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修行中的顽空之病

27. 修行******

00:00
22:38

学道第一要务,就是空。空不是顽空,也不是“无记空”,追求无感觉,无念头,以为这是功力。修行中常犯的顽空之病是什么呢?“无一物中无尽藏,有花有月有楼台”,有什么比本心本性的实相更美的呢?色空不二,我们可以一脚伸出窗外,去享受五蕴的自然感应;一脚盘住莲台,来观照本性的自然和清真,这可以是同一秒存在的,这又是怎么发生的呢?敬请期待本期张讲师的精彩讲解!

第一莫着空!若空心静坐,即着无记空。
善知识!世界虚空,能含万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涧,草木丛林,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一切大海,须弥诸山,总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复如是。


再看下一段本文,第一莫着空!刚刚讲的顽空。若空心静坐,即着无记空。我们现在解无记空,无记空这个记,就是思考的意思,分别。去思考一个东西,它黑的,它白的,它好的,它坏的。去思考去分别,应该这样做还是那样做,那个叫做记。无记空就是以无感觉、无思想、无念头、昏昏痴痴为功力,那个就叫做无记空,其实就是顽空。此是大错,是空的大错。


一个因为文字的重障而陷入的一种执迷,这种执迷极难改正,为什么呢?因为通常我们看到空就有一个空的印象,空的感觉,跟空的误解。那我们很理所当然认为我们的方向会是对的,因为你一直认为空这个字,其实是不需要再多加解释的。这个是它最为困难的地方。这个毛病一犯就极难改正。所以你一静坐,一定是以扫除念头为第一要务,各位我说的对不对?这就是你的静坐一贯的模式。


或者是以把粗重燃烧的感觉降到最低最低,剩下非常安逸轻妙的感受为你追求的要务,对不对?这个就是我们所犯的一个非常大的错误!这种顽空通常是伴随着极大的贪欲,贪那个轻妙,所以非常难以纠正。像顽垢一般难以去除。你看过那个抽油烟机的顽垢吗?很难去除,一整桶的清洁剂泡上去,它还是难以去除,对不对?所以才称为顽。很难去除这种空的执着之病——顽空。


我们看《达摩血脉论》这样子说:“若不见性,一切时中拟作无想”,不去体验自性的本来清真,而自性的本来清真跟流水行云一样,它有起有落,它有动有静,非常多变化的。若不去观照自我的本性,一切的时中拟作无想,一直想要把你的脑袋停下来。“是大罪人,是痴人,落无记空中,昏昏如醉人,不辨好恶。”把自己弄得浑浑噩噩,好像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思。然而有可能吗?早上起床第一件事情想什么?嗯,刷牙去吧,对吧?这个时间该吃饭了吧?各位,脑袋有没有在动?还是在动。有一天上了天堂,看到一个众生在受难,发了一个念头,我该救救他吧?念头动了没?动了。


如果你以这个样的念头就叫做动念的话,那上了天堂所有的佛早就滚下来了。因为他在发慈悲还是得动念。他想办个什么事要不要动念?也是要动念。所以这一种空,它为什么说称为是大罪人?因为它拘碍自性的自在面貌。自性有自性本来的活泼,就像水一样,什么形状不可以?都可以。什么速度不可以?都可以。可是你偏偏拘碍在一种静静谧谧的、不太流动的、没有波纹的,你以这个为水。那水的面貌只剩下几分之几?那可能千分之一都不到。所以杀伤了自性的本来清真跟自在,最严重的就是这个顽空。所以称为大罪人,是痴人。


这边谈到不辨好恶,你可能会想到说,修行不是叫我们不要分别吗?叫你不要分别?那各位,最近有这一则报纸,一个媳妇杀死婆婆,各位看过吗?那当你不要去分别的时候,那你会说,嗯,我们不要去分别它,这媳妇做的事是没有好没有坏。各位这样行得通吗?这行不通的!外在的事物固有分别。


