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刊词:中国式的原生家庭,是可以走出来的

发刊词:中国式的原生家庭,是可以走出来的

00:00
09:10

你好,我是胡慎之。


过去二十年时间,我都在做心理咨询。我也是中国最早一批,心理咨询行业的从业者。大家如果听过康永哥的情商课,也应该会记得我,我是为康永哥做专业把关的心理学专家。


说这些,除了是想吹个牛、证明我是谁,我更是想老老实实承认,现在是做心理咨询这行,最容易赚钱的年代。


怎么说呢?


二十年前,我刚入行,那时候来咨询的朋友,都是要偷偷摸摸来。要是被熟人看到,一定是怀疑你有了神经病。


所以二十年前,我做得最多的是科普,科普心理学是什么


但现在,完全调转过来了。我做的最多的,变成了“辟谣”。辟谣心理学不是什么。


什么意思?


现在心理学就跟街边算命一样,谁都能说两句。哪怕根本就没接受过专业训练,没有考过专业证书,照样可以挂着心理达人的牌子,四处发言。


尤其是有一种论调,让我很无奈、很反感,那就是片面理解“原生家庭”。


这个词,你一定听过。


比如各种抱怨,说什么成年人所有的问题,都来自于原生家庭。恋爱不够大胆,这是原生家庭没给他安全感;工作不够主动,这是原生家庭没给他自信。最极端的,就是说“父母皆祸害”嘛。


总之,他们把自己和父母的关系,当成了自己的挡箭牌。好像他们所有的情绪的问题、个性的问题,甚至是能力的问题,都可以推给爸爸妈妈。


我甚至还见过一种人,他们在工作中咄咄逼人,整日和同事撕;可是他们丝毫不以为然,反而很自豪地说:“怪我咯?我性格如此,我原生家庭不好。”


来找我做心理咨询的朋友,也有很多是类似观点。他们一坐下来,就跟我说:“哎呀胡老师,我原生家庭很不好……”


然后怎么办呢?


对不起,没办法。这种极端的原生家庭论者,从来不提解决方法。他们只会告诉你,我们永远无法摆脱原生家庭。


所以有一些年轻爸爸妈妈,不敢要孩子,也是觉得自己的原生家庭不好,那是不是会连累孩子啊?


太多人在不知其所以然的情况下,接触了太多对家庭关系错误的认知。


导致我现在一听到这四个字,就头疼。而且因为有了这种先入为主的偏见,我的咨询工作,经常会推进得很艰难。


所以为了让我更省心也好,为了给大家解解毒也罢,这几年,我一直希望有个机会,能系统性地讲讲我们和家庭的关系。


这个主题,我会分成两点来介绍。


第一点,要理解什么叫做“中国式的家庭”?


我总结了一下,中国式家庭是一个缺席的父亲,加一个焦虑的母亲,等于一个情绪失控的孩子。


你自己回忆回忆,80后、90后这一代,你成长的环境中,爸爸在干什么?


放到原始社会,爸爸可是要带孩子出门打猎、帮助孩子探索世界的。但现实中呢,爸爸加班、爸爸陪酒、爸爸出去打麻将,变成了一个影子。


一个针对北京3~6岁幼儿父亲的调查发现:80%的父亲认为自己工作忙,没有时间与孩子交往。对天津1054人的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家庭,存在子女教育中父亲缺位的情况,母亲是子女教育的绝对主角。


所以,当做爸爸的、做丈夫的隐形了,妻子对情感的寄托,跑到哪里去了?


全部跑到孩子身上去了。


很多来找我的年轻妈妈,她们活得很累,老公老公看不到、依赖不了,带孩子的责任全在自己身上,结果给自己的压力也很大,最终让孩子也很紧张。


在这种家庭中,孩子一方面要承担起不属于自己的责任。另一方面,又不由自主地,陷入到“永远做妈妈好孩子”的状态,拒绝成长。


这种现象很悲哀,但也很普遍。


我要跟你分析的是中国家庭中最常见的互动模式,比如我们吵的每一次架,反应的是一种怎样的情绪和权力关系。


比如我们小时候在外面摔了一跤,可是回到家后,听到的不是爸爸妈妈的关心,而是他们的指责:“叫你不要乱跑!”


