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其实日本也是一个移民国家嘛——古坟时代与渡来人

03. 其实日本也是一个移民国家嘛——古坟时代与渡来人

00:00
14:09

喜马拉雅的各位,大家好,我是樱雪丸。

上一回我们说到了邪马台访问了中国,受到了曹睿的亲切接见,还被封了个亲魏倭王。这些是公元239年的事情。然后在第二年,也就是240年,魏国方面遣使回访了日本,这是中国第一次,官方访问日本。在这次访问中,魏国使者很认真地考察了邪马台的各种风土人情,然后详细记录在案。这些资料至今还能在《三国志•魏书》里看到。

公元248年,卑弥呼逝世,走之前留下了遗嘱,让一个叫台与的女孩,继承邪马台女王之位,台湾的台,你与我的与。台与是卑弥呼的侍女,同时也算是她的远房亲戚。当然不是因为是亲戚才传位给你,因为卑弥呼的亲戚多了去了。邪马台本来就是一个部落,谁跟谁基本上都是沾亲带故的。之所以让台与继承大业,唯一的原因是,这个女孩有神力。

台与自小自带通神技能,人送外号“小卑弥呼”。她继承女王这件事,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或者说分水岭。因为从这一刻起,日本历史跟中国历史的不同,或者说日本文明和中国文明的根本不同,开始显现出来了。

中国从古至今,在你爹不是皇帝的情况下你要做皇帝。通常得靠打,从黄帝战胜蚩尤,再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哪怕是后来的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江山都是打出来的。但日本不一样,日本他是靠拜出来的。他不靠武力,靠的是神力。天皇从一开始就是神的代言人。

台与当上女王之后,先给卑弥呼造了一座坟,坟很大,据说是纵横数百步,然后还填了上百名生口进去。上面这些,是史书的记载,但是我个人觉得,其实填进去的未必是生口,很有可能是卑弥呼生前服侍在她身边的其他侍女,除了台与之外的其他侍女。

因为根据史书记载,卑弥呼生前从来不见外人的,只跟周围伺候她的几百名婢女打交道。你想,一个活着的时候,都不见外人的人,死了之后让她跟一群陌生人埋在一块儿,这不能够是吧。

之后呢,台与派了一次使者去中国。那个时候曹魏已经凉了,当大统的是西晋司马家。使节团肯定也带了礼物,这一次送的东西已经不是从前的什么小鱼干了,而是宝石,珍珠跟绸缎。那个绸缎,中国管那个叫倭锦。应该讲,日本发展得很快,都已经会织丝绸了。

再然后,日本进入了一个很特殊的时代。日本的信史时代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叫做有文字时代,一个叫做没有文字时代。有文字的时代好说,他自己会记载。没有文字的时候,是由中国帮着记载的,像《三国志•魏书》那样,现在日本人自己研究上古史都得看这个东西。

然后在两千年日本史的长河里,是有过半个世纪既没有文字,也没有中国帮着给他记载的时代,也就是三世纪的后半段,史称:空白的三世纪。在这个时间段里,日本的政治中心发生了转移,从原先的九州北部,转到了近畿一带,也就是今天的兵库,大阪,奈良以及京都。肯定有人要问了,都没有文字记载了,你怎么知道,你靠什么知道的?靠挖坟。挖古坟。

古坟,泛指古代的坟墓,这是在我们中国人眼里的概念。因为我们中国人觉得就是清朝的坟是古坟,汉朝的坟也是古坟。但在日本就不同了,那个地方古坟是有特指的。在日本史上,通常是把建造于公元三世纪后半叶到公元七世纪,而且规模巨大且陪葬众多的陵墓称之为古坟。同时,把上述时间段称之为古坟时代。日本史上第一座古坟就是卑弥呼躺的那座。

你要注意两个关键词:规模巨大,陪葬众多。说白了不是权贵你根本没有资格躺进去。所谓皇帝死了叫驾崩,大夫死了叫不禄,普通老百姓死了那才叫死。埋权贵的才叫古坟,普通人的那种叫尸坑。

迄今为止,日本共发现古坟大概十六万座,大多分布在兵库,福冈,京都,大阪。其中兵库县最多,四舍五入将近两万个坟头。同时,在关东的千叶县也有一万多座古坟,但这并不意味着政治中心曾经移到那么远的关东过。而是说,当年倭国的领土并非日本全境,至少东面是有另外一个政权的。后来到底是西面征服了东面,还是东面消灭了西面,史学界至今依然有争论,我个人的观点,是西面征服了东面。

修古坟是一个很浩瀚的工程,像大阪的大仙陵古坟,据说里面躺的是仁德天皇。这座坟全长486米,容积在140万立方米。就当时日本的技术跟生产力,并不能够造出这样的工程。

