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19 | 为什么说佛法无定性

金刚经19 | 为什么说佛法无定性

00:00
15:13

39-金刚经19  为什么说佛法无定性


知识点



1、释迦摩尼:



释迦牟尼,姓乔达摩,名悉达多,古印度思想家、教育家、宗教改革家,佛教的创始人,称号为释迦牟尼、乔达摩佛、佛陀(意思为“觉悟者”)、世尊释尊等,释迦,种族名,意为“能”;牟尼,亦译为“文”,是尊称,意为“仁”、“儒”、“忍”、“寂”。合为“能仁”、“能儒”、“能忍”、“能寂”等,意即释迦族的“圣人”。


相传释迦牟尼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在今尼泊尔南部提罗拉科特附近)净饭王的太子,属刹帝利种姓。母亲摩耶夫人是邻国拘利族天臂国王之女。摩耶夫人在回父国途中,于蓝毗尼分娩后7天去世,太子因此由姨母摩诃波阇波提抚养成人。关于释迦牟尼生卒年代,南传和北传的佛教有不同说法。据汉译《善见律毗婆沙》“出律记”,推断为公元前565年至公元前485年。南传佛教或认为是公元前623年至公元前544年,一说是公元前622至公元前543年。释迦牟尼幼时受传统的婆罗门教育,29岁(一说是1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各种苦恼,加上释迦族姓面临灭族的战争威胁,对当时的婆罗门教不满,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道。开始在摩揭陀国王舍城附近跟随“数论”先驱阿罗逻迦罗摩和乌陀迦罗摩子学习禅定。后到尼连禅河附近树木中单独修苦行6年。认为苦行不是达到解脱的道路,转而到伽耶(菩提伽耶)毕波罗树下静坐思维四谛、十二因缘之理,最后达到觉悟。时年35(一说30)岁。先在波罗奈城鹿野苑向其侍从阿若憍陈如等5人说法,此后一直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进行传教,并组成传教的僧团,奠定原始佛教的基本教义。在王舍城先后受到摩揭陀国频婆娑罗王及其子阿阇世王皈依,在舍卫城受到拘萨罗国波斯匿王的皈依。弟子很多,传有500人,其中著名者有10人,被称为十大弟子。80岁时于拘尸那迦城逝世。


2、波惹智慧:

文殊菩萨又称为文殊师利、曼殊室利,代表智慧。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左右胁侍,世称“华严三圣”。文殊菩萨道场为山西五台山。

《文殊师利般涅槃经》记载:文殊菩萨是舍卫国多罗聚落梵德婆罗门之子。皈依佛,出家学道,住首楞严三昧,行稀有难事。

经典中常说文殊菩萨是七佛之师、诸佛之母,这是说般若智慧是诸佛的老师与母亲,众生非般若不能成就佛道,佛陀非智慧不能出现世间。但是般若智慧无形无相,不可触摸,经上常形容般若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很难用言语表达,故而用文殊菩萨做代表。

文殊菩萨是释迦牟尼佛所有菩萨弟子中的上首,所以又称为文殊师利法王子。文殊菩萨形象是脚跨青狮,手持如意(或宝剑、莲华等),头戴天冠,身披璎珞衣着,柔和中带着雅静。

文殊菩萨右手执金刚宝剑,断一切众生的烦恼,以无畏的狮子吼震醒沉迷的众生。狮子是兽中之王,有“狮子一吼,百兽胆裂”之说,因此经中常常将佛陀说法比喻为狮子吼,形容佛陀的法音对众生有振聋发聩的作用。把狮子作为文殊菩萨的座骑,则是表菩萨智慧猛利,能伏一切烦恼。



3、歌力王: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梵名Kalingaraja ,或Kaliraja。佛陀本生谭中所出现之王名。又作哥利王、羯利王、迦梨王、迦陵伽王、羯陵伽王、迦蓝浮王。意译作斗诤王、恶生王、恶世王、恶世无道王。佛陀于过去世为忍辱仙人时,此王恶逆无道,一日,率宫人出游,遇忍辱仙人于树下坐禅,随侍女见之,舍歌利王而至忍辱仙人处听法,王见之生恶心,遂割截仙人之肢体。大唐西域记卷三载,北印度乌仗那国瞢揭厘城之东有大塔,即世传忍辱仙人受苦之处。又玄应音义卷三另举出歌利王为中印度波罗奈国国王之说。



二、金句/精华笔记


1、忍辱是佛教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忍是能忍之心,辱是指所忍的尽,就是说你要忍的这些方面。


2、那么用这个事情来讲述人物,那佛陀要讲的是什么呢?我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受者相,何与故?



