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 《申报·自由谈》| 鲁迅的专栏

57. 《申报·自由谈》| 鲁迅的专栏

00:00
17:16

重读鲁迅,今天是第五十七期。

 

鲁迅的微博专栏 

我们今天要读鲁迅的作品集《伪自由书》,收录了1933年1月到5月的43篇杂文,因文章都是发表于《申报·自由谈》上而得名。

这大概是鲁迅一生当中最系统的、最出名的一个专栏。

 

民国时期,最有影响的报纸,一是上海《申报》,一是《上海新闻报》。《申报》,是1872年英商在上海创办的,1916 年起由史量才独家经营,于1949年停刊。

《申报·自由谈》之所以有名,一是因为大家都知道,二是因为稿费。据说,据说,民国时期文人写稿,稿费最高的,一位是在《新闻报》上连载小说《啼笑因缘》的张恨水;另一位,就是为《申报·自由谈》写专栏的鲁迅。

 

鲁迅在《申报·自由谈》开专栏写稿,这说明真正的思想家从不忽视大众传媒。

事情的起因是因为郁达夫。在《伪自由书》的《前记》里,鲁迅详述了自己为什么要为《申报·自由谈》撰稿。原来,因为《申报·自由谈》的编辑黎烈文约郁达夫写稿,郁达夫就拉鲁迅开专栏。鲁迅回顾了一下他跟郁达夫的关系,说他一向讨厌创造社的人,郁达夫是例外,因为郁达夫脸上看不出那种“创造气”。这意思大概就是没有那么骄傲、那么盛气凌人。

 

但我想,郁达夫的约稿只是诱因,关键还是在1933年,鲁迅觉得他有必要用化名在最大的公众平台——市民报纸当中发声。鲁迅说,

这些短评,有的由于个人的感触,有的则出于时事的刺戟,但意思都极平常,说话也往往很晦涩,我知道《自由谈》并非同人杂志,“自由”更当然不过是一句反话,我决不想在这上面去驰骋的。我之所以投稿,一是为了朋友的交情,一则在给寂寞者以呐喊,也还是由于自己的老脾气。然而我的坏处,是在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常取类型,而后者尤与时宜不合。

 

为什么我要抄这段文字呢?

因为鲁迅的这段自白,对于读书人用公众平台发声,是一个提前的、非常有远见的声明。

第一,《自由谈》不自由。舞台越大,自由越少,所以曲里拐弯,笔法隐晦。

第二,不是同仁杂志、专业阵地,所以有时候无法深入。比起《坟》、《热风》、《华盖集》,《申报·自由谈》的专栏确实谈不上太深刻。但是,受众广,看的人多。

第三,尽管不自由,曲里拐弯,尽管有时候不够深刻,但关键地方鲁迅说自己“老脾气”,“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常取类型”。不合时宜也没有办法,因为他是鲁迅。

所以,在中国的报业史和传媒史上,鲁迅的《申报·自由谈》自有其特殊的意义。

 

《自由谈》不自由 

我们先看第一个特点,《自由谈》不自由。

那么怎么“在平衡木上跳舞”,“铁笼子里耍贱”呢?鲁迅的老方法就是讽刺。他的讽刺在《自由谈》里发挥到了新的境界。有一篇文章叫《逃的辩护》,讲学生请愿。

自前年冬天以来,学生是怎么闹的,有的要南来,有的要北上,南来北上,都不给开车。待到到得首都,顿首请愿,却不料“为反动派所利用”,许多头都恰巧“碰”在刺刀和枪柄上,有的竟“自行失足落水”而死了。验尸之后,报告书上说道,“身上五色”。

这里的首都指的是南京。

 

还有更精彩的。鲁迅引了《大晚报》上一篇叫《乡民被警察镇压》的报道:

“陈友亮见官方军警中,有携手枪之刘金发,竟欲夺刘之手枪,当被子弹出膛,饮弹而毙,警察队亦开空枪一排,乡民始后退。……”

鲁迅说:

“军警”上面不必加上“官方”二字之类的费话,这里也且不说。最古怪的是子弹竟被写得好像活物,会自己飞出膛来似的。但因此而累得下文的“亦”字不通了。必须将上文改作“当被击毙”,才妥。

鲁迅先生太书生气了。全文最关键的,就是“当被子弹出膛”的“被”字。

 

鲁迅1933年在现代杂志上发表过一篇文章,叫《小品文的危机》,收在《南腔北调集》里。鲁迅主张小品文的生存,就是挣扎和战斗。他说:

