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传习录》全译19】薛侃录:第三章

【王阳明《传习录》全译19】薛侃录:第三章

00:00
12:34

【王阳明《传习录》解读专辑推广(付费节目)】朱高正全解王阳明,国内顶尖的王阳明专家朱高正先生,为您带来最细致周密的《传习录》解读,全专辑180讲。欢迎大家订阅收听!


【《传习录》原文诵读(公益专辑)】全本王阳明《传习录》原文诵读



薛侃录:第三章


    德章曰:“闻先生以精金喻圣,以分两喻圣人之分量,以锻炼喻学者之工夫,最为深切。惟谓尧、舜为万镒,孔子为九千镒,疑未安。” 
    

    先生曰:“此又是躯壳上起念,故替圣人争分两。若不从躯壳上起念,即尧、舜万镒不为多,孔子九千镒不为少。尧、舜万镒,只是孔子的;孔子九千镒,只是尧、舜的,原无彼我。所以谓之圣,只论‘精一’,不论多寡。只要此心纯乎天理处同,便同谓之圣。若是力量气魄,如何尽同得?后儒只在分两上较量,所以流入功利。若除去了比较分两的心,各人尽着自己力量精神,只在此心纯天理上用功,即人人自有,个个圆成,便能大以成大,小以成小,不假外慕,无不具足。此便是实实落落,明善诚身的事。后儒不明圣学,不知就自己心地良知良能上体认扩充,却去求知其所不知,求能其所不能,一味只是希高慕大,不知自己是桀、纣心地,动辄要做尧、舜事业,如何做得?终年碌碌,至于老死,竟不知成就了个甚么,可哀也已!” 

 

    侃问:“先儒以心之静为体,心之动为用,如何?” 
    

    先生曰:“心不可以动静为体用。动静,时也。即体而言,用在体;即用而言,体在用。是谓‘体用一源’。若说静可以见其体,动可以见其用,却不妨。” 

    

    子仁问:“‘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先儒以学为效先觉之所为,如何?” 

    

    先生曰:“学是学去人欲、存天理。从事于去人欲、存天理,则自正诸先觉,考诸古训,自下许多问辨思索存省克治工夫。然不过欲去此心之人欲、存吾心之天理耳。若曰‘效先觉之所为’,则只说得学中一件事,亦似专求诸外了。‘时习’者,‘坐如尸’,非专习坐也,坐时习此心也。‘立如斋’,非专习立也,立时习此心也。‘说’是‘理义之说我心’之‘说’。人心本自说理义,如目本说色,耳本说声。惟为人欲所蔽所累,始有不说。今人欲日去,则理义日洽浃,安得不说?” 

 

    国英问:“曾子三省虽切,恐是未闻一贯时工夫?” 
    

    先生曰:“一贯是夫子见曾子未得用功之要,故告之。学者果能忠恕上用功,岂不是一贯?‘一’如树之根本,‘贯’如树之枝叶。未种根,何枝叶之可得?体用一源,体未立,用安从生?谓‘曾子于其用处,盖已随事精察而力行之,但未知其体之一’。此恐未尽。” 
    

    黄诚甫问:“汝与回也,孰愈”章。 
    

    先生曰:“子贡多学而识,在闻见上用功,颜子在心地上用功,故圣人问以启之。而子贡所对又只在知见上,故圣人叹惜之,非许之也。”  “颜子不迁怒,不贰过,亦是有未发之中始能。”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欲树之长,必于始生时删其繁枝。欲德之盛,必于始学时去夫外好。如外好诗文,则精神日渐漏泄在诗文上去。凡百外好皆然。”又曰:“我此论学是无中生有的工夫。诸公须要信得及,只是立志。学者一念为善之志。如树之种,但勿助勿忘,只管培植将去,自然日夜滋长,生气日完,枝叶日茂。树初生时,便抽繁枝,亦须刊落,然后根干能大。初学时亦然。故立志贵专一。” 

    

    因论先生之门,某人在涵养上用功,某人在识见上用功。先生曰:“专涵养者,日见其不足;专识见者,日见其有余。日不足者,日有余矣。日有余者,日不足矣。” 
    

    梁日孚问:“居敬、穷理是两事,先生以为一事,何如?” 
    

    先生曰:“天地间只此一事,安有两事?若论万殊,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又何止两?公且道居敬是如何?穷理是如何?” 
    

    曰:“居敬是存养工夫,穷理是穷事物之理。” 
    

    曰:“存养个甚?” 
    

