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知见不染是真空

26. 知见不染是真空

00:00
13:40

贪嗔痴爱,爱恨交织,这一幕幕的念头只是一个想法吗?日常生活中你上台演讲时会不好意思,那这个不好意思又是来自哪里呢?如何区分脑袋中的想法与内心的差异,且看讲师精彩解说!

善知识!莫闻我说空即便着空!


善知识!莫闻我说空即便着空!这个概念在第二品就出现,是在六祖来解释一般修行人的执着理念,可以说是第一题。在第一品里面六祖谈到有关“什么是性?” 、“性对修行有多重要?”、“心跟性的关系?”。那么到第二品的时候,要来谈这个“空”,也就是一个修行人,大半的人都会犯的一个毛病,也是因为文字的障碍所产生意义上的差异。因此六祖在第二分的时候马上来破解这一个执着,来谈这个字:空!


空是什么意思呢?空就是真,真就是空。所以你常听到真空、真空两个字并列,对不对?但是这个真空并列之后,我们又起了一个误解,你会觉得比空还空叫做真空,对不对?在国中物理学里面已经学过,把一个密闭的容器,气一直抽一直抽把它抽掉,抽到都没有的时候才叫做真空。所以,我们对空或真空这两个字有一个惯性的知见存在。


但是当这个字出现在经典里面的时候,它谈的却不是什么都没有的意思,谈的是另外一个意思,是所有的妄知妄见都没有了,那剩下什么呢?剩下本来的清真。所以为了要避免堕入顽空,特别加个真。空其实就是真。见自心的本来面貌,无不实的妄见,当觉照我们的心源的时候,对于心源内的任何发生,都看到它的清真的本貌。那清真本貌是什么?心就是气。你的起心动念,情绪的起伏,爱恨的交织,都是来自于心头的一股能量,而不是一个想法。这样说不容易了解,经典里面的念头所谈的不是脑袋中的想法,而是心头内的贪嗔痴爱。贪嗔痴爱不是一个想法,贪嗔痴爱是一种感觉。这一点你必须在你自身上下慢慢地体验才有一个着落。


我们可以有很多想法,但是不一定有贪嗔痴爱,各位对不对?早上起床想刷刷牙,这有什么贪嗔痴爱呢?没有。但有没有想法?有。那个想法的部分不谈,为什么呢?因为它没有挂碍。经典里面所谈的很少废话,都字字句句切中你的要害。你的要害是什么?就是执着、挂碍。挂碍你的部分不是脑袋,而是贪、嗔、痴、爱。贪嗔痴爱不一定来自想法,而是一种感觉。它有很多来源,但当它发生的时候就是一种感觉。照见自心内的本来面貌,就是觉观那个感觉由什么组成。它本来由什么组成?就是能量,中国人说气,心即是气。为了解开这个问题,写了一本书叫做《心即是气》,那现在为了解开脑袋的思想跟我们的内心的差异,我们现又写了一本《失落的内心》。对于本心内的觉照无不实妄见也没有什么挂碍,独见其真。独见那个气的自在,清真的起伏,除了这个什么意义都不存在。


但通常来讲,我们的内心里一有了起伏,我们就有了分别,这是一般的凡夫惯有的一种知见模式。例如,有一个人叫你上台,然后你不习惯上台,然后内心就忐忑不安。我们所谓忐忑不安是什么意思?就那个气开始动荡,对不对?那个气开始动荡,所以你越加的退缩,对不对?你更加不好意思。那简单的说,你的不好意思来自于哪里啊?那个动荡。而那个动荡是什么东西呢?就气。气有什么意义呢?没有,没有意义,然后我们很习惯的对它是有意义。这个部分要加以慢慢的觉照,才能够独见其真。看到那个气机自然起伏的清真脉络,而没有一点知见的攀附,我们叫做空。


所以空的当下,就是真的当下。好比各位看这个东西,这是什么东西啊?这是一个杯子,看到现在呢?这个就是所谓的空,不是没有东西,这就是空。如果把这个杯子掉在烂泥里面再拿起来给各位看,这是什么呢?杯子是没错,还看得清楚杯子,可是染上了什么东西呢?一个烂泥巴,对不对?那就是所谓的“有”。有了一个什么?有了一个它本体以外的东西,我们就称染着。那这个染着对你来讲会烦恼,我们就称为挂碍,挂碍就是挂上去拿不掉有阻碍,那个叫做挂碍。那当我们的气机一动,内在有知见挂上去,所以你感觉不得不贪、不得不嗔,那个呢就叫做挂碍、叫做不空、叫做染着、叫做知见、叫做有分别。但是如果它在动的时候,就好像我们在看这杯子一样,不是没看到,不是没感觉,但是我只看到它的原貌。因为这杯子本来就应该长这样吗?应该长这样,那你看到的也还是这样,维持它原有的原貌,那我们叫做空。


气机,在心中的气机应该是那样,应该是一股能量。能量可动可静,这是它的本貌。你只觉观这个本貌,我们称为真,我们称为空。所以空不是无知无觉,也不是无思无想,也不是空无一物,都不是。我们常常因为空这个字的文字障碍,我们常常静坐的时候是在追寻一种无知无觉,无思无想,一种很安逸很飘逸的感觉。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想法,这个错误的知见、错误的空,佛家特别起个名字,称它为顽空。