三、全文逐字稿



领悟波惹智慧,远离颠倒梦想,找回内心平静,获得清净境界。欢迎收听前文中讲佛教十三经。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您好,我是钱文忠,今天由我接着和您一起诵读佛教十三经至金刚经。在上一讲,我们讲到了第 14 分,离巷寂灭分,这一分在金刚经的各分当中是篇幅比较长的。在上一讲里,我为您讲述了这一封的上半部分。上半部分的核心是离一切诸相,记名诸佛。也就是说,其实这也是金刚经一再强调的,就是要摆脱,要处理于一切虚幻的名下。而在这一封的下半部分,依然是沿着这个学历往下讲的,只不过在下半部分出现了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波惹智慧。


是哪个非常重要的波惹智慧,人称波惹智慧,佛陀对须菩提用了两个自己的本身故事,所谓的本身故事就是佛教里边有这样的一种叙说的传统,就是讲某某人的前世或者过去注释发生的故事,他的经历,这个叫本身。那佛陀用两个自己前世的本身故事来讲说应该怎样去奉持人辱。


忍辱是佛教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忍是能忍之心,辱是指所忍的尽,就是说你要忍的这些方面。面。忍不仅意味着是要忍受某种侮辱,字面意思,不仅是字面意思,还要人苦耐劳,还要认透视力。按照佛经的一般说法,人有三种,一种是对于人世间各种毁誉都能安然面对,内心不会生出什么喜悦或者蹭恨之心,你赞誉我,我听到了也不会欢喜,你辱骂我,或者误解我,或者贬低我,我也不会生出称恨之心,这是一个人,这种能够忍受这样的事情叫生人生活的生,这是第一种。


第二种是能够忍受身心的这种各样的苦,劳累、病痛以及自然界的施加在身上的各种各样的苦,比如风雨、寒热等等,那让身体也感觉到苦,你都能忍受,你不为之所动,非常坦然的面对,这叫乏人。而当菩萨在修行六度的时候,也就是 6波惹智慧的时候,在我在前面几讲,为您讲述过你在修行六度的时候,你彻底的了解的诸法无我这样的空的道理,而将你的智慧安住在这个道理上,如不动,这个是最高级别的人,叫无声人。而到了这第三种人无声人的时候,那已经到了波惹智慧的境界,那是一种最高的智慧。佛教倡导人辱,那就为佛教带来了一种特别的力量,也就是不为一切内在的或外在的恶劣的环境,或者暴鳄的势力所押服。因此在佛教里的人龙绝不是奴颜卑昔的低三下四的像奴隶一般的忍受,不是这个意思,忍辱是一种内刚外柔,守住初心,不不改初衷,最后达成理想,是一种无我大悲的精神。


这是佛教的人物,那佛陀就用自己过去式,这是按照佛教的叙说传统,两个故事来讲述人物。一个故事就是在这边里边提到的,说须菩提,如我,西为歌力王,隔节身体。在佛经里边有这样的记载,或者有这样的说法,歌力王,这是一个过去的很坏的一个王,是古印度一个国家的国王。歌力王是音译,如果要意义,大家听听,这个王的名字叫恶事王,世界的世,凶恶的恶事王,或者干脆就叫恶事无道王。佛陀在他的前世或者过去式修行的时候,歌力王就以残暴而著称,老百姓成名都很害怕他。


有一次歌力王带了侍从们、宫女去打猎,那么你去打猎了,宫女们就趁着这个时间自己在那游玩。在这个树林里,宫女们看到有一位仙人在那里坐禅,法相庄严,就对这位仙人深起了信心,仙人就应他们索请,为他们说法。这个歌力王扭头看不见人了,因为这些宫女们、侍从们都去听法了,谁都不在,他到处去找,发现他们围着仙人在进行交谈,这歌力王内心就非常的愤恨,去责问这个仙人,然后非常残酷的用刀砍下了仙人的手和脚,看看这个仙人能不能忍。而这位仙人神色不变,毫不怨恨,不仅没有称恨,反而对歌力王升起了大悲之心,而这个仙人就是前世的过去世的释迦摩尼。


