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泰莱夫人的情人》3:季进|它真的是西方的《金瓶梅》吗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3:季进|它真的是西方的《金瓶梅》吗

00:00
16:52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你好!我是季进。欢迎你来听我的文学课。


今天,我要讲的是劳伦斯一生中最后一部重量级的长篇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这部作品1928年在意大利创作完成,是英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受争议的作品,曾经被禁长达三十多年。


一切,都要从本书曲折坎坷的出版过程,以及那场旷日持久的诉讼案件讲起。


为了出版《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劳伦斯起初想在英国找出版社,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也就是他的书在英国被禁过,他不得不在意大利私自印刷出版。经作家朋友的介绍,劳伦斯结识了一位佛罗伦萨古书商,3月份,劳伦斯的手稿交付印刷厂,经过反复校对,直到7月,书才印刷完成。总共限量1000本,每本都有编号和劳伦斯的亲笔签名。这个初版本由劳伦斯本人自掏腰包,自然未经任何删减,是名符其实的“足本“,一上市就被哄抢一空。这些初版本流传到现在,也都是非常昂贵的珍本了。如果你手上有一本,足以当作传家之宝。


到了这一年的11月,劳伦斯在佛罗伦萨又推出了一个平装本,印了两百册,也很快卖完。次年,这部小说的普及版本在巴黎问世,虽然遭遇到不少卫道士的攻击谩骂,但读者争相购买。欧洲各国以及美国均有人高价求购,一些书商看到诱人的商机,甚至不惜盗版印刷


这本书流入英国后,不出所料,引发轩然大波。伦敦《英国佬》杂志发出一篇匿名评论,把《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说成是“最能给我国文学抹黑的邪恶产物”,甚至整个世界文学中也找不到更下流的作品了。评论者讥讽劳伦斯心智病态,“除了性就不会写别的,对当时英国还没有哪条法律能制止他炮制这样的小说表示遗憾,呼吁严加查禁,绝不能让该书入境”。


大家都知道,两性关系一直是劳伦斯着力表现的主题,《查泰莱夫人的情人》里面,有多处大胆的性爱描写,在当时看来尺度很大,在当时的英国保守的气氛中,当然是无法容忍的。尽管被贴上“有伤风化”、“淫秽作品”的标签之后,反而激起更多人的好奇心,但是,这本书终究不能光明正大地在公共渠道销售、在文化圈里讨论,还导致劳伦斯的所有作品都受到牵连,被贬斥、被低估多年,这实在是文学界一大损失。


那么,为什么在32年之后,英国又能够出版这本书的‘足本’了呢,到底情况是怎样发生了逆转?我们今天能够一睹劳伦斯的风采,多亏了一场腥风血雨、闻名遐迩的出版案件。


195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新的《风化出版物法案》。次年,企鹅出版社计划推出劳伦斯作品全集,其中包括全本《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伦敦中央刑事法庭首席检察官,随即根据该法案,对出版社提出控告。这件事引起很多文化界人士的关注,大家纷纷嘲笑当局的古板。而作为原告的企鹅出版社一时名声大噪,在这场持续六天的审判过程中,企鹅出版社意外收获了一场劳伦斯作品的“公开发布会”。他们邀请到声名显赫的大作家及学者T.S.艾略特、E.M.福斯特等在内的35位证人出庭,发表意见、据理力争,最终,伦敦刑事法院宣布出版社“无罪”。接着,小说首印20万册,在英国上市当天就销售一空,三个月内更是卖出了300万册,如此盛况,文学史上百年难遇,劳伦斯堪称当时的全民偶像。


若干年后,人们还对这场“世纪审判”津津乐道,皇家律师杰弗里·罗伯逊就曾在这本书解禁50周年时,在《卫报》发表长文,把这件事称为出版自由的里程碑。


当然,《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在日本和美国也先后吃过官司,可以说是命途多舛。好在如今的读者能够完整阅读这篇名著。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本书引发的争议渐渐淡去,却对现当代西方文学产生了越来越深远的影响。


批评家理查德·霍加特有一段话,代表了当代学界的观点:“《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不是一本脏书。它干净、严肃并富于美感。如果我们坚持把它视为淫秽的东西,这就正说明我们自己肮脏。”


那么,这部小说到底写了什么呢?为什么会被冠名为西方的《金瓶梅》?且听我慢慢道来。


故事发生的背景定位在二十世纪初的英国上流社会,女主人公康妮出身于一个家道中落的旧贵族家庭,她曾经拥有过美好单纯的少女时光。1917年,她和同为贵族的克利夫·查泰莱结婚。熟悉世界历史的听众都清楚,这个时间点恰巧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胶着之际,因此蜜月刚过,克利夫就重返前线。


