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的朋友,您好,我是钱文忠。
今天我接着为您讲佛,今天要开始的是第50讲。在第50讲,以及接下的一两讲当中,我要为大家讲述在早期佛教史当中非常重要的频毗沙罗王,以及王舍城的故事。无论哪一种宗教,或者哪一种学说,它往往会和某个政治人物,或者某一个地方,某一个城市有特殊的关系,佛教当然也不例外。
在早期佛教史上,就有像频毗沙罗这样的几位国王,对佛教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就有像王舍城这样的城市或地方,和佛教发生了非常特别的关联。
我们在前面一讲讲到迦叶三兄弟,带着一千名弟子集体皈依了佛陀,成为佛教的僧人。这当然就使佛陀的声望一下子高涨了起来,消息也开始在周围传播开来。梵文和汉文系统的佛教资料,以及巴利语系统的佛教资料,都对这种情况有所记载,但也有所不同。根据梵文和汉文系统的佛经记载,佛陀的声望在很短的时间里面就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个声望就传到了摩揭陀国的频毗沙罗王那里。
听众朋友们也许还记得,我们前面提到过这位国王,大概在释迦牟尼成佛之前的六七年,当时还是悉达多太子的佛陀离家出走,走上了去寻求觉悟,寻求正法的道路。而那个时候,他曾经见到过频毗沙罗王,频毗沙罗王曾经和佛陀相约:如果佛陀成就了正等觉(成佛),那么频毗沙罗王就邀请佛陀到摩揭陀。
所以佛陀前往摩揭陀,就是去履约。当然,毫无疑问,背后也有这种考量,希望佛教能够得国王这样强有力的政治人物的支持。而这一次去和频毗沙罗王履约就非常重要。
国王看到了佛陀弟子众多,而且在这弟子当中就有很多像迦叶家的老大这样早已成名的,并且年龄还大于佛陀的弟子。国王大为惊讶,就询问迦叶改宗的原因,同时又请佛陀开始法喜充满(佛教用语,意为非常喜悦)。
频毗沙罗王想起王舍城内有一片名为迦兰陀的美丽竹林。他就打算在这里建造一座精舍来供养佛陀,佛陀欣然接受。而竹林精舍就是佛教史上第一座寺院,它叫精舍,也是寺院的一种。我们一般认为竹林精舍就是佛教史上的第一座寺院,所以在佛教史上当然非常重要。
佛陀就带着一千多名弟子,从此过上了集体修行的生活,僧院的生活应当是以此为开端,所以竹林精舍那就很重要了。
我国的著名学者陈寅恪先生,曾经专门写过文章,他提出竹林精舍这样的名字,随着佛教传进了中国,对中国产生了大家意想不到的影响。比如我们知道魏晋南北朝有著名的竹林七贤,大家还都记得这七个朋友都是各有特色,但又具有基本的共同点:经常相聚。
竹林七贤,并不一定是说他们相会的地方也长满了竹林。按照陈寅恪先生的意见,这就是受到了佛教的影响:用佛教的一座最著名的寺院的名称来称为他们相聚的地方。所以称他们为竹林七贤,灵感来自于竹林精舍。这虽然是旁话,但绝不是闲话。
佛陀的名声当然就越来越大。在摩揭陀国的首都王舍城内,大家都知道佛陀。在这一时期,佛陀最大的收获是又收到了两位重要的弟子。这两位重要的弟子,熟悉佛教的朋友们都是对他们的名字都是如雷贯耳,一个是舍利佛,一个是目犍连。
这两个弟子都是已经成名的修行者,名声也很大,而且博学多闻,都是当时的大婆罗门,各自都拥有自己的修行团体。每个人都有上百名的弟子,这两个人还居才自傲,自恃很高的。平时连自己的师傅叫删阇耶也不一定瞧得上。所以他们虽然也听说了佛陀的名声,但内心并不以为然,对佛陀刚开始时候没有特殊的尊敬。
有一天,舍利佛在王舍城的街上,看到了佛陀的弟子,就是最早的五比丘之一阿说示,看到了他正好在托钵乞食,心里一动,因为阿说示非常的安详,非常的庄严,这给人感觉不一样。所以舍利佛心里一动,就向他打听你是谁的弟子?他说我是佛陀的弟子。佛陀的教义是什么?向阿说示打听。阿说示对舍利佛进行了提纲契领的解说。
舍利佛当然是非常聪明的人,已经有修行的基础了,所以听后大为叹服。他跑回去以后,就告诉了目犍连。第二天,这两个人都带着各自的弟子到竹林精舍拜见佛陀,深入交谈以后,也皈依为佛门弟子。佛陀对舍利佛和目犍连是大为赞扬的,对他们的评价也非常非常高。佛陀在频毗沙罗王治下的王舍城,收获是非常非常大的。
巴利语佛经当中的描写就更为详尽一点。根据律藏《大品》的记载,佛陀收下了迦叶三兄弟和他们的一千名弟子。佛陀带着这些弟子在迦耶顶住了一段时间,就前往王舍城。
