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数九:九九消寒

92 数九:****

00:00
17:20

数九:九九消寒


清代陈枚《月曼清游图册》之《先展消寒九九图》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您好!欢迎您收听《宋英杰讲二十四节气》。


今天这一讲,想跟大家聊一聊从冬至开始的数九。


就依次回答与数九有关的五个问题吧。


第一个问题,什么时候开始有数九这个习俗的呢?


数九的习俗,可能起源于气候寒冷的南北朝时期。


南北朝时期《荆楚岁时记》当中有这样一句话: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


这句话说明当时开始有人数九,但还只是乡间风俗。当然这句话也包括了另外几层含义:一是从冬至节气当天数,二是数九九八十一天,三是数九数完,寒冷的天气结束。


宋代《岁时广记》:晋魏间,宫中以红线量日影。冬至后,日添一线。


宋代《岁时广记》当中记载,魏晋时期,宫廷当中测量日影,在冬至节气之后每天加一条线。虽然不是在数九,但也是在数着日子。


根据专家的考证,大概最晚是从北宋开始,“数九”的习俗逐渐风靡。记录冬至之后九个九天的每日天气,也渐渐有了各地版本的“九九歌”,有了各种画法的“九九消寒图”。


但现存的九九歌谣主要还是明清时期的。因为曾经是被视为民间乡谣俚曲,不登大雅之堂,所以也就很少被收录到官方的岁时典籍当中。到了明清时期,“画九”、“写九”的习俗,开始在士绅阶层当中成为一种时尚,描述暖长寒消似乎也就变成了一种风雅之事。


第二个问题,数九从哪一天开始数?


有三种数法,第一种是从冬至当日开始数,从前被称为“连冬起九”。刚才说到的《荆楚岁时记》便是如此。现在沿用的也正是这种数法。


清代的歌谣这样唱道:


连冬起九验天寒,只怕寒消九九难。第一莫贪头九暖,连绵雨雪到冬残。


是说以连冬起九的方式数九,人们体验着寒冷。只是担心数九数完了,到了惊蛰时节,依然会有料峭春寒。所以希望一开始数九最好就能冷下去,否则拖拖拉拉的雨雪,可能会一直延续到九九。


第二种方式是冬至节气的次日开始数九。按照宋代《岁时杂记》的说法:鄙俗,自冬至之次日数九,凡九九八十一日。里巷多作九九词,又云:九尽寒尽矣。


当然,从这段话当中,我们除了看到是冬至节气的第二天开始数九之外,还可以听到一些弦外之音。作者用“鄙俗”、用“里巷”这样的称谓,似乎无论是数九还是九九歌谣,只是粗鄙的风俗,并不入鸿儒之法眼。


第三种方式是“冬至逢壬数九”,也就是冬至起的第一个壬日开始数九。


平均而言,“冬至逢壬数九”比冬至数九要晚数5天左右。


为什么是逢壬日数九,古人认为壬日的属性是生发,希望壬日可以为冬至阳生提供助力。


但是,“冬至逢壬数九”方式的日期计算相对繁琐,冬至即开始数九的“连冬起九”更为便捷,文化习俗以趋简为走向。


第三个问题,为什么要数九?数九的着眼于什么?


虽然立冬是进入冬季的时气点,但人们从身体感受出发,将冬至视为隆冬季节的开始,真正的考验从这时开始。


但数九数上81天,不是在界定最寒冷的时段。最寒冷的81天,应该是横跨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立春,应该是从12月初数起。数九的着眼点在于数完九九,寒冷的天气结束,在于寒尽春归。


古代的御寒能力差,数九作为冬令时间的表达习俗,客观上是在纾解人们在冬寒胁迫下出现的心理危机,从寒冬看到春日的希望。


第四个问题,数九怎么数,都有哪些数法?


