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5:6-11岁儿童中期性别文化:丁丁播音

095:6-11岁儿童中期性别文化:丁丁播音

00:00
09:08

性别分化


儿童在儿童中期对性别角色的理解加宽,同时他们的性别同一性(将自身视为男性或女性)也发生变化。我们将看到发展对男孩和女孩来说是不同的,并且在不同文化中也有相当大的差异。


这一节包括以下内容:性别刻板印象信念、性别同一性和行为、文化对性别分化的影响。


性别刻板印象信念


在学龄期,儿童扩展了早期获得的性别刻板印象信念,随着儿童更多的思考人们的性格特征,他们将一些特征视为某性别的典型特征。例如,他们认为“坚韧”、“ 攻击”、“ 理智”、“ 统治”是男性化的特征,“温柔”、“ 同情”、“ 依赖”是女性化的特征。这种刻板印象随着年龄而稳定增长。


儿童通过观察性别差异,以及成人对待他们的方式,产生了这些区别。例如,父母对女孩使用更加直接性的语言(告诉儿童做什么),如“你一定真的很喜欢你的工作!”之类,而较少鼓励女孩自己做决定,很少在表扬他们的时候表达对女孩的信心。


在进入小学后很短的一段时间后,儿童能弄清楚哪些学科和技能领域属“男性”,哪些属“女性”。他们认为阅读、艺术、音乐对女孩来说更强些,而数学、科学、体育和机械技能对男孩来说更强些。


这些刻板印象,促发了父母和教师的观点与行为,影响儿童对某些学科的偏爱,进而影响到他们学的如何。正如我们在关于自尊的讨论中所阐述的那样,男孩感觉比女孩在数学、科学、体育方面更有能力,而女孩感觉比男孩在语言技能方面更有能力。


此外,女孩似乎采取一种更加宽泛的刻板印象认为男性比女性更聪明,她们将此该刻板印象应用到自身。


在对超过2000名来自不同文化二到六年级儿童(东欧、西欧、日本、俄罗斯、美国)的研究中,女孩持续保持对男孩比男孩高的学习成绩。尽管意识到自己有较好的表现,他们并没有报告对能力的更强信念。与男孩相比,女孩对他们的才能打了折扣。显然,学习才能的性别刻板印象发生在世界许多地方


虽然学龄儿童意识到许多刻板印象,但是他们对男性和女性能做的事有着灵活的观点。随着他们形成整合冲突性社会线索的能力,儿童意识到人的性别不一定就预示着他或她的人格特点、活动和行为。


到学龄期末,儿童认为性别分化更多地受社会影响而不是生物学影响。但是,承认人们能够跨越性别界限并不意味着儿童总是赞同这样做。他们苛刻地判定某些反常行为-例如男孩玩洋娃娃、穿女孩的衣服以及女孩行为喧闹粗鲁。尤其是当男孩涉及这些“跨性别”的行为时,他们无法忍受,认为他们近乎于犯罪那样坏。


性别同一性和行为


儿童中期男孩和女孩的性别同一性有着不同的发展路径。从三年级到六年级,男孩倾向于增强对“男性”人格特质的认同,而女孩对“女性”特质的认同则下降。虽然女孩仍然倾向于“女性”一侧,她们比男孩更加可能将她们描述成拥有“其他性别”的特征。


这种差异在儿童活动中也很明显,当男孩往往坚持“男性”追求时,女孩儿则有大量可供选择的体验。除了烹饪、缝补、照顾小孩,他们还参加有组织的运动队、进行科学项目的研究、在后院里建造堡垒。女孩比男孩更经常考虑从事另一性别刻板印象的工作角色,例如女消防队员和宇航员。


这些趋势是由于认知和社会力量综合作用产生的。两种性别的学龄儿童都意识到社会给“男性”特征赋予更多的特权。例如,他们评价认为“男性”职业比“女性”职业有更高的地位。来自成人和同伴的信息也有影响力。在前面内容里,我们看到父母特别关心男孩性别角色的一致性。一名行为类似男孩的顽皮女孩,可以涉足男孩的活动而不失去女性同伴地位,但是一名男孩如果和女孩一起玩,则他有可能遭受嘲笑和拒绝。


文化对性别分化的影响


虽然刚才所述的性别差异在西方国家是典型的,但并不适用于世界各地的儿童。在男性和女性角色差异特别大的文化和雅文化中,女孩则较少体验到“男性”活动。当社会和经济条件使男孩需要从事“女性”任务时,他们的人格和行为刻板印象就较少。


例如,在肯尼亚的小农场中,母亲在园子里工作4到5个小时。她们将照顾幼小儿童、照看烧火、洗碗等家务留给哥哥姐姐。因为两种性别的儿童都承担这些责任,女孩从“女性”任务的完全责任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和同龄人交流。更强的独立性,导致她们比其他乡村和部落文化中的女孩在支配性、果敢性、嬉戏打闹等方面得分更高。相反,男孩的照看责任意味着他们常常参与到助人和情感支持中去。


这些发现是否意味着西方文化中男孩应该被分配更多的“跨性别”任务?这样做的结果并不直接有效。研究表明当父亲持有传统性别角色信念而他们的儿子从事 “女性”家务活时,男孩会经历父子关系的紧张,感觉到责任的压力,并自认为缺乏能力。因此父母的价值可能需要与任务作业保持一致,从而使儿童获益。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