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心灵的探索日渐深入

59.心灵的探索日渐深入

00:00
16:42

学习过程中有疑问请扫描上面二维码加课程助理微信(或复制微信号 ytjddxj),课程助理会邀请大家进微信学习群,探讨交流、答疑解惑。


文稿:


喜马拉雅的朋友们,这里是《一听就懂的心经》,我是金刚师红。


我们上一次分享中已经提到,小乘立六识,大乘,一般而言,立八识或九识,而这个九识的庵摩罗识,当它的清净功德没有显现,就被人们叫作如来藏识。如来藏识就是庵摩罗识,只不过,如来藏识是就众生位而言的,而庵摩罗识,则是转迷成悟以后的事情,就是自性清净心,或者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如如不动”的“如如”的境界,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如来法身不思议佛境界及方便说”。但是我这里再次强调一下我们中观和唯识的根本教义,不要把如来藏识当作一个什么实在的东西,要记住,一切法无我性为如来藏识,这一点和外道的邪我论是不一样的。


可以说,中国佛教一般而言是大乘佛教,都是相信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可以成佛,实际上换句话说,就是中国佛教是尊奉如来藏识的,如来藏识,可以说就是中国佛教的核心教义。


中国大乘佛教的各个流派,可以说都是非常重视如来藏识,也就是庵摩罗识。像禅宗,早期的就是叫如来禅,印心的法本是《楞伽经》,里面就讲到如来藏,其中的魏译本就是把如来禅译作如来藏禅,所谓“佛性不从心外得”“若欲求佛但求心”的心,还有《信心铭》里说的“恒沙功德,尽在心源”,讲的都是以体悟如来藏识为修行的宗旨。


天台宗智者大师则是结合龙树中观,把假空中实相就是当作如来藏,以空如来藏即俗谛、不空如来藏即真谛、空不空如来藏即中谛――这里所说的俗谛、空谛以前我们都说过了噢,谛就是真理。杜顺和尚是华严初祖,他的《五教止观》对顿教,也就是禅宗的教判,也是非常嘉许的,华严的性起说,也与此不无关联。


所以如来藏思想,通过如来藏识的实践,开显庵摩罗识,可以说是中国佛教,也是大乘佛教的共识。


如果按照唯识学里的说法,无论阿赖耶识丶异熟识丶无垢识、庵摩罗识,其实都是在讲如来藏。有一个说法叫“灭阿赖耶识”,这个“灭”,不是说阿赖耶识不存在了,而是他本来那种执藏三界种子的功能消失了、作用消失了,就是我们原来说过的能藏、所藏、执藏的功能作用消失了,也就是这个时候他不再造善恶业了,唯余圣业,所以,就换了一个名字,叫异熟识。然后再到种子的变异生死灭除了以后,又换了一个名字叫无垢识,或者叫庵摩罗识。这样的名字变换,就好像我们在上小学以前,可能在家里有一个小名,然后上了小学吧,又有了一个学名,我做显教皈依的时候,新取了一个名字,那我自从追随自己的师父,又叫了“师红”,但是我们这个人虽然确实是有一些变化,是不是体性也都变了呢?肯定是没有,很显然还是过去的我,但是确实从我叫师红的时候,特别像我们传承,是要到了一定的圣缘成熟时才授法名的,这个意义还是很不相同的,所以这时候的我,很肯定就是和以前又是不一样的。这里也是一个不断不常的问题,就像这样同样的一个情况,就是从阿赖耶识到异熟识,到无垢识这样的一个变化过程,它的体性,都是同一个法体:如来藏。


那么,我们上次还介绍了在我所修学的中国汉传密宗,在庵摩罗识以上,还施设有第十识阿弥陀识,第十一识阿尼米塔识、第十二识阿尼拉泊雪、第十三识阿拉卡丝那,从原理上来讲,这些识的开显,从摆脱了六识意识的束缚、摆脱六识的窠臼以后,一直到十三层识的开显,可以说,就任何一个生命而言,也是展现一个前面所说的识的净化过程,也还是同一个体性。


而随着这些识的探索的深入,我们会发现,佛教对人类心灵的探索,其实非常深刻,这个十三层识的开显,提出了修行的至极至微,就好像我们当代的科学已经发现,心物同源、心物同构,在中国汉传密宗,是身口意三密瑜伽,从身口意三门契入,通过人体的7400万脉道与宇宙沟通,从而达到逐步净化心识的作用。这个道理随着科学的发展,我相信大家是能够想通的,就好像大家说,肝经络不通畅的人一定脾气也不是非常好,脾气不好的人一定肝经络不通畅,身与心的净化是可以彼此相互促进的。而我们的修行,破除相的执着,跳出六识的窠臼是第一步,其后还有诸多步骤的清净,到庵摩罗识开显,乃至十三层识开显,这是一个逐层递进的过程,按照宗下的讲法,也是粗、细、微、精、妙五层次脉道中的粗妄执、细妄执、细微妄执、极细微妄执,这样一些潜藏于脉道中的妄执得到了层层递进的净化。这个净化的过程,有自、他二力的教相、事相、戒相、圆相的各种作用。


