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琴为心音】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154.【琴为心音】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00:00
20:24

本期文稿 


今天起,我们再来说一个中国人传统的乐趣,大家平常讲琴棋书画师酒花,琴是排在第一位的,我相信谁都能说出几个跟琴有关的典故,像高山流水遇知音,这不是耳熟能详嘛,司马相如一曲《凤求凰》,打动卓文君的芳心,这也是大家知道的千古佳话嘛。所以呀中国人琴韵袅袅,琴心绕梁,这都是我们存在而不自知的事。今天咱们就来说说这个琴,我们今天可以听见西洋的交响乐,也可以听见随身听里各式各样的歌曲,这一切一切我们听懂了什么呢?


 当然,中国人讲琴,最早讲的只是古琴,北宋的古琴家崔尊度写过一本《琴笺》,他说“颐天地之和,莫先于乐;穷乐之趣,莫近于琴。”也就是说天地之间和谐的那种大欢乐,没有比音乐表达的更完整的,因为它和谐。而音乐里面最大的乐趣,你可以从古琴中寻觅得到。虽然我们现在也见过钢琴,大提琴,小提琴,但是我们还是从中国的古琴说起吧。


 《礼记·乐记》里面说,“舜做五弦之琴”,最早的琴弦只有五根。蔡雍在《琴操》里面也说过伏羲氏做琴。琴是为了让人自己自律的,也就是说修身理性的,过去是说有很多琴与秩序(外在的秩序、内在的秩序)之间的关联。这五根弦都是什么呢?《琴道》里面记载过,“五弦第一弦为工,其次商、角、徵、羽。文王、武王,各加一弦,以为少宫、少商,下指七弦,总会枢极,族裔通万物而考治乱也。”这个话的意思就是工商角徵羽,加上少宫,少商,从五弦到了七弦。大家看琴的出身,琴以载道,肃穆的近乎玄妙了。我们不去讲它原来考治乱呀,正身心呀,为什么一开始带着那么多道德理念,咱们讲几个故事,看一看泠泠七弦上流出来的音乐,能够给我们什么样的启。先来说一个大家熟知的典故,对牛弹琴,这大家说还用讲吗?不就是比喻说话不看对象,对愚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吗?其实这个故事很长,如同古琴,我们有熟悉的内容,但一定有你陌生的部分。


 东汉末年有一位大学者,叫牟融,精通佛学,有一次他给儒生们讲学,上来就讲尚书诗经,想通过经典来阐述佛理,讲着讲着儒生们就不乐意了,大家觉得我们是来听你讲佛经的,为什么都讲儒家的经典呢,我们已经读得很熟了呀。牟融给他们讲了一个故事,他说春秋时候有一个琴艺非常好的人,叫公明仪,有一次他带着自己的琴去访朋友,路过旷野,看见山高水长,丽日朗朗,有老牛在地上懒洋洋的吃草,还有小牛在四周跑跑跳跳,公明仪就觉得特别欣慰,想着这么美妙的精致,我对谁弹琴都是抒发心智,怎么就不能给牛弹弹琴呢?所以他就坐下来,对着牛弹了一曲特别动人心弦的《清角》。他谈得专注,用情,自己心意彷徨,感动不已,结果抬头一看那老牛小牛无动于衷,都不抬眼看他一下。我们知道的对牛弹琴大概就到这里吧,但是故事并没有完结,公明仪就想,对牛弹琴牛无动于衷,这究竟是牛的愚蠢还是人的过错呢?我能不能换一曲他听得懂的给他弹呀,所以他就试着用古琴模仿蚊蝇之生,你想那些牛虻啊,那些个蚊子呀,那些个能来叮牛的,嗡嗡嗡,嗡嗡嗡的声音,他弹出来了,围着那个牛的耳朵在那缭绕回旋。牛突然就有了知觉,他发现牛都竖起的耳朵,非常警惕,尾巴开始啪啪横竖的打着,像是轰赶着牛虻。接着他又弹了一种孤独之鸣,也就是模仿失群的小牛犊寻找妈妈的声音,这个声音一弹出来,他发现牛真的动起来了,掉尾奋耳,蹀躞而听,什么意思呢,啪就掉过身来,耳朵就支愣起来,步履仓惶,四周一边找着走丢的小牛犊,一边在寻找着的声音。见到这个时候,公明仪忽然明白了,牛听琴也会动心动容的,关键你是不是弹了他能听得懂的曲调。牟融讲完了这个故事以后,就跟大家讲,你们都是儒生,我如果直接讲佛经,就相当于对牛弹琴,我现在通过你们熟悉的儒家经典,来阐释佛家的仪礼,这是你们熟悉的,你们能够按照学术逻辑推导下去的,你接受起来岂不容易很多。


