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认同和投射性认同】我成为你,成为你想要的那种人
 8.51万
试听180

005:【认同和投射性认同】我成为你,成为你想要的那种人

00:00
14:35

了解家庭冲突的真相,是为了告别伤害,走向爱。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胡慎之。


前面讲到,家庭里的爱和伤害,跟人性的自恋、攻击性、理想化和贬损有关,这一集我们来讲认同。和前面几种心理动力一样,“认同”也以一种你几乎觉察不到的方式,影响着你的性格、喜好、价值观,影响着各种关系。



1. 生活中普遍存在着舒适圈的认同


认同是什么呢?认同就是我成为你,或成为你想要的人。


比如说,我的祖上是书香门第,从小我的内心就认同了书香门第的价值观,觉得自己应该好好读书,要有读书人该有的样子。又比如说,我们小时候看《杨家将》《岳飞传》,杨家的子孙从小就认同自己家族是忠臣良将”,而岳飞的妈妈更是把精忠报国四个字刻在了岳飞的背上,这带给岳飞的,必然是对这种身份价值观强烈的认同。


除了身份态度价值观的认同,生活中还普遍存在着舒适圈的认同。我们常常说,要想实现自我的成长和蜕变,就要强迫自己走出舒适圈,走出舒适圈为什么需要强迫呢?因为我们认同自己的舒适圈,要走出去并不容易。而如果环境已经打破了自己的舒适圈,人们常常会不自觉地,再造一个跟自己舒适圈很像的环境。


有一年,我的妈妈来到我的新家住一阵。我家的装修还算是比较时尚的,我也比较讲究生活品质,比如毛巾一定是质地很好的高支棉,但我妈妈一来就去买了很便宜的面盆,还有2元钱的毛巾,以及一些涤纶的东西。我知道,这就是她的舒适圈,这些物品中有她熟悉的味道,能带给她安全感。


前不久我送儿子上大学,同学中有一家人来送的,男孩子长得很好,随身带了7瓶香水。他的爸爸一看就很有艺术气质,不是搞艺术创作就是做艺术品收藏的。奶奶也带着莹白的珍珠项链和碧绿的翡翠,看上去家庭应该很早就很富有了.男孩子收拾箱子时,里面的衣物都很好。后来我发现他箱子底有一个小熊,我问男孩:你是不是睡觉要拿着这只小熊的?他吃惊地说:是的,这是我读初中和高中要拿在手里才能睡着的东西,你怎么知道?,我说,因为它很旧了,和你们的其他物品很不搭。看,这只小熊就代表了他对自己过去的舒适圈的认同。用心理学的话来说,这只小熊就是一种过渡性客体,是带给他安全感的东西。


同样的,我的儿子上大学的时候带去了初中住校时的床单,说很舒服。其实,这里的舒服可能不仅仅是触摸起来舒服,而主要是带给他心理上的舒服,是带给他安全感的东西。


你的父母是不是总是省吃俭用,有时候让你心疼,或者看不惯,生气呢?你是不是很想用自己赚来的钱,补偿一下辛劳一生的爸爸妈妈呢?或者,你真的很希望生活可以精致一点。你的心情我完全理解,但听完我上面讲的,你应该更能理解和包容他们了,对他们来说,这是一种认同原有舒适圈的方法,旧时的物品和做法能带给他们安全感。另外,节约一直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种传统美德,美德这种东西,是最能让人产生优越感,当老人节约的时候,她是在散发一种气息:我有节约的美德”。所以,请一定要理解父母辈的这些行为。


还有一种认同和这种情况不一样,那是一种对自己想要的身份的认同。比如,突然之间富裕起来的人,可能会去模仿富人的行为,有时会到比较夸张的程度,花很多钱买很多东西,用不完就倒掉,戴大金链子,等等。其实,这种行为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和自己脱离的阶层划清界限,以及表达对富裕阶层的认同。可是富裕久了的人就不会这样,我们常说,三代以上才有贵族,就是这个道理。为什么中国人到巴黎之后,疯抢奢侈品,除了因为这些奢侈品在国内和国外的价格差异很大,在巴黎买的确比较划算外,也不排除是被一种对富有时尚阶层的认同感在推动,用外在的奢侈装扮,来和他不想要的过去的身份告别。