一个连文字都不具备的国家,是根本无法完成测绘,勘探,工事进度这种事情的。能够造起这样十几万座巨大的古坟,不光是古代日本劳动人民的血汗结晶,同时也是大批来自于海外技术人员的智慧心血。

史学界对于那几百年里从中国朝鲜跑到日本定居的人,往往会专门给予一个新的称呼,叫“渡来人”——坐船渡海而来之人。渡来人对日本历史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是难以估量的。

像水稻的种植,冶金技术,房屋建盖等等,都是中国渡来人的功劳。而挖坟的技术,主要是靠朝鲜人。在墓地的选位,然后坟墓本身的设计以及施工的现场指导,半岛人民居功至伟。

但由于当时的日本没有文字,所以这些渡来人基本都没能留下姓名,全是无名英雄。这种情况随着文字的传入而被彻底改变。所以,日本史上第一个名垂青史的渡来人,肯定就是那个把文字给带进来的那个。这个人姓王,名仁,仁义的仁,外号王博士。王博士是中国人,出生在乐浪郡,这地方现在虽然归朝鲜,但一直到西晋八王之乱之前,都是中华政权不可分割的领土。

王仁年轻的时候在朝鲜半岛的另一个国家叫百济,在百济当官,是十里八乡有名的文化人。结果没多久就直接名扬海外了,被应神天皇派人过来挖了墙角,去了日本。

这里要交代两件事,第一就是天皇这个称号至少是七世纪到八世纪之间的产物。所以在此之前日本最大的都是叫大王;第二件就是,早期的天皇虽说是史书是有记载的,但未必就是真的存在。事实上他们绝大多数都只算是神话人物,跟历史人物基本扯不上边。像应神天皇,他的真实性级别也不过是“存在性相当之高”这样的级别,就是生卒年月登基时间全都不祥,只能从零散的记载中推测出有这么一号人物。

到了倭国之后,应神天皇立刻封王仁为国师,专职为自己跟贵族讲课。王仁就是觉得,你们也不要先惦记着上课,先学怎么认字。他就跟天皇说:我呢,老夫愿意将中原所用汉字,引进倭国,至少让大王您跟其他大臣,能够识文断字。

之后,应神天皇没有理他。因为有类似想法的,其实王仁不是第一个,早在此之前就已经有不少朝鲜人将汉字传过来了,但始终不过是七零八落两三字。今天传来一句话,明天再带过来一个词,就算是日本人想学,也不知道从何学起。

但这个情况其实早就在王仁的意料之内了,事实上他也不是空手从百济过来到的,他是带着干货的。这个干货叫做《千字文》。《千字文》,乃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是跟《百家姓》、《三字经》一起,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启蒙教材,类似于今天的看图说话。

就是说中国古代,读书人要启蒙,五岁启蒙也是从《千字文》开始的,应神天皇看到《千字文》之后,如获至宝,当即让王仁以此为教材,专门教授大家认汉字。

至此,日本文明进入了一个有文字的时代。但应神天皇觉得不够,应该还要再挖点墙角。

刚好在这个时候,百济有个使节团跑来访问,然后使节团的团长看起来气宇非凡,一表人才。于是应神天皇当场就问他,你要不要跳个槽,来我们这里?这个团长叫弓月君,这是明,然后他姓,叫姓秦,而他家的祖先是中国来的,姓嬴。亡口月女凡的赢,在中国姓这个姓的,只有一家,就是秦始皇嬴政那一族。

话说秦亡之后,嬴家有一支族人逃到了朝鲜半岛,然后为表示不忘故国,改姓为秦。秦家代代都受百济王室重用,到了弓月君这一代,他被封为通融王,还被委以重任,出国访问。结果一出国就叛国了。弓月君没有任何拒绝,面对跳槽的邀请,弓月君没有任何拒绝,非但没有拒绝,还跟应神天皇讲,说其实我在百济是有自己领地的,所以你这次让我先回国,然后我把领地里能带出来的老百姓一起给都带过来。

应神天皇肯定是很高兴了,他当即就让对方赶紧回去,准备停当了之后随时欢迎再来倭国,欢迎你来定居。然后弓月君这一去,就再也没有了音讯,倒不是他放鸽子,而是出了岔子。

弓月君回去之后,是真的拉起了一支上千人的移民队伍,然后准备集体跑路,结果还没有出境,后面百济的军队就追过来了。肯定不能放你们跑是吧?然后大家就只能一路飞逃,然后一不留神逃错了路,逃到了隔壁叫新罗,新罗国的境内。

新罗王知道之后,就表示呵呵来得正好。就这样一群人被全部扣留在了新罗,无法脱身的弓月君只能写信给应神天皇求救,在信中,他甚至还用了苏武牧羊的典故来表示自己的心志与无奈。

