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 半部《论语》真的可以治天下吗?

127| 半部《论语》真的可以治天下吗?

00:00
15:28

本集知识卡片 


本集文稿 

上一次我们讲了宋代统治者与孔子及《论语》的关系,按计划,本来今天是要按时代顺序往下讲,但在这个“《论语》跟历代政治”单元的最后,有一课是讲一句名言“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来历的,而这句名言则跟宋初的一位高干相关,所以我考虑了一下,今天把这个提到前面来讲。


这位高干叫赵普。我们上次讲到宋代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赵普就是宋太祖的重要幕僚。赵普的祖父和父亲都是中层官员。赵普从小读书就不太好,要是参加科举考试,他是没有考中希望的。他给人当过幕僚,也曾教过小学。据说他话不多,但工于心计,村里的人发生纠葛,都到他这里来判是非,而他人生最重要的机遇就是认识了赵匡胤。


他们的结识,当时有不同的传说,记载在不同的书里。有的说是赵匡胤黄袍加身前,还是后周的一个官吏,因为听说下级小吏赵普善于解决疑难,就招他来谈,对他很重用。有的甚至说是赵匡胤到村里微服私访,在赵普任教的私塾里认识了赵普,这个听上去就有点像小说了。赵匡胤在淮南领兵作战,他的父亲也在军中病倒了,赵普整天不离老爷子左右,专心伺候,无微不至,还跟赵家攀附同宗,他们都姓赵。


后来赵匡胤的官职不断上升,赵普则一直留在他的幕府当中,成为他的帐下亲随。我们上次说过,赵匡胤在后周担任殿前都点检,就是最重要的军事力量禁军的总司令。他刚升到这个职位上,世宗就死了,他才七岁的儿子柴宗训继位,给赵匡胤篡夺帝位留下了很大的空间。所以半年之后,赵匡胤就策划向朝廷谎报辽军入侵,当朝宰相,听了害怕,就派赵匡胤带领禁军北上抗击。


赵匡胤率禁军到达黄河边上的陈桥驿,有史书记载,赵匡胤正独个儿睡觉呢,他的弟弟赵匡义和赵普两个人就冲进来说,外面的将士都拿着兵器等在门口,要拥立他为天子。赵匡胤吓了一跳,披好衣服,下得床来,还来不及说话,就由赵匡义和赵普扶着出门去看,一出门,一件金黄色的黄袍就套在了他身上,大家都高呼万岁,他也就只好认了。


听着像是他糊里糊涂地成了宋太祖。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事,傻子都能猜到,这肯定是赵匡胤一手策划的,他的弟弟赵匡义和赵普只不过是他的演员,在他的导演下演了一出戏而已。这就是我们上次提到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注意两个演员,一个是赵匡胤的亲弟弟,另一个就是赵普。由此可知,赵普跟赵匡胤的关系铁到什么地步。而我们上次也提过,宋太祖赵匡胤即位后,深知军队的力量、军官的可怕,所以他就想怎么能不像后周那样,也被人夺了大位。又是赵普建议他削军官的兵权,减他们的士兵,以避免出现兵变。


这些建议都被宋太祖采纳了,这就有了后来著名的“杯酒释兵权”,主意都是赵普出的。赵普随后步步升官,一直升到宰相。赵普有两个特点。一是学问差,读书少。宋代有很多高官,都是太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在比较之下,显得赵普更缺少文化。二是善于玩权,计谋多,手段狠。


宋代人记载,赵匡胤登了大位,把七岁的后周小皇帝柴宗训废了,然后宋太祖就带了两个亲信,一个赵普,还有一个叫潘美,来到后宫,看到一个奶妈抱着柴宗训才一岁的同父异母的弟弟,吓得往后直躲,太祖看看赵普,赵普跟他比画了一个抹脖子的动作,意思是斩草除根,太祖又看看潘美,潘美不吭声,这意思,当然是不同意。太祖问潘美,如果不杀他,拿他怎么处置?潘美说,我抱回家养着。宋太祖同意潘美把孩子和奶妈都领回了家,从中可以看到赵普的狠,有时候都超过了赵匡胤。


所以赵匡胤又要用他,又要防止他专权,又嫌他文化低,不止一次想把这个宰相换掉,但都没有成功,反而让准备提拔的人遭到了赵普的排挤和打击。赵普居相位十年,终于因庇护贪官而被罢免。在他罢相三年之后,当年跟他一起参加兵变的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等得不耐烦了,夜入皇宫,杀死了病中的宋太祖,夺取了帝位,成为宋太宗。


