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传习录》全译24】答顾东桥书:第二章

【王阳明《传习录》全译24】答顾东桥书:第二章

00:00
04:01

【王阳明《传习录》解读专辑推广(付费节目)】朱高正全解王阳明,国内顶尖的王阳明专家朱高正先生,为您带来最细致周密的《传习录》解读,全专辑180讲。欢迎大家订阅收听!


【原文诵读】《传习录》原文诵读:全本王阳明《传习录》原文诵读


答顾东桥书:第二章

    来书云:“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此为学者吃紧立教,俾务躬行则可。若真谓行即是知,恐其专求本心,遂遗物理,必有暗而不达之处,抑岂圣门知行并进之成法哉?”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可离。只为后世学者分作两截用功,失却知行本体,故有合一并进之说。
    

    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即如来书所云知食乃等说可见,前已略言之矣。此虽吃紧救弊而发,然知行之体本来如是,非以己意抑扬其间,姑为是说,以苟一时之效者也。专求本心,遂遗物理,此盖失其本心者也。夫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遗物理而求吾心,吾心又何物邪?心之体,性也,性即理也。故有孝亲之心,即有孝之理;无孝亲之心,即无孝之理矣。有忠君之心,即有忠君之理;
    

    无忠君之心,即无忠君之理矣。理岂外于吾心邪?晦庵谓“人之所以为学者,心与理而已。心虽主乎一身,而实管乎天下之理。理虽散在万事,而实不外乎一人之心。”是其一分一合之间,而未免已启学者心、理为二之弊。此后世所以有专求本心,遂遗物理之患。正由不知心即理耳。
    

    夫外心以求物理,是以有暗而不达之处。此告子义外之说,孟子所以谓之不知义也。心一而已,以其全体恻怛而言谓之仁,以其得宜而言谓之义,以其条理而言谓之理。不可外心以求仁,不可外心以求义,独可外心以求理乎?外心以求理,此知行之所以二也。求理于吾心,此圣门知行合一之教,吾子又何疑乎? 


【新知交流群】

  国学新知听友群开通啦! 只要加wx:guoxuenew,写上“姓名+所在城市”,就会被邀请进群,本群是专辑听众的互动平台,还会有专辑主讲人的答疑解惑,国学新知会定期推送最新的音频视频节目。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尘缘_d8r

    先知后行,先行后知,知行合一。为何要有前后?人生在世,不一定事事皆知,处处皆行。行当不易,知亦万难,且行且珍惜,且知且感恩

  • 守性

    知的真切笃实处就是行,行的明觉精察处就是知,知行功夫本不可离。 真知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 一味的寻求本心而遗弃物理这本来就失去本心了,万物之理并不在自己心外啊! 于自己心外去寻求物理也就没有物理了,抛弃物理而寻求自己的心,心又是什么东西呢? 心的本体是性,性也就是理。 所以有孝敬双亲的心也就有孝道这个理,没有孝敬双亲的心就没有孝敬双亲这个理了。

  • 听友38419149

    心即理,要求理于内心,但是内心的这个理需符合“性”,即天理。

  • 听友105053587

    朱晦庵,不是朱霉庵

    金阳生I归一 回复 @听友105053587: 这妹子每一集都得读错几个字,不过我还是很喜欢听她的播音

  • 1349663jyqk

    上一节开始,语气变了,感觉是有人提了错误意见,认为应该增加气势,我反而听不下去,再往后真的换成了一个很尖刻声音,彻底弃了。不喜欢咄咄逼人的语气

  • 温榆风景

    心是性,性是理。学习了。

  • 守性

    心只有一个,从它整体恻隐而言叫做仁,从它能从动事宜而言叫做义,从其思索有条理而言叫做理,。 所以不能从心外去寻求仁,不能从心外去寻求义,难道唯独能从心外去寻求理吗? 到心外去求理这就是知与行被判为二的原因,到自己的心中去寻求理这是孔门知行合一的教诲,有什么可怀疑的呢?

  • 守性

    知的真切笃实处是行而行的精明觉察处就是知。知与行的功未本来就不可分离只因后代的学者将它们分做二截用功才失去知知行的本体所以才有知行合一知行并进的功未。

  • 守性

    朱嗨庵告诉人说人之所以为学者心与理而已,心虽主乎一身而时管乎天下之理理虽散在万世而实不外乎一人之心。 这样在心于理一分一合之间又不免开启了心于理分为二半的弊病这就是后人一味寻求本心抛弃物理的弊端他们正是不懂心就是理而已。 心只有一个以整体恻隐而言从它能揣度适宜而言叫做义,从其思索有条理而言叫做理。 所以,不能从心外去守求仁,不能从心外去寻求义难道能从外寻求理吗?到心外寻求理这就是心理被判为的原因。 到自己心寻求理这是孔门知行合一的教海,有什么可怀疑的呢?

    温榆风景 回复 @守性: 赞👍

  • 听友55803362

    心即理,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