两个小孩子,一个150公分,一个180公分,你说我们不要分别,其实他们是一样高。那是从你内心上说,我对他们一视同仁是可以,但你要睁着眼睛说瞎话说他们一样高,用尺来量也是一样高,那这叫做睁着眼睛说瞎话,对不对?所以,于外来说分别是非常必要的,于内来说平等的对待,对于气血的平等,对自心内在气机动荡的平等,那个才是真平等,才是解脱所有束缚跟挂碍的源头。


这边所谓的不辨好恶,好像我曾经听过一个人这样说,什么是空呢?就是我从这里走路回家,期间都不想什么而竟然可以回到家。这个是睁着眼说瞎话,看着电线杆什么都不想吗?直直给它走过去不转弯吗?这是不可能的,那个是一定要分别的。看着一个电线杆挡在前面,然后转个弯,有挂碍吗?这是没挂碍的。没挂碍的事情为什么不去做呢?应该去做。有挂碍的事情会杀伤本性的、会失散精气神的,那个东西在哪里才会发生呢?在内心,不是在外面。


我们看五祖《最上乘论》,问曰:何名无记心? 什么叫无记心?答曰:诸摄心人,为缘外境,麤心小息。所有要收摄他的内心思想的人,念头想要把他收束起来的人,为什么呢?都是因为他的心常常跟外源攀附,而使得内在气息血粗糙动荡,于是乎才产生要想要把他弄小的这个念头。所以内练真心,反而拘碍了他的真心。心未清净时,于行住坐卧中,恒惩意看心。那个看念看kān,看管的看,不是看着他而已,而是不希望他动,叫看心。在我们的心还没有沉静的时候,在行住坐卧中走向了一个错误的修炼方式,就是惩意看心。意念一起,就自我在那边忏悔,刚刚脑波又动了。现在还发明了一种仪器,戴在头上,看着仪表就知道脑波有没有动,对不对?然后一动就觉得,我程度怎么那么差。不断的专注着让他的心念不动为能事。


犹未能了了清净,自律很多年发现还是很多时候不能够如愿,纵然在静坐的时候一记坐上去有半小时、一小时或三小时,念头都不动,但是起来之后你又发现跟生活是冲突。如何保持那一个不动在生活中,而进入大定呢?那如果我静坐中的时候可以有这个特殊能力,可以一念不起,可是我起来生活的时候,我又必须动念,那你又会怀疑那到底哪一段才算静呢?那这个真静到底要跟生活怎么贯穿呢?如何在生活中又可以言谈又可以做事,然后又可以进入大定什么都不想呢?有没有可能呢?你会开始在头脑里面又开始打仗。为什么呢?因为它是冲突。所以可能你努力了很久很久还是不能了了清净。独照心源,是名无记心也,就是以没有思考没有念头为能事,在任何时间里面呢惩意看心,这种叫做无记心。


这一段六祖是在说,学道第一要务就是要了解什么是空的真意,不要因为误解了空这个字,而着了顽空。若在静坐时以惩意看心,昏昏痴痴为功力,这个就是堕入无记空的大毛病。其实静坐真正的目的就是为了要观照心性的实相,看看能不能让心性的实相自在地去发挥。这是它唯一的目的,而不是什么都不知什么都不想。


所以真空非顽空之死及,乃空中清明,有一个妙有存在,叫做无一物中无尽藏,有花有月有楼台。那种空,看到万物都是清真的,都是美的,没有什么比本心本性的实相还要美还要丰富还要具足的,还更值得我们去依靠跟追求的。所以这个叫做色不异空,色在空中,空不异色。这个色空不二就是一脚伸出窗外去享受五蕴的自然感应,一脚呢盘坐莲台来观照本性的自在跟清真,这是同一秒钟的。五蕴是我们生命功能里面最为美好而奇妙的,我们能够有色受想行识,我们有这么多美好的感受,我们才称为万物之灵。有这些感受才丰富我们的生命,对不对?在这一些清明的感受里面去享受我们的人生,正是每位佛,他的清真跟智慧所在。然而我们在这里呢有了无尽的攀附,还有很多很多的误解。所以在享受我们五蕴的过程中,还有观照内在实相的能力,色空不二的当下跟自在,跟清真在同一秒中就可以显现。那个就是所谓的空,真空。