数九,大体上包括九九歌谣与九九消寒图两种。



至今仍在流传的华北版本的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从一九到六九,都是两个两个数,七九开始一个一个数,因为回暖节奏快了,气温开始“转正”了,眼前的物候“看点”也多了。


这是九九歌谣当中一种比较简洁也比较通行的版本。


明代《五杂俎》:今京师谚又云:一九二九,相逢不出手。三九四九,围炉饮酒。五九六九访亲探友。七九八九沿河看柳。


而明代《五杂俎》当中记载的北方版本的九九歌谣,是“七九八九,沿河看柳”。比现在的“五九六九,沿河看柳”要晚半个多月,可见气候比现在更寒冷。



清代绘画 拉冰床


我们再来看一首同样是明代《五杂俎》记载的江南版本的九九歌谣:


一九二九相见弗出手;

三九二十七,篱头吹筚篥(bì lì,古代的一种管乐器);

四九三十六,夜晚如鹭宿;

五九四十五,太阳开门户;

六九五十四,贫儿争意气;

七九六十三,布袖担头担;

八九七十二,猫儿寻阴地;

九九八十一,犁耙一齐出。

好,下面逐句来讲解一下这首歌谣:


一九二九相见弗出手;

还有的版本是:一九二九,在家枯守。总之,最好不出门,出门也不出手。谚语说“冬至前后,冻破石头”。手比石头娇嫩,能不出手就不出手。


三九二十七,篱头吹筚篥(bì lì,古代的一种管乐器);

古代的一种乐器,形容寒风吹得篱笆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人们是无奈地“欣赏”着冷空气指挥的“交响音乐会”。


还有的版本是:头九温,二九暖,三九四九冻破脸!是不是路口应该立个警示牌啊?上书八个大字:天气寒冷,小心毁容。


四九三十六,夜晚如鹭宿;

晚上天气湿冷,南方室内与户外经常是一样的温度,说多了都是泪!只得像白鹭一样蜷缩着身体睡觉。


也有的版本是:四九三十六,赶狗不出屋。狗穿着皮袄皮裤皮靴,都如此惧怕寒冷,何况人乎?


五九四十五,太阳开门户;

即将立春,暖意始生,祝太阳开门大吉!也有的版本是:五九四十五,穷汉当街舞。天暖了,人们开始欣喜和躁动。


但清代的民间歌谣这样说:

露宿何曾熟夜眠,太阳照户一欣然。

若教穷汉当街舞,还有春寒卌(xì,四十)五天。


这算是一份善意的提醒:不要舞,还有春寒四十五。


六九五十四,贫儿争意气;

春打六九头,人们也开始舒展和勤快。还有的版本说:六九五十四,再冷没意思。虽说没意思,但有时冷空气偏要来“意思意思”。


七九六十三,布袖担头担;

午后的天儿开始燥热了,人们忍不住脱下厚衣服,把它撂到一边去了。也有的版本是:七九六十三,脱袄给狗穿。别呀,狗还想脱下自己的那身儿皮袄呢。当然这只是艳阳高照的时候,真正换装还是在阳春时节,“三月三,脱下棉袄穿单衫”。


八九七十二,猫儿寻阴地;

阳光开始 “辣眼睛”了,猫儿明智地到阴凉之处“躲猫猫”去了。经常看到这句被讹传为“八九七十二,猫儿寻阳地”,这可得征求一下猫的意见。有的版本是:八九七十二,黄狗睡阴沟。仅供猫儿参考。


九九八十一,犁耙一齐出。

数到九九时节,已经是惊蛰时节,陆续春耕的南方,经常春雨连绵。所以也有“九九八十一,穿上蓑衣戴斗笠”之说。

按照明代《帝京景物略》的记载,明代北京的《九九歌》:“一九二九,相唤不出手;三九二十七,篱头吹觱篥;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五九四十五,家家堆盐虎(盐虎本来指古代一种虎形的盐.这儿比喻人们所堆的雪人);六九五十四,口中出暖气;七九六十三,行人把衣单;八九七十二,猫狗寻阴地;九九八十一,穷汉受罪毕。才要伸脚睡,蚊虫虼蚤(gèzǎo,跳蚤)出。


当南方“五九四十五,太阳开门户”的时候,北京还是“五九四十五,家家堆盐虎”,还在堆雪人,这是最突出的差异。

说完了九九歌谣,再说说写九和画九。



大家最熟悉的写九,就是: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


这九个字,每个字(繁体)都是九画,所以每天写一画,写完这句话,春天便来了。


据说这是清代道光年间才有的九九消寒句或者叫九九消寒图,历史并不悠久。


《清稗类钞》记载:

宣宗御制词,有“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二句,句各九言,言各九画,其后双钩之,装潢成幅,曰《九九销寒图》。题“管城春色”四字于其端。南书房翰林日以阴晴风雪注之,自冬至始,日填一画,凡八十一日而毕事。



还有一种九九消寒图,像九宫格一样,每个格子里有九个圆圈儿。每天涂一个圆圈儿,相当于在圆圈儿记录当天的天气实况。怎么记录呢?


