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季】1.5∣赵汀阳:中国漩涡的形成

【第二季】1.5∣赵汀阳:中国漩涡的形成

00:00
23:01



中国漩涡 

 接下来,我们进入一个关于中国的核心问题,关于“中国漩涡”的形成,这是我在《惠此中国》这本书里的核心论点,意思是说,中国的形成和生长方式是一个具有向心力的动态漩涡,从中原开始,进而不断卷入周边地区、人口和文化,越卷越大,越来越多的地区和文明都卷入这个漩涡,同时这个旋涡也是一个博弈场,就像成语说的,各地各部都逐鹿中原而谋求问鼎中原,试图取得中原的领导权,按照传统,占有中原就有资格成为天下之主,就拥有统治天下的合法性。这个诱惑很大,所以各地各部都卷入了中国漩涡这样一个博弈。


关于中国漩涡的形成,需要从头说起。在新石器后期,中原逐步成为最发达地区,就是说,从远古的满天星斗格局慢慢地发展出中原这个更亮的星,大概就在尧舜时代。所以在中国历史上,尧舜地位特别高,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

(绍兴舜王庙)


根据《尚书》记载,尧舜时候发明了一个协和万邦的制度,就是天下体系的原型。同时还制定了历法,发明了选拔官员的制度,制定了度量衡、礼仪和刑法,大力推广和发展了农业,据说舜亲自教人种田,这个故事使大舜在渔樵耕读里成为“耕”的原始形象。这些成就使中原成为当时文明最发达的地区。

(渔樵耕读木浮雕)


中原的诱惑 

逐鹿之战从古有之,但开始时不一定是逐鹿中原。比如炎黄之战,还有黄帝蚩尤之战,就属于最早的逐鹿之战。后来逐鹿之战演变为争夺天下共主的战争,由于中原的核心地位,逐渐就形成逐鹿中原模式。逐鹿中原意味着在古代中原对于所有势力来说都是一个最大的诱惑,那么中原的诱惑力在哪儿?它一定有某种不可替代的优势资源,大家非争不可,非要占为己有不可。


中原的特殊优势资源是什么?不太可能是物产。虽然中原经济可能比较发达,但同样发达的地区还有,比如长江流域或江浙一带,物产很优越,鱼米之乡,不一定会羡慕中原的物产。许多其他地区也都很好,山东一直是很发达的地区,四川物产也很丰富。那么会不会是土地的诱惑?按照赵辉的理论,中原是枢纽,占据了交通和信息枢纽,其他就唾手可得。这可能是一个重要因素,但恐怕还不是决定性的因素。中原在地理上并不优越,一方面,交通和信息集结地并不只是中原,其他一些地区比如长江中下游地区也是枢纽,西北也是枢纽,而且还是一个沟通中国和西域的更大枢纽。事实上,古代世界最大的枢纽是中东的两河流域,虽然有过多个发达古国,却并没有形成世界旋涡。另一方面,中原是四战之地,即使有大城高墙也很难坚守,总之要守住中原是很难的,除非力量远大于敌人。但是为什么中国早期的都城基本上都建在中原?一定另有原因。

(两河流域古文明)


精神资源与统治能力 

中原的资源很多,其中有一种是真正不可替代的资源,那就是精神资源,而不是物质资源。精神资源为什么如此重要,因为只有拥有一个大容量的精神世界,才有能力去管理和统治广大的地区。光靠物质是不够的,必须有大容量的精神生产机制以及与之相配的制度,才有能力去管理中国广大地区。大能量的精神世界和统治能力是联系在一起的。


大能量的精神世界是由什么组成的?有几个最重要的因素,首先当然是文字,有了文字才会有其他一切。文字记载信息,而信息是精神世界的基础,有文字的文明一定胜过没有文字的文明,所以文字是最重要的因素。中原是中国最早拥有文字的地区,甚至是很长时间内唯一拥有文字的地区,所以是中国的精神产地。


其次是制度,制度意味着管理能力。如果一种文明发明了一套制度,这套制度能够建立行之有效的秩序,那么就能够推广为管理各地各族的制度。中原也是最早发明了制度的地区,而且是包含了政治、伦理和法律功能的综合制度。


第三个因素是知识生产的能力,今天称之为知识生产的机制。只有当拥有一个能够稳定地、不断地生产出新的知识,并且能够对一切事物进行合理解释的知识生产机制,一个精神世界才能够维持得下去。同样,中原也是中国最早建立了知识生产机制的地区,因此拥有关于世界、社会和历史的解释能力和反思能力。


