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开显深部意识的实用价值

61.开显深部意识的实用价值

00:00
14:25

学习过程中有疑问请扫描上面二维码加课程助理微信(或复制微信号 ytjddxj),课程助理会邀请大家进微信学习群,探讨交流、答疑解惑。


文稿:


喜马拉雅的朋友们,这里是《一听就懂的心经》,我是金刚师红。



上一讲中,我们说到了一个问题,就是好像拍照片,实际上相机除了镜头以外,还有很多相机的内在品质的问题,会影响我们的拍照效果,但是,我们却经常会忽略这些,而只是简单地看到这个手机。这就好像我们的心灵,实际上深部意识对我们对整个世界的判断起着巨大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只是我们往往都会忽略这些内在的深层的因素的重要性。


而且,我们上次最后也说了一个观点,就是:

我们的心灵越清净,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也就越接近真实,甚至完全达到真实。

我相信这是大家都不会否认的。而这也是很显然地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修行,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地纠错和纠偏的过程,所以修行远不止是一个纠正表浅意识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深度的识的偏差的矫正。这也就是把我们的“仪器”越调越精密的过程。那么很显然,当我们的心灵偏差已经完全从庸俗粗重矫正而成为清净轻灵,那么,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也就完全不同了。当然,清净是离幻即觉,不是外在地加个什么东西,而是讲把偏差的纠正过来,把多余的去掉,这不是新得到了一个什么,而是恢复我们的初心、本心。


但是在客观事实上,我们一般能够控制自己的意识,所以此刻你想来到某处,只要你是健康的,你当然可以随着自己的心意,自在地来到这个地方。但是我们对自己的潜意识却一无所知,虽然它对我们无形而深刻的影响已经成为人所共知的常识,但是我们无法驾驭自己的潜意识,甚至连觉察都异常困难。


可是我们到此期生命结束,四大瓦解,我们能够自由控制的意识宣告丧失。

到了这个时候,是否承认更深部的识的存在,这就是宗教与当今科学的分野。在佛教中,承认更深部的识并没有真正消散,它还在延续“生命”,并在合适的因缘时节进入下一期色身生命状态。。


所以,虽然我们以前已经一直在讲刹那刹那变化而又相续的“神识”,但是到这个时候,我们就不得不提出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如果承认这一点,那么,我们活着的时候,对自己的深部意识一无所知,更勿论把握,当所谓“死亡”来临,是不是很当然地也不得不继续这份无奈?


所以,修行到底修什么?

从佛教的教义而言,那就是不仅要净化自己的前六识,更要超越前六识的窠臼,净化、提升、升华自己的第七识、第八识,开显第九识庵摩罗识,乃至更高层识,也即开显我们本具的佛性、灵性。这就是灵性的修行。

很多人难以理解为什么要修行?甚或花费许多的时间去闭关?其实讲到这里,我们已经能够知道,修行的目的不是为了看到一点神奇的境象、不是为了有各种异于常人的功能……真正的一个最核心的目的,就是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生命的内在、把握自己生命的内在,并将之融入宇宙。


当一个生命活着时就能够觉悟自己的灵性,那么,生死自在――关于生死自在,我们以后还会很具体地分享大圣佛祖如何讲述了人的入胎、住胎、出胎,现在先点到为止,只是说一下,生死自在,起码讲的是对于生死问题,也犹如我们此刻随着自己的心愿来到某个地方一样自在洒脱,否则,就只能随着业力流转而不得自由。


这在佛法中也就分别被视为自在的转世和不得自由的轮回。

这其实是我们讲到识的时候必须要注意到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为什么要了解识,特别是要了解识有这么多的层次,其实是要告诉我们,在我们所能够认知的世界,包括我们自己的心灵世界,其实除了我们所能够观照到的,还有更为广大而深邃的那个似乎是我们的前六识完全感知不到的世界,从生命的心灵层次而言,那就是我们深部的识的存在,而对它的探索和净化,其实是一个饶有趣味的心路历程。这个过程,就是我们的修行。


如果我们学佛,却没有注意到这个隐态世界,没有注意到就我们的个体生命而言,心灵的深部层次的识,尤其是灵性的作用,实际上就是没有深入到佛法的核心内容。


对这个部分的探索和了解,甚至其作用远远超越于对世界万物肤表的了解,这就好像对手机表面的关注,或者仅仅是关注一个拍照的镜头,虽然也非常重要,但是远不如解决整个系统性的问题要来得究竟。这个概念虽然对我们而言都是非常朦胧的,但是,人们却在下意识地不断对手机更新换代。其实,心灵的深部净化也是一样的道理。


这是我们需要了解的第一点。

另外一点,就是,其实对深部意识的认识,对深部意识的把握,还不仅仅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观察这个世界,认识这个世界,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改变我们的命运。


当然,我说出这句话以后,有一些朋友可能就会说,这我知道啊,只要我对世界有了不同的认识,心态好了,自然处理许多问题的方法也不相同,当然就可以改变命运喽。这话是对的。但是,我们这里还要说到改变命运的另外一个方面。


对于这个问题,可能用以前古老的照相技术来打比方会更容易把事情说清楚。


以前的时候,我们的拍照都是会需要用到胶片、相纸、显影水、定影水等,然后才会经过复杂的操作,在相纸上呈现出我们拍下的影像,不像现在的照片一瞬间就呈现图象了,虽然事后我们可以通过美图软件做一些改变,但是,在最初的那一瞬间,要调整是蛮困难的,所以其实已经在那一瞬间,把基本的形给定下来了。但是过去的摄影技术,就好像一个放大器,把影像呈现的过程给具体化了,当这一瞬间被分解成为一个又一个动作的时侯,我们是不是突然发现,其实每一个环节都是可能产生变数,令相纸上最终呈现出来的影像有所差异。比如只要我们把相纸在显影水里放的时间长度不一样,相片的效果就会大不相同。


