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立秋:立秋赶秋

47 立秋:****

00:00
12:08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您好!欢迎您收听《宋英杰讲二十四节气》。这一讲,咱们继续说立秋。


就物候而言,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就气温而言,秋天是酷暑之后的宜人季节。所以人们对于秋天,有着格外的偏爱。初秋时节迎秋,中秋时节赏秋,深秋时节辞秋。


古时候,秋天有这样几项仪式:


第一、立秋之日迎秋,是天子亲自率领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一起到西郊去迎候秋天的到来。


第二、立秋时节,作物陆续成熟,“农乃登谷”,天子品尝新谷之前还要将刚收获的新谷供奉给先祖。


第三、如果立秋之后天气依然炎热,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秋老虎天气。仲秋之时还要举行仪式驱除暑热,让秋天真的像是秋天。因为这是在驱除阳气,所以“天子乃难,以达秋气”,必须由天子亲自操办仪式。古人认为“阳者君象”,诸侯以下的人没有资格驱除阳气。春夏之交的时候“毕春气”,是由巫师操办。但“达秋气”,只能由天子操办。可见,迎接清秋之气,是四季之中的最高礼仪。


第四、是秋社,报答神灵护佑,欢庆五谷丰登。综上所述,入秋之后的四项仪式:一是迎秋节、二是荐秋成、三是达秋气、四是做秋社。


古时候的秋社,原来是在秋分前后,是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后来是提前到农历七月十五,以祭祀田神的方式,延续着秋社的古意


《清嘉录》:中元,农家祀田神。各具粉糰、鸡黍、瓜蔬之属,于田间十字路口再拜而祝,谓之斋田头。

韩昌黎诗:“共向田头乐社神”。又云“愿为同社人,鸡豚宴春秋”。

《周礼疏》云:“社者,五土之总神,又为田神之所依”。则是今之七月十五之祀,犹古之秋社耳。


但在很多地方更早,以报答神灵护佑、欢庆五谷丰登为主题的秋社是在立秋节气。客家人的立秋吃糍粑,便是古代秋社习俗的遗存。当地谚语说“做秋社,食糍粑,圆圆的糍粑封嘴巴”。而且,“蒸糯米,打糍粑,自家乐自家”,打糍粑、观赏打糍粑的过程更具有欢庆秋成的喜庆氛围。 


但打糍粑是个力气活,也是个技术活,一家忙活很难。所以,一般都是左邻右舍相互帮忙。于是,立秋一起打糍粑、吃糍粑的习俗,不只是口腹之欢,更是和乐融融的邻里互动。


当然,打糍粑只是一个小插曲,立秋这一天的主题还是“避秋” ,躲避烈日的暴晒。


广东、福建、台湾等地立秋时的天气依然炎热,谚语说“立秋末伏,鸡蛋晒熟”。稻田里的泥鳅都可能被烈日晒死,所以立秋也有“煎秋”之说,煎熬的煎。而且这样的天气很具有持续性,在副热带高压的笼罩之下,伏热盛行。谚语说“立秋十八曝”,很可能是连续半个多月的暴晒。


天气这么恐怖,于是大家把立秋当做一个休息的理由。这一天,人不下田,牛也不下田。因为之前实在太忙了,也太累了。累到什么程度呢?谚语说“立秋处暑,凭墙着裤”,累到穿裤子的时候都站不稳,得靠着墙。所以客家人的立秋避秋,算不上是节日,只是擦擦汗、歇歇脚、透透气、定定神儿的休息日。


与客家人相对静态的立秋避秋相比,苗族的立秋赶秋却充满了动感。在这一讲当中,重点介绍一下苗族颇具古风的立秋赶秋。


赶秋,按照时间来划分,每年立秋当天举办的活动,叫做“正秋”,之后的活动称为“续秋”(苗语称为“雅噶秋”)。赶秋的农事背景,是水田、旱地的作物已经黄熟,年景好坏已成定局。所以赶秋,既是感恩神灵护佑的答谢会,也是秋收之前的动员会,更是春夏大忙之后的狂欢节。



赶秋的规模或大或小,有的是一村一寨单独操办,有的是很多个村寨联合举办。赶秋,所谓赶,有抓紧时间、不能错过的含义。大家换上盛装,早早地就从十里八乡纷至沓来,赶到赶秋的圩场。


赶秋,一般有三个主题:一是迎秋,二是祭秋,三是闹秋。迎秋,是迎候秋天的到来。赶秋的主场地会树起一个大大的秋门,人们经由秋天之门,步入丰收的季节。


当然,在进入秋门之前,是隆重的拦门迎宾。一种迎宾方式,是对歌迎宾。就是在秋门前,站着一排排身着苗族盛装的美女帅哥,即兴唱起自己最拿手的苗歌,来让客人对歌,对了歌,才可以走过秋门。


