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元朝是被明太祖朱元璋给灭的。朱元璋出身贫苦农民,吃过草根树皮,要过饭,做过和尚,后来不当和尚,参加红军,最后推翻元朝,当了皇帝。他本来没有多少文化,后来经过学习,又受幕府中儒生的影响,知道了一些儒家的经典。他也明白儒佛道三教中都有可以利用来帮他维护统治的资源,所以他实质上是三教九流来者不拒的。他曾跟和尚与道士串通,来假造神迹,欺骗百姓,而冠冕堂皇尊奉的还是孔子和儒教。他登基的第一年就到曲阜祭拜孔子,临行之前还发表声明,称仲尼之道广大悠久,与天地相并,所以拥有了天下的历代君王,没有不祭拜孔子的。"朕为天下主,期大明教化",作为天子,为了教化天下,所以要专程前往曲阜。我们以前说过,曲阜的孔府,因为是孔子后裔的关系,沾的先祖的光,曾被免除赋税。朱元璋的动静更大,他不但把孔家,还把孟子的后裔、颜回的后裔的徭役都给免了。
但不要以为孔子的后裔只是躺着,光受供奉了,并不那么简单。在各朝易代的时候,他们还是不同的统治者不同的政治势力拉拢的对象,你要站队,要表态。这有时候可不是那么好玩的。比如说孔府在元代也是深蒙皇恩,深受礼遇的。到了元末,孔子的第55代孙,所谓的衍圣公孔克坚还向元顺帝献过平定红巾军的计划。不料几年过去,朱元璋在南京称帝,下令让孔克坚去朝见。孔克坚不知道新政权靠不靠得住,自己不敢去,就推说自己病了,指派儿子前去。朱元璋一眼就看穿了他的用意,大为不满,直接下道圣旨,称我听说你得病真的假的我不知道,但“尔孔氏非常人也,彼祖宗垂教万世,经数十代”,说你孔家不是一般的人,你的祖宗垂教万世,经过了数十代,历代帝王都尊崇有加。我现在率领着汉人驱逐了蒙古人,要安定天下,正跟汉代由平民变成皇帝的刘邦是一样的。你要是敢没病称病怠慢我朝,这是不允许的。你好好想想吧!看在孔克坚是孔子后裔的份上,朱元璋这已经是非常客气的了,但朱元璋的怒火还是跃然纸上、显而易见的。孔克坚看见这样的诏书,我想他是要吃不下,睡不着的。然后他经过掂量,元朝皇帝还能不能撑下去?新朝皇帝他得不得罪的起?孔氏家族的荣华富贵,依托在哪里更有保障?他终于不敢再装病,火速赶往南京,拜见朱元璋。朱元璋见到他后,要求孔家继续读书写书,来光大孔子的思想。他对孔克坚说,"你祖宗留下三纲五常垂宪万世的好法度,你家里不读书,是不守你祖宗法度,如何中?你老也常写书教训着,休怠惰了。"孔克坚一回家,就把朱元璋的训示刻成碑文,立在孔府。而朱元璋也对他的立场表示满意。除了承认他衍圣公的称号,还赐了他2000倾田,拨给他一百多户人家供孔府役使。五年之后,孔克坚的儿子孔希学又被朱元璋召见训示了一次,而训示的记录也被刻在孔府的一块碑上。朱元璋问:“今去尔祖历年几何?”说现在距孔子有多少年了?孔希学回答近2000年。朱元璋说:“年代虽远,而人尊敬如一日者,何也?为尔祖明纲常,兴礼乐,正彝伦,所以为帝者师,为常人教,传至万世,其道不可废也。”这意思是孔子离现在年代虽然有了2000年,但是人们对他的尊敬始终不变,为什么?因为孔子的贡献是理顺了纲常关系,振兴了废弃的礼乐,而端正了人伦的道理。所以他是帝王的老师,他是人民的老师,传至万世,其道也不可以废弃。朱元璋称自己不给孔家后人封官进爵,用政治事务去烦扰他们,但仍然给予他们最高的待遇,希望保全他们能好好读书写书,传承孔子的学说,这都记载在明代人写的书里。
关于朱元璋的尊孔尊儒,明代人的书里也有不少记载,如称太祖最好学,海内宿儒,征聘殆尽,说朱元璋是最好学的,国内有学问的人,差不多都被他征招来了,遇事就咨询他们,还向他们学习经义。他又选拔著名的儒生,来对太子亲王加以教诲,而自己亲自督课。当然皇帝是政治家,不是学者,朱元璋更不是政治家中的善类,他对儒家的尊崇是从政治需要出发,为政治目的服务的。在符合他需要的时候,他可以对孔家甚至孟家的后人礼遇有加。在违背了他需要的时候,他也是要翻脸的。我们前面说过,朱元璋文化不高,他的经书并没有童子功。虽然后来好学,到他当了皇帝,他对论语孟子有的地方还是不熟悉的。所以到了洪武五年,他读到孟子里两句他看不入眼的话“君之视臣如草芥,臣之视君如寇仇”时,不禁勃然大怒。我们以前讲过,孔子不提倡绝对的君权。鲁定公问他理想的君臣关系是什么样的?