大家看看,对牛弹琴,我们熟悉的故事,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呀,动物尚且为琴所动,我们如果愿意聆听,那么应该离会心更近吧。上古以来,礼乐是一体的,孔子一直都主张礼乐兴邦。君子的人格理想,孔子认为呢要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个话我们以前讲儒家经典的时候说得很多,那这个艺是什么,六艺之中,不仅有秩序的规范,也有君子精神遨游的寄托。大家知道吗?孔子可不是一个板着面孔的老夫子,他本人精通音律,一辈子都和音乐相伴相随,他当年周游列国的时候写过《将归操》,表达自己对家乡故土的思念,路过幽谷看见兰花,就埋在那些杂草乱丛中,他也写过《猗兰操》,替兰花鸣高杰之志,也感慨自己生不逢时,其实孔子写过的琴曲都是他内心的表达。什么叫操呀?刚才说的《琴道》中讲过,君子一辈子有不同的境遇,如果是在穷则独善其身,因为贫困而不失操守的情况下写出来的曲子,就叫操。操听起来会是那种鸿雁,轻乐,悲泣的发声,往往是人生低回,悲壮,坚持,这样的一种内涵。而人要是达则兼济天下,顺畅发达的时候呢,就无不通畅,这个时候写出来的曲子就叫畅,如果说操多为悲音,那么畅就很多是通达之声。


孔子当然一生坎坷,我也没有听说过他写过什么畅,他写的好像都是操,大家知道吗?孔子学琴也有不少故事,他当年向鲁国著名的琴师师襄子学琴,一首琴曲学十几天还不要求更新,师襄子就跟他讲,说你每天练琴练的这么认真,这首曲子学的差不多了呀,我们往前更新吧。孔子说“丘已习其此曲也,未得其数也”,我是了解这个曲子了,但是尽善尽美的演奏技巧我还没有学到呢,再缓一缓吧。又练了几天,师襄子说,你现在已经得到技巧了,咱们再往前学吧。孔子又说,“丘未得其志也”,是啊,现在我弹奏的技巧固然娴熟了,但是还没把握曲中的深意,不知道它寄托的志向何在,那怎么行呢,继续练习。再过几天,师襄子说,你已经得其志了,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说,“丘未得其为人也”,我是终于悟出它的寄托所在了,但是我一定还要向琴曲追问,这背后是什么人才有这样的寄托呀,所以他继续练曲不已,又练了几天,终于自己喟然长叹,他说我终于看见这个人了,他是一个高瞻远瞩,志向远大的大丈夫,这个人肤色很黑,目光如炬,放眼天下,这么一个统治四方诸侯的王者,如果不是周文王还能是谁呢?他的老师师襄子听了以后,立刻离席,给孔子深深鞠躬,说您说对了,记得我学这个曲子的时候,老师曾经告诉我,曲名就叫《文王操》。大家现在可以去读《史记》的原文,这个故事就记载在《史记》里,这个里面反复的写,老师都催问往下学了,但是孔子说不行呀,了解曲子但技巧不熟,技巧熟了,不知寄托何在,明白寄托了,还没悟出何人所作,一次一次的推迟,一次一次的追问。


 现在学琴的孩子,从一级到十级,一级一级的赶考,一首曲子刚学会,家长就会跟老师说,能演奏就行了,咱们教新的吧,孩子还要考级呢,其实咱们现在写的,真的是越来越技巧化了,且不说这个曲子里的情怀寄托,其实可能连技巧这个层级我们都没有练熟,也就是说琴为心音,你要是不把一颗心深深地沉在曲子里面,怎么能够了解曲子里面的托付呢?


 听琴悟琴,要想得雅趣,不妨像孔子学琴那样,慢一点,慢慢赶,慢慢悟,咱们上学主科的功课已经够赶,咱们上班,大家的项目职业已经够赶了,那么孩子学琴,大人听曲,我们真的还要那么赶吗?说说听琴的事情,就为了让我们慢下来,找到一个人自己的生命,跟听的这个曲子里面的一种懂得,其实,现在有太多的人,我们上班的时候,车里面也放的音乐,我们走路的时候也戴着蓝牙耳机,音乐可以无所不在了,你说它跟我们生命真的能达成一生的陪伴吗?


