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家庭中谁是最需要照顾的人
 1.85万
试听180

013:家庭中谁是最需要照顾的人

00:00
12:44

告别家庭伤害,走向爱。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胡慎之。


有部电影叫《孔雀》,不知你看过没有,它讲诉了七八十年代一个中国家庭所发生的故事。这个家庭里,老大是个患有轻微脑疾的男孩,因为智力上的障碍,他无法很好地照顾自己,所以父母都更倾向于照顾他,把最好的东西给他。


由于他是一个需要被人照顾的人,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父母的关心和疼爱,导致弟弟妹妹对于这个哥哥,心里是有怨言的,是不喜欢的,甚至后来还想拿耗子药毒死他。


从这部电影我们会发现,家庭中如果有一个人总是被照顾,可能导致其他家庭成员的心理负担和怨气,而另一方面,这种照顾,对于被照顾者,也不一定是好事。



1. 家庭中谁是最需要被照顾的人呢?


第一种,家庭资源最终倾向的人。


我们可以发现,在家里被宠的那个人,往往是家庭中被赋予最大希望的人。就比如说,父母可能希望他能够光宗耀祖,担当起整个家族的命运或者完成父母自身未完心愿之类的。


国学大师季羡林老师说过一句话,意思是“我可能给社会创造了很多,但相反的,却对家人几乎没有任何贡献,而是家人一直在为我妥协。”


在中国家庭里,因为性别期待的原因,所以一般来说,男孩子会更多成为这样的人。


第二种,家里贡献最大的人。


很多爸爸在外面工作,塑造的形象都是很厉害的,但一旦回到家,他们就变成最需要照顾的人了。就比如说,爸爸因为工作的原因很疲倦,当他回到家后,全家人都会不出声,给他一个安静的环境休息。又或者,在他休息的过程中,可能有一些别的需要,其他家庭成员也要马上去满足他。


因此,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妻子抱怨自己的丈夫像个巨婴,事事都需要照顾到。但实际上,可能是因为他在某方面对家庭的贡献是最大的,所以大家都围绕着他转。


有时候孩子也会成为对家庭贡献最大的人。他可能会被赋予一个维系爸爸妈妈关系,或实现妈妈自我价值的使命,但通常这样的贡献是被动的,而且一旦赋予孩子这个使命之后,孩子就会变成家里最需要照顾的人。


第三种,家里最为强势的人。


在家里最强势的那个人,往往容易引起周遭家庭成员的感受,例如:沮丧、挫败或害怕的感觉。


我有一位30多岁的女性来访者,她的爸爸是一个喜怒无常的人,而且很喜欢插手她的个人生活,包括工作和情感。虽然从表面看,是爸爸在照顾女儿,但其实真正被照顾的是她爸爸。每次她爸爸一发脾气,所有人都会附和他,满足他的需求。也正是因为爸爸的关系,她至今未婚。


所以,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为什么强势的人会成为被照顾者的原因。因为他会引起家里其他成员内心的恐慌和不安,基于这种情况,其他的家庭成员就会去顺从他,或服从于他,去照顾到他情绪上的一些感受,给他一种可以掌控一切的感觉。


第四种,家里最为弱势的人。


如果我们对家里最弱的人还施以攻击的话,我们会产生一种内疚或愧疚的感受。所以,当家里总是有一个人以弱势的姿态出现时,所有的家庭资源都会倾向于他。


就好像家里如果有一个弱势的妈妈,她经常不开心,不舒服,那么其余的人就会想着去照顾她。因为当你不去照顾她的时候,你就会有种对不起她,愧对于她的感觉。


这四种类型的人,在家庭中总是需要被照顾,不管这种照顾是其他家庭成员自愿还是被迫的。这种家庭动力,就在无意识中完成了。



2. 这样的照顾,对于家里那个总是需要被照顾的人,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第一种可能,是会成为被照顾者成长的阻力。


被照顾者因为长期受到别人的照顾,无法学习如何自主自立,所以他也就没办法去自我觉察,自我觉醒。这会成为他成长道路上的一个阻力。


第二种可能,是令被照顾者处于一个出事-被照顾-出事的循环中。


家庭动力结构会变成一种重复的状态。被照顾者因为出事,得到了别人的照顾,他在潜意识中为了再次得到别人的照顾,可能会选择再次出事。这样不断地来回反复,就会形成一个循环,而其他家庭成员就会被迫陷入这个循环,没办法抽离。


第三种可能,是会激发被照顾者的无用感。


我们所说的无用感,是指当一个人的所有东西都需要别人帮忙时,他就会产生一种羞耻和无用的感觉,他会认为自己对家里人或家庭是没有贡献的。在他听到别的家庭成员在窃窃私语时,他还会下意识认为对方是在说他。整个人会变得特别敏感,而且心中还会有一种恐慌,就是害怕会因为自己的无用,而遭到其他家庭成员的抛弃。


第四种可能,是会剥夺被照顾者的价值。


长期的照顾会让被照顾者产生一种,自己是一个累赘的想法。就像很多被溺爱长大的孩子,后来变得自卑。他会觉得自己是没有价值的,所有东西都需要依赖他人,是一个拖累。


最后一种可能,是不容易被其余家庭成员真诚对待。


被照顾者有意无意中,很容易利用自己的强势、贡献多或者虚弱、痛苦来获得别人的照顾,但这种关系可能是不真诚的。所谓的不真诚,是指照顾者很难真诚地对待被照顾者。因为他心中是会有怨气的,只是他不敢表达出来。


所以这就会让整个家庭陷入一个无法坦诚沟通的状态,只能相互维持着表面和谐。



3. 怎样才是打开“照顾”的正确方式?


