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关系的幸福】宽恕之心

37【关系的幸福】宽恕之心

00:00
14:49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彭凯平。


在上一讲中,我们谈到了信任,这一讲我们谈一谈工作中的另一个很重要的积极心理技巧,那就是宽恕。社会很复杂,我们经常会遇到误解,矛盾,甚至可能还会有欺骗和伤害。如何反应,不关影响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还会影响到我们的健康和幸福。


2018年夏天,一部快意恩仇的网剧——《延禧攻略》成为舆论的焦点。女主角魏璎珞抱着为姐姐复仇的初衷进宫做绣房的宫女。其中“每过一集干掉一人”快感,被不少网友津津乐道。似乎面对伤害,报复是唯一“政治正确”的解决方式。殊不知,世界上大约20%的谋杀是因为报复引起的。报复也是人们加入恐怖组织的原因之一。


面对伤害,是否有比报复更好的方式?


面对伤害,我们是否可以选择宽恕?


研究宽恕的两位著名研究者麦卡洛(McCullough)和沃斯顿(Worthington),曾经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来验证宽恕比不宽恕的效果更好。他们让所有参与实验的人阅读一段被冒犯的小故事:


“一个我偶尔会在课堂上遇到的同学告诉我这周末之前他()必须交这门课的论文。我已经写完了这门课的论文。这个同学说他()还没有想好写什么, 想借我的论文参考一下, 并且保证和我的不一样, 我同意了。但这个同学直接将我的论文经过修饰润色后就上交了。老师认出两篇雷同的论文, 认为我抄袭了这个同学的论文, 把我叫到办公室狠狠地训了一顿, 说要取消我这门课的成绩。我向老师说明了我的选题思路以及数据分析过程, 而这个同学对论文思路一无所知。老师已经相信论文是我写的。”


看完了故事之后,让这些参与实验的人给自己的愤怒感打分,1100分。随后所有的被试被随机分成两组,被分到宽恕组的人,看到的结尾是这样的:


“我主动宽恕了那个同学, 并且考虑到取消成绩的处罚太重, 我主动向老师提出给那个同学一次机会重新完成论文”。


被分到报复组的人,看到的结尾是这样的。


“我仍然向老师提出要严厉惩罚抄袭论文的学生。”


看完结尾之后,再让所有的人给自己的愤怒感打分。


最后实验结果表明,看完了第一段文字,所有人的愤怒感没有什么差别。但是阅读了不同的结尾之后,差异就出现了。


报复组的参与者,愤怒水平明显降低了。你可能会想,哎哟不错呀,以后谁对我不好,我直接报复回去。


但是,这个实验的亮点在于,那些被分到宽恕组的人,愤怒感也下降了,并且,下降的比那些报复的人还要明显!


也许从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发。在面对欺负,冒犯的时候,选择什么都不做是不对的,你一定要做点什么。宽恕和报复都可以降低你的愤怒,但是宽恕的作用会更好。


心理学家甚至发现,宽恕还有更好的积极心理效果。心理学家夏洛特·威特利特(Charlotte  Witvliet)和他的同事发现,宽恕有促进健康的价值和意义。他们在《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Science)上报告了他们完成的一项研究工作,发现宽恕能够让受伤的人从负面情绪中解放出来,从而产生情绪上和行为上的积极效应。包括降低焦虑、减少负面情绪、较少的心血管疾病和较好的免疫系统功能。


而毫不宽恕的记忆和报复的心理形象,能够让人产生强烈的负面情绪反应,包括了负性的面部肌肉表情、强化的心血管疾病和对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产生的负面作用,其实与极度的愤怒和恐惧所带来的负面作用是一样的。


他们调查了七十多位美国密歇根州霍普学院的本科生,让他们回忆他们曾经被伤害和被其他人不公正对待的经历。然后这些被试,或者是回忆宽恕对方的体验,或者是回忆不宽恕对方的体验。宽恕意味着原谅对方,同时让负面情绪逐渐地消失,并争取和对方和解;而不宽恕就是让被试不断地重复被伤害和愤怒的心理。研究者希望这些参加实验的被试关注在这两种状态下他们的思想、感情和身心反应的变化。结果发现,所有参加实验的人都能够记忆到负面伤害,包括被拒绝、被欺骗,或者被自己的朋友、情侣或者是家庭成员所侮辱。实验总共历时两个小时,被试的所有身心反应、口头报告、行为表现、情绪活动,以及面部表情都被记录下来。结果非常明显:宽恕条件下,人产生更多的健康的身心反应和情绪反应相关;在不宽恕的实验条件下,被试更多体验的是负面的和强烈的愤怒和悲伤;而那些要求尽量宽恕别人的被试,报告出更加积极主动的同情心和宽恕之心。


研究者还发现,在不宽恕的条件下,被试的皮电、肌电显示出更多的不规则的行为,测量出的紧张程度也更加明显,眼睛和面部也显示出很多负面情绪的表现。让人不安的是,很多这样的变化,一直延续到实验结束之后的恢复时期。相对而言,在宽恕的条件下,皮电和肌电的活动水平都相对较低,交感神经活动的唤醒也较少;同时,血压的水平也明显降低。这些研究充分证明,长期的不宽恕比较容易导致不健康的身心状态。由于负性的身心反应如此强烈,所以,不宽恕是消极的、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应该尽量加以避免。


如何让我们能够宽恕别人呢?心理准备是第一步。研究表明,利益发现(benefit finding)可能会通过几个调节变量促进宽恕(McCullough,2006)


这个实验招募了304名本科生参与。


其中第一组实验者要完成以下任务。当参与者到达实验室时,研究人员就发给他们一份问卷。让他们用写作一篇关于别人伤害自己的文章。陈述以下几点:


发生了什么事情。


你是怎么想的?你生气、害怕、沮丧的表现形式是什么?