在战争中,克利夫男爵虽然幸免一死,却因瘫痪而永久失去了腰腹以下的一切知觉。1920年,克利夫与康妮一起从医院返回故乡的庄园。喜欢阅读哥特小说或者维多利亚时期文学的听众,绝对可以理解康妮此时此刻的感受,面对这座阴森恐怖的18世纪古老建筑,又受到丈夫的冷落,婚姻生活非常压抑,她能是什么样的感受呢。此时的克利夫,一心沉浸在虚无的精神世界里,他先是投身所谓的文学创作,日复一日编织谎言,追逐名利,接着又投身无聊的采矿业,试图在绝对控制中遗忘人性。


和他完全不一样的是,康妮是个活泼的生气勃勃的人,小说里描写道:“她热爱自然、渴慕生机,感念于哪怕一株丁香的盛开,一个生命的新生,沉醉于官能体态的完美绽放。她与克利福德的结合,在本质上形同天然的人性与机械的兽性的对峙。他们之间如此亲密,却又如此虚无。精神上,他们是融合的。但在肉体上,他们对于彼此是不存在的。在生活平静虚无的表面下,隐藏与蛰伏其中的是暗涌的冲突。”


可是,在某个风和日丽的春季,她与克利夫雇佣的守林人奥利弗·梅勒斯在森林里偶遇了。两个主角一见钟情,在大自然里,他们抛开阶级与道德的禁忌,回归人性的本真,重新体验到爱的甜蜜。梅勒斯的出现,让康妮的本我彻底复活。


书里这样写道:“一种孤独感打动了她,让她感到他是一个完全孤独的人。


一个孤独生活着的人,有着那么完美孤寂的白皙身体,而他的内心也是孤寂的。除此之外,他还有着一个纯粹的生命的美。不是什么美的东西,甚至不是美的身体,而是某种温柔的火光,是一个生命的剪影在袒露自己时燃烧着的温暖的白火苗,这火有着可以触摸的轮廓:身体!”


劳伦斯笔下的性是健全的,是美妙的,是风,是水,是温润的空气,是波动的潮汐。不是罪恶,无需羞惭。《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是乌托邦式的成人童话,看似玩世不恭,其实却是严肃的,看似低俗,却是高贵的;看似脏秽,却是洁净的。


劳伦斯所倡导的是人的自然本性,他认为“人有重新追求的权利”,就像书中的梅勒斯说的:“我要捍卫人与人之间肉体意识的接触和温情的接触”。


劳伦斯厌恶大机器时代,谴责工业文明对包括性爱在内的自然人性以及生存环境的扼杀。他反对理性主义,赞美感知、直觉、爱和大自然,他认为,“性与美是同一事物,正如火与火焰是同一事物一样”,他将灵肉合一的爱看作为人性的神圣象征。只要我们潜心进入劳伦斯的文本世界,就会发现他其实是用自然情感和人性来和现代性负面作用力抗争。


在给友人的书信中,劳伦斯为自己辩护说:“我总是力图使性关系在人们眼中变成有意义的和珍贵的,而不是可耻的。这是一部性小说,但不是一部通常意义上的性小说。我真诚地相信需要建立一种东西——性的意识,因为这是所有真正的美和温存的源泉。这两种事物可以把我们从灾难中拯救出来。”


在那个时代,恐怕很难找出一个作家能像劳伦斯那样,以宗教般的热忱和诗意细腻的笔触,描绘出这种微妙而唯美的人间之爱。


那么,小说的结局,你猜测会是怎样呢?


当然是这对恋人最终鼓足勇气,决定告别各自不堪的婚姻,准备一起迎接新的生活,却受到各种现实的阻碍。两人被迫暂时分居两地,未来也会很艰辛,但康妮却有着满心的希望。显而易见,小说把爱视作生命再生的金钥匙,在这部现代人的罗曼司里,还穿插着劳伦斯对历史、政治、经济、宗教等社会问题的严肃思考。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在情爱的外衣之下,蕴含着对世俗观念的挑战和震撼人心的冲击力。劳伦斯写出爱的美好与残缺,写出人性的复杂与真实,引发读者的共鸣,让大家感受到对灵与肉的礼赞以及对生命的敬畏。在《查泰莱夫人的情人》里,性不是肤浅的占有,爱也有多样化的形式。


其实,在本我、自我、超我三者之间如何取舍,无论哪个时代哪个国别、哪个民族的我们都共同面临的选择。无论你是谁,你都需要思考,究竟什么是爱?什么是婚姻的本质?如何获取真正的幸福?怎样正视身体和灵魂?什么是存在的意义?