实际上,在这里我们可以联想到,一个过去留在心识里的种子,好比照相时摄取了影像藏在底片里,并且通过某种手段显示在相纸上了,但是,这时候这个相纸上的影像,我们用肉眼是看不到的,虽然这时候它其实已经通过光影技术呈现在相纸上了,但是却是处于隐态的状态,然后因为我们是要印照片嘛,所以这是一种因缘,我们就要通过一道道步骤才能把它显现出来,最后变成一张我们的肉眼能够看到的照片。


那么这个过程,就非常相似于我们识的种子,在某种因缘触动下开始“被催生”,然后逐步地变化,最终反应成我们的现行,这个现行就好像是最终已经成形的照片。


我们前面说到改变命运,其实,这样一个又一个环节被分解出来的时候,根据我们所学习过的缘起法则的运用,我们就发现了,其实这里的每一个环节,似乎都可以成为改变结果的一个因素,那就是通过改变这些因素而改变结果,令这个未来的现行发生变化。或者,就令这个隐态层面的种子在隐态的世界里,比如定境、梦中阴……在其中生灭并加以宇宙真理的“引导”,从而转染为净……像这种,方便很多,但是,一切灵性的修持应该都是在“诸佛护念”之下进行,在灵性大导师的引领加持下进行,不是自己可以强求的。


所以说,我们一般讲:“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这个是《论语》中的一句话。这对于显态世界来说可能是正确的,但是,就好像经典物理学的一些定律常识到了太空中就不一定派得上用场,不一定合乎更广大时空的定律一样,在隐态的世界里,到了灵性的层面,也未必就是“往者不可谏”,只是,这需要实修实证方能明了,而且,进入到一个未知的世界,一定要有好的,真正的引路人才是。

这可以说就是深部的识的开发运用的实用价值之一。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208103278

    转到哪里去不一样呢?活在当下多么好呀。 佛陀讲经49年,究其一生,他又怎么样呢?不最后还是一个死吗?

    师红长老 回复 @听友208103278: 是的是的,最后都是一个死,但是如果有人知道死并不是最后的结束,他就会想要去考虑死了以后会怎样,如果不认可这一点,那确实觉得到死就结束了。这很简单,就像有的人觉得我活一天算一天,明天有没有饭吃无所谓,反正我今天可能就死了,那今天就什么也不用干,但如果有的人他知道明天我还得活下去,而且不仅是明天,后天大后天,明年后年也还活着,他当然今天得考虑一下未来的事情。 关键,首先还是一个生命观的问题。

  • 听友208103278

    把握于不把握又怎么样呢? 生命既然那么奥秘研究又不研究,又怎么样呢?

    师红长老 回复 @听友208103278: 这个确实是每个人想法不一样,但是你有没有遇到过什么事情,你是非常非常想努力,但是你又老是努力不起来?如果有过你就知道了,这就是不自在,这就是我们要讨论这个问题的原因。如果你从来没有这样的经历,那你真的已经是蛮了不起的了。

  • 誉馨_妙净

    修行到底修什么? 从佛教的教义而言,那就是不仅要净化自己的前六识,更要超越前六识的窠臼,净化、提升、升华自己的第七识、第八识,开显第九识庵摩罗识,乃至更高层识,也即开显我们本具的佛性、灵性。这就是灵性的修行。

    师红长老 回复 @誉馨_妙净:

  • 安份守己世界太平

    清净是离幻即觉,不是外在地加个什么东西,而是讲把偏差的纠正过来,把多余的去掉,这不是新得到了一个什么,而是恢复我们的初心、本心。

  • 意境映相

    我们前面说到改变命运,其实,这样一个又一个环节被分解出来的时候,根据我们所学习过的缘起法则的运用,我们就发现了,其实这里的每一个环节,似乎都可以成为改变结果的一个因素,那就是通过改变这些因素而改变结果,令这个未来的现行发生变化。或者,就令这个隐态层面的种子在隐态的世界里,比如定境、梦中阴……在其中生灭并加以宇宙真理的“引导”,从而转染为净……像这种,方便很多,但是,一切灵性的修持应该都是在“诸佛护念”之下进行,在灵性大导师的引领加持下进行,不是自己可以强求的。

  • 意境映相

    我们的心灵越清净,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也就越接近真实,甚至完全达到真实。

  • 当下一觉

    赞叹,赞叹,老师讲的太好了。

  • wangjiangao

    师红长老说心经,法音流传,让众生如沐春风十里,如久早畅饮天雨甘霖,如醍醐灌顶开发善根智慧。福建师大能给大学生研究生开设佛教佛学文化哲学这样高精尖领域的课程,可谓功德无量。建议希望祈盼推广普及到全国甚至国外的大中小学去!!随着时代进步,社会更加开放,思想意识形态更加开阔开拓开明开放,早晚会有这一天!!这将是众生的共同福报!!

  • 安份守己世界太平

    所以,修行到底修什么? 从佛教的教义而言,那就是不仅要净化自己的前六识,更要超越前六识的窠臼,净化、提升、升华自己的第七识、第八识,开显第九识庵摩罗识,乃至更高层识,也即开显我们本具的佛性、灵性。这就是灵性的修行。

  • 嘿马_4i

    心里的清静是怎样的?

    师红长老 回复 @嘿马_4i: 你也可以收听同帐号免费课程:智及宗师演讲集(长老的师父),里面有不少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