 这三者同样重要,而尧舜时代的中原已经初步具有了这三种精神能力。此后的黄金三代,就是夏商周,进一步发展了中国的精神世界。


商——中原优势的创世者

既然夏尚未最后确证,我们就从商说起,商代很可能是中原精神优势的创始者。假定夏的精神资源已经开始胜过其他地区,也许还不够明显,但商代肯定已经足够明显了。尽管商代很可能仍然是一个大酋邦,通常被认为是一个国家,但我宁愿采取保守态度,认为商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因为商的统治方式似乎还没有超越以武力为本而佐之巫术的自然统治逻辑,尚未完成向政治制度和文化教化的人文统治方式的转向。但商可能是当时最大的酋邦,当时可能是有一个酋邦联盟,商可能是盟主。这个盟主酋邦所辖地面之大和人口之多是很突出的,到周灭商的时候,商的人口已有百万左右。在远古时候,百万人口是一个巨大的数量,其他小邦往往只有三四万人,比如当时周部族,也就是五万人左右。可以相信,商已经有了与其庞大人口相匹配的文明能力,文字就是证明,所以很有可能是中原优势的创始者。


我们试图明确的是,商已有文字,但是商尚未超越自然统治方式,尚未建立人文化的政治制度。虽然古籍总是把封建诸侯的制度甚至追溯到远古的黄帝时期,但这是不真实的。诸侯分封制度是周的创造,王国维最早论述了这一点。

(王国维)


西周——中原优势的确定者 

西周灭商之后发动了史无前例的政治革命。西周是最大的革命性的朝代,不仅创立了天下体系(具体为分封诸侯制度),还建立了礼乐制度,所谓周公制礼乐。可以说,周朝的制度是最早的成熟政治制度,也是最早的成熟文化制度。礼乐不仅是文化制度,同时也是经济制度,按照礼乐分配各种经济资源,于是,政治、文化和经济成为一体化的制度存在。最早的文献“六经”,当然《乐经》已经没有了,只有“五经”,六经都是周的作品,也是中国最早的文献。从六经可以看出,周的文字能力远胜过商,已经达到能够表述和讨论生活和思想的所有问题的程度,这是甲骨文无法相比的。尤其是,六经不仅是思想,同时更是历史文献,有了历史就意味着有了精神世界的自觉意识和知识的积累方式,因此,中国的精神世界开始成为一个稳定生长的生命体。可见周的知识生产能力已经初具规模,已经成了一个能够持续进行知识生产的基地,就是说,文字、制度和知识生产这三种能力在周朝已经达到了初步成熟的状态。在这个意义上说,周朝是中原优势成型的确定者。

(周公)


这里有必要强调历史自觉的重要性。正如前面所言,六经不仅确立了思想、社会、文化各方面的原则,更重要的是开创了历史记述,即一种文明开始对自身存在的过程有了自觉意识,它要把过去保留下来,这样的精神世界才有了积累和增值。记下历史,就是在时间上给历史事件安排位置,当历史占有了时间,也就具有了存在的合法性,古代的事情就成了后来事情的来源和背景,可以追溯的事情就是有根据的、有发展线索的,于是就获得存在的合法性。有历史才有合法性,历史就是合法性的证词。

(周武王)


 在周朝的时候,因为有了文字、制度和历史知识,就有了组织时间和空间的能力,这是一个政治存在必备的能力。有了组织空间和时间的能力,就有了组织大规模实践和大规模社会存在以及社会动员的能力,就能够把各种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所以可以确定,到周的时候,中原的精神优势已经确立,于是中原就拥有了无法抗拒的权力诱惑,有了建构权力的最优资源。如果占有中原,就占有了文明的生产基地和人才,尤其还占有了由历史所确定的正统地位,也占有了建构历史叙事的权力。所以,很多入主中原的周边部族,包括很多游牧部族,都把自己的祖先追溯到三皇五帝中的某一个,把自己编入这个正统的历史叙事。在历史叙事中占有一席之地,就不是一个孤零零的偶然存在,而是历史线索中的一环,那么就是合法的。由此可见,他们是在寻求一种历史的同时也是政治的合法性, 从中可以看出,占有历史叙事和占有正统位置对于获得权力是多么重要。


中原的向心力 

在周之后,中原就形成了一种向心力,所有地方都以中原为准,以中原文明作为标准。中原就成为权力合法性的最大资源,各地都想占有中原,这就是向心力。有了向心力,中国漩涡就开始形成了,各方都来逐鹿中原,等于参赛。漩涡是一个比赛,成为参赛者,就卷入了这个漩涡,参赛者也就成为漩涡的一部分。所以中国的规模取决于漩涡有多大,漩涡卷到哪儿,中国就在哪儿,漩涡的尺寸就是中国的尺寸,旋涡有多大,中国就有多大。所以古代中国的存在不是以边界来算的,只有现代国家才有一个法定边界,这边是你的,那边是我的。在古代不是这样的情况,古代从来就没有边界,中国西方都是一样的,古代国家都没有法定边界,而在于一个国家的控制能力,控制能力消之无形的地方,就会出现无人管制的地带,也就是两个势力之间的边陲,通常是无政府状态。


