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风幡不动是心动

20. 风幡不动是心动

00:00
16:54


六祖躲在猎人队中的15年都做了些什么呢?什么是“肉边菜”?为什么现代人不应该学吃“肉边菜”呢?六祖出来弘法的第一句话“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到底是何真义呢?什么才是修行术语中的“动”和“静”呢?想要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就来听听张讲师的精彩解答吧。

惠能后至曹溪,又被恶人寻逐,乃于四会避难猎人队中,凡经一十五载,时与猎人随宜说法。猎人常令守网,每见生命尽放之。每至饭时,以菜寄煮肉锅;或问,则对曰:“但吃肉边菜。”
一日思惟:“时当弘法,不可终遁。”遂出至广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师讲涅槃经。时有风吹旛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旛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旛动,仁者心动。”一众骇然。


惠能后至曹溪,他一路被几百人追杀,然后一路逃跑,后来到了曹溪这个地方。又被恶人寻逐,还是很多人在找他,想要夺他的衣钵。乃于四会避难猎人队中,又走到这个四会这个地方,刚好碰到一队的人在打猎,这一队的人都是以打猎为生,那么就藏在猎人队里面,就是五祖告诉他:遇会则藏,有没有?就是讲四会这个地方。他的定数内会在这个地方。


凡经一十五载,总共有十五年的时间,各位十五年不是短时间。这十五年的时间正好就是给他一个修行的空间。他从照见自我清真本性,这是修行的第一步,而后“犹欠筛在”,怎么样把性中的浊阴,慢慢地透过淬炼,精化气、气化神、神还虚。它有一定的工程,而后慢慢把它给代谢完毕,这中间在这里花了十五年的时间。


时与猎人随宜说法。这猎人也是颇有善根善缘,一有空的时候六祖就为他们来讲授佛法。猎人常令守网,每见生命尽放之。猎人去打猎的时候,他有很多器具,其中网是其中的一项,然后猎人到别的地方去狩猎的时候,就叫六祖帮他守网。每见生命,尽放之。这是六祖的慈悲,看到还活着的就把它给从网上给解下来,就把它给放了。当然有的时候会在网上已经死掉了,那那个呢猎人被就吃掉了。


每至饭时,以菜寄煮肉锅;他吃饭的时候呢?这个猎人当然就是煮肉了,然后六祖就摘一下野菜,放在这个锅边的汤水里面烫一烫,然后就吃。或问,则对曰:“但吃肉边菜。”有人就问说修行不是吃素的吗?怎么你会吃肉锅呢?他说:我只吃肉边的菜。这个就是肉边菜这个名词的由来。但是我们要了解他是在几百人的追杀的境遇之下,在举目无亲的状态下,唯有一个猎人队可以暂时寄托,这种不得已的情况,又不跟他们太过于隔阂的情况下所做的选择。


古德云:“善学柳下惠,不必师其迹;善学曹溪禅,不必肉边菜。”很多的人一谈到修行都吃肉边菜,那个不是最好的办法。那是古人在处境最为艰困的情况下不得已的选择。


在我们可以选择可以自由安排的情况下,不要用这个说法。所以说“善学柳下惠,不必师其迹”。柳下惠什么事迹?就是美女坐怀而不乱,那善学柳下惠,不必学这一套,该守的礼数呢还是要守。就是善学柳下惠,不必师其迹。不用这个做借口。


善学曹溪禅,曹溪就是六祖所宣扬佛法的地方,曹溪禅就是讲六祖。善学曹溪的法门,不必学它这个肉边菜,为什么?因为我们都是在很方便、很可以自主的情况下,另外我们也要了解。我举个例子来说:有时候你去访问一个九十岁的人,说你为什么这么长寿?他说:我没有什么秘诀,然后你看他叼一根香烟、吹香烟对不对?然后哈哈大笑,可是经营健康的专家告诉我们:抽烟会怎么样?会得肺癌,那个九十几岁,高寿得很,然后一百多岁叼一根烟,你气不气?气死人,什么原因?他代谢得掉。很多人抽不到五十岁已经肺癌了,为什么?因为他代谢不掉,这其间是有差异的,怎么样的人比较容易代谢的掉?笑,开怀,细胞就畅旺。怎么样的人代谢不掉?沉闷,对不对?同样是抽一根烟,这样各位懂吗?


