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 天气现象的别称

48 天气现****

00:00
12:30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您好!欢迎您收听《宋英杰讲二十四节气》。这一讲,想跟大家聊一聊天气现象的别称。


我们可以从自然属性、科学属性和文化属性这三个维度看待天气现象的称谓。天气现象的别称中更彰显文化属性,是人们认知和描述天气的文化符号。有些是隐晦的表达,有些是诗意的表达,古人为天气现象赋予了众多的另类称谓。


那么天气现象的别称,大概可以划分为六种类型。第一类是按照时间划分。


比如澍(shù)雨、时雨、及时雨,就是应时而至的雨,按照气候规律按时到达的雨,也就是没有超出人们对于降雨的时间预期。比如元宵风,古人说元宵前后,必有料峭之风,谓之元宵风。也就是在元宵节前后发生概率比较高的寒风。


比如清明风,《淮南子》当中将清明节气称为清明风,将风视为清明时节的特征化天气。当然,清明风也特指海南在清明前后的强劲北风。再比如寒露风,特指南方地区在寒露前后可能导致水稻减产的低温,可以是干冷的风,也可以是湿冷的风雨。


比如小满寒,是指麦子尚未成熟之时的低温阴雨。比如秋老虎,泛指立秋之后的炎热天气,也有人认为是出伏之后或者入秋之后的炎热天气。而南方立冬之后的温暖天气,被称为小阳春。它是秋天临别时的最后一点余热,让人们享受到仿佛是农历三月阳春时节的融融暖意.


再比如九降风,说的是农历九月九重阳时节逐渐增强的东北季风。再比如,月底月初下的雨,叫做骑月雨;月初下的雨,叫做“月额雨。从前占卜降水,认为骑月雨是多雨的预兆,月额雨是干旱的预兆。而在一天之中夜雨昼晴,被称为夜春。 “乐岁农家喜夜春。朝来收宿雾,快新晴


第二类是物候来划分。比如“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当中的杏花雨、杨柳风。比如“三月还有桃花雪,四月还有李子霜当中的桃花雪、李子霜。比如清明时节的梨花风,比如谷雨时节的榆荚雨。比如桃花水,农历三月桃花盛开时的连绵阴雨;比如裂叶风,农历八月吹裂树叶的瑟瑟秋风。


当然,因物候而成名的天气现象当中,最著名的,还是梅雨。南方梅子黄熟时绵延近一个月之久的阴雨。并且逐渐地由别称,晋升为正式称谓。


第三类是按照情节来划分。比如隔辙雨,一辙之隔,晴雨各异,夏季的局地性降雨,路这边大晴,路那边大雨。也称为“牛背雨,夏雨隔牛背,一个牛背上便可以有两种天气。比所谓东边日出西边雨的空间尺度还要小。


再比如太阳雨,一种情况是别处的雨点在降落过程中被风吹到此地,一种情况是本地上空的云刚刚造出雨,雨点在降落的过程中,云就消散了。无论是哪种情况,都让人感到非常蹊跷,所以有些国家的人用狐狸出嫁、老虎娶妻、猴子的婚礼来形容太阳雨,用某种动物结婚来解释这种不同寻常的降雨。


以情节来描述的天气别称,还有最近这些年逐渐流行的桑拿天。说的是那种高温高湿,具有熏蒸感,令人汗流浃背的闷热天气。再比如,华南地区的特产,回南天。它指的是乍暖还寒,冷空气刚走,暖湿的南风开始反攻,遇到比较冰冷的物体表面凝结成水珠。感觉空气都能拧出水来,地面、墙壁都能冒出水来。天阴沉沉的,浓雾弥漫。地湿漉漉的,又潮又滑。


第四类是与人文习俗相关联的天气别称。比如说,因为古代寒食节禁火,所以这个时候的雨称为泼火雨。比如说,影响出行的连绵阴雨被称为“留客雨”,是挽留客人安心住下来的雨。


比如农历七月初七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当天下的雨叫做洒泪雨或者相思雨。而七夕前后的雨又统称洗车雨。 杜牧 《七夕》诗云:最恨明朝洗车雨,不教回脚渡天河。不过现在,人们经常抱怨自己刚刚洗完车就下雨,似乎这也是一种洗车雨


再比如古代有春社秋社,春社祈求风调雨顺,秋社报答五谷丰登。那么社日下的雨,叫做社翁雨。端午节的时候人们龙舟竞渡,赛龙舟的时候下的雨,叫做龙舟水。正值华南前汛期进入鼎盛阶段。


