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占卜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您好!欢迎您收听《宋英杰讲二十四节气》。
今天这一讲,想跟大家聊一聊冬至占卜。
这是上古时期流传下来的一个习俗。
现在咱们想了解天气,很简单,手机上都可以随时查。而且大家经常是随口说一句,你帮我看一下明天的天气或者下周的天气如何。
但在上古时期,人们想了解天气,怎么办呢?要占卜。
在甲骨文时代,占卜天气都有哪几个环节呢?
有叙、命、占、验,四个环节。叙,就是叙述背景;命,就是提出命题;占,就是进行占卜;验,就是进行验证,事后验证当初的占卜是否正确。这是天气占卜的基本格式。
古代的很多占候书当中,哪怕是对于一则天气谚语,也都有验证之后的分级评估,比如这则谚语“颇准”还是“屡验”、“有验”、“不验”、“屡不验”。
虽然上古时期,预报的方法未必科学,但不粉饰、不浮夸的验证环节,具有科学精神的雏形。
占卜天气是这样,那么占卜气候或者占卜年景呢?
占卜气候或者占卜年景,不是随便哪一天掐指一算那么随意。要选择特别的日子。
什么是特别的日子呢?
按照《史记》的说法,“四始者,候之日”。
四个象征开始的日子,才是占卜气候的日子。这四个日子,分别是冬至日、腊明日(古代腊祭的次日)、正月旦、立春日。
其中有两个是节气,冬至和立春。
冬至象征的是阳气开始萌生。
汉代《史记》:凡候岁美恶,谨候岁始。岁始或冬至日,产气始萌。
《史记》说冬至这一天,是“产气始萌”,是让万物生长的阳气萌生的时候。而立春是“四时之始”,是新一轮四季开始的日子。
虽然冬至和立春都是古代占候的日子,但人们心目当中还是更看重冬至。
毕竟立春之后没多久就陆续开始春耕了,即使知道了气候好坏也来不及从容应对。人们还是希望在冬至节气提前进行占卜,未雨绸缪。
宋代《梦梁录》:最是冬至岁节,士庶所重。…如晨鸡之际,太史观云气以卜休祥。
按照宋代《梦梁录》的记载,官方的占候机构---太史局冬至节气一大早就开始仰望天空,占卜气候。
但一两千年前的时气占卜,终究还是粗线条的。
汉代《易纬通卦验》:
冬至之日,见云送迎从下向,来岁大美,人们和,不疾疫。无云送迎,德薄,岁恶。故其云赤者,旱;黑者,水;白者,兵;黄者,有土功。诸从日气送迎其征也。
春秋时期《陶朱公书》:
冬至观云:徐于子时之平旦观之,若青云起,主岁稔民安;赤云主旱,黑云主水,白云主人灾,黄云大熟,无云主凶。
冬至占风:若南风主谷贵,北风主岁稔,西风主禾熟;若东南风、久有重雾,主水,西南风主久阴。
比如按照《陶朱公书》和《易纬通卦验》的记载,冬至这一天看云,如果云的颜色是黄色的,不错,五谷丰登。如果是青色的,那就更好了,五谷丰登,百姓健康。云是红色的,容易发生干旱;云是黑色的,容易发生洪涝。如果冬至这一天没有云,这一年可能是凶年,年景最差。
显然冬至根据云色占卜年景,只是一种臆断,是对冬至天气的一种脸谱化的解读。
再比如冬至观风,北风最好,西风次之,南风最差。用风向来推测年景也过于轻率。冬至时节的盛行风是北风,刮北风是常态,说明不了什么问题。刮南风也只能说明这个时段的天气有点异常,但不能据此断言全年。
当然,这种占卜方式代表了古人的一种心愿,冬至这天抬眼一看,全年的事情一目了然。
在古人看来,冬至“阳气始生”,冬至占卜相当于在所谓时气坐标系的原点预测时气的走势。冬至时节的天气是一种具有先兆意义的“风向标”,作为推测未来天气走势的依据。所以,与节气相关的天气谚语当中,冬至谚语几乎是最多的。
冬至的天气谚语,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冬至当日的天气预测年景,一类是冬至与后续某个时段天气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以冬日当日天气预测年景的谚语中,人们更希望冬至当日是晴天,正所谓“冬至宜晴”。
谚语说:
冬至晴,百物成。
冬至晴,五谷丰。
