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说职业规划不靠谱?
2、专业的职业咨询师,不会给你确定性答案,而是帮你把握大方向。
3、你的焦虑,可能比你更理智地了解你“到底要什么”和“到底是什么”。
你好,我是马东,职场B计划。
上周咱们说的是年终奖、年终述职,这是关于过去的一年。那新年伊始,很多朋友都蠢蠢欲动,想为自己做个规划,尤其是所谓的“职业生涯规划”。
那好,我们就聊聊“职业规划靠谱吗?”我先说我的观点,首先,我觉得职业规划不靠谱。
咱们想想看哈,如果所谓的“职业规划”,就是什么“三年内,我要加入这个行业的头部公司”,“五年内,我要成为整个公司的中高层”,什么“七年内,我要出来创业”……在我看来,这就是伪概念。
规划看着特别清晰,但是永远会被打乱。就像高考完了,有些家长给孩子选专业,照着最热门的行业选,比如说,选金融、选经济,觉得特别有前途。大学毕业的时候发现,金融危机了,整个行业净裁员,不招人。
人生当中有好多事,你以为能规划好,最后发现,计划赶不上变化,所以挺扯的。
你周围肯定有这种朋友,当年信誓旦旦说自己是一个不婚主义者,结果没过几天,遇到真爱,准备登记了。
再比如说,信誓旦旦说自己是个丁克,而且是个铁丁,结果第二年,生孩子了;说自己要在家里面什么相夫教子、岁月静好,没多久,出来创业了。
所以,规划对于公司、对组织是有益的,比如说对于人员架构、成本控制、利润目标,确实每个公司年初、每个季度都会有规划,但是对个人,有点不现实。
咱们应该做的,是把握好事情的大方向,但是做好眼前的事,这比做规划有意义。那什么叫把握大方向?
就是你要选择你专注的领域,放掉那些不重要的事情。
比如,你打算投身内容行业,但是公务员报名的时候,你又心里面小鹿乱撞。我劝你,就别去凑那个热闹,安心在你选定的这个行业里面积累经验。
以前,咱们讲过巴菲特的故事。巴菲特让他的私人飞行驾驶员,列出了人生当中最重要的25个目标,然后告诉他,一项一项划掉,最后只能剩5个。为什么呀?
巴菲特告诉他的私人飞机师说,要实现这5个首要目标,就得放下那20个。巴菲特认为,真正成功的人对很多事情都要拒绝,把精力聚焦在最重要的目标上,也就是我们说的“把握大方向”。
只要跟大方向是一致的,具体那三年能干什么,都可以,随缘,不必规划。
第二,我知道很多人听到这会不服气,说“马老师,这样是不对的!如果职业不可以规划,那怎么有什么职业规划师啊、职业咨询师啊?人家这种专业人士,难道都是蒙我的吗?”
其实很多人没做过职业咨询,所以会把这个过程想象成一种“有个高人,像个算命的给你指点一番,往西去啊,走一个月就能碰上什么什么”。
有的规划师也就是这样,帮你列个表,教你什么时候干什么等等。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也许真正专业的职业咨询师恰恰相反,他不会给你确定性答案,而是帮你把握大方向。
把握大方向的手段是什么?就是提问。咨询的时候,会问你好多好多问题,甚至是翻来覆去地问你。为什么?
问这个问题,你有了答案了,结果根据这个问题,又提了三个问题之后,你会发现,你对你的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已经产生了动摇。
这个时候,他帮你再问第一个问题的时候,就帮你重新建立了一个思考回路,帮你更加了解自己,知道你有哪些特点,什么长处、短处,你想要什么呀,而且,是锚定一个大方向。
如果你遇到了一个咨询师,给了你一个特别笃定的答案,我告诉你,这个人的专业性就丧失了,不要信他。
不停地提问,从他的角度帮你思考,这才是他的职责。即使没有咨询师,你也可以多问自己,了解自己,这比规划细节要重要得多。
第三点我想说的是,人生其实不用做规划。为什么?临到头做选择的时候,焦虑会帮你做决定。
因为进化过程当中的生存环境险恶,每一种动物都不自觉地会喜欢控制感、喜欢可以被预测,这会让我们感到安全,这是我们的生物本能。
但人生其实很吊诡,它就是一个持续失控的过程,每天都有很多随机的事件发生,会影响你的选择。
你的出生,可能不在你父母的规划之内;你的死亡,肯定也不是你自己规划的。
如果你回顾过去,你给自己做过的事情赋予意义的时候,有一条草蛇灰线,你会发现它慢慢浮现出来。
有人把这个东西叫做经验,讲给别人听的时候,说“自己当年是多么英明啊、牛逼啊、有远见呐,做了一个什么正确的抉择,由此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这都是吹牛,不必信!
