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故事 283 云门文偃 未尝道着一字

禅故事 283 云门文偃 未尝道着一字

00:00
14:41

云门宗

云门文偃

未尝道着一字


云门文偃禅师,住云门山光奉禅院,是六祖的六传弟子,他自创一家宗风,号云门宗,是禅宗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

云门很小便跟志澄律师出家修行,他资质聪慧,机敏过人,侍奉志澄多年,十二部经差不多钻研殆尽。因对自己的禅德到底如何还不甚明了,便前去参谒睦州禅师。不料睦州才见他来便把门给关上了。云门上前轻轻扣击,睦州便问“谁?”,云门答道:“是我。”“作什么?”“我的事自己不明白,求大师指点门径。”睦州把门打开望了一眼便又关住。

云门就这样连续三天都到睦州禅师那里敲门。到了第三天,睦州刚一开门,云门侧身便往里挤。睦州揪住他大声喝道:“说!说!”,云门正要开口,睦州便把他往外推,嘴里还一边说道:“秦朝时的秦时輘轹鉆。”随后迅速把门一闭,结果云门的一只脚来不及抽出而被夹伤了。云门从此便领悟了禅的道理。

有一天,睦州让他去见雪峰大师。到了雪峰的禅院,正好遇上一位僧人出来,云门便上前问道:“雪峰大师在不在禅院?”

僧人回道:“上座今日上山去了。”

云门便跟这位僧人商量:“我给你一段话头,你等雪峰上堂时让他解答一下,只是不要告诉他是我留给你的。”

僧人满口答应,云门便教他说:“你等大家都聚集在堂前听老和尚讲法时便挺身出来,扼腕立地问他:‘这老头脖子上套的枷锁,干什么不赶快解脱?’”

等到雪峰上堂时,那个僧人便站出来照云门的吩咐演示了一遍。雪峰法听这僧人如此问他,便走下讲坛,拦胸把住道:“快说!快说!”那个僧人茫然不知所措,雪峰便一把将他推开说:“原来不是你的话。”僧人强辩说:“确实是我的。”雪峰大喝一声:“给我把绳棒拿来!”僧人一听,吓得两腿簌簌发抖,只好说了实话。雪峰便招呼众僧道:“大家到庄上把这位高僧迎取过来。”

第二天,云门来见雪峰,一照面雪峰便问:“到这地方来图个什么?”云门低头不语,两人心心相应,禅机契合,大有相见恨晚之意。以后雪峰便将禅宗的心法一并传授给了云门。

禅宗所说的菩提般若智慧,其主旨在于让众生遣除一切执著而达到无有烦恼的解脱境界。既然佛在众生中,心是真我,则宇宙万法不过是自心幻生的虚相,并没有真实性,因而不必贪恋,执著它们。坛经上讲“于一切法上无住,一念若住,念念即住,名系缚;于一切上念念不住,即无缚也。”

云门执著于“己事未明”之念,穷根问底,一定要弄个明白,这就是落于“紊缚”。云门损足是禅门中广为流传的一段佳话,其实,损足并不是云门开悟的阶梯,睦州关门时信口说“秦时輘轹鉆”这句不相干的话,目的也是把云门从“念住”中解救出来。云门开悟后教小和尚问“顶上铁枷、何不脱却”,说穿了就是去执著之念,追求广大自在、坦荡磊落的“无缚”之境。

云门得道后遍参诸方,广泛了解各种不同的禅宗门派,机锋更加险绝、雄辩,在禅林中享有极高的声誉。后来抵达灵树,竟与知圣禅师迎接首座的说法恰好吻合。事情是这样的:知圣禅师在灵树禅院宣讲佛法二十年,从来没有请过首座。他常对人声称:“我的首座现在已经出世了。”“我的首座目下正在牧牛。”“我的首座已经开始行脚了。”每每这样说的时候,大家都觉得莫名其妙。忽然有一天,他敲钟招集全部僧众,让大家到禅院门外迎接首座。待众人在门外聚齐,云门禅师刚好迎面而来。当然,这种传说未必实有其事,但它也表明了禅门中人对云门大师的敬仰之情。