到五四运动的时候,才又来了一个展开,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这之中,自然含着挣扎和战斗,但因为常常取法于英国的随笔(Essay),所以也带一点幽默和雍容;写法也有漂亮和缜密的,这是为了对于旧文学的示威,在表示旧文学之自以为特长者,白话文学也并非做不到。以后的路,本来明明是更分明的挣扎和战斗。

生存的小品文,必须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但自然,它也能给人愉快和休息,然而这并不是“小摆设”,更不能抚慰和麻痹……

这是鲁迅对于现代散文,尤其是杂文小品的希望。可是后来,中国散文的发展未必都像鲁迅所指的这个方向。

 

我们研究后来中国散文的发展趋势,发现鲁迅这种像匕首一样的传统,似乎独此一家,罕见后人。是不是鲁迅的散文就不传了呢?不是。

鲁迅虽然过世了,学习鲁迅的作家也不太成功,但是鲁迅的精神、笔法、文风,却渗透在中国当代文化的发展当中。

我们以“吃瓜群众”为例。朝阳群众,这是从正面意义上揭发、检举的群众概念,加上了“吃瓜”这两个字,就是在批评麻木的看客。这中间不就是鲁迅精神无形的存在吗?

 

何为幽默? 

鲁迅在《申报·自由谈》里还有专文谈《从讽刺到幽默》。

其实这个问题,我自己也写过文章,我的理解是:讽刺是有目的的,带感情的,有明显的批判对象;幽默是没有功利的,是主要诉诸理性的,也没有特定的批判目标。我常常以方成的漫画《武大郎开店》和华君武的漫画《戒烟》来说明两者的区别。

 

但是鲁迅对于30年代文坛幽默风却有不同的解释,他说,

他所讽刺的是社会,社会不变,这讽刺就跟着存在。

然而社会讽刺家究竟是危险的……但倘不死绝,肚子里总还有半口闷气,要借着笑的幌子,哈哈的吐他出来。笑笑既不至于得罪别人,现在的法律上也尚无国民必须哭丧着脸的规定,并非“非法”,盖可断言的。

我想:这便是去年以来,文字上流行了“幽默”的原因,但其中单是“为笑笑而笑笑”的自然也不少。

简而言之,鲁迅认为幽默是人们不能讽刺了,所以只好幽默。

 

鲁迅还写了一篇《从幽默到正经》。他又预言了:

我实在恐怕法律上不久也就要有规定国民必须哭丧着脸的明文了。

为什么?

但不幸东省沦陷,举国骚然,爱国之士竭力搜索失地的原因,结果发见了其一是在青年的爱玩乐,学跳舞。

所以发展下去,娱乐、笑也不可以了,幽默也不可以了。

 

如果真的饭桌上连段子都不可以讲了,这是怎么一个前景呢?

我们下期会讨论鲁迅和胡适的一个争论。 


预习通知 

下期主讲文章《王道诗话》、《光明所到》、《出卖灵魂的秘诀》,出自短评合集《伪自由书》。

拓展阅读

胡适《日本人应该醒醒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MadMadRain15

    许老师,重读鲁迅是这个夏天最有意义的一堂课,很幸运能与之共同渡过。祝您教师节快乐!

  • 浪子中华

    1.“第一 , 《 自由谈 》 不自由。 舞台越大 , 自由越少 , 所以曲里拐弯 , 笔法隐晦。 ”许老师,深谙此道,偶尔点评几句,感觉挺给力的2.跟着老师的预习作业来读非常有感觉,许老师是别人家的“语文老师”,当年读书时能遇到这样的老师估计对文学会更有兴趣。

  • 一丛令箭

    饭桌上的段子也不敢讲了。是呢,有手机盯着,哪敢呢。

    此事楞严常露布 回复 @一丛令箭: 老毕……

  • catherine_顾

    每次都是期待许老师快快更新,但心里又怕看见更新,因为每更新一集就知道离结束越来越近了

  • 吴均_yd

    祝老师教师节快乐

    浪子中华 回复 @吴均_yd: 对哦,教师节,快乐~同学们你们也好

  • 13761319bqo

    謝謝許子東老師。

  • 鎮宅神貓_gc

    你們都在於我們是否在我身邊

  • 一壶酒一张琴一溪云

    原来这被字句来自申报啊

  • 一丛令箭

    越往上听越上层楼,风雨峥嵘,波谲云诡,鲁迅的一生果然是战斗的一生。

  • 重庆南路160弄1号

    许老师家是浙江人,所以“申”读“新”的,宁波人还把“张”读成“蒋”,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