为什么说“焦虑会帮你作出选择”呢?因为很多时候,你的理智还没有清楚你要什么,但是下意识,你就这么干了,就是此时此刻的焦虑推了你一把。
比如说,你想规划一下什么个人生活和工作的比重,什么“1/3的时间拿出来生活,2/3的时间拿出来工作”,最后,往往你的选择造成了某种动态平衡,而不是规划。
我举个例子,电影《穿Prada的女魔头》里面那个女主演安妮·海瑟薇,扮演的人叫安迪,对吧?在时尚杂志事业蒸蒸日上,但是生活焦头烂额,忙得不能见朋友,错过了爱人的生日会;陪家人的时候心不在焉等等。
安迪的同事知道以后,笑着跟她说:“当你的私生活变得混乱不堪时,恭喜你,你要升职了!”
安迪总是在抱怨自己忙死了,在她的人生规划当中,家庭是第一位的,但是行动上,她每一次都选择了工作。这说明什么?
说明在这个阶段,工作给她的满足感是更强烈的。所以,你的焦虑,可能比你更理智地了解你“到底要什么”和“到底是什么”。
总结一下,今天给大家的建议就是:放松点,不要做那么多规划,不如多观察自己的选择,了解自己的需求,把握专注在大方向上。
我是马东,职场B计划,明天见!
顺着这个话题,想问,如何确定人生职业的大方向?兴趣?经验?
听友220929185 回复 @1990500djyf: 自己去网上在一些了解自己的表VIA 盖普洛
太感谢马老师每一天!感觉有个巴菲特在身边。了解人心,反人性!
感觉马东老师说的太对了,今天我算是真服了,认认真真的叫一声老师。以前就是规划的太多了,思考太多了。到了跟别人拼硬实力的时候发现自己什么都没积累下。极端点表示规划和思考的时间不要超过自己支配时间的5%,否则就是成为了一个只会动嘴的废人
规划看着很清晰,但常常都会被打乱,所以不是特别靠谱。因为人的选择大多时候不由自己,而是有很多外部因素决定的。所以不用规划工作和生活。专注你选择的领域,学会拒绝,把精力聚焦在目标上,做好眼前的事情,放掉那些不重要的事情。把握好大方向之后一切随缘。在前行的路上也要不断自我准问,让自己更加了解自己,到底要什么,到底是什么…
马老师,你简直是个人精!!真的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
我很爱马老师的职场课。不过,真正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是说你怎么做,也不说你规划好,就找到好工作了。真正的职业生涯规划,其实是人认清楚自己认清楚工作的一个过程。所以我觉得还是有用的。
我没有做过职业规划,都是先在公司做一个岗位后,就慢慢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了,我还是很用心工作的,如果恰好有机会,还是会有提拔,得到晋升的。我现在不在当初规划的路上,而是在朋友的路上,随着环境的不同,遇到不同的人和事,很多兴趣会被慢慢开发,越来越知道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
大学有一门课叫做《职业生涯规划》,但是我发现计划真的赶不上变化,因为人的思想和认知在不断地接受新的内容,昨天的你已经不再是今天的你。
这堂课听起来,自己的感触不深。理解的课程内容是,多观察自己的选择,了解自己的需求,从而判定自己的大方向,然后不规划,把握自己的大方向,做好手边的事。可能这节课,是想大家不要太依赖规划,但是也不是否定规划的作用。文章中对规范的益处讲的少,我讲下自己考研的例子。考研的时候,针对报考院校历年分数线,来分配每门课考多少分。例如,我英语不好,目标定在60分。英语里面完形填空比较难,我不擅长;阅读理解我擅长;于是我就放弃了完型填空,备考时也不准备,考试时全部选一个选项;阅读理解多花时间,最终考试成绩56分,接近目标。按照规划每天去自习室呆多久,完成备考,考上湖大。所以,我认为规划是重要的,但是可以调整的。
不止_2s 回复 @致远需宁静_m4: 考试相对而言是有边界的,可控的,你知道的,不知的。都很清晰。现在你模拟考70分,学习后达到80分。 但一个科学家,研究一个新课题。规划2年研究出结果,就能够实现吗?太多不可控因素。职业也好,规划5年成为这个岗位大佬。不好意思,5年这个岗位消失了。 个人感觉,对于可控的,可以去规划。不可控的方向最重要。
可能很多人都喜欢在做规划的时候,把最高目标定为做到行业拔尖。可是在往那个方向努力的时候,心里要有准备。那就是如果实在达不到拔尖,也能坦然接受现实,在当下的工作中尽职尽责,获取自己的成就感和价值感。而且我觉得工作对于人分四种,最适合,适合,不适合和最不适合。第一四种比较少见,大多数人工作都属于二三两类。而我想说的是,这四类工作划分其实都是动态的,一个人不同年龄拥有的不同经历,阅历,三观,工作经验,当下处境和心态,都会影响。而如果你觉得现在的工作不适合你,那不妨想想,目前有没有能力去选择寻找更好的工作。如果没有,而你又不打算干一辈子,那就得每天都往那个大方向去靠近一点点。而此时你的心态也会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