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集】《道德经》的作者究竟是谁?

【第2集】《道德经》的作者究竟是谁?

00:00
14:36

今日知识卡片 


今日课程文稿 

大家好,欢迎回到《道德经》古今精读的课堂。


上一课,我们通过解读和分析《史记》中的《老子列传》,得到一个初步的结论,那就是老子大约是生活在春秋末年的人,他与孔子同时,很有可能就是《道德经》的作者。


但是问题还没有完,因为还是有些学者不相信《史记》里的记载,他们认为,即使老子就是孔子问礼所请教的老聃,他也不会是《道德经》这部书的作者,这部书应该写得很晚,应该是战国中期以后的作品。


比如钱穆早就出书论证《道德经》一书晚于《庄子》,他说应该是先有老师的详细论说,后有学生的大纲式笔记。《老子》就好像是读《庄子》的笔记,所以应该晚于庄子。钱穆还有不少其他的“论证”,但是郭店竹简本的《道德经》出土以后,他的假设就无需讨论了。因为郭店竹简出土的墓下葬在公元前287年,竹简抄写的年代以及母本一定更早,说明《老子》的流传不可能在战国中期以后。但英国的著名汉学家葛瑞翰(A.C. Graham)也在他的书中将《老子》排在庄子后面。这种作法在国际上还有相当影响。有一位德国学者甚至出书说《老子》这部书没有作者,没有主题,是很多人的言论拼凑起来的,就像在网络上你一言他一语拼凑起来的。


我长期研究《道德经》,有自己的看法,也重视别人的看法,我认为,一方面,我们不能对前人学者的研究置之不理,另一方面也不能奉若神明。还是应该以学术讨论的原则找证据,探讨可能的真相。


对于《道德经》的作者问题,我认为如果它成书的时间有可能在春秋末期,那么它的作者很有可能就是老子。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老子》有突出的原创性和大体融贯的思想核心和系统,不大可能是很多人的集体创作。比如,《道德经》第一次将“道”字作为宇宙万物的总根源和总根据,第一个使用“自然”又都是与道、与圣人、与万物、百姓这些高层和总体的概念联系在一起;《道德经》还第一个将“无为”作为行为原则反复强调,第一个将万物与人世存在和发展中的正反相生和互转的关系揭示出来,比如我们常说的有无相生、物极必反,就是这种思想的体现……很难想象这样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思想系统是很多人杂凑出来的。


有朋友说,《老子》是滚雪球似的滚出来的。的确,《老子》在流传过程中不断有所修改、增删,但是,通过对《老子》文本演变的分析,包括郭店竹简本,马王堆两种帛书本,北大藏竹书本,传世的傅奕古本(项羽妾冢本),以及通行的王弼本、河上公本逐字逐句的对照、比较,我们发现的确有很多人分别参与编辑修改原文,但他们对字、词、句的增删改动,大多是为了体现和突出原文已有的句式、修辞和思想概念。如果真有滚雪球的现象,那也先要有一个最初的作为核心的球,从《老子》文本来看,那个最初的球也必定是某人原创的,而不可能是拼凑而成的。


那么,如果《道德经》是一个人写的,那大概是什么时候完成的呢?会不会就像钱穆和很多西方学者所说的,他是远远晚于孔子和庄子,直到战国时期才完成的呢?


要解答这个问题并不难。我们都知道,《道德经》中有很多韵文,所谓韵文,就是前后押韵的句子。一般来讲,韵文的格式相对稳定,并且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比如我们熟知的《诗经》和《楚辞》都是韵文,但是春秋时期的《诗经》体就不同于战国时代的楚辞体。通过比较《道德经》、《诗经》和《楚辞》的韵文,可以比较可靠地判断《道德经》的成书年代。


比如在句式方面,《诗经》是典型的四言句式,,比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每一句都是4个字。而楚辞的典型句式则是六七言交替,比如“悲时俗之迫厄兮,愿轻举而远游”。前一句是7个字,后一句是6个字。


而《道德经》的韵文句式呢,和《诗经》更为接近,不同于《楚辞》,它主要是四言的,像下面这一段:


大成如缺,其用不敝。


大盈如沖,其用不窮。


大直如屈,大巧如拙。


除此之外,《道德经》的韵文在韵式、修辞、和韵等方面,也都更接近于《诗经》,这些例证比较复杂,在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因此,从《道德经》的韵文特点来判断,《道德经》的成书时间更接近于《诗经》的年代,即春秋末年以前,而不会是《楚辞》即战国中期以后的年代。


你可能会问,《诗经》与《楚辞》的不同会不会是南北地域的不同,而不是年代的不同呢?关于这一点,诗歌专家早就指出,春秋时期,即使是南方的诗歌,也与北方的《诗经》体式大体一致,而战国时期,即使是北方的诗歌,也与南方的《楚辞》体式相似,比如战国时期的北方流传的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就非常接近《楚辞》的六七言句式。所以,《诗经》《楚辞》的不同不能看作地域的不同,而是时代的不同。


也有人说,后人可以模仿诗经体啊,与诗经体相似不一定就是早期的作品啊。抽象地说,后人模仿前人是可能的。但是,孟子曾经说“王者之迹媳而《诗》亡。” 这说明战国时期《诗经》的影响已经衰微,而《道德经》并非有意作诗,而是散文格言体中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不少《诗经》风格的段落,完全没有模仿的痕迹,也没有模仿的必要。


