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大学】小学六艺和大学五经是成长不同进阶

005.【大学】小学六艺和大学五经是成长不同进阶

00:00
12:37

大家好。大学与小学相对,在古代,很小的时候要学“六艺”。古人认为在七八岁开始学“六艺”,到十五岁或者二十岁上大学。那么,什么是“六艺”呢?它的基本构成就是礼、乐、御、射、书、数。


首先是“礼”,它包括五个内容,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吉礼是五礼之冠,主要对天神,像一些神祗人鬼的祭祀典礼。凶礼是对各种不幸的事件进行悼念,或者是慰问方面的礼节的仪式,比如说丧礼。还有就是军礼,一些军队式的操练,阵法的行为规范,包括像大师之礼,大军治理,大田之礼等等。


还有就是宾礼,用于重要的场所,天子款待来朝会的四方的诸侯等等的礼节仪式。第五嘉礼就是饮宴、婚冠、节庆活动方面的一些基本的礼节活动,主要是为了整合人际关系,沟通人和人之间的感情的一些仪式。


第二是“乐”,在儒家看来音乐非常重要。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我们得从《诗经》当中兴起人的精神,通过礼来规范人们的行为行动的一些要求,人格是在音乐当中最后完成的。所以“乐”指的是音乐,广义的还包括诗歌,因为古代的诗是可以唱的,还有舞蹈。


比如说六乐有《云门大卷》《大咸》《大韶》等古乐。舞蹈也属于乐的教育范畴,学生十三舞勺,十五舞象,二十舞大夏。这说的勺、象、大夏都是舞的名称。勺就是文舞,文质彬彬的文雅的武士,徒手或是羽扇羽毛等轻舞的舞蹈。象、大夏,大武等都是武舞。什么叫武舞?也就是说有盾牌、箭、棘等一些武器,作为刺杀的动作,象征战争的场面的舞蹈。


古人认为音乐具有教化、审美、娱乐等功能,最重要的就是“立于礼”——对美好心灵品质的培养和提升。所以心灵的本性应该是从善从美,教化的目的使人弃恶从善,让幼小的心灵从丑恶的边缘回归真善美。所以中国古代把音乐看得非常重要,《乐记》里边认为音乐可以“乐行而志清,礼修而行成,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


第三要学习“射”。射是射箭,有很多的要求,也就是说箭冲靶子,而箭头发白,叫白矢,表明发矢就是发箭准确而有力。有些要求是前面放一箭,后面连续三箭射过去。射箭是一个军事活动,强调体育和军事的结合,提高身体素质。


第四是“御”,就是驾驭马车的技术。有五御,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等。所以驾驭车也要求比如说行车的时候有和鸾之声相应,车随曲岸疾弛而不坠水,经过天子的表位有礼仪等等。这是一个高难度的技术活,要求身手矫健,具有体魄上的一种提升和锻炼。


第五是“书”,内容比较广泛。当然包括书法,包括文字的书写,认字。首先要学六书,西汉刘歆《七略》认为:“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这是对六书最早的解释,象形、象事、象意、象声指的是文字形体结构,转注、假借指的是文字的使用方式。


东汉许慎受刘歆的启示,费几十年的精力整理汉字,编成《说文解字》一书,在这本书的“叙”说:“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其后包括什么会意、转注、假借等等。


可以这么说,在古代已经强调了“六书”: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转注、假借是认识字的方法,而象形、指示、会意、形声是造字的方法。这样就从练习文字到文字的书写,提升了孩子的驾驭文字的能力,书写文字的能力,由认字到书法。


第六是“数”,它不仅仅是简单的算术,数亦分九科,有方田、栗布、差分、少广、商功、均输、盈朒、方程、勾股;九数即九九乘法表,在中国古代就已经作为数学的教材了。


可以说,中国古代的“六艺”,是孩子们上大学之前要学习的内容。它要求从进入大学之前,称之为小艺开始学习,这是小学阶段民生日用所需的必修课。那么学了这些以后,该学什么呢?该学《大学》。大学又学什么呢?大学当然是学的是《诗》《书》《礼》《易》《乐》《春秋》。


《白虎通》说“八岁入小学,十五岁入大学是也,此太子之礼”,《尚书大传》说到了这个时候开始学《诗经》,通过学《诗》而提升自己的诗的体会,形象思维,还有音韵、声韵之类的修养。《尚书》是古代的政治学理论,学诗书、礼仪。而品德教育方面的课程是《礼记》。《易》是中国的哲学,六经之首,“生生之谓易”。


所以,中国古代可以说是家有塾,私塾为私学,地方有相续之学均为小学。那么,小学往后发展,到了明朝思想家吕坤《社学要略》说“初入社会,八岁以下者,先读《三字经》,以习见闻,《百家姓》以便日用,《千字文》亦有义理。”


可见,随着时光社会的发展,从中国古代的“六艺”更多的增加到了洒扫庭除,进退规矩的小学教育,其后就进入到了我们所说的“义理之学”的国学教育——大学教育。大学发展到了现代,清华大学的校长梅贻琦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就从传统的大学注重学习的内容,到现代大学重视掌握世界,提升自己的世界观方法论,获得辩证法,然后了解今日全球化时代中大学的功能,大学的基本规律,大学校训和基本教学方针,以及应该深入把握的学习的方法论。


这样,中国在人格的整体生命当中,就从少年时期的小学,进入青年时期的大学,于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就向我们呼唤,呼唤我们走进更辉煌的大学生活。


各位朋友,下一集,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42926074

    听了大学,,,我真的感觉我现在连古代小孩子都不如。,脑子空空,,就是一个没有思想的动物

  • RAINYMASTER

    很精妙,王教授把大学小学的分界说得很明显,让人豁然开朗,小学是指在15岁以前学习礼丶乐丶射、御、书、数,和一些做人的基本道理,洒扫庭除,长幼秩序,礼貌规矩,明了社会规范,完成自我个人的成长,15岁或者18岁以上大学,学的是《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懂得修齐治平,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并为国效力,完成大我的一个阶段。在古代就有如此体系的划分,让现在的教育者汗颜,学习学习!

  • 子曰强道

    感恩老师!讲座配有文字,最实用。请问老师,这个讲座是否有书出版?

  • 新月_tfq

    教育改革,《大学》不是样本吗?

  • 1376599mywv

    上面说5折怎么买呀

    北大王岳川 回复 @1376599mywv: 您好,请给客服打电话,他会帮助您尽快解决的。

  • 156667190

    语言温和,声音柔和,讲的细致,爱听,

  • RAINYMASTER

    内容很广,博大精深,佩服!!

  • Morandy

    王老师的声音好稳啊…

  • 李辅影

    内容体系很大,很广。期待具实际讲解。

  • 何振兴0

    已读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