冬至晴明稻年丰。
只要冬至当日晴,刮风没关系:
冬至风吹人不怪,明年庄稼长得快。
寒风刺骨,冷一点也没关系:冬至风寒是丰年。
即使不晴,天很冷,太阳周围聚拢了很多云也可以:
冬至阴云祁寒,有云迎日者,来岁大美。
但不能连续是阴天:
冬至接近三日阴,来年谷米贵如金。
如果是连续的阴雨,那就更差了:
冬至天冷雨不断,来年收成无一半。
虽说瑞雪兆丰年,人们反倒不希望冬至这一天下雪:
冬至雪,主凶灾,不利于农。
当然,有些谚语完全不在意冬至这一天的天气,只在意冬至这一天是在农历的月初、月中还是月末。用这种方式来推断冬天是冷冬还是暖冬,过年的时候如何,开春的时候怎么样。
比如这一组谚语:
冬至置月头,欲寒置年兜。冬至置月中央,无雪又无霜。冬至置月尾,乌寒正二月。
是说如果冬至是在月初,那么过年的时候可能气温偏低;如果在月中,天气干燥、气温偏高,霜雪稀少;如果在月尾,那么来年正月和二月天气阴沉湿冷。谚语当中所说的年兜,兜,是环绕一周的意思,形容周而复始。
再看几组谚语:
冬至在头,冻死老牛;冬至月中,单衣过冬;冬至在尾,没有火炉后悔。
冬至月初,石头冻酥;冬至在月腰,过年没柴烧;冬至月尾,大雪纷飞。
冬至在月头,卖被去买牛;冬至在月尾,卖牛去买被。
可见,冬至在月初、月中和月末,天气到底是偏冷还是偏暖,各地的谚语意见并不统一。
第二类谚语是冬至天气与后续某个时段天气似乎存在某种微妙的对应关系。
比如冬至的晴雨和腊八节、元宵节、立春节气的晴雨是相反的:
明冬至,暗腊八。
冬至雨,元宵晴;冬至晴,元宵雨。
冬至湿,立春干;冬至干,立春湿。
如果冬至那天打雷,气温可能会持续偏低:
冬至鸣雷百日寒。
如果冬至那天气温偏高,会导致后面的气温长时间偏低,甚至有可能出现倒春寒和凉夏:
冬至暖,烤火到小满。
冬至不冻,冷到芒种。
如果冬至那天出现雨雪,那么夏至时节可能会遭遇持续性的强降雨:
冬至落一下,夏至落得怕。
当然,最著名的冬至天气谚语,还是“干净冬至邋遢年”。是说如果冬至晴天,过年的时候就会下雨或者下雪。
同样思路、不同说辞的谚语不胜枚举:
晴冬烂年。
冬至雨,必年晴。
干冬至,湿年蔸。
焦冬至,湛过年。
焦,指干燥;湛,指潮湿。如果反过来,叫做“冬至乌,年头酥”。
我们就重点解析一下“干净冬至邋遢年”这则谚语。
这则谚语说的是冬至与春节天气之间的韵律。如果冬至没有降水(干净),那么过年的时候就很可能出现降水(邋遢),反之亦然。其本意是:降水的有无,冬至与春节恰好相反。
为了检验这则谚语的准确性,我们按照1951-2017年冬至和春节的天气实况,选取三个城市,北京(过年时降水概率较低,为13%)、南京(过年时降水概率适中,为43%)、杭州(过年时降水概率较高,为67%)。
年:指除夕和初一。都无降水视为干净年,否则视为邋遢年。
冬至无降水为干净冬至,有降水为邋遢冬至。
通过计算,无论是在北京还是南京、杭州,降水的有无,冬至与过年时都不存在显著的反相关关系。换句话说,干净冬至与邋遢年这句话并不准确。
对于北京而言,干净冬至和干净年都属于大概率事件。如果以干净冬至进行预报,1951-2017年58个干净冬至,报对了8个邋遢年,漏报了1个邋遢年,空报了49个,空报率高达86%。也就是说,预报7.25次过年时有降雪才会说对1次。换句话说,喊了七八次狼来了,其中只有一次是真的狼来了。显然,还是“干净冬至干净年”更符合北京的气候。
我们试着猜想一下这则谚语的起源,以南京为例,在67年之中,有29个邋遢年。其中20个邋遢年,之前是干净冬至,占到将近70%。(南京干净冬至的气候概率是73.1%,干净年的气候概率为56.7%。)
人们过年的时候如果遇到雨雪,往往更敏感,印象也更为深刻,于是猛然联想到之前冬至没有雨雪。基于这样的联想,人们开始留心冬至与过年天气的对应关系,居然发现大多数邋遢年都对应着干净冬至。或许就是这样,干净冬至邋遢年的谚语逐渐被认同并流传。
不过,一则谚语的预报价值,在于由前一件事的发生推测后一件事是否会发生,而不是倒推。
那么这则谚语在过年时降水概率较高的南京和杭州,具有怎样的预报能力呢?