    曰:“是存养此心之天理。” 
    

    曰:“如此,亦只是穷理矣。” 曰:“且道如何穷事物之理?” 
    

    曰:“如事亲便要穷孝之理,事君便要穷忠之理。” 
    

    曰:“忠与孝之理在君、亲身上,在自己心上?若在自己心上,亦只是穷此心之理矣。且道如何是敬?” 
    

    曰:“只是主一。 “如何是主一?” 
    

    曰:“如读书便一心在读书上,接事便一心在接事上。” 
    

    曰:“如此,则饮酒便一心在饮酒上,好色便一心在好色上,却是逐物,成甚居敬功夫?” 

  

    日孚请问。 
    

    曰:“一者,天理。主一是一心在天理上。若只知主一,不知一即是理,有事时便是逐物,无事时便是着空。惟其有事无事,一心皆在天理上用功,所以居敬亦即是穷理。就穷理专一处说,便谓之居敬,就居敬精密处说,便谓之穷理。却不是居敬了,别有个心穷理,穷理时别有个心居敬。名虽不同,功夫只是一事。就如《易》言‘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即是无事时义,义即是有事时敬,两句合说一件。如孔子言‘修己以敬’,即不须言义。孟子言‘集义’,即不须言敬。会得时,横说竖说,工夫总是一般。若泥文逐句,不识本领,即支离决裂,工夫都无下落。” 

  

    问:“穷理何以即是尽性?” 
    

    曰:“心之体,性也,性即理也。穷仁之理,真要仁极仁;穷义之理,真要义极义。仁、义只是吾性,故穷理即是尽性。如孟子说‘充其恻隐之心,至仁不可胜用’,这便是穷理工夫。” 


    日孚曰:“先儒谓‘一草一木亦皆有理,不可不察’,何如?” 
    

    先生曰:’夫我则不暇。公且先去理会自己性情,须能尽人之性,然后能尽物之性。” 
    

    日孚悚然有悟。 


【新知交流群】

  国学新知听友群开通啦! 只要加wx:guoxuenew,写上“姓名+所在城市”,就会被邀请进群,本群是专辑听众的互动平台,还会有专辑主讲人的答疑解惑,国学新知会定期推送最新的音频视频节目。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38419149

    1、只要心纯然天理即可为圣,不应去比较功德大小。只需心地良知上下功夫即可。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用心去学习存天理去人欲,达到人心本体的喜悦 3、学什么都要专心,多学则分身。求学如同培养一棵小树一样培养善良!立志是本!

    听友38419149 回复 @听友38419149: 4、穷理就是尽兴,“兴”作本我的人性=天理。

  • 音至善

    纯精功夫!

  • 京少平

    好恶,hao四声 wu四声

    听友258293723 回复 @京少平: 所以,听出来是ai配音了

  • 守性

    体用一源,体都未立,用从何来呢? 子贡博学多识,在见闻上下功夫;颜回在内心里下功夫,孔子启发他,但是子贡回答的内容还是在见识上,所以孔子为他叹息,不是贊许他。颜回不迁怒于人,不重犯错,这也是未发之中的人才能做到的。 种树的人一定要树根培土,修养道德的人,一定要修养自己的心,想让树生长一定要在它生长时删去旁枝,想要品德高尚,一定要在学习初放弃旁门的爱好,比如爱好文学就会在学业上耗费精力,将其泄漏到经文上去,其余各种爰好也都如此。无中生有,只是要坚信,只是立志。求学者向善的志向,那怕只有一念,就像种树一样不要人为助长,也不要忘记培养。只管培植就是,自然日夜在生长,初生时有了繁枝需要修剪。

  • kukazhao

    专主一个天理:存天理,去人欲(致良知),不忘初心,坚持本谋!

  • 穿云雁1

    三省吾身,核心是省察自己的内心,体现在外在事项上的表现。如果内心做不到真诚,外在的表现就不会圆满。省察而后持续改进,就可以逐渐精一了。

  • 穿云雁1

    在纷扰的世界中,懂得自己应当具有的品德,明确自己的志向,每日从经历中反省自己的行为与追求的偏差,并不断地去修正,成为一个让自己安心,坦然,充满正能量的人。

  • 穿云雁1

    老子说,道生一。那么,天理或者天道也是道衍生出来的。关注天理的一,也是关注道了。其实,天理或者天道,也是看不到,只能体会到的。在这一点上,儒道是一体的。

  • 穿云雁1

    先明自己之性,再理外物之性。道出了追求的次序。值得深明。

  • 何拘

    修身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