一种迎宾方式,是拦门酒迎宾。就是站在秋门前的苗族姑娘,手拉着红绸布,村里德高望重的老者端着大碗的包谷酒。客人恭敬地端起酒碗,一饮而尽才可以走过秋门。


还有一种迎宾方式,不需要对歌,也不需要喝酒,是苗鼓迎宾。就是在秋门前摆放一排苗鼓,身着盛装的苗族姑娘打起苗鼓,翩翩起舞。客人们踏着鼓点儿走过秋门。




进入秋门之后,是入场式。大家在司仪的引导下,一个个代表队绕场一周,然后进入各个站立序列。宣布赶秋活动正式开始之后,大型苗族鼓舞表演开场。


与迎秋相比,苗族的祭秋更体现设坛祭祀的上古之风。一是要上香。主祭人说:时岁丰盈,天地吉祥,欢声雷动,铺设坛场。上香!于是燃起香火,鸣响礼炮,然后鼓乐齐鸣。人们坛前列队上香、行礼。



二是要上供。人们列队将供品摆放在祭台之上,感谢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三是宣读祭文。祭文的主题,一般是说立秋之日,丰收在望。艰辛的耕作,终于有了回报。于是人们欢天喜地地聚集在这里,备好了香烛和供物,感谢五谷神保佑,期待五谷神品尝。然后音乐响起,诵词祈福。并且还会颁发赶秋的吉祥符。


所谓祭秋,祭的是五谷神,人们往往形象地将五谷神称为秋公秋婆,感觉非常亲切。而在迎秋和祭秋之后,是更喜庆欢乐的闹秋。



闹秋当中,有苗族传统的爬刀梯、苗鼓舞、接龙舞、绺(liǔ)巾舞,以及对山歌、吹芦笙、弹响蔑、耍龙舞狮等等。以各种文娱活动来抒发热情和喜悦的闹秋,更能体现使人放松身心的节日功能。


闹秋当中,还有一个非常独特的游戏,叫做“打八人秋”。一个大“秋千”,是大约六到八米高的轮状“秋千”,有点像摩天轮。上面可以坐八个人,俗称“八人秋”。



“秋千”开始旋转之后,是时转时停。规矩就是:当“秋千”停下来的一瞬间,正好处于“秋千”顶上的人就必须唱歌,唱完歌之后“秋千”再开始旋转。对于经常即兴对山歌的苗族青年来说,唱歌不是惩罚。能在众人见证之下,为自己的心上人唱首情歌,更是难得的奖赏。在“秋千”上,大家一会儿荡,一会儿唱,满是欢乐的声浪。活动临近尾声的时候,大家会推选出两个人,一男一女扮成“秋公”、“秋婆”或者叫“秋老人”,预祝大家五谷丰登。所谓五谷神,已经高度人格化了,赶秋之际,与民同乐。


当然,对于青年男女来说,赶秋当中最有吸引力的,还是“边边场”。什么是边边场呢?就是赶秋活动主会场旁边的“分会场”,也是赶秋活动余兴未尽的续集。


年青人最在意的,自然是“边边场”。赶秋活动结束,苗族青年男女便三三两两在场边上,在田头地尾,在树荫下,在溪水旁。在最美的时节,戴着最美的服饰,对情歌、说情话,互赠信物,许定终身。所以赶秋,也是金色季节里一个相识、相悦、相恋的节日。


好,今天这一讲就讲到这儿。这一讲说的是古代入秋之后的几个仪式,然后讲述了客家人相对静态的立秋避秋,以及充满动感、融汇了迎秋祭秋闹秋的苗族赶秋。欢迎您继续收听《宋英杰讲二十四节气》。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于梓方iPad

    赞赞赞

    折枝抵酒钱 回复 @于梓方iPad: k准备吧bb

  • 织梦师_l6

    宋老师的节目真好!让我们做四季的时间管理

    嗨皮哥哥 回复 @织梦师_l6: -

  • 张百万168

    我发现少数民族的同胞都能歌善舞,而且节日还多。咱们汉族比不上啊。

    梦灵纤柔 回复 @张百万168:

  • 张百万168

    哇,好想去感受一下苗族的这个节气气氛。

  • 张百万168

    好有趣啊!

  • 窦你唯爱

    真棒,立秋节气听听节目,学习一下

  • 丑丑和妈妈的绘本世界

    宋老师对内容似乎不甚熟悉,停顿较多,有些失望

    张百万168 回复 @丑丑和妈妈的绘本世界: 这些内容都是宋老师的原创,你还说人家不够熟悉,我也是醉了。

  • 逆天鬼鬼

    听友235502797 回复 @逆天鬼鬼:

  • 清风初犊

    初秋迎秋,中秋赏秋,深秋辞秋

  • 通天圣尊

    立秋了。一晃夏天过去了,可熬出来了

您访问的内容已下架,将为您查找相关内容
5秒后将为您自动跳转
立即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