云门禅师在灵树禅院开堂时这样说:“不要说我在这里蒙蔽大家,我是不得已才在众人面前现这一次丑,倘有个明眼人不过看作一场笑剧,我也顾不上这么多了。请问大家到这里来有什么事?你们还欠缺些什么?你们不要抢着问这问那,自己心里稀里糊涂一团黑。明天后天,事情还多着哩。你想弄清楚佛法的道理吗?都是因为你自己胡思乱想,再加上听到别人说这说那,才会不知所措。问佛问法,问上问下,想找到一个满意的答案,这都没有什么意思。心里存了这种刨根问底的念头已经是不妥了,何况还有落于言语迹象。可是不存一念就对吗?

你们也不要误解我的意思。我迫不得已,跟你们东拉西扯,但这已遮蔽了你们自己的佛性,你们如果再错上加错,寻言逐句,你问来我答去,口头上是沾了点小便宜,离真正的佛法却相去愈远了。究竟到什么时候才能领悟禅旨?佛法如果真在言语之中可以求得,三乘十二部经难道说不是言语?为什么还要讲什么教外别传?如果佛法可以通过学习、理解、互斗机锋的智慧而获得,那为什么高人圣僧的种种演说如云腾雨注,可他们还是遭到呵斥?所以我说要靠言句悟道,那可是离明心见性还有十万八千里。

话虽这么说,如果一个人真能悟透这中间的道理,他可以作到谈火而不烧伤自己的口,整天说这说那,却未尝挂于唇齿,未尝涉及一个字;就好比天天穿衣吃饭,却不曾碰过一粒米,不曾挂过一缕丝。当然上面这些话只是我自己的一家之言,真正的佛法还得靠自己去体悟才行。若照贫僧的理解,靠言词呈示机锋实在是白费心思。”

云门这段话整体看来正是比较显豁的,值得注意的是“终日说事,未尝挂着唇吻,未尝道着一字”这句话。既然“终日说事”,怎么又能“未尝道着一字”呢?似乎有些矛盾。这我们得从释迦牟尼谈起。禅宗有一个比较有名的话头是“世尊说法说了四十九年,不曾说过一个字。”我们知道,禅师对弟子的接引与开示是应机与法,如果有人来问佛法或禅道,这是一个机缘,简言之叫来机;禅师应来机的需要,针对提问者的个性、禀赋,功力对他具体说法,就好比应病与药,根据病人的病理状态对症下药,一个医生给病人开方、用药本身没有成见,也就是说他开给病人的不是一个关于“药”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概念;同样,佛的说法也是针对求道者的执著、需要、悟性的实际情况而言的,佛自己并没有主观的说法,所以说“佛虽然说法有四十九年之久,却没有说过一个字”等于是说没有主观地说过一个字。世界上没有一种可以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佛法的传授重视个别的开导而不主张公开的说法,因为公开的说法就好比是给所有的病人服同一种药物。云门上面说的那句话差不多说的是同样的道理。或者换一种角度可以这样理解:不可言诠的是作为本体的佛性、自性,但本体之用的宣示却可以不避言路,语言文字可以描述明心见性的境界(用),但这种描述不是这种境界本身(体),正好再好的游记都不是山水名胜本身一样。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云门禅师才又特别强调“须是实得恁么始得。”


所谓“灯录”,乃是“传灯录”的简称。这是记载禅宗历代法师传法机缘的典籍.灯能照暗,禅宗代代相授,以法传人,用续接灯火来比喻代代以心传心的传承形式。


“灯录”是禅宗创造的一种史论并重的文体,它以本宗的前后师承关系为经,以历代祖师阐述的思想为纬,发端于唐代的禅宗史书:灯录文字语言透彻洒脱、新鲜活泼、简要精练,公案语录、问答对语趣味盎然、脱落世俗,所以深为僧俗所喜读——作为一种精神享受。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 与百万人一起学习佛陀的智慧和慈悲。

主播:史壮宁,山西卫视主持人,文史专栏作者,研读佛学二十余年,素食,持戒。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353008iqwn

    👍👍👍👍👍👍👍👍👍👍👍

    史壮宁 回复 @1353008iqwn: 谢谢

  • 大小倚心

    顶礼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