上个世纪80年代,著名的作家史铁生先生写过一篇小说《命若琴弦》,这篇小说之所以被大家熟知,是因为陈凯歌导演把它拍成电影,叫做《边走边唱》。这个小说写了一位盲人琴师,他整天走乡串户,以弹琴说唱为主。这个师傅是一个盲琴师,他还带了一个盲琴师。小盲琴师从小没有看见过世界,心里就燥呀。他听着自己的师傅天天这么弹,天天这么走,他就总想着我什么时候才能看得见世界呀,我现在还这么小,我这辈子能复明吗?老琴师告诉他能啊,你的琴槽里面就藏着那个让眼睛复明的秘方,但是你要每天认真地弹琴,认真地唱,你只要走的路足够多,唱的也足够多,时间久了,那个琴弦就会断,一根一根断下去,断到一千根琴弦的时候,从琴槽里拿出个药方,就可以看见世界了。那就抱着这个信念,小琴师每天刻苦练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琴弦就一根一根的被他弹断,师傅去世了,小琴师也成了成年人,他的琴艺越来越精湛,越来越多的人听过他的曲子,他也越走越远,他也声名在外,他心里面那些寂寥,还有他对光明世界的那种想象渴望,都倾注在他的琴弦上。岁月流失,直到这个小琴师熬的像当年的师傅一样苍老,终于有一天他弹断了第一千根琴弦,他就很着急的去摸琴槽,果然里面藏着一张纸,他把这张纸拿出来,让别人读给自己听,等着重见光明那一刻的奇迹,看到这张纸的人都默然不语,他们不忍心告诉他,那只是一张白纸。命若琴弦,当一千根琴弦弹断的时候,这一辈子的辛苦也就走到了尾声,这一生虽然没有见过光明但抱着对光明的憧憬,这一生其实弹断第一千根琴弦的时候,多少山水,多少人性,都已经在弦上懂得了,而就在他边走边唱的过程里,又结缘了多少人呢,其实这个时候,他已经得到了光明的意义。


 大家想想看,这是不是一个很好的故事呀,可以说琴真的跟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有关,弹琴的人如此,听琴的人也如此。中国过去有个说法,叫君子无故不撤琴色,其实书跟琴都是一个人一辈子能带在身边的。传统文人的桌案叫做左琴右书,左手有一架简陋的古琴,右边有自己的书,这不需要有太大的书斋,有很多文人就是自己的床上左边放琴,右边放书。其实对今天的人来讲更简单了,哪怕你就是左边放着耳机,蓝牙,能够听的所有的曲子,古今中外,爱听什么听什么,右边放着你可以休闲读的东西,都算是左琴右书,我们的条件是比古人要优越多方面,但是我们的心情还能像陶渊明说的那样,“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吗?也就是说琴和书,是用来消忧的,因为琴和书都跟人是单独的交往,过去听琴,不是去音乐厅听音乐会,而是一个人在琴上听见自己心里的动静,书里找到千古之音。所以,我说秋高气爽的时候我们来讲讲古人的跟琴的故事,不论是对牛弹琴,还是孔子学琴,大家听了以后再看看我们今天无所不在的音乐,你真的能够找到“乐琴书以消忧”,那种消忧的感受吗?如果你找到了,不一定都要学会弹琴,会懂得听琴也是知音,当音乐能抚慰你自己的时候,音乐的意义也就真的帮助了我们现代人。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缥缈孤鸿影_ld

    于丹老师,知行合一难吗

    潞宝儿 回复 @缥缈孤鸿影_ld: 就你这样这辈子也不会行知合一,不识好人心也就罢了,有必要吗

  • 非我莫

    我认为于丹就是国学大师了!中国第一☝️

  • evi4raazxwx4i0odw22n

    讲的很流畅,条分理析

  • 听友199428012

    能否修改成每月12元当月聆听不可更改为妥

  • 拈花微笑_73

    谈了十年才断了三条啊!

  • 橙人礼

    喜欢于丹老师

  • 箬水三千只取其一

    听到尾声,正在拖地的我,不禁潸然泪下……盼了一辈子的光明,却是一张白纸……这个星期天沉浸在于丹老师那美好的声音里……

  • 鑫鑫的声音

    我叫琴!🉑️是没🈶️机会,当初也没🈶️条件学弹钢琴🎹ku

  • 艾霞小友

  • 留一蛋儿

    我们现代比古代都方便了范儿心情更复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