2. 我们有能力,也应该可以去自我净化


上面讲了几种认同,认同不一定是坏事,但是,因为好的坏的都可能被认同,问题就出来了。很多时候,人们认同一种东西的时候,是一种不自觉的行为,并没有经过大脑的判断,这是好的还是坏的,或者说根本判断不出来。就好像你置身于一个大水池,有纯净水也有脏水,混在一起,你怎么分清他们。除非你有一个筛子,不,一个净化系统。


思考,就是我们的净化系统。


心理咨询师也是一个净化系统。但是我们的父辈那个时候,很少有机会可以走进心理咨询室。


我们的父母,在非常劳累疲惫的情况下,常常会带着外面工作带来的负面情绪回家,而不知道该怎样净化一个环境给我们,让我们在理性的情绪中平和地长大。


我们的父母,受他们自身能力和见识的影响,常常也会输出一些不够好的价值观给我们,这也等于他们没有好的净化系统,让我们喝了脏水。


当你了解了这一切,你可能会痛苦和遗憾,但请不要怨恨,我们已经长大成熟,我们的环境今非昔比,我们有能力,也应该可以去自我净化。


如果曾经你在青春期十分叛逆,或者说你现在已经为人父母,孩子进入了叛逆期,那么我想说,这不一定是坏事。父母过分强调认同的家庭,容易让孩子唯唯诺诺,缺乏自己的意志。反叛其实是给了这样的孩子一个机会去重新建立一个真正的自我。这些年来,总有些家长打电话来告诉我,说孩子小时候一直很乖,为什么上初中就那么反叛了,很痛苦。我总会恭喜他说,会反叛是好事,孩子还有得救。有的家长听完后生气地挂掉电话。哈哈,他们不明白,对于太过认同父母,也就是背负了太多原生家庭的东西的孩子来说,如果青春期不反叛,他就麻烦了,因为,他可能一辈子都没法形成独立的自我。



3. 投射性认同


再来看两性关系中,或者说所有的人际关系中的认同,也是很有意思的。


有一种认同叫做投射性认同,是很容易发生,也很容易影响彼此关系的。什么叫投射性认同呢?其实就是两个人的关系。一个人把自己觉得很好的,很欣赏的那种特质,投射到对方身上,然后把对方真的当成这样的人去对待,对方就会接受到这份投射,然后真的变成这种人。


举例来说,一见钟情就是这样一种正向的投射性认同。罗密欧一见到朱丽叶就动心了,把自己心中的女神特质都投射给了朱丽叶。而朱丽叶接收到这种欣赏和爱慕,自然会展现出最美好的一面来回应。


情人眼里出西施,也是一种正向的投射性认同。


当然也有负向的投射性认同,一个人把自己觉得不好的,不能接受的那一部分心理特质,比如,“我很土气,没有吸引力”,投射出去,堆到别人身上。然后把这个人真的当成这样的人去对待。最后,对方会接受到这投射,接受到这份嫌弃,然后真的变成了那个投射者所认定的,那种很没吸引力的样子。我们经常会看到你既然认为我差,那我就差给你看”,然后真的变得很差的例子


在两个人的关系中,如果对方总是小心翼翼,不断讨好你的样子,你是觉得舒服还是不舒服呢?也许你会很开心,但更有可能,你会感觉不舒服,并不会因为他讨好你你就喜欢他。为什么呢?原因就是讨好者对应的是一个欺压者的形象,折射的是不平等的关系,这令你不舒服,可是伸手不打笑脸人,你又没法表达,而且你还觉得必须做点什么来帮他。因为他的讨好散发的信息是“你看我对你这么好,我什么都听你的,你不能离开我,你要帮助我”。这给你带来了压力。


所以讲到这里,请感受和回忆一下,你和父母、恋人伴侣之间,有没有一些认同或投射性认同呢?