民间歌谣这样说:上阴下晴雪当中,左风右雨要分清;九九八十一全点尽,春回大地草青青。



我在文本当中贴了一张图,是我所填写的北京2015-2016年那个冬季的九九消寒图。以晴、雨雪、风为蓝色,阴为黄色。但在47个所谓的阴之中,只有12个是真正的阴天,有34个是雾霾,1个是浮尘。兰和灰这两种颜色,代表的不是寒温,而大体上体现了那个冬天北京大气的清新与污浊。


以“上阴下晴右雨左风雪当中”的规则记录每日的天气,虽然天气现象的种类比较笼统和粗放,但依然可以呈现数九天气的概貌。这种消寒图,在迎候春的过程中,也算是随手涂抹的一份过冬日记吧。


明代《帝京景物略》:日冬至,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


还有一种九九消寒图,是画素梅一枝,画出八十一个梅花瓣儿,每天用彩笔染一瓣梅花,都染完以后,春天就来了。


元代诗人杨允孚有一首写九九消寒的诗:


试数窗间九九图,余寒消尽暖回初。

梅花点遍无余白,看到今朝是杏株。


并且他特地加了一段注解:冬至后,贴梅花一枝于窗间,佳人晓妆,日以胭脂涂一圈,八十一圈既足,变作杏花,即暖回矣。


窗上贴一枝梅花图,每天早上美女梳妆的时候顺手用胭脂涂抹一个花瓣儿,每个花瓣儿都涂完,梅花仿佛变成了杏花,温暖的天气便回归了。


第五个问题,人们为什么可以专注地数这么长时间?


我们有着炎热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既要消寒,也要消暑。所以既有冬季的数九,也曾有夏季的数九。但夏季农事繁忙,人们无暇细数,所以夏九九的习俗渐渐地衰落了。而冬季是人们唯一安闲的季节,可以享受一种慢生活。


数九,是中国古代最长的一种数日子的游戏。这81天,统称“数九寒天”。整天数日子,必是苦日子。苦寒的年代,人们希望以这种雅致和闲适的方式,捱过漫长的冬季。很想把无趣过成有趣,把难受变成享受。好在,数着数着,可以等到奇迹。


好,今天这一讲就讲到这儿。这一讲说的是从冬至节气当日开始数九是通行惯例,数九数的是结局:寒尽春归。数九有九九歌谣和九九消寒图两大类表现形式。数九,中国古代一种难得的、具有娱乐意味的迎春方式。


欢迎您继续收听《宋英杰讲二十四节气》。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张百万168

    坐标河南信阳,淮河流域。我觉得即使南北分界线的地方,只能等到七九八九才能沿河看柳。黄河流域怎么可能五九六九就能沿河看柳了?

  • 张百万168

    听到这里,正好说了猫狗,感觉录音里面有狗正在叫,好应景啊!

  • 张百万168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听友215048117 回复 @张百万168: 很喜欢这首歌谣。

  • 听友215048117

    这个节目好,老祖宗的精华应该传播下去,千万别丢了!谢谢主播的分享

  • 张百万168

    我是快递员,于本月16号辞职。本为躲避放开之后的疫情大爆发,也确实到现在还没阳。没想到同时体会到了另外一个好处,就是不用每天在外面挨冻了,这个冬天不用数九了

  • 章炜_79

    非常有意思

  • 文谷vw

    老师的声音很赞!

  • 听客王晖

    一九二九,相逢不出手

  • 清风初犊

    数九的通行惯例:从冬至当日开始数 数九数的是结局:寒尽春归 数九的形式:九九歌谣和九九消寒图

    听友276915323 回复 @清风初犊: 小说

  • 瑪虔

    讲得太好听了

您访问的内容已下架,将为您查找相关内容
5秒后将为您自动跳转
立即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