凡人之静,每患乎应,然圣人之静,常资乎应:这个是凡人的静,就是在于我们跟人应对进退的时候,外面有事情发生的时候,怎么去处理一些人世间的问题的时候,我们的静就会失去。我们常常听到就是说,我很不想去上班,看到那个同事就讨厌,我很不想回家,看到那个小孩就讨厌,看到父母就讨厌,有没有?这就是应,我们在这里产生了问题,我们在应对的时候,内心会产生感应,在这个感应一起的时候,我们就觉得我们失去了清净,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对内在起来的那个东西,有了一个僵化的分别知见存在。


圣人之静,常资乎应。资就是借着,借着什么的帮助叫做资。圣人的静在哪里历练跟验证呢?就是应,跟人应对进退的时候,不只是躲在山上修行,有了程度然后入世来试试看。来跟众生来相处、来治国平天下,看看内在的那个清净还在不在。当内心有一股气正在起,有一股气正在变化,而我是可以任其自在清真的存在,一点不跟它挂碍的,这个叫做资乎应。凡人因五蕴炽盛而苦厄不堪,圣人却在五蕴炽盛中因观照实相的知见而显得乐道逍遥。同样的感受发生在一个有分别知见的凡夫的胸中跟同样发生在一个对于内在的发生不分别取舍的圣贤的胸中,感受一样,知见不同,分别不同。其所造成的结果,一个就是凡夫,一个就是圣贤。这个往往只是从内心的一点知见来分判而已。


六祖说,烦恼即菩提,无二无别。若以智慧照破烦恼者,此是二乘见解,大智大根,悉不如是。


六祖说,烦恼的感觉,懂得观照的话,正是菩提的当下。所以是同一秒钟的。烦恼什么感觉啊?就是很烦。很烦什么感觉啊?胸口紧紧的、燥燥的、热热的、动荡的,对不对?所以你感觉到很烦恼。如果你看着一个很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发生,而你却非常的平静,一点动荡都没有,其实那一下你会很讶异:其实我今天不烦恼。你的烦恼是什么?内在动荡和外在事物相应,这个都不是问题,问题在于内在发生的时候,你的分别好恶跟内在那一丁点发生是紧紧结合的。内在越动荡烦恼越深。而这个烦恼是凡夫的知见使然,圣者在内在发生的当下透过觉观、观照这个气机的实相,自然得到清真跟自在解脱叫菩提。这两者呢?同一秒钟,无二无别,所以不必以智慧去照破烦恼。


智慧照破烦恼就是去想啊:我欠他啦,今天让他欺负我,就消一点业障啦,然后想一想心情就比较平复,有没有?那个叫做智慧照破烦恼。这个好用是好用,但不究竟,勉强我们可以用。因为这样想一想心情会好过一点。但是你要知道,这个太麻烦了,这是二乘的见解,大根大智不是这样做的。所以五蕴不必消灭,五蕴可以炽盛,就在你身体里面。问题是五蕴怎么不亦空啊?只是在这一个去觉观它的一个知见的取舍而已。在实相的心法中五蕴就是菩提所在,五蕴炽盛就是真空所在,这是无二无别的。


好,上一段呢我们是通过很多举证告诉各位,空不是什么都没有,空不是没感受,空不是不能没有感觉,空不是不能没有情感,不是不能没有感动,空不是不能哭,不能哭,没有,不是这样。空不是去坐云霄飞车不能叫不能笑,那个叫做顽空的空,空是什么都可以有。


