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自我为先(一)

【观念】自我*****

00:00
08:04

喜马拉雅的听众,大家好,我是白饭如霜,今天的课是课程“态度”这个模块里最后一节,在其他四节课里讲的关键点总结一下是这样的:


第一, 根据价值观做选择。


第二, 拒绝双标完美。


第三, 以参与者而不是受害者的心态面对人生。


第四, 终身成长,而不是被宿命决定一切。


这四节课程共同的内核就是自我为先。意思是说,你的选择,你的倾向,你的决定,都是你的。可能会被外界干扰,影响,或者左右,但最终它们来自于你,听命于你,服务于你,归根到底作用于你。


回到现实之中,自我为先的概念需要落地成为行动才有意义,我推荐大家从三个维度践行:


第一个是情绪以自我为先。


在美国纽黑文一所小学里,每天早上上课之前,老师会带孩子们做一个小小的练习,他们把椅子摆成一个圆圈,孩子们轮流向班里的同学描述自己今天有什么样的感觉,以及产生的原因。


这个练习的目的,是让小孩子从小就能够学会精准定位自己的情绪,去知道自己有什么感觉以及探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很多人没有这种内在的知觉力,而这种能力对于清晰地管理情绪以及做出决定来说非常重要。


我们在工作中或者生活里也会遇到定位情绪的问题,比如说你做砸了一件事,你这时的情绪是恐惧被问责呢,还是对自身能力产生了自我怀疑呢?如果你和男朋友之间产生了误解,你所经历的是沮丧感呢,还是厌倦感呢?它们的表现方式可能相似,但发源却并非如此,而不同的情绪会决定你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从而引导一个人走向完全不一样的选择。


假设你是一个全职妈妈,大部分时间都在家里一个人带着小孩子,不管你多喜欢小朋友,多半都会有对孩子怒气冲冲的时候,这种表现可能会被家人认为是耐心不够,甚至爱心不够,心浮气躁,诸如此类的,而你可能发完脾气之后也这样想,产生了自责的念头,慢慢认为自己确实是一个容易焦躁的人。


这种情况下,我怕建议你冷静下来,给自己一个独处的时间,去回溯你在焦躁感最早出现的时候,是什么触发了你。你可以借助纸笔,忠实地一点一点去记录生活里发生的事。


如果你回溯得足够细致和认真,你也许会发现第一次对孩子发脾气的那天,你的伴侣离家的时候没有跟平常一样跟你拥抱告别,而是匆匆忙忙打着电话就走了,接下来你又会有漫长的一天见不到他,因此你感到孤独。


也可能你发现的是那一天你想买一件自己喜欢的东西,却发现没有足够的可以自主动用的资金,因此产生了经济上的不安全感。


孤独感能够通过和伴侣沟通缓解,经济上的不安全感可以通过重新配置家庭支出,或者主动寻求做一些兼职来提高收入解决,但你在没有能力定位和管理自己情绪的情况下,就会成为一团混沌的低气压积压在心里,而后被任何一件小事触发,表面上是你对小孩子发脾气,其实你在对自己发脾气,却并不知道为什么。


情绪以自我为先,就是定位情绪,分析原因,解决问题,这是掌握人生主动权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第二点是反应以自我为先。


一个小孩子生病的时候,爸爸因为工作比较忙而不回家,只是打电话关心一下,这是很常见的事,而且往往也很容易得到其他人的体谅,男人也很少会因为这种情况而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好爸爸。


但是女性的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我的职业生涯中见过很多女性高管,无一例外会因为孩子生病而留在家里上班,或者无论开多么重要的会议,都会接小孩子幼儿园打过来的电话,包括我自己在内也是这样,因为社会和我们自己都默认,妈妈要对孩子负全责,否则就不合格不尽职。


这种对家庭和孩子的负责任反应,往往是女性的负担,我们会以妈妈的角色,太太的角色去考虑自己应该有的反应,至于这样做出反应能不能做到利益最大化,却根本没有衡量过。


就像刚才说的,如果孩子生病,女性的第一反应是飞奔回去,什么项目什么工作全部扔下不管,或者家里有什么事,你就表示不能加班不能出差,要回去料理家事,这种情况一次两次,谁都可以理解,但如果一再如此,哪怕你平常工作完成得再好,也会给人留下印象说你对工作并不重视,你的精力,注意力和时间,都不会聚焦在工作上,哪怕在你的工作时间内都如此。


有一个悖论是,如果你真的想要有更多时间照顾家庭的话,反而更应该在职业开始之初努力拼事业,因为高管可以带着孩子出差,也可以说在家工作就在家工作,普通员工是完全没戏的。


我当然不是提倡女性们跟中央电视台里宣传的国之栋梁一样,对家庭不管不顾,不在乎亲人爱人的需要和感想,事实上对普通人来说那也不可能。只是当我们遇到这种挑战女性天然母性的事情时候,不要完全听凭本能去反应。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百丢丢

    精准定义情绪,讲得真好!

  • Shieh_wr

    不必事事亲为 饭大点了下我的育儿观

  • 古怪少女的挑剔听觉

    讲的很好!

您访问的内容已下架,将为您查找相关内容
5秒后将为您自动跳转
立即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