到了王舍城,摩揭陀国王频毗沙罗,就带领12万婆罗门长者前来拜见。长者们一下看见,佛陀和优楼毗罗迦叶,也就是三兄弟里边的老大在一起。这些婆罗门一下没法判断,谁是老师和长者,因为优楼毗罗迦叶的年龄比佛陀还年长,而且当年的名望也非常高,所以到底谁领导者,这些婆罗门一下子心里没有底。
佛陀看出了他们的心思,就问优楼毗罗迦叶说:“你为什么放弃了拜火?”优楼毗罗迦叶就回答到:“拜火,我们拜火的回报,我们崇拜、祭祀火的回报是色、声、香、味和妾妃(女人)。我看到,我现在已经了解到,这些世俗的东西都是污染,所以我们不再热衷于败火,我们放弃了拜火。”
说完以后,他拜倒在佛陀的足下,对大家说,当然旁边人也都听到了,说:“世尊,您是导师,我是弟子。”那么频毗沙罗王带领了那么多婆罗门长者,一下就震撼了。佛陀利用这个机缘为他们讲法,频毗沙罗王当即表示,要终身皈依佛陀,也请佛陀和这些比丘接受自己的供养,约大家明天吃饭。佛陀又以沉默表示同意。大家还记得耶舍得父亲,请佛陀和耶舍到家里吃饭,佛陀也是以沉默表示同意。
第二天上午,佛陀手持一钵,和一众比丘们进入了王舍城。路上,婆罗门教的大神帝释天化作一位婆罗门青年,为佛陀唱起了战歌。频毗沙罗王亲手侍奉佛陀和比丘们用餐。饭后,国王用金罐盛水,让佛陀洗手,并且将离城不远也不近的竹园赠送给佛陀和比丘居住。
而在王舍城里边,我们讲到过,佛陀最重要的收获是收到了舍利佛和目犍连两个重要的弟子。关于他们成为佛陀弟子的经历,巴利语佛经的描写似乎更特别一点。
巴利语佛经讲,有一天上午,最早的五比丘之一阿说示到王舍城乞食。舍利佛看到他举止端庄,目光低垂,无比安详。心想这个人了不起,他就在旁边安静的等着阿说示乞食完毕,上前请安问好。
然后就问说:“朋友,你诸根清净,皮肤光洁,你跟随谁出家的啊?老师是谁啊?通晓什么法啊?”大概在古代印度人的这个心目当中,一个人如果听闻了或者修习了特别好的法,他会产生由内而外的美容效果,尤其是皮肤会变得特别好。这样的记载在佛经当中比比皆是。
阿说示就告诉舍利佛,我的老师是释迦族之子,但是他非常谦虚,他说我出家不久,他是佛陀最早的五弟子之一,但他很谦虚,他说我出家不久,还没有能力详尽的为你说法,我只能简单的表述:
“诸法(世间万物万事)是从因生。如果说明白了它们的因,也就说明白了它们的灭。”
舍利佛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他一听到这么简单的说法,就领悟了:世间万物有生必有灭。他马上就感觉到他是遇到了前所未见的真理,他的烦恼在瞬间消尽。
所以舍利佛马上去见目犍连,因为这两个人曾经相互约定的,说谁先能够得到不死的智慧,就要告知对方。他马上就按照约定去找目犍连,目犍连看到他就说:
“舍利佛,好朋友,你诸根清净,皮肤光洁,莫非已经达到了不死!”
舍利佛就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目犍连。目犍连在瞬间也得到了一种特别的感悟,于是他们去拜佛陀为师,并且还带着自己的弟子一起到竹园精舍皈依了佛教。
在巴利文里就有这样的描写,说佛陀在竹园远远的望见舍利佛和目犍连走来,他就对身边的比丘们讲:“这里走来的两位朋友将成为我的大弟子。”佛陀很喜欢他们。
巴利语佛经当中还捎带着一笔,挤兑了一下舍利佛和目犍连的老师删阇耶,说当删阇耶听到自己最重要的两位弟子改换门庭,皈依了佛陀以后,当场口吐鲜血。
那么,这一讲我就为您讲述到这里,感谢您的垂听!我是钱文忠,我在喜马拉雅等您。
欢迎加入佛学兴趣爱好交流群,分享你的听课感受,与佛友们读经、抄经打卡学习,学佛路上不孤单。【添加课程小助手:xptmemeda,即可进入学习交流群】
感恩钱教授精彩讲述分享
感谢钱老师。让我感到了生活中的佛。
感觉钱老师研究之功底非要深厚 秉承了季老的才学和精神
钱教授太幽默了,呵呵,由内到外的美!
讲的太好了,以前不明白的地方,现在有所了解。
真的,前两天听到这里,今早妹妹说我看起来容光焕发 感恩钱文忠老师,功德无量
聆听钱教授的声音是种享受。
感恩钱教授精彩讲述分享
讲解细致明透!
感谢钱老师的讲解
1302918kfau 回复 @红尘_ka: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