你的生活是如何受到这个人对你的负面影响的?以什么样的方式?


当你想到这个负面的生活事件,你是怎样的情绪?


当你写作的时候,试着去“放下”并体会自己的感受。不要试着压抑自己的情绪。


第二个实验组的写作任务则是这样的:


发生在你身上的负面生活事件以何种方式给你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也就是说对你有什么好处?


由于发生了对你有害的事情,你的生活在哪些方面变得更好了?


从这次经历中你有没有可能在将来得到某些好处?当你写作的时候,试着去“放下”并体会自己的感受。不要试着压抑自己的情绪。


当然了,聪明的读者,你一定猜到,这个实验还有一个控制组。控制组的写作任务是这样的,几个和宽恕没有任何关系的问题:


请你写一篇关于明天计划的文章,请准确地描述一下你打算去做什么,顺序,以及你将要走的路线。


最终实验发现,写下这些事件好处的那个实验组更容易去宽恕别人。写下从伤害事件中得到的好处,使得人们经历了报复动机的减少过程,让人们更容易去宽恕。


辩证的思考让人有宽恕的心理准备。


恩莱特教授的建议在有心理准备的前提下,可以开始宽恕的四部曲。第一步:发现生气的情绪。第二步:决定宽恕。第三步:进行宽恕。第四步:发现情绪桎梏,并从中得到释放。


让我们不愿宽恕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不愿意做东郭先生,担心别人还会再伤害我们吗?


冒犯者得到宽恕后,是否还会伤害宽恕他的人?有一个基于博弈的实验是这样做的(张田,2014)。


四个人进行答题游戏,其中的三个人都是“托儿”,一个人是真正的实验参与者。在这个答题游戏中,每答对一道题,奖金账户就会增加10元钱。在游戏结束之后,这个游戏的前三名每人会有2个选择——“只要我的”和“全部都要”。


然后第一名同时与第二、三名博弈。


如果两人都选“只要我的”,那就各自取得各自的现金。


如果一人选“只要我的”,另一人选择“全部都要”,那么选择全部都要的人可以拿走所有的现金。


如果2个人都选全部都要,那么谁都拿不走现金。


三个托儿根据答题的情况,改变自身的答案,使得真正的参与者得到第一名。


然后告诉这个参与者,你是第一名,因此有2个特权。在第一次分钱的时候,其他人只能选择“只要我的”。在第二次分钱的时候,你可以看到别人的选择。


第一次分钱的时候,有一些人会选择“全部都要”。这样就造成了一个伤害的情境。真正的被试“伤害”了托儿。


在被“伤害”后,其中一个托儿在第二次博弈中选择了宽恕,即“只要我的”。另一个托儿选择了报复,即“全部都要”。


在这系列复杂的操作完成后,参与者就要回答一个问题——


“当你得知对方选择的是只要我的(宽恕了你),你会如何选择呢?”


实验结果证明,当参与者得知自己被宽恕了,那他会更倾向于选择“只要我的”,即不再伤害宽恕他的人。


这和我们的直觉有一些差别,很多人认为,选择报复,是为了避免二度受到伤害。但是这个实验却告诉我们,宽恕比报复更有力量。


我们总以为报复会赢得公平正义,但是实际上,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什叶派和逊尼派等冲突均是由于报复引起反复报复,报复不仅没有降低侵犯,反而引起更严重的侵犯(陈晓,2017)。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选择宽恕,并不是要赦免伤害我们的人(Enright,2001)。宽恕不是不计较。例如:家庭暴力中心的妇女原谅了他的丈夫,并怪罪是自己激怒了丈夫。这是错误的行为。宽恕就是承认发生的事情不对,并且不应再犯。


宽恕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比如《孟子》中提到,“强恕而行,求人莫近焉。”(蒋东平,2011)


宽恕是一种生命的智慧,是人性中的一种伟大情感。认识宽恕、懂得宽恕、学会宽恕、选择宽恕、践行宽恕,应该是超越伤害、愤怒、痛苦、悲伤与仇恨的不二法门。对宽恕心理的研究和普及,不只是对我们个人的身心健康有意义,而且也可能对我们解决社会问题,甚至世界范围内的阶级对立、种族冲突、社会暴力、团体纠纷、家庭仇恨,是我们生活中最主要的毒化剂之一,而宽恕则是让这种毒化剂逐渐稀释的因素。真正的宽恕,其实还真的不是有利于那些伤害我们的人,让他们占什么便宜;也不是要显示我们的宽宏大度,满足我们的虚荣心。宽恕真正的受益者是我们自己,它让我们自己更加健康、快乐和幸福。


今天你感到福流了吗,谢谢。我们下期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推倒雷峰塔的白素贞

    😣如果连自己都不想宽恕,又该如何呢?

  • 三分王

    宽恕任何人吗?周兴、来俊臣也可以宽恕吗?不管正确和错误了吗?要不要废除死刑?

  • 小猪猪加油

    彭老师讲的太好了,专业但有贴近生活,可操作性强,非常感谢分享那么高质量的课程。请问有书籍吗?好像买来反复翻阅消化!

  • jeu98

    这一讲讲得真好