有没有想过,你可能认同了父母不够好的东西?也有可能,你对父母的某些不认同,恰恰是没能包容他们对一些事物的认同?


有没有想过,你和家人之间的冲突,有可能是投射性认同在作怪?你生对方的气,是不是因为你把一些不好的东西投射到她身上去了?比如你自己特别痛恨拖拉,所以对方只要比较拖拉一点,你就把他的拖拉行为放大到不能接受的地步?


又或者你有没有沉迷一段感情不能自拔,哪怕受到对方不尊重的对待?思考一下,你是不是把自己特别欣赏的一些特质,投射到他身上了,而他实际上并没有这么好。


最后,总结一下:今天我讲了心理学上的关键词,认同。认同有很多种,对舒适圈的认同,对某些价值观的认同,对人的认同,尤其是对家人的认同。认同表达的是,我成为你,或成为你想要的人。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既可能认同好的,也可能认同不好的,思考能力可以帮我们尽可能筛除掉不好的东西。此外我还讲了投射性认同,投射性认同很容易造成,彼此之间关系变的不真实,所以要特别留意。


我是胡慎之,如果你有什么问题,欢迎你留言,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精选用户评论
  • 大饼脸讲故事

    受益❤️

其他用户评论
  • 繁华之外

    听完本集有个疑问:当意识到问题出在哪里,要想去改变认同观念或关系,却不容易,因为改变是相互的。

    听友389754012 回复 @繁华之外: 改变就是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 思维方式的改变 行为模式的改变 都是通过学习的量变到思维和行为的质变 不是说教 而是学习之后你🈶️方法 知沟通懂表达 通过改变自己的影响和引导对方改变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确实漫长 但值得 因为我也有孩子 我是我孩子的原生家庭 我希望通过自己的改变让孩子学到

    媛姐姐2020 回复 @繁华之外: L

    胡慎之 回复 @13179800bqz:

    查看全部5条回复
  • 雨林_vt

    作为一个有点强势的妈妈妈妈,如何协助父亲和四岁女儿建立良好的关系呢?

    胡慎之 回复 @雨林_vt: 妈妈可以尝试放手,给予爸爸多一点支持和信任,真诚地向爸爸表达你和孩子都需要他的愿望,同时,可以经常在孩子面前赞美和夸奖爸爸的优点,拉近孩子和爸爸的距离感。

    小巴掌故事会 回复 @静待花开_zxy: 这就有另外一个问题了,就是爸爸自身责任感的问题,都可以沟通好,个人意见。

    胡慎之 回复 @静待花开_zxy: 试试

    查看全部4条回复
  • 0bq36vod69xzd3kvmgtb

    老师您好!请教: 丈夫移情别恋,抛弃了我和女儿,作为离婚后的母亲,我自己尽量使得女儿从小到大一直都不缺失其父爱,只要有机会都让她和其父亲多接触,而委屈着自己。。。而如今已经成人的女儿已经养成了母亲就应该一直付出的心理习惯,现在想改变每每都会大战一场,母女关系搞的很僵,母女两人同时都感到极度受伤害,并且女儿把所有的怪怨、受伤全部都是加我一人身上,烦请指教我该如何改变?🙏

  • 小巴掌故事会

    老师讲的很好👍每一节课我都反复听,结合我自身结合老师的内容思考🤔……很受益。买胡老师这个课题的心理学课很值得,谢谢胡老师,希望在国内尽可能多的看见或听见胡老师这种接地气的心理学工作者,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国人经历了太多不好的东西,三观不正、心理🈶️诟病的忍会影响家庭、一代又一代的子女,这种诟病也许会影响整个家庭、社会...胡老师 希望您多传播这方面知识,多呼吁大众进而改变命运

  • 听友195008745

    购买课程需要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