以六祖的定性、六祖的清净、六祖的见性,纵然吃肉边菜,他的内在的代谢的速度是远超过常人的,这样懂吗?以我们的这种藏污纳垢、以我们的对待知见,你只要一丁点就够让你在里面沉积好几十年了,这样了解吗?所以善学这个禅,不必讲肉边菜,我们来讲一讲别的东西,这样子对我们来讲会比较实际。


一日思惟:“时当弘法,不可终遁。”有天,他在想应当出去弘法了,为什么?因为经过十几年的修炼,该证得的了也证得了,该提升的也提升了,该见证的、该验证的也验证了。这么好的法门不去弘法而等待什么时候?当然这固有天意,一个法门什么时候会开有它的定数。好比六祖在这个曹溪开他的法门。实际上他所讲经说法的地方,一百多年前就有一个高僧在那边种了一棵菩提树说:一百多年后,有一个人在这里弘法。那他说一百多年之后要弘法的那个人就是指六祖。那这样子说起来这里出一个圣人来弘法有没有定数?当然有定数,而且有他的时间。所以在这十几年之后,六祖他的法身渐至成熟,想应当出来弘法。那弘法时间一到,气血一动就有这个迹象。


不可终遁,不可以总是逃在山里。遂出至广州法性寺;那个时候,追杀他的人追了十几年,追不到也已经老了对不对?该放弃的也都放弃了,那这个时候出来不会危险了。就出来到哪里?到广州法性寺随便走走。值印宗法师讲涅槃经。刚好有一个大法师在讲《涅槃经》。


时有风吹旛动,风在吹,然后法坛旁边的旗子在飘荡。一僧曰“风动”,一僧曰“旛动”,议论不已。你一定会很讶异,这有什么好争论的,对不对?有风在吹不是很自然吗?风一吹旛在飘,不是很自然吗?各位,你曾经跟谁为这个事争吵过吗?绝对不会,这个实际上就是一个契机,这个契机就是应当以一个事件来突显六祖的程度,让他登台说法。然后一个和尚看到风在吹,然后旛在动,然后他说:你看,看什么?那个旛自己动。另外一个说:胡说八道,明明是风吹,风不吹他怎么会动。你看,没有风是旛自己在动,为什么旛自己会动?因为我们印宗法师法力高超,逢天护法,你看没有风,旛自己会动,你看神不神奇。说:胡说八道,明明就是风吹,旛才动,两个人在这边吵,吵着脸红脖子粗,议论不已。其哉其哉,这个事情也可以争吵。


惠能看到这个景象进曰:往前一步就说啦,“不是风动,不是旛动,仁者心动。”大家听到的人一众骇然。这个人并非常人,言简意赅。话很简短,意义非常深远。他说不是风动,也不是旛动,现在只有一个东西在动,你们两个的心在动。那这个风跟旛确实都在动,为什么六祖说它没有动?不是风动也不是旛动,它们都没有动,为什么?因为在经典的定义里面,只有逆性的情况下才会叫做动。我记得前两堂课我有解释过这个定义,对不对?什么叫静什么叫动?


逆性,逆于自然的情况下才会用动这个字,凡一切顺乎本性自然的那种动一律称为静。这个定义我们一定要很清楚。是顺乎本然的,这个发生是自自然然应该发生的,是无情无识下的自然,那种情况的动一概称为静。不论动还是静都称为静。逆于本性的动,是人造作出来的一概称动。逆于本性的静,是人的造作下而刻意不动的,那种也称为动。这样了解了吗?


一个电风扇,小小的电风扇正在转,然后你手把它捏着,然后电一开,让它不转,它虽然是不转,算动还是静?算动。这样了解吗?插着电就是会转,自自然然会有风,电风扇最自然不过不就是这样吗?那个叫做静。

风动、旛动这两者我们来检验一下,哪一个不自然?这都是最自然的事情,都是顺性,所以在经典的定义中都叫做静。这个不叫做动。我们看北海老人这一段,他说什么叫动?


凡一切有为之为,有为就是人去造作出来的。有法之法,有意之意,有心之心,这些都是讲人的意念去造作去控制。有神之神,有气之气,此皆属乎动者也!譬如说想象一股气从哪里运运运到哪里,这个有没有动到意念?这就是用意念,这样子搬运吐纳为什么古圣先贤一概禁止的原因?因为这都算是动,动到什么?动到性,性是纯属自然的,性的精密非人可以造作,好比说你自有一个血液的循环系统,如果有一天有个科学家说他发明了一个非常精密的仪器,可以代替你的自然的血液循环系统,只要装在你的身体里面,你就可以跑得比以前更快,你要不要装一个?你会不肯的,为什么?因为你知道人的智慧是很有限的。你会暂时看到好处,然后你会知道你可能命会丢了半条。他有很多很多坏处的,所以人为的造作反逆乎性都会曝露它的缺失,跟它的粗糙,我们都称为动。