他一开始也没有重用赵普,后来他因杀兄夺位,遭到了自己弟弟的反对,想起赵普,问他怎么办。赵普居然为他编出了一个大谎言,说他们兄弟俩的生母杜太后死前跟太祖说过,你死了要传位给你弟弟,而且这话是他赵普当场记录下来的,这就给太宗的夺位制造了合法的理由,让宋太宗喜出望外,当场表示歉意,因为以前没有重用他,于是赵普又当上了宰相,并为打击宋太宗那些不服的弟弟,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因为赵普人品实在不好,所以宋太宗也没有真正的信任过他。


“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太有名了。赵普做事能干,却读书少,太祖不断督促他多读书,于是赵普手不释卷,每天一从外面回来,就不停地读书,真读,不是看。等他死了,家里人打开他的箱子,看里面什么别的书也没有,就是一部《论语》而已。这是宋代人记载的一个传说。 宋太宗对这个说法表示怀疑,直截了当地就去问赵普。


赵普说,是真的,没说错,说这话的人太了解我了,我确实读书很少,只能读读《论语》,但这个《论语》我帮太祖定天下的时候,才用去了半部,还有半部可以拿来帮陛下治天下。


所以归结起来,第一,“半部《论语》治天下”,这是个传说。是真事,还是后人编出来调侃、贬低赵普的,还有不同意见。但这个话流传很广,甚至在完全没有读过《论语》的人当中,很多人也都知道有“半部《论语》治天下”这么一句话。而赵普读《论语》也成为大家都知道的典故,甚至被编进了《三字经》。


读过《三字经》的朋友都会熟悉,里面有四句话:“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这个赵中令指的就是赵普,他在太宗的时候做过中书令,鲁论是汉代的《论语》有不同的版本,有鲁国的,叫鲁论,有齐国的,叫齐论,这里就代表《论语》,说赵普当了官,还努力地来读《论语》。这是从正面来把他当作勤学的例子的。但是他当了那么大的官,还在读《论语》,也可见他读书不多。


第二,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个话在后来被截成了只用半部《论语》就可以治天下。其实他说的,如果那个话我们承认是赵普说的,姑且把它当成信史,他说的其实是一部《论语》,他已经读完了一部《论语》,帮太祖打天下、平天下用了半部,还可以用半部来帮太宗,宋太宗,治天下。所以说,只用半部《论语》就可以治天下,这是一种断章取义的夸张。


而第三,夸张之后,这句对《论语》作用的赞颂,它只是一个比喻的说法。我们不要把这个话来死抠,尤其不要看得太认真。北京大学的李零教授说,《论语》是一部内容杂乱的书,赵普怎么用半部定天下,半部治天下,谁也不知道,原书也没法按用途一分两半,但很多人还是乐于相信《论语》一书肯定可以治天下。而有历史学家考证,“半部《论语》治天下”只是后人的传说。


李零先生说,他在北大讲《论语》,讲完最后一课,问学生,“半部《论语》治天下”,你们相信这个说法吗?如果相信,请具体告诉我,你怎么用《论语》治天下,用哪些话,怎么治,治什么?当然假设前提是他已经当了国家领导人,他们都答不出。所以李零教授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对李零教授的这个话,我是同意的,这主要的是一句比喻,当然比喻就有夸张,比喻要真做到了,我有的时候开玩笑说,那就不用半部,甚至一句就可以治天下,“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如果天下所有的人都能做到,看见比你好的人、好的事,你就向他学习,看见不好的事,你就想着以后在自己身上不要发生,这样的天下,当然就可以大治了。而这样的比喻是不能当作实际的操作层面的东西来看待的。


北师大一位研究中国哲学的名教授周桂钿教授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治就是社会管理,从这一句话里就可以表明,《论语》是一部管理学的著作。我想这个话是夸张的。而以前当过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的纪宝成教授,在他主编的《中国古代治国要论》里,借用这个故事,说《论语》给赵普在太祖、太宗两朝参与决策,奠定了理论基础。我想这个话也是夸张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一飞冲天_bx

    太祖太宗之事不必太纠结。老师这里讲的是论语,那些都是枝蔓。几千年的悬案,老师即便给你个答案,你就信了么

  • DavidCX

    没讲完呢

  • 月半白勺兔儿

    是没录完吗?怎么突然就结束了。。。

  • 魏大鱼

    我觉得吧,赵普都未必读过《论语》,赵普这个人是个阴谋家,《论语》里没一句是教人耍计谋的,《论语》其实就是讲仁义道德的,而赵普他撒过的慌比我走过的路还多,哪有多少仁义道德

  • 何振兴0

    已读文稿

  • 苏菲的眼

    一边听《论语》,一边补历史,史学并进

  • 馨香满怀_wq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 听友230507709

    傅老师讲的真棒

  • 岁月天存

    感觉自己被骗了好久……

  • 平行线总会相交

    傅老师您好,听您的建议,买了中华书局出版的《世说新语》上下册。打算试着给孩子(9岁)一起学习。想问一下傅老师,有没有适合小朋友学习古文的字典或是类似的书籍,协助学习的呢?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