那么用这个事情来讲述人物,那佛陀要讲的是什么呢?我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受者相,何与故?我与往昔集结之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受者相,应生称恨。佛陀讲,在那个时候我被歌力王肢解的时候,我心里根本对这种相,我相,众生相等等等,这种相我根本早就看明白,我知道他们是虚幻的,我了解这些像都是虚幻,如果我不了解这些像是虚幻的话,我如果执着于这些象,认为这些象都是的,那我内心就会生出称恨来


接着佛陀又提到与五百世,就在很早很早以前,他还做过忍辱仙人,那么同样说明了应该用一种脱离一切诸相的这种认知来人物。所以佛陀讲菩萨因离一切像发阿诺多罗三纽三菩提心。这个是在第 14 分的下半部分讲到的一个重要的人乳波惹智慧,接着的 15 分也是篇幅比较长的 1 分,而这一分叫持经公德分。那么从这一封的这个名字我们就可以看出它是进一步要讲说受此,也就是接受和实践波惹学说或者金刚经的功德,这个功德是不可思议的。在这一封里边,佛陀对旭菩提说,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包括像在初日时风中日风后日风,就整天早晚不停地用恒河沙等生布施,就是这个数量非常非常大了。用这么大数量的次数,或者这么大数量的分量来做生命布施,也就是我们前面讲的内财事,那他的功德还不如有人听到。


金刚经信心不逆,也就是他产生的信心不倒退的福报来的大,那还是讲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布斯的功德,都不如法布斯来的大。佛陀讲,何况书写、授词、诵读、为人解说。如果有的人听到了金刚经,他产生了不腻,也就不倒过来,不反过来的信心,他的福德已经很大了。更何况如果还有人去书写、实践、诵读和为人讲解这部经典,那这个功德就更不得了。佛陀对徐菩提讲,简单的说,这部经不可思议,不可称量,功德无边。如来也就是佛陀了,为发心学习大乘佛法的人来讲说为发心学习最上层佛法的人来讲述,如果有人能够受此诵读,广为人说,那么如来确切的知道这个人的成就,不可谅,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他能成就这样的功德,卢氏人等既为何淡如来、阿诺多罗三纽三菩提这些的人都是可以会正德,或者可以会承受得到无上正等正觉的。


然后佛陀又对须菩提讲,若热小法者主我见人见,终生见受者见。如果像那些沉眠于小乘佛教的,这里的小法是指小乘佛教那些人因为执着于我人众生受者见,他们执着于各种各样名相和各种各样错误的思想,那么他们对这个金就不能听诵,不能读诵,更不能为人解说。在最后就像前面其他的份当中提到过的,说所有的人,一切世间的天人阿修罗应该供养,只要这个地方有这部经,这部经在的地方就是有塔的地方,皆因恭敬作礼,围绕以竹花香而散其处,也就是应该按照佛教的这个规矩表达尊敬,能够善以鲜花座里围绕,是佛教。当然也不只是佛教,在印度别的教派也有这种表达尊敬的方式。根据佛经理的说法,佛陀在世的时候,如果有弟子来拜见佛陀,一般都要围绕着佛陀走一圈或者三圈绕这样三圈,然后丁力绕行,佛塔也是 3 圈或者更多圈。当然这个绕行在印度是右行,所谓诱刑就是瞬时征绕行,千万不要逆时针,逆时针是不对的,而不同的教派或者不同的这种派别,往往绕行的方向不一样,比如有些教派是逆时针绕行的,然后佛教是顺时针绕型。所以在这一封当中,佛陀讲到了受持金刚经的功德,强调了有金刚经的地方既为是塔,就像有塔一样,大家都应该恭敬围绕。今天我就为您讲述到这里,感谢您的垂听。



今日佛历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您好!我是钱文忠。今天由我接着和您一块诵读佛教十三经之《金刚经》。


在上一讲我提到,由于篇幅的限制,我们可能要改变一下阅读或者讲授的方式。我们计划以200讲的篇幅,讲完佛教十三经,现在我们刚刚讲完了《心经》,接着再讲《金刚经》。而《金刚经》我们才讲了一个开头,现在我们已经用掉了40讲左右的篇幅。这样看来呢,肯定是赶不及的了。这是一个考虑。