当漩涡形成之后,就有越来越多的竞争者卷入逐鹿中原的游戏,各种势力都想一搏,都想问鼎中原,有成功者,有失败者,就是这样。失败的参赛者的代价就是其人口和土地都被漩涡吸收进来而无法退出,也就是说,在参赛的时候,人口和土地就是赌注,一旦失败,就留在了漩涡之中。还有一种类型,即成功地入主中原,许多本来处在边缘地带的部落成功地入主中原。事例很多,比如所谓五胡乱华,当时鲜卑各部进入中原,还有后来的辽、金、蒙古、清,都是进入中原的成功者,占领中原之后成了中国的一部分,成为历史的合法线索中的一环,而代价就是他们的人口和土地变成了嫁妆,嫁给了中国漩涡。在此,中国漩涡模型能够解释,为什么古代中国一直采取防守策略,领土却变得越来越大,就是因为中国漩涡变大了,无论谁入主中原,都带进来一片土地。

(五胡内迁图)


顺便说一下,古代中国确实主要采取防守反击的策略,但并不排除个别时候会主动出击,应该说主要是进攻过两个地方,即相当于今天的朝鲜和越南的地方,其他时候几乎都是自卫反击,比如对匈奴的战争、对突厥的战争等等。

(唐初对朝鲜的战争)


不逃离,就合法 

 这里有一个问题:什么是中国的合法成员?各地的人,后来被称为民族,这是一个混乱概念,事实上就是各地的人,哪些是中国的合法成员?根据中国旋涡模型,只要卷入了漩涡,曾经主动成为参赛者,卷入之后就是合法成员。除非有个别逃离的,确实有的,比如匈奴和突厥的一部都拒绝化入漩涡,战败之后宁可向西迁徙到传说中的土耳其和匈牙利,但这是传说,没有被证实,其实可能只是散布在中亚一带。绝大多数的逐鹿者都留在了中国漩涡之内,他们都是中国的合法成员,也是中国历史的共同创造者。

(窦宪破北匈奴)

 可以举西藏的例子。西方经常把西藏当成是中国之外的地区,这个看法的错误在于不理解中国旋涡。西藏在古代叫吐蕃,吐蕃是中国漩涡的一个参赛者,而且还是一个很重要的参赛者。在唐朝后期,吐蕃壮大了,首先是攻击唐朝的西域,当时是唐朝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夺取西域之后,力量更大了,于是试图问鼎中原,吐蕃曾经成功地攻占了唐的首都长安。占有首都之后通常就有机会建立中国王朝了,但是吐蕃的社会组织能力还有很多可疑之处,最后败于唐朝的反攻,总之是功败垂成。它差一点就成为中国正统线索中的一个朝代,这证明它是一个合法的参赛者,不是旋涡的外人。


总结一下,中国漩涡的形成需要向心力,最重要的向心力并不是物质,而是精神,即一个更发达的精神世界,有文字,有知识生产机制,还有能够管理大规模空间和时间的制度,这才构成一个可持续的精神资源。占有了这些精神资源就占有了权力运用的基础和政治合法性,或者按照传统的说法,叫做正统性,于是就成为中国历史中的一个必要环节,就是合法的王朝。众多的部族逐鹿中原,结果就形成了中国漩涡,而中国的规模随着漩涡的消长而消长,因此,不是某个地区定义了中国,而是中国旋涡定义了中国。

(唐后期疆域)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贝加尔湖边的牧羊人

    漩涡理论新颖

  • 我是罗衣

    赵老师的漩涡论很形象。

    开卷恭听 回复 @我是罗衣: 😁👍👍👍👍👍👍👍👍👍👍👍👍👍👍

  • 非草本木

    赵老师的漩涡理论非常形象,听得让人入迷。揭开了中国不战而胜的秘密。我觉得那时候的人们还是有一点迷信,信天由命,可能是中原有象征皇权的玉玺;问鼎中原,就是中原有统治中国的九鼎。

  • 风雨潇潇_py

    这个课真棒,讲解水平一流,打算要把《惠此中国》看一遍

  • Gmmmmmm

    这老师是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而解读历史呢?精神文字一定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中原是产粮重地,到现在都是

    新亚人文书院 回复 @Gmmmmmm: 已经用小本记下来了,谢谢您的反馈。可以加我们的客服号:dzz_th 我们会定期汇总学员的问题统一向制作人反馈。

  • 吟游的Z

    这节讲的太好了,漩涡理论跟半月地带、中国弧有异曲同工之处。

  • 曦翔

    漩涡理论很形象,像银河系的大银盘,中心就在那里,一切在它周围的物质在自我运行中,不由自主的被它吸引。

  • 6857jjg

    中原好像黑洞

  • Pigpower

    ①中原是有着各地单个势力不可比中大面积的农耕特别是华北平原以长城为界以降雨量区分了农耕和游牧地貌;所以北方游牧名族纷纷想入驻中原一方面是对璀璨中原文明的崇拜因为自己的文明之处于原始状态 2。对中原富庶的地貌和物资所吸引 3。从古一直以中原为中特别是洛阳认为占领了当时被认为的中心也的确是国之中心就能主宰四方的概念。 漩涡理论当然也是在崇洋中原文明的基础上随着游牧民族最初尚武的祖先的占领而扩大而但是经过子孙后代被汉文化同化而丧失了战斗力,因此这般进入周期运转

  • 十曰十三

    中原是指我大河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