岁的时候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劝将相和。当时的将军呢,就是殷浩(就是推荐他的这个人),和桓温(一个朝廷的高官)不和,王羲之就两面写信,劝导他们将相和。

王羲之在49岁的时候,他就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这个是王羲之一生做的最后的官,也是他做的最大的官,当时他之所以做这个官,是因为有一个叫王述的,这个人就是母丧回家守望,当时朝廷有一个制度,就是父母要去世了,都要回去守丧三年,(王述)这个人母亲去世了,所以就离开了。别人就推荐王羲之来做这个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但是就是因为这个,王羲之惹下了祸。

王羲之是贵公子出身,他跟王述就是在接任的时候见了一面,从此之后就没有再去见这个人。王述就怀恨在心了。王羲之就等于得罪他了。这就埋下后边的祸根。后来王述母丧结束之后,恢复他的官职,就做了上一级的官,管着会稽内史。那么(王述)这个人呢就多次地来检查工作,特别是用审计的方法不断地找茬,不断地找那种鸡毛蒜皮的毛病。看来这个审计手段是当时的人也会用的。用审计的手段审出好多毛病,但是都是小毛病,可是每一个都得解释,王羲之觉得苦不堪言,所以王羲之最后就辞官了。

在王羲之这段时间,51岁的时候,有个非常著名的事情,就是他和亲友42人汇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曲水流觞,吟诗作文,休憩迎春。在这次雅集中,他就写下了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后面我们会专门再讲。

王羲之53岁之后辞官,他就寄情山水,所以王羲之有两段:他中年的时候辞过一次官,老年的时候辞过一次官,这段时间他就专门从事书法创作,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宝贵的书法作品。这是我们讲的王羲之的生平,那么传说呢,也有一些传说,我想这个可能大家都是知道的,所以我就点点题,就不多说了。

一个是墨池,据说王羲之生前他的门口有个池塘,他每次写完了字之后呀,把涮笔的墨倒进去,最后那个池子就变成墨池了。墨池,现在还在呢。

坦腹那个讲过了。

入木三分,他去访一个客人的时候,客人没在,他就留下一个纸条,等他走了,主人回来之后擦那个桌子的遗墨,发现擦不干净,后来就用刀子削桌面,削了三寸之后发现墨还在。所以这叫入木三分。现在我们有时候形容刻画得特别深刻,叫“入木三分”。这个成语就从这儿来的。

他有一次在一个房子里,他碰见一个老道,点着灯,他问老道要让他做什么,老道就说我这儿有很多鹅,王羲之说能不能送他鹅呢?老道说你得给我写《黄庭经》,写《黄庭经》的话,可以换鹅。王羲之就认认真真地写了《黄庭经》,最后换了鹅,回家一看,是鹅毛。等于是一个老神仙让他写这个传下来的《黄庭经》。现在《黄庭经》也有摹本,非常珍贵。

王羲之的七儿子叫王献之,字写得也特别好,有一天他写完了之后,就让他父亲看,他父亲看了之后,什么都没说,就在这“大”字上点了一个点儿。然后呢,他又让自己母亲看,说我的字像不像我爸?他母亲也是一个书法家,就来回来去看了半天,说就这“一点”像。实际上就是他爸写的。说明当时的王献之还赶不上王羲之。

还有一个故事呢,说王羲之要到京城里去开会,临走的时候呢,在墙上写下了一首诗,王献之等他爸走了之后呢,就把这诗给擦了,然后照着他爸的笔法又写了一副。后来王羲之回来之后呢,左看右看说我怎么写成这样啊,看来我走的时候是大醉了。(他认为自己)喝醉了。这都是一些传说。

但这些传说都是见诸于古籍的。这个是孙过庭的《书谱》里写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由星

    13岁还有父亲?还在父母陪同下赴宴?

  • 阿P爱乐呵7

    讲的太对了

  • 由星

    太子洗xian马!!

  • 张岩_02

    周顗yi?周凱Kai?

  • 丶南言

    讲的不错

  • 霓裳烟云26

    被您的声音吓得晚饭都没味觉啦,开玩笑

  • 小鹤魏涞讲故事尉

    棒,这次特别好听

  • yuan_07ECI

    真的不错呦

  • 13260958vai8Tws65

    更新更新

  • Virgo_4e71s

    我最喜欢听你的节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