第二个考虑呢,随着听众朋友们对佛教经文本身的熟悉程度的增加,也许我就不再需要为您逐字逐句地进行解释或者进行讲解了。我们可以选择其中重要的部分,为您展开进行一些论述。


所以从这一讲开始,我们就要改变一下,一起诵读和讲述的方式。当然,如果有些佛经的段落或者章节本身非常的简短,同时它又特别重要,那么我们依然会采取逐字逐句为您讲解的方式。



第七分:无德无说分 

在这一讲,我们要讲的是《金刚经》的第七分,这个第七分叫无得无说分,经文还是这样的。一问一答。刚开始,佛陀发问,说:“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



佛陀问须菩提,说你怎么看这个问题啊?如来有没有证得无上正等觉?就如来有没有证得最高的智慧最高的觉悟啊?如来说法了吗?提出这么一个问题。


须菩提回答:“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


须菩提的回答说,就我所知,就我所理解佛教的义理,或者说佛陀所说的义理,没有哪种固定不变的法,可以叫做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anuttarasamyaksambodhi。没有哪种固定不变的法,可以叫做无上正等正觉的。那么也没有哪一种固定的法是如来所讲的。换句话说,如来所说的法,好像也没有固定不变的。


“何以故?”须菩提还自己发了一个问。因为:“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这里我们特别要注意,须菩提在这里讲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现在我们说不可取,是指这个没有什么是处,我们不要做选择,我们不要去依照它、追随它。这就错了,我们如果用今天的现代汉语去理解佛经,往往会产生误解,这就是一个好例子。


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这里的取就是执着的意思。换句话说,须菩提讲,如来所说的法,都不能执著,我们对如来所讲的法都不能执著,这叫不可取。


在佛经里边取的意思很多,主要有这么两种。一种是执着,一种是烦恼。烦恼有的时候也叫取,须菩提讲,如来所说的法,我们都不能执著,而且也不能说。不可说的意思是,你很难通过一般的语言去表述。


非法也不是今天非法行为,不是这个意思。非法是指,它也不是佛法,非非法,也不是非佛法。


为什么呢?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所有的圣贤在了解、理解、掌握无为法这个方面,他们都有差别,都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呢?因为你了解的渠道,了解的途径,了解的深浅不同,所以他就会有差别。 



佛法无定性 

那么无得无说分第七,《金刚经》的这一分,它这个章节的名,就标举出了无得、无说。在这一分里边,实际上还是要破除我们常人对佛相的执着,佛所说的法,或者他所证悟的法,都是没有定性的,因此也不能执著,也不能用常规的语言表述,它没有自性嘛。



总之,它是不可执着也不可说的,所以自性空,它是非法,而不可取,又不可说,它是非非法。因此才说无得,你没有什么可以执着、可以获得的。这个是为了破事理二障。


讲无说是破通常的文字障、语言障。真正通晓般若的人,真正有智慧的人是会摆脱掉这两个障,他们是能够做到无得无说的。那么他们就脱离了名相,这当然是一种觉悟了。


《金刚经》的第七分,讲的主要就是这个内容。



第八分:依法出生分 

而接着是依法出生分第八。依法出生分,从这个章节的名字来看,我们会觉得它的经文的讲述好像跟它不太相应。


这个经文还是佛陀先对须菩提发问,“须菩提!于意云何?(于意云何是佛经的一个套话,就你对这个怎么看?)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


这个段话什么意思呢?佛陀问须菩提,说须菩提,你怎么看?如果有人将布满了三千大千世界的所有的七宝,也就是七种珍宝,全部拿来进行布施,那么须菩提,你认为这个人的福德果报多不多,大不大?佛陀发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三千大千世界

这里,三千大千世界,是佛经常见的一个说法。但是很多朋友可能会觉得有点绕,什么叫三千大千世界,那么在这里首先要为您解释的是世界。


世是指时间,界是指空间。按照佛教的说法,世界是有三种千世界形成的。哪三种呢?分别是小、中、大。小、中、大三种千世界组成的一个世界。须弥山是中心,须弥山周围有四大洲,和八山八海,这样就被称为一小世界。


一千个小世界,称为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为大千世界。大家一看,这里边都是千的倍数,有三个千的倍数,所以又称三千大千世界。