劳伦斯在走进文坛之初就声称“要借助写作成为爱的牧师”,当代的大理论家福柯也说,“性在现代成了古老的布道的形式”,这两句话互相印证,也难怪有学者评论劳伦斯,说他具有“先知的风范,这种先知在当时或许被看作呓语,但竟然在多少年后成了常态”。


最后,就到了敲小黑板、补充知识点的环节了。


现在,我跟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以及劳伦斯在中国的译介与接受情况。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早在民国时期就传入中国,几乎与欧洲同步。劳伦斯的名字最早在1922年被提到;1925年,徐志摩向国内读者正面介绍了劳伦斯;1928年,卲洵美在他主杂志编的《狮吼》上介绍《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说这本书“句句是力的描写与表现,使读者的心,从头到底被他擒捉住”。


劳伦斯作品的普及,主要归功于林语堂和郁达夫。林语堂在《谈劳伦斯》中翻译了这部小说的片段,郁达夫在《晨报·文学旬刊》首次翻译发表了劳伦斯的随笔《论做人》。


要说到《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译本的出版,同样经历过不少风波,直到20世纪80年代,饶述一先生在1936年翻译出来的首版译本,才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至于大众的接受,也并非完全乐观,误读和片面理解的情况始终存在,如何全面解读这部作品,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好,今天这一讲,我们把《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这个小说里的故事,以及这本书自己的故事,都简单介绍了一下。在下一讲,我会进一步分析小说的三位主人公,让大家了解康妮为什么成为经典女性形象?克利夫具有什么象征性?梅勒斯这个人物为什么能成为现代性语境下的“英雄”?读者为什么喜爱《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今天这一讲就到这里,我是季进,我在喜马拉雅等你。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欣然晚晴

    蔡澜也推荐过这本书。我一直认为,能传世的书籍作品定有它能传世的价值。现在社会上存在一种阅读方式是伪阅读,不去体会作者要呈现的价值却停留在表面的文字段落,对细节咬文嚼字,以自己个人的见解武断的对作品做仅限个人的评价。感谢《大师课》开讲这本饱受争议的书,至少老师们对作者的时代背景个人经历都是比我们了解的透彻的多的,深入简出的分析能让大家不再局限于个人片面的理解。

  • czl阿司匹琳

    任何一个身处他位置的人,都会预感到妻子的离开,早晚之事,并恐惧。他不想用物质和手段留住她,甚至自欺欺人的让她去找情人并为他生个孩子好继承家族,并且过分自信只要不让他知道就能眼不见为净。当康妮(Connie)毅然离去的时候,他的贵族地位再也无法掩饰和制服内心因失去性爱和妻子抛弃他而产生的本能痛苦和对其自尊心的巨大一击。所以他只能近乎病态地像个孩子在日夜照顾他的女管家怀里哭泣,并从她身上找回一些因失去性能力而失去的对女人的占有和控制欲,毕竟博尔顿太太(Bolten)会顺从他一切,让他的双手在她身体上发泄。

  • 开心007qrb1

    劳伦斯所倡导的是人的自然本性,他认为“人有重新追求的权利”,就像书中的梅勒斯说的:“我要捍卫人与人之间肉体意识的接触和温情的接触”。感谢老师给我们做的精彩分享,11月23日

    韩_社长_ 回复 @开心007qrb1: 为啥要加日期阿 这样就感觉是被人安排的评论

  • 听友235743389

    之前不了解这部作品和作者,很感谢老师的分享。

  • 我有我的蝴蝶

    关于婚姻与爱情,是不是可以理解为:首先能吸引,其次是一定的经济基础,然后是婚姻,真正的幸福是真诚交流,共同进步。个人看法呀。无法吸引的都是将就吧,我觉得我们一辈子很难遇到自己最适合最喜欢的人,或许压根遇不到,能遇到心动的就好好珍惜。诚如老师说,在本我、自我、超我三者之间如何取舍,无论哪个时代哪个国别、哪个民族的我们都共同面临的选择。无论你是谁,你都需要思考,究竟什么是爱?什么是婚姻的本质?如何获取真正的幸福?怎样正视身体和灵魂?什么是存在的意义?也是非常值得思考🤔

  • 胖队儿妈咪爱读书

    季老师讲解的最大特点就是他从未将作品与作者分离。作品中体现作者的思维,而作者又是脱离作品而独立存在。这部书从禁书,到慢慢被人接受,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但最终被世人所承认。我最感动的是民国时期的文人,将这部书带入国内。徐志摩等民国文人,能看到这部书的价值,忽略它的争议,将它带入,是何等的难得可贵。已经迫不及待的想知道这部书的人物特点了!

  • 一轮新月压星河

    人性的本质!自然而然的反应!承认它的存在,不必掩饰!

  • 万紫千红_ii

    二十年前看过此书,谢谢老师的分析讲解,对作者的人生经历概述,有了对此书的一个更高格调的认识,有空再重温此书,谢谢老师!

  • 绵绵_hz

    "她的身体不但未见成熟丰盈,反而变得瘦塌塌的,有点瘦骨嶙峋,好像没晒够太阳,没得到充份的温暖,显得白苍苍的,毫无光采。 这副女人躯体,对它所过的生活失望,既没有变得像男孩子那样结实有劲,也没有转为丰满盈润,而是渐渐的灰败下来了。 " 心疼康妮

  • 我爱摸鱼

    老师的语言功底太好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