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期 道哥下午茶 :去了一趟日本,我觉得匠心是中国餐饮的迷梦

第89期 道哥下午茶 :去了一趟日本,我觉得匠心是中国餐饮的迷梦

00:00
09:37

商业有逻辑,成长有路径。

道哥下午茶来聊聊日本的匠心。

说到日本的匠心,有两个名人在中国商业,广为人知。


一个是寿司之神小野二郎,另一个是秋山利辉。


这两个人引发的“匠心”,已经成为中国企业界最烂的名词了。


我也看到商界人士在追求品质,树立自己的品牌。


但是,泛滥的匠心,已经成为一种谈资,失掉了最本真的意义。


一些经营能力弱的,反而为自己的落后找到了出口,说自己是匠心。甚至还产生了一大批追求傻大笨粗的伪匠心。


更好笑的是,有些人“选择性失忆”


对寿司之神下跪崇拜,而对寿司之神儿子在北京开店失败的案例,却充耳不闻,视而不见。


因此,我一直对老板们口中的匠心,深表怀疑。


特别是去了一趟日本之后,我没有去逛什么景点,全部行程就是参观企业和工厂。我先参观了味千拉面创始店,之后又参观了日本第二大食品公司——位于山形县庄内的丸善食品工厂。


微信图片_20181122151835.jpg


让我更加确信,目前的匠心是中国餐饮的一场迷梦。

2


为什么说是迷梦呢?


因为匠心不是老板喊几句就有的,也不是把匠心两个字印刷到菜单上就有的,也不是用小火慢炖就有的。


日本的匠心是一个结果,是供应链、组织力、质量设计等共同努力的结果。


我把日本匠心拆解成三个方面:

第 一

有恒产者有恒心

这是日本社会长期没有战乱的结果。


和平制造繁荣,再加上日本的产权是永久产权。这就保障了传承的有序进行。


再加上日本老龄化社会,老年人比较恋旧一点儿。因此,日本有一批百年企业不足为怪。


而中国市场的多样性,决定了消费者可选择的多样性。再加上以及年轻人群体庞大的基数,决定了中国餐饮市场的基本方向就是追着时尚潮流和性价比走。


因此,中国餐饮市场比日本餐饮市场,更应该丰富、多彩、多变。

所以,中国人没有必要感慨中国没有百年老店。


假设中国近代没有战乱,中国也会有更多匠心企业。


在《万历十五年》这本书中讲到,明朝对人们的职业有限定,如果祖上是打铁的,子子孙孙都要干一行。


事实上,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有恒产者有恒心,已经爆发出改造社会的力量。近年来,主打好食材的,都是大品牌在主导。


巴奴毛肚火锅,以绿色毛肚打响好食材升级战,引发众多企业“深入原产地,精选好食材”的潮流。


西贝近年来的一系列产品,都是围绕好食材做文章。

九毛九先后对面粉、油品、猪肉等一系列食材进行持续升级。


因此,低端的匠心,要么是人性的善良,要么是自欺欺人。


第 二

品质是一种设计和选择

男性小便总是洒在便池外边这个事儿,是全世界共同的难题。


中国的设计,是从公共道德上点化人,用标语引导男性:前进一小步,文明一大步。


有的西方设计,在小便池里贴上一个仿真的苍蝇,激发男性的射击欲望。试图用这种方式能让男性更进一步。


微信图片_20181122151851.jpg


但是,日本是通过设计让男性更进一步。


日本的小便池,下面有浅浅的台阶,比地面高出一个地垫的厚度,让人不由自主地主动站在上面。


同时,考虑人站在上面,如果脸离墙太近,会主动后退,寻找安全舒适区,他们还在小便池上面设计了一个台面,正好把人的视野空间留出来。没有了视线的压迫感,男性就可以离小便池更近一步。


这个细节设计,让我感受深刻。全世界都没有解决的男性小便池难题,日本人通过设计就很好地解决了。


都说日本人素质高,文明,日本干净。其实,在这些表象背后,是一个个好设计来保障的。


再比如日本的垃圾分类,按照不同颜色,清晰地标识。日本人扔垃圾也是每天扔一个品类的。


结合我的配图,你会看得更清晰。


微信图片_20181122162051.png

之所以说上面两个案例,就是强调一个关键点:品质是一种设计和选择。


我们中餐企业,在门店和后厨的设计上,仍然差距巨大。比如动线设计,直接关系到出口效率。仍然有很多餐饮人不懂。


再比如,提升品质没那么难,就是用选择的设计,用好的食材。


可惜,老板们往往在这个选择的时候,心疼钱。


第 三

只有供应链崛起,才能餐饮企业大面积崛起

餐饮业的困难就是供应链支持的力度不够强。


味千拉面,凭借一碗面,在全球开出800多家门店。背后就是有强大的供应链企业支撑。


1972年,味千拉面就有了生面和汤料的中央厨房。由此,解决了门店扩张的难题。此后,味千拉面从福冈县开始了全球化。


如今,在全球13个国家,8000多个机场及欧洲各大城市都能吃到味千拉面。


在和日本的交流中,我也了解到,日本餐饮也经历过“前店后厨”的时代,因为经营压力,转向了中央厨房。


而很多中国经营者,想法很奇怪,自己享受着豪车别墅的生活,却对中央厨房、标准化生产这些现代文明,有种天然的排斥感。一方面想把中餐推向世界,又固定小农生产方式为荣。让人匪夷所思。

事实上,中央厨房和标准化生产,恰恰能让品质走向匠心。


味千的汤厂——京日丸善食品厂厂长竹本博则说,熬制骨汤不仅需要大骨新鲜,还要对骨头进行合理的配比。 熬一锅骨汤,用多少胸骨?多少腿骨?不同的配比,熬制出来的口味都是不一样的。


竹本博则说,“猪的品种不同,年龄不同,温度湿度不同等都会导致味道产生些微变化。”因此,熬制骨汤,并不是按照固定的流程就能熬出好骨汤,而需要不断地去研发调整生产工艺。以至于现在,工厂最大的目标,还是保持稳定的品质和口感。”

日本人这种精益求精的生产,为餐饮业的繁荣提供了扩张的动力。


在日本有两家顶尖的汤料生产企业,丸善和“有明”,二者不分仲伯,几乎供应了绝大多数日本餐饮企业的原料酱料。


目前,日式拉面连锁品牌都采用中央大厨房熬汤工艺,已成市场主流。

再回看中国餐饮人,追求的匠心,往往是一种理想状态,缺少发轫于底层逻辑的追求。


因此,大多数经营者,还在迷梦之中。一方面,迷恋匠心这样一个口号,一方面,又迷恋着有朝一日,代表中餐走向世界。


但是,没有供应链的支持,没有标准化的生产,仅仅依靠口味和营销,中餐走向世界,只能是一场迷梦。

商业有逻辑,成长有路径。慌不择路,只会让自己离目标越来越远。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心有远途

    没有成效的匠心都是自我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