孔子回答说,应该是"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君主使用臣子要以礼相待,臣子对君主要尽心尽职。孔子比较温和,孟子就比较激烈,直接说:如果君主把臣子看成是像芥草土块那样完全不值得尊重的东西,那么臣子就会把君主看成是寇仇,敌寇的寇,仇人的仇。已经做稳了皇帝的朱元璋一听就炸了,说这"非人臣所宜言",这根本不是一个臣子应该说的话。他把孟子从孔庙中赶了出去,还找人做了一部《孟子节文》,也就是《孟子》的删节本,把上面引到的,以及我们大家在中学都读过的、都背过的《孟子》里的名句"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诸如此类看不顺眼的话,统统删光。然后把经过他政治审查后的《孟子》删节本颁布到全国,让以后的读书人只读他的删节本,好在他的子孙都不敢这么做,否则说不定我们现在就没有完整的《孟子》可读了。
从朱元璋对孔孟的态度,最可以窥见统治者对某种学说的利用,或者遵从,或者贬抑,也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在朱元璋时代,就有学者建议官方组织来修书,把切用的儒家精义汇集起来。到了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命人修撰的《四书大全》《五经大全》,把宋明理学家对儒家经典的阐发,经过选择,颁布天下,明成祖亲自写序,说"六经者,圣人为治之迹也,六经之道明,则天下圣人之心可见,而至治之功可成,六经之道不明,则人之心术不正,而邪说暴行侵寻蠹害,欲求善治,乌可得也。"我们一般讲儒家有四书有五经。四书当然我们都知道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我们也知道是诗经、书经、易经、礼经、春秋经,但古人也称六经,因为原来还有乐经。不是礼乐文明吗?礼乐是合在一起的,所以有礼经有乐经。可惜乐经没有流传下来,只剩下了五经。但后人还常沿袭前人的说法,用六经来指代儒家经典。明成祖的意思是六经是圣人治理世界留下的经验,把六经的道理弄明白了,天地圣人之心可见,而最好的治理也可以达到。六经的道理如果不能大白于天下,人的心术就会不正。邪说暴行就会在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出现,越来越多的发生,要求天下太平,哪里还有可能?所以"朕为此惧",我就是害怕这个,才让人编修了五经和四书的大权全颁布天下,让天下人"获睹经书之全,探见圣贤之蕴",让天下人看到全部的经典,理解圣贤的用意,然后才能"修之于身,行之于家,用之于国,而达之天下",这样才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使国家安宁,使天下太平。明成祖还下诏在北京建立国子监新孔庙,提出要继续遵从孔子,尊崇儒学。到了嘉靖时期,经过研究讨论,不再用王来称孔子,去掉王号以及文宣大成之类的称呼,把孔子的尊号定为至圣先师,把以前的大成殿改为了先师殿。
已读文稿
盼傅老师早些将文字稿出版
孔子跟学生收的学费叫什么
君子不器___ 回复 @郭靖姐姐: 束脩
民国孔家就是站错队了,现在孔家的地位都没了

老师,您这种讲解方式很好,能不能换一种讲解方式,就论语将论语,如学而篇的每一段究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有这些对话,为什么放在学而篇中,为什么不放在为政中…….
Iwein 回复 @常脑夫子: 你说的这种方式是不是就是照本宣科?
感谢傅老师,博大精深,深邃倾情的讲解论语,让我从‘’小白‘’一下跃上了复旦大学的平台最近特别的是孔子的理想君臣关系,这一章里面让我回答了心理学老师提出的一个问题,就是在发现领导的错误提出当面提出批评,领导很愤怒,下班以后该如何和领导沟通呢?我不知说什么好,怎么办?我恰恰在傅老师讲的的君臣关系中当中,找到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