我们看这一段就是来加强说明这个概念:善知识!世界虚空,能含万物色像;现在举个例子来说,六祖举例来说,真空就像什么呢?像世界的虚空,如果不看下一段,现在谈到世界虚空你一定想到一个太空的景象,对不对?然后呢,繁星点点,这样还不够空,待会还要把星星拿掉,那剩下什么?黑黑的,然后你说:哦,终于空了。眼睛闭上你就想想想,然后待会儿还会有闪电,闪一下闪一下啊,还是搞不了真空,对不对?这是错误的。世界虚空是什么样叫做空呢?能含万物色像是什么都可以含的。


日月星宿,在这个空中,空是不挂碍的。山河大地,泉源溪涧,草木丛林,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好人坏人,天堂地狱,一切大海,须弥诸山,总在空中。都包含在这个空旷的心量下。这个空就是不挂碍它,不干涉它,不消灭它,这个空就是允许他们全部都可以存在,而一点点不挂碍的那个心量,这是所谓的空。


世人性空,亦复如是。所谈的心的空或性的空,世界上所谈的这么多的空,都是跟这个比喻一样,这样才叫做空。那也就是说把我们的躯壳想象成太虚,而里面可以有什么呢?可以有日月星宿,可以有山河大地、可以有泉源溪涧草木丛林。那就是说可以有喜、可以有怒、可以有哀、可以有乐、可以有思考,可以有感受,你可以感动,你可以笑,你可以哭,什么都可以,在里面什么都可以发生。对内在的所有的发生没有一丁点的妄知妄见的攀附。没有妄知妄见的攀附是什么呢?从哪里说呢?从你对正在运行的那一股能量的知见来做分判,不从别的地方。


你说我不分别怎么笑呢?当然是因为我分别了才笑啊,对吧。但当你笑的时候内在是什么呢?能量。在你还没笑之前,你很想笑然后你故意不笑,你有没有发现很难很难。为什么?因为里面有一个东西把你的嘴唇,怎么样?冲开了,你不笑都很难。为什么你有时候强忍着那个笑,结果还是噗嗤一笑。什么东西把你冲开了?一股气,有一个能量在那边冲荡。


看到了一个感人的画面,你不由自主地心酸,你不由自主地哭,如果我们撇开哭的意义不谈,造成这个哭的种种的形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因为内在有一个能量,有一个酸酸的能量,对不对?那个能量,觉观它的时候,它是毫无意义的。在你身中它只是一丁点的动态,可以任它自由存在的,我们的喜怒哀乐,我们的贪嗔痴爱分别好恶可以不跟它走的。你可以让能量自由存在,而分别好恶不跟它走,那一刹你会品尝到真空里面有一个清真跟自在。世人的性空所指的就是这样。


那如果我们把它运用到你的静坐上来说,很多人喜欢问我说,讲师你教教我静坐好吗?我很想在静坐里面有所突破。我们就看看这一段。把你的躯壳想象成太空,静坐的时候里面可以有酸、可以有麻、可以有痛、可以有燃烧、可以有清真曼妙的感受、可以有很粗重燃烧的感受,什么感受不可以啊?都可以。你看那个太虚,对于他内在的所有的发生没有一丁点的排斥跟抵抗,也不需要他妄用他的能力去巧安排、或者是去推波助澜。你只需要,你所要练习的是考验你如同太虚般接受一切任其发生的能耐,这个能耐养的起来叫做观自在、叫做空、叫做妙绝、叫做菩萨。如果养不起来呢,那充其量呢就是一个口头禅,这个就是空的真义。


所以空里面可以含有一切只是没有分别好恶的知见。那个分别好恶你必须在身上先检验一下,就是一种不能自已的感觉,不自已得让我贪,不自已得让我嗔,那个感受就是有知见。当你放开它的时候,其实它只是一个能量而已。世人性空亦复如是。所以在我们静坐的时候就体验这个。静坐的时候体验的来,用在日常生活中也就是这个,没有别招,圣贤所有的心法就是这个。当这一招学得来,你可以学得像太虚一样含容所有的万有发生,那么本性在哪里?本性不就现在在身中里面正在发生的一切吗?不是吗?本性不是与生俱来吗?那与生俱来现在在哪里啊?不就在你臭皮囊里面了吗?对吧?