我们看《顿悟入道要门论》里面的这一段,“心无染即空”,说内心里不染一个知见,叫做空。那什么叫做不染一个知见?那个知见指的是挂碍来说的,有分别才有挂碍。好比说我们看这个颜色,这个颜色什么色?黑色。但是我们看到这个黑色很挂碍吗?没有。所以当你在分别这个黑色的时候,叫做无念,为什么?那个无念是讲说没有挂碍,没有挂碍的念头,我们就称为无念,这样不容易懂,但经典是这个意思。如果我现在看到了这个黑色的,我却很难过,看得令我不舒服。那个不舒服,在这个颜色上还在你内心?一定在你身上,另外一个人看到这个黑色却很喜欢。那这个不舒服跟喜欢在哪里?在两个人的心中,两个人心中为什么会升起这个东西?气可以动,但是上面有了分别,就是我喜欢这个感觉,跟我不喜欢这个感觉。那种对气上的这种知见叫做染着。染着是对挂碍来说的。


若是我们分别一个东西,实际上是没有挂碍的、不烦恼的、不冲动、没有不能自已的,那个情况下我们就不称染着。所以说心无染着即空,也就是心存在着它清灵的知见,清灵的智慧,但其它的不实妄相是不存在的。可见,这个空字说心无染着即空。空,就是对心上来说的,不是对外物来说的。说空不是外面的东西都不见,外面的人也不见,外面的物,外面的事都不见。那个叫空吗?那个不是。外面的一切都可以存在,挂不挂碍在哪里?在心。所以这个空是对心来说的,对心的什么来说?不是不可以有心念,而是不可以有染着分别的知见而已。而这个染着的分别在哪里?在心头的一气,就在你胸堂正中央一方寸之地,就在这个一方寸里面,深度两三寸的地方。


看《谈真录》的这一段。这一段,是在解,色不异空的时候所谈的。说“色乃无相之相”,色是什么呢?无相的相。看这个黑色就是色,可是我的内心呢?是没有挂碍的,这个叫做无相之相。它没有七情挂碍,在我们胸中有一个清真的本貌。“空乃不空之空”,不空就是有东西的。在这里看到这个东西,有东西存在,但是却没有挂碍,所以叫做不空之空。真空就是妙有,妙有就是真空,所以说色不异空。


我们现在看这个色,在你内心没有挂碍的,色的存在就是空的当下,所以空不是离开色来说的。那我如果现在把我手上拿的这个东西比喻为你内心的感受,内心感受的一个起,看着它,看着它的原貌,不分别,让它存在不分别。那个色在内心、空也在内心,色跟空是同时的,所以色可以跟空同时存在,所以不必离开色而谈空;也不必离开受而谈空。色、受、想、行、识,不必离开想而谈空,想可以跟空同时存在;不必离开受而谈空,感受可以跟空同时存在;这就是所谓色受想行识。在识分别的时候,也可以跟内在的清真同时存在,所以五蕴不异空,而“色不异空”只是一个代表词而已。


从这段我们可以知道,这个空是里面有一个清真,而不是没有感受,没有思考的那种顽空。从内心的情绪而言,空是讲气自气、我自我,气在内在奔腾,就像我们站在河岸边看流水,我站在草地上看流云,云是云我是我、水是水我是我。现在我们假设一个立场,你只是很清真觉观内在心内的感受。即使是在它动荡的时候,这个叫做气自气我自我,不对它起任何知见,不跟它翩然起舞。清明的知见跟气血感受的起伏,它是同时存在于同一秒钟,只是不相攀缘挂碍而已。这种色空不二的情况叫做空,所以这个空里面已经含着色、受、想、行、识,可以想、可以感受、可以分别、可以观照。而这个地方正是所有学道的人,它的最困难处就在这个地方。


经典里面常常谈一个心法心法,什么心法?就是这个东西,最不好体会。言词上的解释,我们刚刚解释这样是容易的,但当你内心开始动荡的时候,要你跟内在的动荡的气血很清真的共处是非常困难的。到时候就会发现这个学问丝毫用不上,你又开始觉得怀疑,你会觉得这个学问应该不存在。事实上不竟然,这个学问确实存在,只不过以我们惯有的习性来说,要体会这一层确实是有困难的。古人讲说:修道如牛毛,体会这个空的人不是很多吗?念几本经书的人不是多得不可胜数吗?而体验能够在你的自心一方寸里面,去检验那个色空不二同一秒钟可以存在,在任何静谧的时候、动荡的时候都用得上,那这种人有几个呢?成道如牛角,有没有?体会得到的非常非常少。它有它的困难度,不是白话翻译就可以理解的,这是必须经过练习跟体验。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一以贯之_道

    气自气,我自我

  • 听友29995405

    心,无挂碍!

  • 1515570lqvx

    讲的真好,感恩张讲师

  • 听友227966479

    水是水,我是我

  • 听友227966479

    这段讲空,让我理解了空。我又想起了王阳明山中花树的一段。经典都是有原因的

  • 木己先生

    感恩讲师!

  • 言观观言

    感恩!

    言观观言 回复 @言观观言: 感谢讲师!20220104

  • 1569375orjm

    心无染即空!

  • 乙睻

  • 1399395zpeu

    感恩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