今天大千世界已经几乎成了一个成语了,然后在佛经当中它往往叫三千大千世界。所以给您一解释,您也就明白了。因为在印度的古代传统当中,特别喜欢用特别大的数字,有的学者称之为大数传统,他们喜欢用这种非常大的数字,几十亿、百亿、亿亿、万亿,这是古代印度的传统,佛经也这么用。




那么三千大千世界七宝,这个七宝,就是七种珍宝。七宝对中国的影响很大,特别是对中国的民间文化、地域文化影响很大。在中国有很多地方就以七宝作为地名的非常多。这是指世间七种非常珍贵的宝贝、珍宝。那么究竟是哪七种珍宝呢?每部经里说的不一样,当然大体也就是这些东西了。


比如我随便为您介绍一下,鸠摩罗什翻译的《》,里边提到的七宝是金、银、琉璃、珊瑚、砗磲、赤珠、玛瑙。


《般若经》里边所说的七宝是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砗磲、玛瑙,你看不太一样。


而《大智度论》里边说的七宝,是金、银、琉璃、玻璃(它写成颇梨),其实是水晶了,砗磲、赤珠、玛瑙。


《法华经》里边讲的七宝,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珍珠、玫瑰。


到了玄奘大师翻译的《称赞净土经》里边讲,它的七宝就跟别的都不太一样。因为玄奘大师用了大量的音译,直接把梵文的音翻过来,我如果把它念出来,大家肯定觉得这都不知道它是指什么了,金、银、吠琉璃、颇胝迦、牟娑落揭拉婆、赤真珠、阿湿摩揭拉婆,大家听听。这个都是梵文的音译,比如吠琉璃就是(梵音),也就是指琉璃,所以它差不多,总之是形容世间最珍贵的宝贝。 


那么佛陀就问须菩提,你怎么看?如果有人把这个充满了三千大千世界里边的七宝都拿来做布施行善,这个人得的福德,多还是不多?难道不多吗?佛陀对须菩提,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


那么须菩提的回答是,非常多。“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


这里边有一个概念,他讲福德性。须菩提的回答是很多,那当然这个福报很大了。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个世间上的福德本身也是空性的,所以如来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个人获得的福报、果报就多。 


福德性,是指什么呢?是指真正的无相的福德,往往也用它来指称自性中的智慧福德。所以须菩提讲,从这个角度来讲,这个人的福报很多。


接下来,佛陀又对须菩提讲了一段话,而这段话我认为是这一分最重要的话。佛陀给须菩提讲的哪一段话呢,我留在下一讲,为您讲述。今天我就为您讲述到这里,感谢您的垂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Maxwang4

    建议钱老师还是珠子诵读,这样比较清楚,功德无量。你可以200讲作为第一季,后面再第二季,第三季直至讲完为止,后面每季再额外收钱就好了。你要是非要200集讲完,那也是囫囵吞枣了 。虎头蛇尾可不好。

    狼外婆05 回复 @Maxwang4: 我也是这么想的。愿意等第二季、第三季

  • 1813752mdaw

    我就这么安静地听真谛,不提要求,不责怪,不妄加评论。聆听,解惑,践行。钱文忠先生是大德,福德果报深厚。在喜马拉雅讲两百集拿到的报酬很少很少。他也要谋生。真心感谢他。

  • 1387751zsfz

    钱教授您好,还是要讲细致的为好,二百讲讲不完可以延续吗,有好多佛经词语不解释不明白,不要着急嘛,谢谢钱教授讲的非常好

    7Veils 回复 @1387751zsfz: 钱老师能看到就好了

  • 芦花_k1

    别啊,一字一句的讲啊,我们需要啊,再增加课时啊,愿意付费的

  • v微尚v

    请问,本集所提到的如来,是指佛陀本人吗?

  • 大行其道123

    这讲座设计的太不负责任了吧?信众正是对经文不容易理解才花费听讲座,结果倒好,无关紧要的啰嗦一大套,正等到经文正文却一掠而过,这是怎么说的?

    阿黛阿林 回复 @大行其道123: 多听几遍就不觉得啰嗦,感觉这是钱先生为芸芸众生开悟的学者的严谨态度和良苦用心!

  • 瞌税翀

    听钱老师讲经,找回内心平静!

  • 广生a

    钱老师讲的非常好 我们大家每个人都很受益无穷

  • 维尼1314

    挺好的晚上听失眠也好了听一会儿接着睡着了

  • 暖暖7923

    实在是太啰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