当你发现家里有一个需要被照顾的人时,你需要对他投入大量的资源去帮助他,去陪伴他,这会让你觉得很累。那么,我们该如何去改变这样一个家庭状态呢?


首先,我们需要思考,被照顾者是否真的需要被照顾。如果是真的需要,可以继续。


其次,我们可以尝试停止喂养被照顾者。


曾经我有个来访者,在她家里她的哥哥就是一个一直被照顾的人,从小就备受父母的宠爱。尽管成年了,但生活各方面还需要三个妹妹的照顾和接济。每次哥哥一出事,爸爸妈妈就会要求妹妹们去帮助他,这让妹妹们的心里很不好受。


我问她,如果你们停止了这种帮助,会怎么样?


她说,爸爸妈妈会生气。


我说,你哥会怎么样?你们一直去帮助他,其实是害了他。在你们三个妹妹给予一个最基本的帮助之后,你们需要告诉他,我们只会做到这里,剩下的就靠你自己了。或许你的爸爸妈妈会很生气,但这才是真正帮助你哥哥的方式,才是真正能让他在社会上立足的方式。


当我的来访者尝试去用这种方式对待她哥哥的时候,她发现她哥哥开始自己去找工作,各方面开始学会独立,不再依靠妹妹们的帮助。


每个成年人都需要为自己的生活负责。


一昧地喂养被照顾者,只会让他越来越无助,越来越无力。往往被照顾者的心里,都存在着一个无助的孩子,只有当我们停止继续喂养这个无助的孩子,他才会有机会成长起来,也才有机会学会自己去独立,对自己负责。也只有这样,家庭成员彼此之间的爱才能流动起来。


我是胡慎之,如果你有什么问题,欢迎你留言,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精选用户评论
  • RobinYe

    你有这个节目的纸质书吗?我想买

其他用户评论
  • 微笑吧_ji

    我爸妈,在六七岁的时候,离婚了,我们跟爸爸过,我爸从此不出门,也没有在外面赚钱,总是窝家里,我妈已经和爸爸离婚了,签了字了,但我爸一直不接受,总是带着我们去找我妈,我妈就躲。那时,我也觉得爸爸好可怜,我妈好狠心。到了结婚时候,我自愿在家招婿,虽然我有了孩子,有了丈夫,但我眼里都是我爸,也因为大了。对爸爸的话,和他们离婚的事情,有了重新的认识,然后就天天吵架,吵了好几年,我以前给爸做饭,洗衣,然后慢慢不给他做饭,洗衣服,当时心里很内疚,后来就习惯了,经过给爸爸吵,我发现我爸比以前厉害了,我的心里也轻松了,我们也分开住了。我爸对我也客气了,也知道边界了

    小巴掌故事会 回复 @微笑吧_ji: 一个典型的案例

  • 心慧荷

    结合实际,您讲的真好!估计您讲的哥哥被妹妹照顾的故事,是广东或者福建这样比较重男轻女的省份吧!我是广东人,深有体会!其实,父母缺乏智慧造成男孩子过度被照顾,真正受伤的恰是这个男孩……女孩们恰好能力得到了锻炼……多希望父母和孩子都能不断成长啊

    嘛也不是_of_ 回复 @心慧荷: 这对女孩子不是好事

  • 小丸子妈妈666

    如果是老人怎么办呢?她总是把自己说成是弱者,不停的要求家人照顾她。真的很累

  • 钢筋铁骨024

    老师,我爸强势,全家都照顾他脾气,这个怎么停止喂养,我前两天已经表达我的感受,他说他在家就是大爷,家里我不能对他发脾气,我不能有脾气,只有他能有脾气,因为他对家贡献大,我为家里什么都没做,我一旦想做点什么,他说不需要,但是他又会用这个威胁我,说没有他们我大学都没得读。我我一辈子欠他们的。我真的很难过,但是我不能说。

    胡慎之 回复 @钢筋铁骨024: 辛苦你了。希望课程能帮到你

  • 1357748rtzz

    我爸爸非常疼爱我,但是越来越霸道,稍微不合他心意就一通大吼,应该怎么办才好啊?

    钢筋铁骨024 回复 @1357748rtzz: 我爸就是这样,我感觉是我在照顾他的情绪,一辈子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