比如佛教修行都是讲要反省,所谓反省就是自我检查,我们平时的概念里面,反省是意识层面的,但是其实,反省不仅是第六识的,也可以是第七识、第八识,乃至更高层识的,只不过进入到更高层次识,不是由我们的六识来带动,而是要仰赖于“诸佛护念”,通过一个个逐渐深化的、各种各样层次的翻检和灵性的授受、训练,来帮助我们纠正更深层次识中间的对宇宙和生命偏差性的、错误的认知,令自己的整个心灵,调整为里里外外的一切,都符合、融契于。当然,到了这个阶段的净化修行,是不可思议的,是说无可说的,也不是修行者的六识所能够自我预料和控制的,更是不可追求的,因为你根本想也想不到到底会发生什么,想了也是白想,所以,一切都是在无我的境界中按照宇宙规律而生起圣用。如此境界,在《十地经》或者《成唯识论》之类的经典中也是有少许的透露和描述。而所有这一切,都最终是为了帮助修行者成为宇宙中的一个独立而又与宇宙相互融契的生命,融入宇宙规律,按照宇宙规律的安排,帮助广大的众生得以解除现实的痛苦和永恒的痛苦。


在地上修行中――所以地上修行就是菩萨地的修行,有讲到有功用行和无功用行,有功用行应该好理解,但是特别是到了八地以上的无功用行,就像有朋友问的:“已经心无挂碍了,这心还有什么用?能够怎么用呢?”其实,这个问题在我们第54次分享中已经说到过了:无功用,对于这位佛菩萨来说,他是无取无舍的,就是好像量子叠加的状态,但是,只要有众生对他有需要,那么,这位佛菩萨因为自身因地普渡一切众生的大悲愿力以及菩提之心,就会自然地与之彼此相应而圣缘起用,从而产生圣密圣用。在《道德经》中有一句话:“圣人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老子这里表达的更多的是他的政治理想,也是显态世界的运作,而佛菩萨的无功用行,虽然表面看有相似的意思,但是,这是隐态世界的灵性层面的事情,不是六识的运作,不是像我们平时所说的那种带着执着心的作为,但是却是真实不虚的。真正修行到佛、或者是修行到菩萨摩诃萨的境界,就是这样平等地广度众生、度而无度,如如不动,但又无所不能。


但是这样的修行净化,是需要有俱德的,也就是合格的,无论是教相理论、事相实证、戒相规范、圆相境界,都合乎要求的阿闍黎,需要这样的俱德灵性大导师来指导的。自学是会出问题的,也自学不出来,因为我们的意识学习往往是在六识层面,而事实上六识的见识真的是非常的浅陋,完全地局限于我们这个前五识所能够感知的范畴,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意识,明显地带上了我们的更深部识的限制,因此对于一个凡夫而言,其六识就好比三季人,对于世界并不真正了达。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听过三季人的故事,这个三季人的故事,说的就是只生活过三季的,是没有办法知道一年有四个季度的,我们的六识,就非常相似于三季人,所以我们必须要突破六识的束缚,超越自我,进入到更高层次的识的修行。

关于这个问题呢,我们下一次再继续讨论。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风风风不语

    你这第10识到13识,是个什么鬼?来讲讲,没听过

    师红长老 回复 @风风风不语: 嗯,认真听

  • 听友283423672

    请问老师在哪里可以购买到您所开示的知识的书籍。

    课程助理之一 回复 @听友283423672: 您好,长老课程里提到的《道德经》是道家的,普通书店都可以买到;《佛地经》《成唯识论》在大藏经里有

  • vrlab2006

    老师你好,讨论群在哪里?可以加入吗?

    师红长老 回复 @vrlab2006: 添加课程助手的微信号:ytjddxj

  • 安份守己世界太平

    突破六识的束缚,超越自我,进入到更高层次的识的修行净化,是需要有俱德的,也就是合格的,无论是教相理论、事相实证、戒相规范、圆相境界,都合乎要求的阿闍黎,需要这样的俱德灵性大导师来指导的。自学是会出问题的,也自学不出来,因为我们的意识学习往往是在六识层面,而事实上六识的见识真的是非常的浅陋,完全地局限于我们这个前五识所能够感知的范畴,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意识,明显地带上了我们的更深部识的限制,因此对于一个凡夫而言,其六识就好比三季人,对于世界并不真正了达。

  • 1800169ztsn

    在中国汉传密宗,是身口意三密瑜伽,从身口意三门契入,通过人体的7400万脉道与宇宙沟通,从而达到逐步净化心识的作用。反省不仅是第六识的,也可以是第七识、第八识,乃至更高层识的,只不过进入到更高层次识,不是由我们的六识来带动,而是要仰赖于“诸佛护念”。这一切是需要有俱德的,也就是合格的,无论是教相理论、事相实证、戒相规范、圆相境界,都合乎要求的阿闍黎,需要这样的俱德灵性大导师来指导的。

  • 梵风懿圆

    感恩,師紅長老的精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 大祥天下

    学习

  • 大祥天下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