所以,根据《道德经》的韵文与《诗经》相同,我们可以说《老子》很可能或应该是春秋末年、《诗经》尚有较大影响时的作品。


那么,《道德经》一定是老子本人写的吗?关于这一点,除了司马迁《老子列传》的记载之外,我们没有更多的证据,因此很难下定论。但是事实上,因为司马迁的《老子列传》,中国古代文人一直把老子视为道德经的作者,也把道德经的思想视为老子的思想。一直到20世纪初疑古派的出现,这种传统的观点才受到了质疑。疑古派的创始人是顾颉刚。他的疑古主张来自于对古代神话的研究,他发现古代越早的神话越简单,越到后来神话发展越详细,是层层积累的。他由此将这种层层积累的理论推广到古代历史研究上来,认为越是记载详细的历史越是晚出的。这样,他对传统的关于古代历史的记载就提出许多大胆的怀疑。


在这种怀疑思潮影响下,学术界开始重新审视古代的历史和经典,提出很多对古代历史记载的质疑。我们在课程开篇提到的钱穆对《道德经》作者和成书年代的质疑,也是在疑古思潮下产生的。除了《道德经》钱穆也曾怀疑过《孙膑兵法》。根据《史记》记载,历史上曾经有两部兵法,一部是著名的《孙子兵法》,即孙武子的兵法,另一部是齐国的《孙膑兵法》。但是钱穆说,没有人看到过《孙膑兵法》啊!恐怕是司马迁搞错了,将一部《孙子兵法》分成了两部。这纯粹是推测,推测的根据是除了《史记》之外,没有其他书记载曾有人见过这本书。但是,没有人见过或没有第二或第三个历史记载不等于第一个记载就一定是假的,或记载内容在历史上从来不存在。巧的是山东临沂同时挖出了两部孙子兵法,证明司马迁所记载的是历史事实,不是乱说。这也证明钱穆等人的这种历史考据方法是不可靠的。


为什么不可靠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疑古派假设古代的书都能流传到现在,或者说现在我们看到的古书就是古代所有的书,所以我们看不到的书,或者看不到后来的相关记载,就可以假定它们不存在。这显然是有问题的,因为现在出土文献越来越多,仅上海博物馆收藏的竹简中就有百分之八十以上是我们过去从来不知道的,但他们确确实实是存在过。


当然,我并不是要说疑古派一无是处,对古代历史和古籍不能全信,也不能全不信,不能以为信古就一定好,或疑古就一定对。还是要看材料,看证据,看推论逻辑是否可靠。总起来看,疑古思潮的很多看法和结论都被考古发现推翻了,但疑古思潮提倡理性的怀疑精神本身,反对盲从,还是有思想价值的。


好了,在这节课里,我们讲到了,《道德经》从一开始就具有非常鲜明的原创性和完整的思想体系,应该是由一个人独立完成而非众人杂糅拼凑而成的,通过分析《道德经》的韵文风格,我们发现它和春秋时代《诗经》体式上有很多相似性,因此很有可能是春秋末期就已经出现的作品。此外我们还聊到了疑古派对《道德经》作者的种种怀疑。下节课,我们要来聊一聊,《道德经》究竟是不是一本讲“帝王术”的阴谋之书。


好,今天就讲到这里,欢迎大家在课程的评论区向我提问,我将在本周的答疑课中为大家解答,也欢迎大家分享今天的《道德经》知识卡片,我们下节课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我是香榧

    个人认为老子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先秦时期有这么了不起的思想,留下了一部《道德经》,历时两千多年后对现代人的思想、行为、生活、工作,依然有积极的教育和指导意义。

    萨克斯唐州风 回复 @我是香榧: 老子是谁对于学者来说没啥用,但是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非常重要。国家的自信不仅仅是统治者自己的自信,老百姓的自信才是国家的自信根源。

  • 王克冉

    《道德经》,《庄子》,《传习录》阳明心学看了不少书,注解的也看了些。但晦涩难懂,在这个繁闹喧嚣的现代社会,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时代背景下,更需要用古人的经典国学来武装自己的大脑。听刘老师的课,犹如重新走入大学的课堂,聆听老师的讲解受益匪浅。也希望喜马拉雅能请到更多的学者来讲经典。同时期待能中一本《道德经》。谢谢

  • 西崽相

    中华书局饶尚宽版《老子》表示老子是周太史儋,太史儋见秦献公,即老子西出关。且《孟子》《墨子》从未提及老子,但对杨朱口诛笔伐,也就是孟子之前,老子的著作尚未出现。

    刘笑敢 回复 @西崽相: 单看这些不同资料都不足以作最后结论。但假定老子有一个作者还是是比较合理的。

  • 玉京学宫

    这是一本天书,无需纠结作者是谁,你心心中所认定的是谁就是谁

    刘笑敢 回复 @玉京学宫:

  • 道常无名2020

    刘教授,您好!有很多古籍都记载了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些地方都记载孔子问礼时的年龄,由此可以证明孔子和老子都是春秋末期的人物,但是我的问题是:虽然他们生活在同一时代,哪一个典籍中能证明老子比孔子年长一点,学术界所说老子年长于孔子20岁左右这一结论从何而来的?出自哪一个历史文献或典籍中?请刘教授指教,不胜感谢

    刘笑敢 回复 @道常无名2020: 孔~老相会说得最详细的是史记和礼记曾子问。

  • 出离心姚KK

    敬佩刘教授严谨的治学态度

    刘笑敢 回复 @出离心姚KK:

  • 红尘书院

    讲的挺好,逻辑清晰,有理有据!

    刘笑敢 回复 @红尘书院:

  • 金朴观

    这个钱某是学术界的肘子吗?

  • zhouzhi_m7

    可惜的是老子没有弟子三千去记录言行,自然不如孔子那么真实地存在。不过,这样的结果更加符合老子的思想习惯。有其人,又不确知其人,名可名,又非常名。

  • 金朴观

    《道德经》是不是老子的著作很重要吗?这是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是为了写论文和评职称的研究吗?这和研究中国人是不是炎黄子孙的问题有一拼吧。舍本逐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