动即与太极气天相合,太极气天乃半阴半阳之天,阳生则阴死,阴生则阳死,生生死死轮回不已之气数,这就是动的缺点。动就是种轮回的因子,不论善还是恶,不论好还是坏,凡动到它都动到了我们的本性的自然,都是堕入轮回的种下的因子。


各教大圣人皆无法之法,无为之为,无心之心,无意之意,无神之神,此皆属乎静者也!静的意思就是说:本性有一个自然的安排,你不必动它,不要去破坏它,这样就行了。


静即与无极理天相合,所以任何没有人为造作的自然发生,都可以称为静。而此刻两个和尚为区区小事纷争不已。两个人的争执倒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个争执过程中使心中的气血开始逆乱。你的心内的次序开始乱,全身的次序就开始乱了,所有法身、色身里面的次序全部都开始紊乱。于是失去了本性的中和跟清真,所以六祖说:天下皆静,唯有两位的心在动乱而已。


有六祖这几句简洁的话,我们立刻让人感觉到他的智慧所在。因为他一针见血便点出真正的修行的问题所在。在哪里?在一颗动乱的心!其它都是静,那都没有问题,唯有问题的是什么?那个心。


仔细观察人们修行上的困难,问题不是风动,也不是旛动;不是环境动,也不是脑袋动;不是婆婆的问题,不是媳妇的问题,也不是儿子的问题;不是事业的问题。那一些统统都是风动跟旛动的问题。事业本来有起有落,不是吗?尽人事听天命而已,不是这样吗?事业是有气数的嘛,可是我们的心不必跟着它动,你可以跟着它做为,你可以跟着它应变,但是你内心的次序不要因此而逆了本性。唯独只怕我们的心在动,其他一切不怕动的。唯独只怕本无意义的气血上面,攀附满满的知见,这个才是问题。


我们的胸口的气血只要一动,动荡的程度越大,贪嗔的知见就越深,情绪的不能自已就越强。各位想想看,我说的话对不对?你不怕任何东西动,你只怕胸膛的气血开始晃荡。想想看对不对?回去体验看看,如果你想不出来,那很简单,注意你明天、后天的生活,每一天的生活里面一个正常人不知道要被动几次,不知有几次。你有很多很多机会,看看我说的话对不对?不怕脑袋动,不怕环境动,不怕人动,不怕事业动。只怕什么——胸膛动!很奇怪的。所谓人的心动,在胸膛,脑袋的都称无念。脑袋的算静,唯有逆性的那一份才算动。那个才是整个修行问题的所在。我在这一次的修行原理里面,后面有附录写《失落的内心》,我把有关心的问题做了很详细的说明。各位多看几遍,那看是不会懂的。在身上日常生活中检验个一、两周,每一个人都可以有一个把柄。这个不急,只要你愿意在身上检验,用你的检验来验证我的话,不必用相信,用崇拜,那些都毫无作用。


六祖的这个话是提醒我们,对于修行来说:所有外在的动乱都不是困难所在。唯有解脱内心攀附在气血上的知见。为什么说知见攀附在气血上?因为气血越强,痛苦的捆绑就越深,你越不能自已,各位这样对不对?小孩子气你,不一定事情很大,也许事情很大,而你的气血很小,也许事情很小,而气却很大。各位,你有没有这样的经验?待一会,想一想刚刚明明没什么事怎么会气成这样子,有没有?有时候发生很大事情,你还会说:嗯,人生就是这样,有如意、有不如意的时候嘛,看开一点。有的人会跟我讲说,我发现这几年修行风度变好了。我说:怎么变好了?最近发现我比较少生气,我说:你要小心啦,你已经老了。为什么?老了气血就衰了,你就会觉得少生气了。十八岁的时候,你为什么不这样说?因为那时候气血刚强,猛得很,对吧?这都是因为我们内在、在胸口晃荡的气血强度有很大的关系。气血越强,知见越深,那是一般凡夫俗子的通相,但圣者虽然不是如此,但凡夫俗子,你给他抓一百个来试,一百个都是准的。


如何从动荡的气血上把知见退下来,能够任其自在,而不攀附一点知见,这个才是所有修行、修心的问题上是最困难的地方。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569375orjm

    ”顺乎本性的动谓之静,逆乎本性的静谓之动。"

  • ellen128

    原来”风幡不动是心动“是这样解析的,非常精彩,感恩讲师。

  • 木己先生

    感恩讲师!

  • 吉平2010

    原来是心动,动和静原来有这么深的含义,谢谢讲师讲解!

  • 风清扬反传销

    明师

  • 言观观言

    感恩😊!20220103

  • 应人如如

    感恩明师,画龙点睛,引人见性成佛

  • 1562915ujuz

    感恩老师!

  • 乙睻

    感恩老师

  • 摩羯同学读经典

    外化 内不化 外动 心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