而盛夏时节,降雨的局地性增强,这个时候多寡不均的降雨,叫做分龙雨。是说夏天龙的家族分了家,每条龙只管一座山或者一片地的降雨,每条龙的降雨政策不一样,所以各地的雨水很不均衡。


再比如,立冬节气之后、小雪节气之前的雨称为药雨。这是降雪季到来之前最后的雨水,古人认为百虫饮此水而蛰”,也就是各种蛰虫喝了这时的雨水就会冬眠,仿佛是蛰虫们的安眠药一样,所以叫做“药雨”。


再举一个例子,农历五月十三的雨,被称为“磨刀雨”。据说五月十三是关公磨刀的日子,老天爷总得让关公有磨刀水吧。当然,是因为这个时候农作物特别需要雨水,于是人们借用关公磨刀来作为理由来向龙王祈求雨水。如果不下雨呢?“你不给我磨刀雨,我不准你晒龙袍”。你要是不给关公磨刀所需要的雨水,等你六月初六晒龙袍的时候,关公就会下场雨弄湿你的龙袍。这算是神仙之间的讨价还价吧。


第五类,是人们通过称谓来表达对于天气的态度。比如人们把急促的降雨称为骤雨,把丰沛的降雨称为豪雨。骤雨侧重雨势,豪雨侧重总量。转换成现代的说法,豪雨是强降雨,骤雨是短时强降雨。


《道德经》: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尔雅 释天》:甘雨时降,万物以嘉。

《诗经 甫田》: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以谷我士女。

《诗经 定之方中》:灵雨既零,命彼倌人,星言夙驾,说于桑田。

《左传 昭公四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

《左传 襄公十九年》:小国之仰大国也,如百谷之仰膏雨焉。

《管子 四时》:然则柔风甘雨乃至,百姓乃寿,百虫乃蕃(fán,繁盛)。

我在文本当中贴出了《诗经》、《左传》等等古籍当中记载的一些天气现象的别称。


古人在描述天气的时候,往往加上自己的感情色彩。比如样态灵动的云,称为巧云。比如滋润秧苗的雨,称为膏雨。如同帝王恩泽的,称为灵雨。和煦的春风、润物的春雨,合称柔风甘雨。令人高兴的雨,叫做喜雨或者欢喜雨。电闪雷鸣的雨叫嗔怒雨。体现恩德的雨,叫做德雨。


作恶、作孽的雨,被称为恶雨、孽雨。充足适量的雨,叫做沛雨甘霖。时间太长的雨,叫做延雨。时间过长且雨量过多的雨,叫做淫雨。时间过长且造成灾害的雨,叫做苦雨。再比如瑞雪、祥云这些词汇,无不体现着人们的情感倾向。


第六类,是对天气现象进行人格化或者艺术化的表达。比如说雷电,被称为天鼓、神斧,声如震天的鼓,势如劈地的斧。比如雷被称为惊世先生,风被称为跋扈将军。而雪的别称最多,比如琼花、瑶花、六花、梨花、瑞霙、瑞叶、玉尘、玉沙等等,不胜枚举,各种如花似玉的称谓。而且直到今天,它依然是花,雪花。


再比如,古代黄沙漫天的浮尘,被称为土雾,是对雾气弥漫的借用。在古代,这种天气的确切称谓,是霾。

《诗经 终风》:终风且霾,惠然肯来。

说的是:大风卷扬着尘土,天气如此恶劣,他是否会欣然前来。古代的霾,是指大风所导致的沙尘。而现代的霾,恰恰是因为没有风,导致的污染物积聚。所以霾这个字虽然没有变,但古代和现代的含义已经完全不同。


好,今天这一讲就讲到这儿。这一讲,是以分类和举例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了一些天气现象的别称。这些别称,体现了古人界定、描述、解读天气的方式,也体现了人们鲜明的情感倾向。算是天气范畴的文化印记和文化习俗吧。


欢迎您继续收听《宋英杰讲二十四节气》。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猫猫鱼555

    重阳时节,逐渐增强的东北季风?

  • 山森

    宋老师讲的真好!

  • 刷好一个碗吧

  • 张百万168

    昨晚天气预报说杭州市已经连续24天高温了,预计未来至少还要加7天!真的是吓死人了。今年的高温强度简直是前所未有啊!感觉地球都要热到爆炸了!

  • 张百万168

    又有趣又长知识。

  • 听友235799528

    一个天气气候被专家讲出这么多有趣的东西,真厉害!很有趣,喜欢听。

  • 幽谷飞泉Vi

    希望主持人多讲点气象知识

  • 听友386659988

    好听

  • 不爱听书的畅

  • 六月Hui

    涨知识

您访问的内容已下架,将为您查找相关内容
5秒后将为您自动跳转
立即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