收到信之后,应神天皇很果断地做出了决定:抢。奉旨前去动手的,是倭国大将葛城袭津彦。葛城袭津彦是应神天皇的亲家,然后他爹叫武内宿祢。这个人的肖像曾经五次荣登日元纸币。然后也是一个传说中活了两百多岁的妖孽。人都能活两百多岁,那基本就是妖孽了。

然后再说葛城大将率兵数万,渡海来到了新罗的国境线。当时新罗王就吓坏了,他知道真的要打起来,自己是赢不了的。因为葛城袭津彦是名将,但新罗王又不想让弓月君就是,这么白白让弓月君跟数千百姓这样拱手让出。于是就想出了一个很低俗的办法,那派出了两名美女前去色诱,然后吹枕边风说:将军您打错人了,弓月君不在我们这里,在隔壁加罗国,你要打,也得打他们。

加罗是位于百济跟新罗之间的小国,很弱。所以当倭国大军兵临城下的时候,加罗王的内心是崩溃的。因为他根本连弓月君是谁都不知道,更不知道人家为什么来打自己,望着城外黑压压的军队,不由地扪心自问:我招谁惹谁了?!

打是肯定打不过了,但是白白投降又太冤屈。所以加罗王选择了讲道理——他派使者飞奔到倭国,问应神天皇:你们为什么要打我?应神天皇也觉得很奇怪:是啊,我们为什么要打你?然后突然反应过来,不对,我们什么时候打你了?一来一去,明白了事情的道理,应神天皇勃然大怒,当即责令葛城袭津彦拿下新罗国。这下新罗王没辙了,只能放人。

就这样,弓月君和他的追随者们终于踏上了倭国的国土。这些人被天皇奉为上宾,除了给编制跟奖赏之外,朝廷还赐予了他们大片的土地。本来应神天皇还想再赐个姓的,但弓月君表示,自己虽然人在异乡也愿意入乡随俗。但毕竟是大秦子孙,所以多少还是让自己留一点祖宗的痕迹吧。于是,沿用旧姓,姓秦。这就是日本秦氏的由来。

至今还有人用这个姓。而且在漫长的历史中,秦氏是作为日本的名门望族存在的。所以也产生了无数分家,在分家里面,同样也是名人辈出,像战国时代四国地区的大名、诸侯、长宗我部元亲;再比如同时代萨摩的诸侯岛津义弘等等,都是秦家子孙。

除了贡献了许许多多的子子孙孙外,弓月君和他的移民还为日本带来了一场很彻底的产业革命。在移民里,有人会养蚕,然后有人会纺丝,这些人通通都被应神天皇封为重臣。先给一块领地,再给几个生口,让他们养蚕制丝,等到有所成效之后,再赐一个日本式的姓。

比如纺丝的,天皇赐他为波多。因为生平第一次穿上丝绸衣服的天皇觉得这种丝绸,披在身上非常舒服,然后柔软度跟贴在身上的贴身的肌肤一般,而在日语中,肌肤的“肌”,发音跟波多是一样的。所以给了这个姓。不光纺织户,其他过来那些打铁的,造锅的,烧陶的渡来人们,全都是得到了相同的恩赐。日本是有人姓陶的。

除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之外,还有很多无形的资产都被渡来人带进了日本,比如礼节,再比如节日。像七月七日过的七夕节,这东西就是被弓月君引入的。其实所谓的日本文化,实际上就是日本人将全世界的文化都吸收进来,然后再加以日本式的改造,跟日本式的消化之后所诞生的特色产物。

最好的例子就是日语,在日语中,有来自中国的汉字,然后也有日本人根据汉字所创造的假名,同时也有英语,德语以及葡萄牙语等从西洋文字中引来的各种外来语。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你在日语中,是可以找到世界上差不多所有主要国家语言的影子的。

而这种在文化方面几乎毫无排他心态,可以坦然将任何一种文化接纳为自己文化的精神和器量,正是从渡来人时代开始的。

谢谢收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吉高里

    说话有点听不清,有点含糊

  • 闻鉴

    大家一定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中日是两个国家,中华民族与大和民族是两个不同的民族。中华民族一定要复兴。

  • 淡然_i6o

    渡来人一般就是朝鲜人和中国人吧!

  • 13685707cnj

    这是我听书以来最爱的一本书,最爱的声音,尤其是开头的音乐和开场白,一股神秘感袭来,今天听第三遍

  • 紫罗兰AC

    语速再慢点就好了

  • 锦山勋

    怪不得 波多-结衣

  • 安安_xft

    没文字怎么沟通的

    一抹稻花香 回复 @安安_xft: 没文字但是会说话的 就像现在很多人不认字但是不影响交流

  • 1356680zeyj

    丝绸不是南朝才传出去的吗?

  • 庚阳金

    日本历史很开放吸收的

  • 吾惠祚筮

    如果《千字文》真的是和迩吉师(王仁)带到日本的,感觉时间上好像有点儿对不上啊……不知道樱雪丸大大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