这不是说,爸妈不爱我们了,而是他们无力甚至是无能的体现,爸爸妈妈没办法控制那些在伤害我们的人和事情。只有通过骂你,让你反省自己,才能让他们掌握控制感。


好,但是即便你知道了背后的原理。也还是不够,我们要做的,仍然是要走出这种“中国式家庭”。


对,没错!这种原生家庭,是可以走出来的。


所以,在我的家庭关系课里,第二点,就是教你走出来的方法。


有句话,想请你先做个笔记,无论能不能理解,都先记住:


不是原生家庭主动影响你, 而是你选择了原生家庭对你的影响。只是我们大多数人不愿意承认这个事实。”


你看,总有人说我要和父母和解。但是他什么都不做。


关于这一点,我特别跟康永哥提过,这就像是美剧《临时家庭》的一句台词一样:“我们花了一辈子时间,等待父母和我们道歉;而他们也花了一辈子时间,等我们说谢谢。最终,我们都得不到想要的那句话。”


用原生家庭当挡箭牌不难,真正难的,是从中走出来。


所以在这节课里,我不会跟你说很多理论,不会跟你太多的煽情。我只是会用我在过去15000个小时的咨询中,一点一点积累出的故事、案例,和你分享,帮你解析你自己的家庭。


尤其是那些刚刚组建家庭,或者刚刚生育小朋友的爸爸妈妈,这节课与其说是给你的,不如说是给我们小宝宝的。


我想要你们给TA一个,有更多时间陪伴的爸爸,更加情绪稳定和自由的妈妈。


面对原生家庭,我们要做的不是去恨,也不是回避,而是像解数学题一样,刨根问底地弄清楚。


欢迎来到我的家庭必修课,我是胡慎之,在喜马拉雅等你。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胡慎之

    是的,你说得很对成年了以后,原生家庭所带给我们的东西,不论好与坏,我们都要去承认,去接受,也要学着勇敢放手。

  • 简单快乐_9WO

    我是单亲妈妈带大的,她的一切都是我,现在我在外地工作成家,她退休后我把她接来,在我单位附近跟她买了房子,我中午去她那里午睡,但是总是吵架,她总说每天陪我的时间那么短,没有自己的价值,要回老家,说我对她态度不好,又哭又闹,我好心烦…

    胡慎之 回复 @简单快乐_9WO: 单亲妈妈的一切都是你,所以当她又哭又闹的时候,你会觉得心烦,心烦后吵架后会有愧疚,如此反复,总是吵架。也许我们要思考,在你跟妈妈的关系里,你感觉你们各自的角色是什么呢?也许这个角度,你会有答案。

  • 育儿雷达

    原生家庭已成为过去时,现在的好与不好都应该自己负责,自己不断完善自己才是现在进行时。

    日尼_禾尔_ 回复 @育儿雷达: 了解原生家庭正是为了完善自己,同时正确全面地了解原生家庭,正是完善自己的必经之路。

  • 丸子C

    那句“不是爸妈不爱我们了,而是他们无力甚至是无能的体现,爸爸妈妈没办法控制那些在伤害我们的人和事情。只有通过骂你,让你反省自己,才能让他们掌握控制感。”听到这眼泪差点流出来,又专门来看文稿。 胡老师的话一下戳中痛处,之前自己都没有意识到,我对儿子好像就是这样的原来自己很无力、无能也无助

    胡慎之 回复 @丸子C: 你值得被温柔对待。

  • 1593542alrh

    我听别的听的好好的,怎么挑到这个了。

    丰盛女王丹渃 回复 @1593542alrh: 因为你一直在逃避 现在是你的灵魂想要面对了

  • arale3009

    6岁以内,或者说3岁以内婴幼儿时期遭遇的伤害是难以摆脱,深入灵魂的的,和后期原生家庭那些影响又有所不同,是多少学识多少成就也改变不了的,内心深处总有隐隐的痛处,悲伤无法抹去。而长大后原生家庭的影响也是需要高觉知才能改变的。

    空山新雨13 回复 @arale3009: “……而长大后原生家庭的影响也是需要高觉知才能改变的。”精僻

  • 姚瑶宝贝

    真是不能在烦人了,哪里都有你,

  • LILW

    神经的,什么叫那原身家庭当挡箭牌,事实就是那样,自己很多方面的问题都是家庭首先造成的,难道我们小孩从一出生就有选择家庭的选择父母的权利吗?我们出生难道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吗?真是搞笑,难道我们不是被动选择的吗?一个小孩子能有什么选择权,你说不是原身家庭的错是因为你自己的家庭太好了吧,根本体会不到别人的痛

    知晓ts 回复 @LILW: 原生家庭你无法选择,但是你会长大,你会独立,你可以走出去,有些伤害无可避免或许我们不能感同身受,但是,如果你继续沉淀其中,那么,未来你的孩子会面对一个什么样的父母?

  • 刘帅修脚13384

    你花多少钱买的,怎么自动就播放了。

  • 1593542alrh

    我听的好好的就停了,就听到这个,我不喜欢听这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