所谓的挂碍是什么呢?你对它有牵制有控制,你对它有打压有破坏,你对它有扭曲,靠什么呢?就你的心,你的心所造成的。当心能如虚空一般含容所有发生的时候,不了解自性但自性已经开始迈向自在的道路。这就是观自在的本意。


这段是把身体比喻为太虚,用以说明真空的含义。真空是任身中的一切都各得自在的意思,包含一切的感受,一切的思想,这一些都算在内,就像太虚包含万物一样。这个就是所有学问的根本,是追寻本性的第一要务,就是这个空。


在你的小太虚里面,包含一切感受,一切思想,一切的气血的起伏,你所要检验的是思想是思想,气血归气血,身是身,感受归感受。透过观照的训练,使身中的一切互不攀援挂碍,一样一样都是独立而自在的。但我们在这个方面有困难,我们的气血一起的时候,我们连思想都被挂碍,我们连内在的气血也被挂碍,我们的本性的造化当下就停顿了,而且偏离了应有的常轨。这是我们的困难。但打破这一点要靠什么呢?观照,回光返照,开始做这项训练,这个正是黄庭禅所有的训练的精髓所在。这一点正是学道者最难以厘清及实践的地方,也是黄庭禅所致力教导的主轴。


以上我花很多时间谈什么是顽空,也就是无记空,在告诉你什么是真空,真空到底在我们日常生活运用跟静坐运用中究竟为何?就是以上这段所做的说明。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353580vugy

    怎么理解缘起性空?这个空和色不异空的空怎么理解?

    黄庭心学 回复 @1353580vugy: “性空”的这个“空”字,指的是一个人对他的内心正在兴起的大小感受,没有一点贪嗔好恶的分别知见而已,而不是他的外在没有作为,也不是肢体上故作镇定、不讲话、不动作,也不是脑袋中没有一点点的思想,更不是对外在对错不作任何分别。

  • 平常心为道

    这一集是最重要的,讲师解释了往圣先贤的心法,做得来,就启开了返本还原的造化之门,就是观自在、就是无为而无不为,就是真静、就是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本来无一物、就是实相、就是明明德…

  • 一以贯之_道

    走了太多弯路,经典也需要引路人,感谢张讲师🙏

  • 天气晴1017

    头脑中总是有各种各样的想法,有时候想到头都痛了还是停不下来。以前以为是头脑的问题,直到讲师说“五蕴不必消灭、五蕴可以炽盛...思想是思想,气血归气血。”原来我一直都有“想怎么想就怎么想“的自由,我只是被想法背后的那个气血、那个感觉拖住了......真的是莫大的解脱啊!

  • 文一608

    空不是什么都不能有,空是什么都能有。

    文一608 回复 @文一608: 感谢讲师

  • 听友29995405

    自性:能生万法!(即一切)

  • 言观观言

    感恩!

    言观观言 回复 @言观观言: 感谢讲师!20230123

  • 1502168olph

    外在事物有辨别,大事化小,心内气血顺畅,对待平等。五蕴,澄明的感受可丰富的观照世界。内心的知觉,智慧照破烦恼,空里有感受,有情感,能量可以跟感受走,也可以不跟感受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好的,平和的,就可以。心灵是自由 。

  • 听友227966479

    真空是任身中的一切都各得自在。心如太虚包容一切

  • 之谦too

    空,即心无挂碍。 在外当然有分别,而心内之气血顺应、对待平等。

您访问的内容已下架,将为您查找相关内容
5秒后将为您自动跳转
立即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