这则谚语对南京的预报正确率为41%,并不高于有无预报50%的天然正确率,也没有高出基础的气候概率43%。
再以杭州为例,67年之中有39个干净冬至、28个邋遢冬至。
这则谚语在杭州的预报正确率为64%,似乎比较高;而如果以邋遢冬至预报邋遢年,正确率为71%,反而还更高一些。但预报的前提是杭州邋遢年的气候概率高达67%。换句话说,不管冬至是什么天气,我只要每年都说杭州过年时有降水,那么我猜100次,就有67次是可以猜对的。所以,预报的准确率如果没有显著高于基础的气候概率,预报并没有应用价值。就如同北京若以“干净冬至干净年”做预报,准确率可以高达84.5%,但北京干净年的气候概率是87%,所以同样没有预报范畴的应用价值。
我们再以评判专业预报员的标准来检验一下“干净冬至邋遢年”这则谚语的预报能力:
则谚语在南京和杭州的预报准确率只有43%和49%。对于专业预报员来说,这显然不是一个能够令人信服和满意的答卷。
但是,我们不能轻率地否定一则流传甚广的谚语。
有一个问题,冬至的公历日期是相对固定的,而过年的公历日期却大不相同。理论上,最早的春节是1月21日,最晚的春节是2月20日。
于是我们将春节划分为五个时段:(1)1月25日之前的春节,与冬至可能存在30天左右的天气韵律;(2)1月25-31日的春节,春节集中期;(3)2月1日-5日的春节;(4)2月6日-10日的春节;(5)2月11日以后的春节,降水的增多期。
过分段验算,可以看到:当春节在1月24日以前(即与冬至间隔30天左右)时,干净冬至邋遢年(冬至天气与过年时天气相反)的准确率是最高的,南京达到71.4%,杭州达到85.7%,可以借鉴。而其他时段内的春节,预报准确率都很差。也就是说,如果春节是在1月24日之前,干净冬至邋遢年这则谚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还是比较可信的。
当然,上面的计算分析,我们仅仅是用67年的天气数据去验算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流传了超过一千年的古老谚语,任何结论都算不上确凿和充分。
那么干净冬至邋遢年又预示着怎样的年景呢?
有的谚语说,“干冬湿年,禾黍满田”,是好年景。
但也有的谚语认为相反才是好年景:“冬湿年干,仓廪团团”。
好,今天这一讲就讲到这儿。这一讲说的是在两千多年的岁月当中,人们利用冬至节气占卜天气、气候和年景。于是,自古以来冬至节气为我们贡献了数量最多的天气谚语。
隆冬时节,农闲时分,很多人都像是思想家,思考着晴雨、冷暖和丰歉,希望透过现象找寻规律。虽然很多占卜与科学相距甚远,但纵然现代科学也无法透彻地解析万千气象。人类一直在路上。
欢迎您继续收听《宋英杰讲二十四节气》。
宋老师早上好
嘿嘿修狗 回复 @小白兔的影子: 一
冬至暖,烤火到小满。照这样说,今年会是一个寒冬了。
宋老师早上好!能否来个免费倾听!
宋老师好。真的太长知识了。太喜欢这课了。
"干净冬至邋遢年"从准确率说适用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春节在1月24日之前,即冬至与春节间隔30天左右
今天冒着感染的风险去看了《阿凡达2》
根据冬至云色判断年景?
学习了,长知识
今日冬至。
虽然很多占卜与科学相距甚远,但纵然是现代科学,也无法透地解析万千气象。人类一直在路上。最后这段话真是画龙点睛之笔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